期刊文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9292被引量39398H指数44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创刊于1957年,原名为《华南工学院学报》。1993年以前以季刊形式出版,1995年起以月刊形式出版。本学报的办刊宗...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565X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4-1251/T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9,2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多酚对大豆分离蛋白乳液性质及界面蛋白胆盐置换的影响
1
作者 葛鸽 林立 +1 位作者 郑家宝 孙为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2,共7页
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茶多酚提取物修饰大豆分离蛋白制备水包油乳液,考察大豆分离蛋白乳液的界面张力、蛋白吸附比例、乳液粒径以及Zeta电位等性质变化,探究茶多酚对大豆分离蛋白乳液性质和界面蛋白置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茶多酚后... 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茶多酚提取物修饰大豆分离蛋白制备水包油乳液,考察大豆分离蛋白乳液的界面张力、蛋白吸附比例、乳液粒径以及Zeta电位等性质变化,探究茶多酚对大豆分离蛋白乳液性质和界面蛋白置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茶多酚后,大豆分离蛋白的界面张力升高;大豆分离蛋白溶液(1%,质量分数)按照9∶1(质量比)与大豆油混合后,经过高速剪切和超声制备成水包油乳液,添加茶多酚制备的乳液稳定性提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当茶多酚添加量为0.04%时,乳液平均粒径从1.702μm显著下降至1.203μm(P<0.05),乳液的蛋白吸附比例从9.22%显著上升至20.68%(P<0.05),Zeta电位绝对值从25.7 mV显著上升至27.1 mV(P<0.05);大豆分离蛋白在油-水界面上具有抗胆盐置换的特性,由茶多酚修饰的大豆分离蛋白更加难以被胆盐置换,这可能是添加茶多酚后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较强的静电相互作用以及较厚的界面层导致的。肠道中的脂质消化是界面过程,探究脂滴界面上蛋白与胆盐的置换反应对研究脂质代谢和食品精准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大豆分离蛋白 乳液 胆盐置换 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验知识和网格监督的手部姿态估计
2
作者 孙迪钢 张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147,共10页
手部自遮挡和深度信息缺失使得由单目RGB图像进行三维手部姿态估计存在关节相对深度估计不够准确、生成的姿态违背手部生物力学约束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文中结合手部结构中蕴含的先验知识以及手部网格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先验知识和网... 手部自遮挡和深度信息缺失使得由单目RGB图像进行三维手部姿态估计存在关节相对深度估计不够准确、生成的姿态违背手部生物力学约束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文中结合手部结构中蕴含的先验知识以及手部网格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先验知识和网格监督的深度神经网络。手部骨架的铰链式结构意味着关节三维位置在二维图像平面和深度方向的投影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但个体之间的手部结构差异导致难以对其进行直观的形式化描述,为此文中提出通过学习来对其进行拟合。同一手指的关节位置和骨骼长度、同一手指的不同分段以及不同手指的弯曲方向之间也存在特定关系,文中将其设计为损失函数,用于监督网络训练。所提出的神经网络在估计手部姿态的同时并行生成手部网格,通过网格标注监督网络训练,优化姿态估计,且不增加网络复杂度。使用混合数据集对神经网络进行了训练,以进一步提高其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多个数据集的内部交叉验证精度、跨数据集验证精度、模型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等方面都优于其他方法,手部结构先验知识和网格监督在提升姿态估计精度的同时保持了神经网络结构的紧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姿态估计 手部形状估计 先验知识 手部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差密集网络的智能超表面信道估计算法
3
