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振动与冲击》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17270被引量84241H指数61
《振动与冲击》创办于1982年,我国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昌先生担任首届主编,由全国知名教授、专家共四十余人组成的编委会领导,是我国振动界早期的全国性发行刊物之一,发行面覆盖了二十九个省、市、...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振动工程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3835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1-1316/TU
  • 出版周期半月刊
共找到17,2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基床细颗粒动力迁移机制与临界水力梯度研究
1
作者 蒋红光 王新宇 +3 位作者 马川义 张宁 刘舜 王川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271,共9页
水-力共同作用下的高速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已逐渐显露,研究基床细颗粒所对应的临界水力梯度可有助于揭示翻浆冒泥的发生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基床细颗粒动力迁移与临界水力梯度,基于构建的基床翻浆冒泥模型装置,开展了循环荷载... 水-力共同作用下的高速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已逐渐显露,研究基床细颗粒所对应的临界水力梯度可有助于揭示翻浆冒泥的发生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基床细颗粒动力迁移与临界水力梯度,基于构建的基床翻浆冒泥模型装置,开展了循环荷载下基床动水特性及细颗粒迁移试验,分析了水-力耦合作用下基床填料的动态孔隙水压力、水力梯度和浊度的演化规律,提出了基床填料的粒径特征与临界水力梯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动载作用下饱和基床表层表现出超静正-负孔压交替作用,在荷载卸载时产生“负压泵吸”型的向上水力梯度,基床层间则是表现出“正压驱动”和“负压泵吸”联合作用的向上水力梯度;细颗粒在基床表层的分布与水力梯度一致,均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分布特征;对于基床底层,0.075 mm粒径颗粒发生迁移的临界水力梯度为0.052,低于基床层间水力梯度的试验值0.12~0.25,导致细颗粒向基床表层迁移;现行设计规范并不能完全避免动力翻浆冒泥病害,需结合列车动载水平进一步降低基床表层细颗粒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基床 超静孔隙水压力 泵吸 浊度 临界水力梯度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波减速器故障特征频率计算方法研究
2
作者 贾昀昭 徐敏强 +3 位作者 程瑶 李玉庆 王日新 秦春云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91,320,共14页
谐波减速器是一种依赖柔性构件的可控变形的传动机构,其主要部件长期受持续变化的交变应力影响,故障风险显著高于常规传动机构。谐波减速器部件的故障位置、运动关系及承载区的时变特性会导致其故障特征频率呈现出区间分布及周期性变化... 谐波减速器是一种依赖柔性构件的可控变形的传动机构,其主要部件长期受持续变化的交变应力影响,故障风险显著高于常规传动机构。谐波减速器部件的故障位置、运动关系及承载区的时变特性会导致其故障特征频率呈现出区间分布及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同时谐波减速器依靠多个旋转部件在狭小空间内的紧密配合实现传动,单一故障的横向传播会导致多种故障特征同时出现,增加了故障定位难度。该研究提出一种等效方法,通过将柔性轴承在连续瞬态下的运动关系等效为常规轴承的方式明确了柔性轴承故障特征频率的时变规律;给出了刚轮、柔轮、柔性轴承及交叉滚子轴承典型故障特征频率的计算方法;开展了谐波减速器故障模拟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对谐波减速器故障特征频率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给出了多种故障模式下的时、频域故障特征。结果表明,试验实测值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利用给出的故障特征分析方法可以获取准确的谐波减速器故障特征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减速器 柔性轴承 故障诊断 故障特征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驱动汽车主动悬架自适应滑模控制研究
3
作者 寇发荣 王佳欢 +2 位作者 李强强 韩楚寰 宋阳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8-194,共7页
针对轮毂电机引起电机激励与车辆悬架系统耦合导致的振动负效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滑模面的主动悬架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搭建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和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分析定转子偏心距和车速对不平衡电磁力的影响,并开发了以理想天地棚... 针对轮毂电机引起电机激励与车辆悬架系统耦合导致的振动负效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滑模面的主动悬架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搭建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和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分析定转子偏心距和车速对不平衡电磁力的影响,并开发了以理想天地棚为参考模型的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相比被动悬架和传统的天棚控制,自适应滑模控制悬架系统使轮毂电机偏心距降低了12.4%,减小了不平衡电磁力,有效抑制了电机与汽车垂向振动耦合效应;同时使车身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降低了16.1%和4.2%,并保持轮胎动载荷在合理范围内,显著提升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电机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电机 不平衡电磁力 主动悬架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机转子爪极表面形状对电机电磁振动噪声影响及优化策略研究