作者 郑娟毅 董嘉豪 +3 位作者 张庆珏 杨溥江 郭梦月 杨朴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信道估计是通信系统中一项关键的技术,涉及评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历的信道特性,以便接收端能够有效地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恢复。为提高视距信道遮挡通信下的通信系统质量,使用智能超表面来辅助现有通信系统。智能超表面辅助的无... 信道估计是通信系统中一项关键的技术,涉及评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历的信道特性,以便接收端能够有效地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恢复。为提高视距信道遮挡通信下的通信系统质量,使用智能超表面来辅助现有通信系统。智能超表面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除了基站和用户之间的视距信道外,同时包含基站到智能超表面和智能超表面到用户之间的级联信道。当前信道估计方法基本上利用传统算法进行估计,为了解决智能超表面辅助多用户系统中复杂统计分布的级联信道估计精度低和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的信道估计算法。利用传统算法的可解释性和深度学习算法的高性能特性,在卷积网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密集网络(RDN)的去噪方法。首先按照系统参数模拟生成真实环境的数据集,使用传统最小二乘法(LS)进行信道粗估计,并将信道看作二维含噪图像;其次采用密集块(RDB)充分提取噪声数据局部特征,并使用多路卷积和残差网络对数据进行特征融合;最后通过已训练模型对数据进行在线估计,并得到去噪信道。文中从信道的估计精度对所提算法进行验证,在Rician信道模型上进行理论公式推导和系统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文中所提出的算法提高了信道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超表面 信道估计 深度学习 残差密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减排收益的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定价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江锋 李秀东 +1 位作者 宋之凡 郭恩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2,共9页
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可以促进道路领域碳减排,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文中将碳减排收益作为高速公路效益的组成部分,基于同时考虑高速公路效益和物流企业成本的目标,构建了基于双层规划的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定价模型。首先分析了货车路... 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可以促进道路领域碳减排,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文中将碳减排收益作为高速公路效益的组成部分,基于同时考虑高速公路效益和物流企业成本的目标,构建了基于双层规划的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定价模型。首先分析了货车路径选择因素;然后利用Logit模型构建了基于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的转移车流量测算方法和基于转移车流量的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并提出了影子价格下的碳交易定价模型;最后,考虑碳减排效益部分最大化和物流企业成本最小化,提出了差异化收费双层规划模型,同时利用山东省高速公路A和并行国省道的车流量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策略的调整,双层规划模型在保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最优化效益下可实现物流企业成本的最小化;在最优收费费率附近调整收费标准,对高速公路A的效益的影响较小,使得高速公路效益的波动影响低于1.5%,结果表现出良好的收益稳定性;文中所提出的差异化收费双层规划模型可实现高速公路碳减排效益最大化和物流企业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化收费 双层规划模型 碳减排收益 最优化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间隙串行纳米电极系统内粒子的介电行为
5
作者 丁海涛 刘潇锋 +4 位作者 张景然 杨强 司糈昊 马天赐 刘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2-51,89,共11页
为了探究金属纳米粒子在多导电元件微电路修复上的应用,分析纳米粒子介电串行组装过程中的运动趋势,基于一种多间隙纳米电极系统,研究处于非均匀电场内的纳米粒子的介电串行组装行为。首先,进行了导电岛微电极系统的粒子介电组装实验,... 为了探究金属纳米粒子在多导电元件微电路修复上的应用,分析纳米粒子介电串行组装过程中的运动趋势,基于一种多间隙纳米电极系统,研究处于非均匀电场内的纳米粒子的介电串行组装行为。首先,进行了导电岛微电极系统的粒子介电组装实验,发现组装获得的熔融态纳米粒子线能够增强电路的导电能力。然后,针对双间隙与多间隙串行纳米电极系统进行了介电串行组装对比实验,发现随着系统内导电元件数量的增加,纳米间隙均存在体组装现象,实现了多间隙串行纳米电极系统内的导电元件连接。最后,通过电场分布及介电组装过程中纳米粒子所受介电泳力、交流电热流以及二者合力的仿真分析发现:在频率为150 kHz的条件下,相比纳米间隙外部,间隙内部的介电泳力及交流电热流流速平均值更高;而且,在多间隙串行纳米电极系统任意间隙内均会出现纳米流体泵现象,且不受间隙数量的影响。