4
作者 李志波 贺西平 张国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75,共8页
为研究爪极式发电机转子爪极对电机电磁振动和噪声的影响,建立了爪极式发电机电磁力的解析模型,分析了电磁力的频率特征。在电磁力解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转子爪极表面截线与电磁力关系的方法,分析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设计了... 为研究爪极式发电机转子爪极对电机电磁振动和噪声的影响,建立了爪极式发电机电磁力的解析模型,分析了电磁力的频率特征。在电磁力解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转子爪极表面截线与电磁力关系的方法,分析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设计了削弱电磁力的爪极优化方案,通过消除转子爪极表面3阶次成分,削弱36阶电磁力。仿真计算了优化前后的转子爪极对电磁振动、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转子爪极的电机,定子表面电磁振动36阶次加速度值降低了53%。电机电磁噪声36阶次声功率降低了13.0 dB,电机电磁噪声总声功率降低了2.6 dB。研制了样机,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吻合。本文的工作可为控制电机电磁噪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极式发电机 电磁力 电磁振动噪声 转子爪极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恺泽 李兰欣 +1 位作者 邢国华 陈韵如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154,共9页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损失量化关系,提出根据建筑功能损失控制构件损伤及工程需求参数的方法。依据BRB-RC框架结构的受力机制,提出其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建立设计流程。将设计方法应用于一幢5层的BRB-RC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分布均满足设计要求,所提出的方法能实现预期的抗震韧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韧性 防屈曲支撑(BRB)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抗震设计 功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混杂合成纤维混凝土SHPB试验的RHT数值模型参数研究
6
作者 李长辉 王慧颖 +2 位作者 杨放 谢承彦 崔健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1-193,224,共14页
研究RHT(riedel-hiermaier-thoma)模型参数对混凝土动态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基于纳米混杂合成聚丙烯纤维混凝土(nano cellulose synthetic 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NCSPFRC)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 研究RHT(riedel-hiermaier-thoma)模型参数对混凝土动态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基于纳米混杂合成聚丙烯纤维混凝土(nano cellulose synthetic 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NCSPFRC)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SHPB)冲击试验结果和RHT模型原始文献参数,采用Hyper-Mesh和LS-DYNA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低,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模拟值相对试验值误差均超过35%,直接使用RHT模型原始文献参数无法准确描述不同强度等级、类型混凝土的动态力学响应。在此基础上,对RHT模型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修正后的RHT模型参数所得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较试验值其模拟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误差值大多低于7%,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这表明修正后的RHT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NCSPFRC的动态力学性能,同时也验证了该研究采用的参数调整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T)模型 纳米混杂合成纤维混凝土(NCSPFRC)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 数值模拟 参数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次变分模态分解和CBAM-ResNet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7
作者 陈志刚 陶子纯 +1 位作者 王衍学 史梦瑶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8-304,312,共8页