纳米流体泵现象表明,处于非均匀电场内的金属纳米粒子在介电串行组装过程中具有体组装与面组装的趋势,此类组装趋势能够直接影响纳米粒子线的生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间隙串行纳米电极系统 导电岛 介电行为 交流电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侧链密度PCE制备的C-S-H/PCE结构及其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殷素红 杨幸霖 +1 位作者 冯献 曹文湘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3,94,共9页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使得在预制件生产中使用早强剂的需求越发强烈,人工合成水化硅酸钙(C-S-H)作为一种新型晶种早强剂,能够显著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早期强度,但其较差的分散性限制了其应用。文中以不同侧链密度聚羧酸减水剂(PCE)作为分散剂,...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使得在预制件生产中使用早强剂的需求越发强烈,人工合成水化硅酸钙(C-S-H)作为一种新型晶种早强剂,能够显著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早期强度,但其较差的分散性限制了其应用。文中以不同侧链密度聚羧酸减水剂(PCE)作为分散剂,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C-S-H/PCE晶种早强剂,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纳米粒度仪(DLS)等探究其对C-S-H晶种结构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了C-S-H/PCE晶种早强剂对水泥水化行为、硬化体强度和组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CE的侧链密度越小,C-S-H晶种分散得越好,粒径越小,中位粒径可达339.5 nm,晶种颗粒数量增多,可提供更多的成核位点;掺入C-S-H/PCE能显著加速水泥水化,使水化加速期放热峰提前1.3 h,8 h放热量增加10.8%;掺入C-S-H/PCE后,水泥净浆8 h和1 d龄期硬化体的孔隙率降低,抗压强度分别提高13%和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水化硅酸钙 聚羧酸减水剂 侧链密度 水泥 早期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元正则和资源释放的增量学习
7
作者 莫建文 朱彦桥 +2 位作者 袁华 林乐平 黄晟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79,90,共10页
针对深度学习系统在增量式场景下进行图像分类时产生的灾难性遗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元正则和资源释放的增量学习算法。该算法首先以贝叶斯神经网络为基础框架,以神经元为单位对输入权值进行分组,并按组将权值的标准差限制为相同的... 针对深度学习系统在增量式场景下进行图像分类时产生的灾难性遗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元正则和资源释放的增量学习算法。该算法首先以贝叶斯神经网络为基础框架,以神经元为单位对输入权值进行分组,并按组将权值的标准差限制为相同的值;然后在训练过程中根据统一后的标准差对每组权值的调整执行相应强度的正则;最后通过在损失函数中引入决定释放比例和释放强度的因子,引导模型有选择地稀释部分权值的正则强度来保持模型的学习能力。在几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发掘模型的持续学习能力,即使在容量有限的环境下,也能学习到一个性能更好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灾难性遗忘 增量学习 神经元正则 资源释放机制 容量有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多策略优化的粒子滤波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文尚胜 许函铭 +1 位作者 陈贤东 丘志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59,共11页
标准粒子滤波存在粒子贫化问题,在处理非线性问题时需要大量粒子才能达到所需的估计精度,降低了算法的综合性能。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结合莱维(Levy)飞行策略、差分进化算法与成功历史策略的混合多策略优化的粒子滤波算法。该算法首先采... 标准粒子滤波存在粒子贫化问题,在处理非线性问题时需要大量粒子才能达到所需的估计精度,降低了算法的综合性能。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结合莱维(Levy)飞行策略、差分进化算法与成功历史策略的混合多策略优化的粒子滤波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Levy飞行策略确定样本集的基本框架,并通过差分进化算法优化低权重的无效粒子,然后采用成功历史策略进行参数自适应调整,以动态调节算法寻优步长,将更多的粒子导向高似然区域。仿真结果表明,文中算法有效地提高了粒子多样性与滤波精度,并改善了在低测量噪声下的粒子贫化问题,降低对非线性系统估计所需的粒子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滤波 自适应调整 布谷鸟搜索算法 差分进化 多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视角选择经验增强算法的机器人抓取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高 陈晓鸿 +1 位作者 柳宁 李德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6-137,共12页