针对噪声背景下滚动轴承信号故障特征提取与智能诊断问题,提出基于逐次变分模态分解(successive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SVMD)以及注意力机制-残差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residual neural network,CBA... 针对噪声背景下滚动轴承信号故障特征提取与智能诊断问题,提出基于逐次变分模态分解(successive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SVMD)以及注意力机制-残差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residual neural network,CBAM-ResNet)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轴承振动信号进行SVMD分解成一系列本征模态分量,根据包络熵和峭度融合评价指标选择含故障特征明显的模态分量并重构;将重构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得到时频图像。之后利用CBAM能够自适应捕捉图形特征的特点,把重构信号的时频图像输入CBAM-ResNet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和故障模式识别。在CBAM-ResNet模型训练过程中,使用迁移学习的方法初始化ResNet模型的参数来提高模型的泛化性。与其他传统模型相比,该研究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6.68%,具有更强的故障特征提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CBAM-ResNet模型在变工况环境下也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滚动轴承 逐次变分模态分解 卷积注意力模块 残差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LSTM-GD的悬索桥主梁挠度预测与预警方法研究
8
作者 肖新辉 刘贤 +4 位作者 张海萍 汪泽鹏 陈方怀 罗媛 刘扬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84-94,共11页
悬索桥作为柔性桥梁在运营过程中主梁的挠度控制尤为重要。为预测既有悬索桥主梁在随机车流与环境温度复合作用下的竖向挠度,建立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 悬索桥作为柔性桥梁在运营过程中主梁的挠度控制尤为重要。为预测既有悬索桥主梁在随机车流与环境温度复合作用下的竖向挠度,建立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概率密度估计层和桥梁监测数据的集成性挠度区间预测方法。基于南溪长江大桥健康监测数据建立了环境温度、车载和挠度监测数据时间序列训练集,通过CNN-LSTM组合层捕捉时间序列中的局部特征和长时记忆,采用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GD)作为概率密度分布函数,通过极大似然法评估GD的参数,输出最佳的挠度预测值和概率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识别既有悬索桥主梁异常挠度及预警阈值方法。研究表明:相较于LSTM和CNN-LSTM模型,CNN-LSTM-GD模型在预测微小挠度波动和极端挠度上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挠度预测值和监测数据基本吻合。在24 h时间尺度上,相较于传统LSTM模型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决定系数R2上分别提升了54.40%和10.22%,相较于CNN-LSTM模型,在RMSE和R2上分别提升了38.43%和5.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结构健康监测 概率深度学习 桥梁挠度 车辆荷载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交叉注意力机制融合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9
作者 赵国超 刘崇德 +2 位作者 宋宇宁 金鑫 李伟华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28-237,共10页
为了解决轴承振动信号特征提取不充分导致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交叉注意力机制融合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建立CNN-BiTCN-CA诊断模型。采用变分模态分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对原始信号进行重构,分别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 为了解决轴承振动信号特征提取不充分导致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交叉注意力机制融合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建立CNN-BiTCN-CA诊断模型。采用变分模态分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对原始信号进行重构,分别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双向时间卷积网络(bidirectional 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BiTCN)提取时频特征,通过交叉注意力机制(cross-attention mechanism,CA)融合时频特征的能力,充分提取原始信号故障特征,利用全连接层实现滚动轴承故障类型的精确诊断。试验研究表明:在含信噪比为9.32 dB、标准差为2.98的高斯白噪声的环境下,使用CNN-BiTCN-CA模型轴承故障分类准确率为99.88%,相较于使用CNN、BiTCN和结合自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CNN with self-attention mechanism,CNN-SA)诊断轴承故障,准确率分别提升约22.79%、4.85%和4.19%;在引入信噪比为3.31 dB、标准差为5.96的高斯白噪声时,该模型仍然可以达到96.12%的诊断准确率。CNN-BiTCN-CA模型能够深入提取轴承信号中的故障特征,有效提高故障分类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双向时间卷积网络(BiTCN) 时频融合 交叉注意力机制(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聚合个性化联邦的不同工况下滚动轴承寿命预测方法
10
作者 康守强 杨得济 +2 位作者 王玉静 王庆岩 谢金宝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6,共13页
针对不同工况下滚动轴承振动数据分布差异大,单一用户数据量少且多个用户间数据不共享的问题,提出一种二次聚合个性化联邦的滚动轴承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用不同深度的自编码器提取多尺度特征信息并压缩为散点图,实现特征增强;利用无监... 针对不同工况下滚动轴承振动数据分布差异大,单一用户数据量少且多个用户间数据不共享的问题,提出一种二次聚合个性化联邦的滚动轴承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用不同深度的自编码器提取多尺度特征信息并压缩为散点图,实现特征增强;利用无监督二元回归模型确定第一预测时间,构建分段退化标签;提出二次聚合个性化联邦学习算法,各用户构建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并将其参数上传至服务端,服务端采用多任务学习框架,一次聚合多用户同种工况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批量归一化层参数统计信息计算一次聚合模型间相似度,引入权重更新机制指导模型参数二次聚合,减少不同工况模型间的负迁移现象并学习有益的全局知识,最终形成针对各工况的个性化预测模型。经试验验证,所提方法在保障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可实现不同工况下滚动轴承寿命预测,并且预测的平均得分与不考虑数据隐私的集中式学习方法相当、相较于联邦平均算法平均得分提高0.21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多尺度特征提取 联邦学习 个性化 剩余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柱托换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李书蓉 张鑫 +1 位作者 岳庆霞 巩善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5,181,共8页
为了研究框架柱托换节点的抗震性能,设计了5个包裹式托换节点,进行往复加载试验,分析结合面高度和界面钢筋对托换节点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托换节点的非线性数值计算模型,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框架柱托换节点的抗震性能,设计了5个包裹式托换节点,进行往复加载试验,分析结合面高度和界面钢筋对托换节点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托换节点的非线性数值计算模型,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结合面高度对托换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显著,结合面高度为200 mm时,界面钢筋影响托换节点的破坏模式,托换节点的初始刚度随着界面钢筋数量的增加而增大;结合面高度为300 mm时,界面钢筋对托换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托换节点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界面钢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学黑洞环在导弹级间减振隔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小东 张浩春 +1 位作者 赵桂琦 季宏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9,共9页
在导弹系统中,发动机及火工品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会严重影响战斗部的打击精度和可靠性。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冲措施至关重要。声学黑洞(acoustic black hole,ABH)作为一种新型的波操纵技术,利用结构阻抗的变化,使结构中传播的波相速度和群速... 在导弹系统中,发动机及火工品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会严重影响战斗部的打击精度和可靠性。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冲措施至关重要。声学黑洞(acoustic black hole,ABH)作为一种新型的波操纵技术,利用结构阻抗的变化,使结构中传播的波相速度和群速度发生变化,在结构局部区域实现波的聚集,借助少量阻尼即可高效地将能量耗损。该方法具有高效、轻质、宽频等优点,为结构动力学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强的潜能和应用前景。针对导弹系统的振动冲击问题,提出了基于ABH效应的级间减振隔冲环(简称:ABH环)设计方案,以提高装备的打击精度及任务可靠性。运用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了ABH环的动态特性,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能量转移与耗散能力。建立了ABH环结构-战斗部模拟模型,通过模拟飞行过程的随机振动以及级间分离等冲击作用,对系统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评估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所提ABH环应对复杂动载荷工况时具有较好的减振隔冲效果:降低幅值增加衰减速率。该研究既为导弹减振隔冲提供了思路,又有效扩宽了声学黑洞新技术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 声学黑洞(ABH) 振动冲击 减振隔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A支承的转子振动控制方法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钰祥 臧朝平 +3 位作者 邢广鹏 金福艺 袁善虎 贾志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9-79,共11页
提出了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可控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过临界转速振动控制方法,并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首先,通过对SMA弹簧开展刚度测试得到弹簧的变刚度特性,建立SMA弹簧温度-刚度模型,设计了SMA变刚度支承结构。然... 提出了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可控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过临界转速振动控制方法,并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首先,通过对SMA弹簧开展刚度测试得到弹簧的变刚度特性,建立SMA弹簧温度-刚度模型,设计了SMA变刚度支承结构。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振动响应控制方法,以带有多个变刚度支承的柔性转子系统为例,对支承的变刚度策略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开展了基于SMA可控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振动控制试验,过1、2阶临界最大振幅减振率分别可达到39.84%和57.93%,验证了转子系统支承刚度变化策略对过临界转速时振动抑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 形状记忆合金 振动控制 变刚度 可控刚度支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向进气畸变对篦齿封严环气弹稳定性影响研究