针对混杂物体散乱堆叠下的机器人抓取场景,使用固定视角相机的视觉抓取存在成功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框架的眼-手随动相机视角选择策略,令机器人能够自主地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末端相机位姿,以提高机器人视觉抓取的准确... 针对混杂物体散乱堆叠下的机器人抓取场景,使用固定视角相机的视觉抓取存在成功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框架的眼-手随动相机视角选择策略,令机器人能够自主地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末端相机位姿,以提高机器人视觉抓取的准确率和速度。首先,面向机器人主动视觉抓取任务建立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模型,将视角选择问题转化为对视角价值函数的求解问题。使用编码解码器结构的反卷积网络近似视角动作价值函数,并基于深度Q网络框架进行强化学习训练。然后,针对训练过程中存在的稀疏奖励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视角经验增强算法,分别对抓取成功和抓取失败的过程设计不同的增强方式,将奖励区域从单一点拓展到圆形区域,提高了视角动作价值函数近似网络的收敛速度。先期实验部署在仿真平台中,通过搭建机器人模型及仿真抓取环境实施离线强化学习训练。过程中,使用提出的视角经验增强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样本利用率,加快训练的收敛速度。基于所提出的视角经验增强算法,视角动作价值函数近似网络在2 h以内可达到收敛。为验证所提视角选择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将视角经验增强算法实施在真实场景下的机器人主动视觉抓取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策略进行的视角优化有效提高了机器人的抓取准确率和抓取速度。相较其他方法,所提出的视角选择策略在实际机器人抓取中只需进行一次视角选择即可获得抓取成功率高的区域,进一步提高了最佳视角选择的处理效率。相对于单视角方法,混杂场景的抓取成功率提升22.8%,每小时平均抓取个数达到294个,具备了进入工业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抓取 强化学习 机器人视觉 视角选择 视角预测 主动感知方法 经验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双目视觉的锥阀振动测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贝贝 魏令行 +3 位作者 刘秀梅 赵巧 刘启航 张雨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113,共8页
液压阀阀芯附近介质流量变化导致的阀芯振动对锥阀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锥阀的三维振动特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双目视觉的可视化实验方法,并获得了阀芯振动的图像序列。通过对阀芯轮廓拟合得出了阀芯几何顶点的... 液压阀阀芯附近介质流量变化导致的阀芯振动对锥阀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锥阀的三维振动特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双目视觉的可视化实验方法,并获得了阀芯振动的图像序列。通过对阀芯轮廓拟合得出了阀芯几何顶点的空间坐标值,提高了阀芯位置的测量精度。通过分析不同出入口压力、弹簧刚度等条件下的阀芯振动特性,发现阀芯振动的空间范围和冲击程度与液压系统运行状况和阀芯结构密切相关。入口压力从3.2 MPa增大至4.4 MPa时,阀芯振动逐渐加剧,离散度增大;预压缩量从14 mm增大至17 mm时,阀芯振动趋于平稳,离散度减小;此外,随着弹簧刚度和阀芯半锥角的增大,阀芯振动的离散度也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其最小值分别在弹簧刚度为2N/mm和阀芯半锥角为30°时出现。在阀芯振动的沿轴向、正面和侧面3个方向的投影中,侧面径向振动的波形因子大于正面径向的波形因子,而轴向振动的波形因子最小。波形因子的变化趋势与离散度的变化趋势一致,阀芯振动的离散度和波形因子呈正相关关系,且在阀芯半锥角为30°、弹簧刚度为2N/mm时的波形因子最小。文中研究结果可以为锥阀结构的液压阀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从而提高液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减小振动对于液压阀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阀振动 虚拟双目视觉 图像处理 离散度 波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双体船非线性横摇阻尼及横摇运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艺瀚 王平 胡景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33,共8页
针对不对称双体船,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通过重叠网格技术构建了一种横摇阻尼数值预报方法,模拟了不同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下不同初始横摇角及不同航速时的横摇衰减运动,并分析了横摇阻尼特性。基于三维势流理论,并考虑非线性横... 针对不对称双体船,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通过重叠网格技术构建了一种横摇阻尼数值预报方法,模拟了不同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下不同初始横摇角及不同航速时的横摇衰减运动,并分析了横摇阻尼特性。基于三维势流理论,并考虑非线性横摇阻尼和非线性恢复力矩的修正,得到了该船型在规则波中的横摇运动响应,分析了不同浪向下的横摇运动特性。最后,开展模型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横摇阻尼和横摇运动数值预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试验结果和数值仿真结果较为接近,侧体上的横向波浪扰动相比于主体会造成更大的横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双体船 非线性横摇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三维势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基载氧体的稻秆水蒸气气化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艳芬 莫菲 +4 位作者 吴宇婷 刘桂才 陈智豪 余昭胜 马晓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3,41,共10页
在固定床管式炉中以氩气为介质,在添加水蒸气的条件下,对稻秆常规气化和化学链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分析纯Fe 2O 3与赤铁矿的循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气化或者无水蒸气条件下的化学链气化效率均不高,水蒸气和氧载体的联合对... 在固定床管式炉中以氩气为介质,在添加水蒸气的条件下,对稻秆常规气化和化学链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分析纯Fe 2O 3与赤铁矿的循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气化或者无水蒸气条件下的化学链气化效率均不高,水蒸气和氧载体的联合对气化过程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二者的共同作用可以显著提高H2的产气率,碳转化率和气化效率均能达到80%左右;在温度为850℃,水蒸气泵转速为1.2 r/min以及Fe2O3/C的摩尔比为0.25时,产气率、气化效率和碳转化率达到较佳平衡;温度的提高可以促进气化反应,但容易导致氧载体失活;Fe2O3氧载体在气化过程中主要转化为Fe3O4,在多次循环反应后,氧载体的反应性能下降;与纯Fe2O3相比,赤铁矿在循环气化过程中表现为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 化学链 气化 水蒸气 氧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压变压器的直线执行机构的节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姜继海 杜治 +1 位作者 沈伟 沈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6-121,136,共7页
液压变压器在理论上能够无节流损失地控制直线执行机构的运动速度,而且能够回收负负载的能量,为了提高液压变压器的能量利用效率,文中设计了节能系统的总效率模型,以总效率最高为目标,采用优化算法计算出液压蓄能器容积的数值,分析了气... 液压变压器在理论上能够无节流损失地控制直线执行机构的运动速度,而且能够回收负负载的能量,为了提高液压变压器的能量利用效率,文中设计了节能系统的总效率模型,以总效率最高为目标,采用优化算法计算出液压蓄能器容积的数值,分析了气体压力在回收能量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完成了对液压蓄能器的参数匹配;建立了节能系统的Simulink模型,采用模糊PID控制策略对负载下降时的运动速度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很好地实现对负载运动速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技术 能量利用效率 液压变压器 回收能量 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喷水冷却后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的界面黏结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宗平 周济 +1 位作者 陈建佳 周星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33,共14页
为研究高温喷水冷却后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界面间的黏结性能,设计22个试件进行静力推出试验,其中包括18个喷水冷却试件和4个自然冷却试件,主要考虑混凝土强度、历经最高温度、锚固长度、恒温时长和冷却方式的影响。通过试验揭示了高温喷水... 为研究高温喷水冷却后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界面间的黏结性能,设计22个试件进行静力推出试验,其中包括18个喷水冷却试件和4个自然冷却试件,主要考虑混凝土强度、历经最高温度、锚固长度、恒温时长和冷却方式的影响。