14
作者 苏国征 孙丹 +3 位作者 王志 李玉 王文 徐梅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66,共10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篦齿封严环在周向进气畸变状态下的气弹稳定性问题,采用三维插值和非定常动网格技术,建立了基于能量法的篦齿封严环气弹稳定性求解模型,在验证求解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对称进气与非对称进气、进气畸变程度对篦齿封... 针对航空发动机篦齿封严环在周向进气畸变状态下的气弹稳定性问题,采用三维插值和非定常动网格技术,建立了基于能量法的篦齿封严环气弹稳定性求解模型,在验证求解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对称进气与非对称进气、进气畸变程度对篦齿封严环气弹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气动功在齿腔不同区域分布特性,揭示了周向进气畸变对篦齿封严环气弹稳定性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周向进气畸变可改变气动阻尼比,对篦齿封严环气弹稳定性影响较大。非对称进气时,篦齿封严环气弹稳定性随畸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对称进气时,篦齿封严环气弹稳定性随畸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相对于非对称进气畸变,对称进气方式对气弹稳定状态影响较小。篦齿封严环在发生气弹失稳时,周向进气畸变对气动功影响最大的区域位于首级篦齿迎风区域,是流场周向压力均匀性最差的区域,周向进气畸变的影响随相对距离增加而降低;篦齿封严环所有齿腔底部的总气动功受周向进气畸变影响较大,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可改变齿腔底部尺寸、形状等,以降低周向进气畸变对篦齿封严环气弹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篦齿封严环 气弹稳定性 周向进气畸变 气动阻尼比 能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和响应分解的冲击载荷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大伟 陈立昆 高亚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6,119,共9页
同一量级的冲击载荷所产生的动响应要远大于静态响应,因此准确识别冲击载荷对于航空器结构件的动强度设计、校核与结构健康监测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章提出的方法主要针对一般线性结构的冲击载荷识别问题,从实测冲击响应应变信号出发,... 同一量级的冲击载荷所产生的动响应要远大于静态响应,因此准确识别冲击载荷对于航空器结构件的动强度设计、校核与结构健康监测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章提出的方法主要针对一般线性结构的冲击载荷识别问题,从实测冲击响应应变信号出发,主要解决了冲击载荷与响应信号样本长度不一致这一突出矛盾。首先基于冲击响应信号分解方法来进行振动信号特征提取,然后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对载荷和响应信号样本特征进行映射,从而实现冲击载荷识别。通过对挂架模型实测冲击载荷信号进行识别,结果表明4种工况下,该方法识别的冲击载荷的均方根相对误差小于0.6,相关系数大于0.94。结果初步表明,在理想的试验环境中,该方法具备一定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逆问题 冲击载荷识别 响应分解 振动信号特征提取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变率效应的高海情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动力学特性研究
16
作者 王登 邵健帅 +2 位作者 励明君 严松 姜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2-321,共10页
运载火箭海上发射过程是一个强非线性复杂系统级问题。在海上风浪环境下,运载火箭与框架式发射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适配器与导轨间的多次冲击载荷非线性、不连续,多次冲击速度不同,应对适配器模型的应变率效应进行评估。首先基于聚氨酯... 运载火箭海上发射过程是一个强非线性复杂系统级问题。在海上风浪环境下,运载火箭与框架式发射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适配器与导轨间的多次冲击载荷非线性、不连续,多次冲击速度不同,应对适配器模型的应变率效应进行评估。首先基于聚氨酯泡沫试验数据,得到更为准确地改进唯象宏观模型。分别建立考虑适配器应变率效应和不考虑适配器应变率效应的海上发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高海情下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系统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应变率效应对运载火箭海上发射过程中适配器与导轨接触载荷影响较大,对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滚转运动规律影响显著,将直接影响后续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安全性评估及限转装置设计。研究对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具有较高工程价值及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发射 发射动力学 应变率效应 火箭滚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泵和滚动轴承多种样本量的改进多任务故障诊断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直 曾魁魁 +2 位作者 何玉灵 李克 王志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0-278,共9页