通过试验揭示了高温喷水冷却后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界面黏结失效机理,分析了各变化参数对其黏结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高温喷水冷却后方钢管高强混凝土极限黏结强度和残余黏结强度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高温喷水冷却后方钢管高强混凝土加载端与自由端的荷载滑移曲线可分为两类典型曲线;高温喷水冷却后,试件的黏结强度随历经最高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混凝土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锚固长度的增大而减小,且与恒温60 min试件相比,恒温90 min试件的黏结强度有所回升;与自然冷却试件相比,喷水冷却试件的极限黏结强度、残余黏结强度与剪切黏结刚度均较小,但界面耗能能力较大;运用文中所提出的黏结强度计算公式算得的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 高强混凝土 高温喷水冷却 黏结强度 滑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化大豆多糖的制备及其分散稳定特性
15
作者 齐军茹 赵如霞 +2 位作者 刘倩茹 曾伟奇 杨晓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84,共7页
将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与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进行酯化反应,并通过超滤膜分离技术对酯化后的大豆多糖进行分离纯化从而得到相对分子质量更加集中的酯化水溶性大豆多糖(OSA-SSPS).利用超滤膜对酯化后的大豆多糖进行分离得到OSA-SSPS,并... 将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与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进行酯化反应,并通过超滤膜分离技术对酯化后的大豆多糖进行分离纯化从而得到相对分子质量更加集中的酯化水溶性大豆多糖(OSA-SSPS).利用超滤膜对酯化后的大豆多糖进行分离得到OSA-SSPS,并对比了SSPS与OSA-SSPS的红外光谱、粒径、Zeta电位、黏度.结果表明:OSA-SSPS在1733 cm^(-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说明SSPS与OSA发生了酯化反应生成了OSA-SSPS;OSA-SSPS的粒径及电位绝对值均高于SSPS;OSA-SSPS的黏度也高于SSPS.酸性乳饮料稳定性及形貌学分析表明,同SSPS相比,OSA-SSPS具有更优越的蛋白分散稳定性,微滴分布均匀.研究表明,SSPS与OSA的酯化反应过程中,SSPS侧链增长,电位发生变化,空间位阻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大豆多糖 辛烯基琥珀酸酐 酯化 超滤 静电排斥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邻密度分布优化样本分配的改进DPC聚类算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纪霞 张涛 +2 位作者 朱建磊 刘诗诚 李学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8-105,共8页
DPC算法是一种能够自动确定类簇数和类簇中心的新型密度聚类算法,但在样本分配策略上存在聚类质量不稳定的缺陷.其改进算法KNN-DPC虽然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但效率不高而影响实用.针对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近邻密度分布优化的DPC算法... DPC算法是一种能够自动确定类簇数和类簇中心的新型密度聚类算法,但在样本分配策略上存在聚类质量不稳定的缺陷.其改进算法KNN-DPC虽然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但效率不高而影响实用.针对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近邻密度分布优化的DPC算法.该算法在DPC算法搜索和发现样本的初始类簇中心的基础上,基于样本的密度分布采用两种样本类簇分配策略,依次将各样本分配到相应的类簇.理论分析和在经典人工数据集以及UCI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聚类算法能快速确定任意形状数据的类簇中心和有效地进行样本类簇分配;与DPC算法和KNN-DPC算法相比,文中算法在聚类效果与时间性能上有更好的平衡,聚类稳定性高,可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自适应聚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C算法 近邻 密度分布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包线电阻点焊电极烧损状态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家铨 曹彪 +1 位作者 杨凯 吴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2-37,共6页
针对漆包线电阻点焊电极耗损缺乏量化评价的问题,围绕电极烧损研究了点焊电极烧损状态分析方法.以通电过程点焊电极自身的动态电阻作为过程信息研究对象进行了特征分析,选取每次通电点焊电极动态电阻的最大值及其随通电次数的变化率用... 针对漆包线电阻点焊电极耗损缺乏量化评价的问题,围绕电极烧损研究了点焊电极烧损状态分析方法.以通电过程点焊电极自身的动态电阻作为过程信息研究对象进行了特征分析,选取每次通电点焊电极动态电阻的最大值及其随通电次数的变化率用于表征烧损状态.提出了基于状态划分和灰色预测的烧损分析方法,并进行了烧损试验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特征可有效反映点焊电极烧损状态,所述方法对烧损状态变化较为敏感,可对烧损过程实施较好的阶段分析,计算量较少且无需事先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可为漆包线电阻点焊电极的烧损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包线电阻点焊 电极烧损 动态电阻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OEA/D-ET算法的焊接机器人多目标路径规划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学武 夏泽龙 顾幸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106,共8页
弧焊机器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文中对弧焊机器人焊接过程中的路径长度与能耗进行优化,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自适应邻域离散多目标优化算法(DMOEA/D-ET).该算法以更新粒子比率作为事件触发机制,通过事件触发机制... 弧焊机器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文中对弧焊机器人焊接过程中的路径长度与能耗进行优化,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自适应邻域离散多目标优化算法(DMOEA/D-ET).该算法以更新粒子比率作为事件触发机制,通过事件触发机制协调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采用网格法进行全局搜索,使用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D)进行局部搜索,并通过采用自适应邻域策略改善MOEA/D算法解的分布不均问题.通过和其他5个算法在3个TSPLIB问题上进行测试对比,发现所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最后对平衡梁模型的焊接过程进行多目标优化,并与其他5个多目标算法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得到的优化结果更贴近真实前沿面,解的分布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焊机器人 多目标 路径优化 能耗 自适应邻域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大步长静力隐式有限元接触搜寻算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永财 鲍益东 +1 位作者 胡庆婉 陈文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6-144,共9页
大步长静力隐式有限元方法具有快速的计算速度和较高的计算精度,在金属板料的成形模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接触搜寻阶段,由大步长引起的大量历史接触信息改变的特点使接触搜寻问题变得更困难,因此有必要针对该问题设计一种高效稳... 大步长静力隐式有限元方法具有快速的计算速度和较高的计算精度,在金属板料的成形模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接触搜寻阶段,由大步长引起的大量历史接触信息改变的特点使接触搜寻问题变得更困难,因此有必要针对该问题设计一种高效稳健的搜寻算法.基于主从面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结合位置码法和ADT(Altern ating Ditigal Tree,交替数字二叉树)法的改进接触搜寻算法,并集成到自主研发的Quick Form软件中;通过数值算例对该方法的计算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具有良好的搜寻性能,平均搜寻效率提升了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步长静力隐式有限元法 接触搜寻 位置码法 交替数字二叉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向网络理论的U型装配线平衡问题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焦玉玲 徐良成 +2 位作者 李津 张鹏 李思本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58,共6页
针对制造企业的复杂装配线工作站优化设计和生产柔性化要求,提出基于有向网络理论的解决办法.首先结合装配线平衡问题简单算例,说明装配流水线作业流程图满足有向图特征,并用矩阵表示,将复杂网络图信息转换为可计算的数据信息,实现了流... 针对制造企业的复杂装配线工作站优化设计和生产柔性化要求,提出基于有向网络理论的解决办法.首先结合装配线平衡问题简单算例,说明装配流水线作业流程图满足有向图特征,并用矩阵表示,将复杂网络图信息转换为可计算的数据信息,实现了流水装配线平衡的计算机计算与程序设计.其次以29个节点装配流程为例,在满足作业元素的时间、流水节拍以及作业元素优先关系的约束条件下,以装配线时间损失率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数学模型.最后利用有向图网络理论计算装配线平衡问题和U型装配线设计,平衡率达到93.81%,验证了有向网络图理论求解生产线平衡问题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实现了计算机程序计算.本研究为制造企业大型流水线设备自动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向网络图 U型装配线 启发式算法 时间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