基于充足样本的多个设备元件导致多任务学习网络规模庞大,轻微和严重的跨元件零样本问题难度大。在多种样本量(充足样本和零样本)下,针对基于充足故障样本的多元件诊断网络规模过于庞大问题,引入MicroNet方法对多任务学习网络进行轻量... 基于充足样本的多个设备元件导致多任务学习网络规模庞大,轻微和严重的跨元件零样本问题难度大。在多种样本量(充足样本和零样本)下,针对基于充足故障样本的多元件诊断网络规模过于庞大问题,引入MicroNet方法对多任务学习网络进行轻量化处理,然后利用热重启余弦退火算法优化上述网络,提出一种多任务轻量化学习网络模型,改善多任务学习网络的准确率和效率。针对更高难度的跨元件零样本问题,引入元学习方法进一步改进上述MT-MN-CA,进而提出一种改进多任务轻量化学习网络模型,解决轻微和严重的跨元件零样本问题。通过实测液压泵和滚动轴承故障验证所提两个网络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网络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任务学习 轻量化 元学习 零样本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转速航空发动机滚动轴承故障深度异常检测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康玉祥 陈果 +2 位作者 盛嘉玖 王浩 尉询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6-195,共10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滚动轴承在低转速状态下故障难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框架的深度支持向量描述方法用于检测低转速滚动轴承的故障。首先,构建了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振动特征提取主干网络。然后,将所提取的特征输入一个... 针对航空发动机滚动轴承在低转速状态下故障难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框架的深度支持向量描述方法用于检测低转速滚动轴承的故障。首先,构建了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振动特征提取主干网络。然后,将所提取的特征输入一个三层自编码器结构,用于计算网络模型的损失函数。为减少网络计算量,提高训练速度,在预处理中将滚动轴承的振动加速度时域信号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得到的频谱结果作为网络的输入,且仅依靠正常数据完成模型的训练。最后,在带机匣的航空发动机转子试验器和某型真实的航空发动机上分别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的实现对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的检测,且检测精度分别为93%和100%,充分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异常检测能力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转速 滚动轴承 深度异常检测 TRANSFORMER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转速与导叶控制策略对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泵断电过程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永焱 陈帝伊 +4 位作者 邓宇闻 马程 周叶 孙慧芳 周大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10,共9页
在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泵断电暂态过程中,因导叶关闭引起的压力波动、回流、转速双峰等不利现象,极大影响了机组及压力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初始转速作为影响机组动态特性的重要参数,其对泵断电过程中转速、流量的影响规律尚不明晰。针对... 在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泵断电暂态过程中,因导叶关闭引起的压力波动、回流、转速双峰等不利现象,极大影响了机组及压力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初始转速作为影响机组动态特性的重要参数,其对泵断电过程中转速、流量的影响规律尚不明晰。针对以上问题,基于一维瞬变流理论特征线法和改进Suter变换法,构建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调节系统模型。通过对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泵断电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导叶关闭时间对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阐明了初始运行转速与倒流流量、反转转速极值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正转正流阶段和正转逆流阶段的初期各特征参数时域响应趋势极为相近;与此同时,对比不同导叶关闭时间的结果,得出由反转逆流阶段进入停机能够增强机组及压力管道系统安全性的结论;此外,在同一扬程和入力条件下,采用不同初始运行转速对泵断电过程进行模拟,得出流量、转速极值特性与初始运行转速呈负相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 泵断电 初始运行转速 倒流流量 反转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谱相关的编码器信号滚动轴承故障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田 郭瑜 +2 位作者 杨新敏 邹翔 陈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2-208,共7页
针对振动传感器安装受限的场合,结合编码器信号的优势,以编码器瞬时角速度(instantaneous angular speed, IAS)为信号,提出一种基于编码器IAS信号诊断特征(diagnostic feature, DF)指标的循环谱相关(cyclic spectral correlation, CSC)... 针对振动传感器安装受限的场合,结合编码器信号的优势,以编码器瞬时角速度(instantaneous angular speed, IAS)为信号,提出一种基于编码器IAS信号诊断特征(diagnostic feature, DF)指标的循环谱相关(cyclic spectral correlation, CSC)优化解调频带选取算法。首先利用向前差分法估计编码器信号获得轴承的IAS信号,并利用CSC得到IAS信号的双变量谱;然后按照初始子频带带宽为循环频率积分区间得到子频带改进包络谱(improved envelope spectrum, IES),并计算子频带IES的DF数值获得DF曲线;再通过评判DF数值合并子频带得到优化解调频带;最后利用包络分析提取滚动轴承故障特征阶次。通过仿真和轴承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编码器 瞬时角速度(IAS) IESFOgram 自适应频带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