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8217被引量43724H指数53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是东南大学主办的以机械动力、能源环境、材料科学、电力电气、通信工程、电...查看详情>>
  • 曾用名 南京工学院学报
  • 主办单位东南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0505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2-1178/N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8,2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丘陵地区10 m高度以下近地面风场实测及非平稳特性分析
1
作者 牛华伟 曹楠奎 +2 位作者 李红星 姜东 陈政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6-844,共9页
为确定10 m高度以下风场特征以指导光伏支架结构设计,在陕西汉中某拟建光伏电站场址内开展了近地面风场实测.由于实测结果存在较高的低频能量,分别选用平稳模型和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非平稳模型,研究了10 m以下近地面风场的平均风速、湍... 为确定10 m高度以下风场特征以指导光伏支架结构设计,在陕西汉中某拟建光伏电站场址内开展了近地面风场实测.由于实测结果存在较高的低频能量,分别选用平稳模型和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非平稳模型,研究了10 m以下近地面风场的平均风速、湍流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和风功率谱等特征参数,并与规范取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丘陵地区10 m以下近地面风场具有一定的非平稳特性;平稳模型会高估风的湍流强度和湍流积分尺度;非平稳模型较好地提取了时变平均风速,提高了样本的平稳性,且与光伏结构易发生共振的高频部分能量密度有所增大,能量接近Kaimal谱和von Karman谱,高于平稳模型结果,更具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风场 现场实测 非平稳特性 湍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蚀钢丝及拉索模型静力拉伸和声发射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万嗣鹏 方泽锋 +3 位作者 周海俊 宋神友 陈炳耀 鲁立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7-577,共11页
为更加精确地感知拉索锈蚀病害,评估服役拉索的健康状况,对锈蚀拉索的力学性能退化与拉伸受力声发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采用中性盐雾腐蚀模拟制作了4种不同锈蚀等级的高强钢丝和拉索,开展了锈蚀高强钢丝及拉索模型的静力拉伸加... 为更加精确地感知拉索锈蚀病害,评估服役拉索的健康状况,对锈蚀拉索的力学性能退化与拉伸受力声发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采用中性盐雾腐蚀模拟制作了4种不同锈蚀等级的高强钢丝和拉索,开展了锈蚀高强钢丝及拉索模型的静力拉伸加载试验,提出了考虑锈蚀和制索工艺影响的拉索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同时采用声发射技术监测了整个拉伸断裂过程.结果表明,计算承载力与实测承载力两者吻合良好,最大相对误差仅为5.8%.随着锈蚀率的增大,拉索模型的延性较承载力下降更为显著.断丝产生的声发射能量最大,断丝峰值频率维持在75 kHz左右,且受锈蚀钢丝延性下降的影响,断丝信号的振铃计数和持续时间均会随着锈蚀率的增大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拉索 锈蚀 力学性能退化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荷载下预制节段拼装双层钢管混凝土墩柱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3
作者 李明鸿 刘晏辰 +3 位作者 夏梦涛 宗周红 甘露 陈振健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657,共11页
为提升装配式公路桥梁的抗爆防护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预制节段拼装双层钢管混凝土(PS-CFDST)组合墩柱.基于非线性显式动力分析程序LS-DYNA建立了新型PS-CFDST墩柱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分析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已有试验结果验证... 为提升装配式公路桥梁的抗爆防护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预制节段拼装双层钢管混凝土(PS-CFDST)组合墩柱.基于非线性显式动力分析程序LS-DYNA建立了新型PS-CFDST墩柱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分析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已有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爆炸荷载作用下PS-CFDST墩柱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PS-CFDST墩柱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损伤机理和耗能机制.运用参数化分析方法,研究了爆炸距离、节段数量和预应力水平等关键参数对PS-CFDST墩柱动力响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S-CFDST墩柱的抗爆设计建议.结果表明:PS-CFDST墩柱除通过材料塑性损伤耗能之外,节段接缝界面滑移耗能机制对耗能贡献可达40%以上;增大墩柱可接近距离是提升墩柱抗爆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增大预应力有利于减小柱中最大水平位移和墩底剪切滑移,从而提升PS-CFDST墩柱的抗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节段拼装墩柱 双层钢管混凝土 数值模拟 爆炸荷载 动力响应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河单线航道船舶双向通航方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文章 廖鹏 +1 位作者 孔庄 张卿茹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81,共8页
为分析内河单线航道双向通航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研究了单线航道2种双向通航方式的关键参数与船舶延误.根据潮汐式通航原理,计算了双向潮汐式通航周期、停泊区所需最小容量和船舶平均延误;采用船舶交通仿真方法,分析了单线航道双向连续通... 为分析内河单线航道双向通航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研究了单线航道2种双向通航方式的关键参数与船舶延误.根据潮汐式通航原理,计算了双向潮汐式通航周期、停泊区所需最小容量和船舶平均延误;采用船舶交通仿真方法,分析了单线航道双向连续通航所需的条件,并给出了相邻会让区间距和船舶平均延误的计算公式,最后提出了2种通航方式选择的判别条件.结果表明:双向潮汐式通航停泊区所需最小容量和船舶平均延误与单线航道长度和船舶到达率正相关,与船舶速度负相关;船舶均匀到达且到达率小于4艘/h,合理设置会让区,方可实现单线航道双向连续式通航;相邻会让区间距与船舶速度成正比,与船舶到达率成反比,船舶平均延误等于船舶到达率的倒数;单线航道越长,船舶到达率越大,双向连续式通航方式越优.当船舶航速为8 km/h,单线航道长度分别为5、10、20 km时,双向连续式通航适用的船舶最小到达率分别为1.71、0.87、0.44艘/h,否则宜采用双向潮汐式通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线航道 双向通航 停泊区 会让区 延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注浆材料作用下后压浆桩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臧诗齐 戴国亮 钱晓楠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6-503,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注浆材料对后压浆桩桩-土界面的加固效果,开展了大型界面剪切实验.针对后压浆桩在各类土层中的应用,设置了砂土、风化岩、黏土3种不同土样,以研究不同土层环境下压浆对界面剪切性状的影响.采用双曲线模型及考虑剪切应力软... 为了研究不同注浆材料对后压浆桩桩-土界面的加固效果,开展了大型界面剪切实验.针对后压浆桩在各类土层中的应用,设置了砂土、风化岩、黏土3种不同土样,以研究不同土层环境下压浆对界面剪切性状的影响.采用双曲线模型及考虑剪切应力软化的剪切力学模型对剪切数据进行拟合,通过荷载传递法对压浆桩和未压浆桩的承载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注浆材料作用下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均有所改善.在砂土和风化岩中桩-土界面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之间的相互关系未受压浆影响;在黏土中,压浆改变了桩-土界面的力学特性,呈现出与未注浆接触面不同的软化现象.算例中桩基压浆前极限承载力为7.936 MN,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粉煤灰-水泥以及纯水泥浆液压浆后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13.492、13.647、13.926 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压浆灌注桩 注浆材料 直剪实验 桩土界面 荷载传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灰-水泥固化淤泥强度特性与固化-抽滤联合加固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姜赟 侯爵 +4 位作者 陈加富 梅达放 陈斯宁 段宝东 邓永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9-525,共7页
采用水泥-脱硫灰复合体系固化淤泥软土,进行液塑限、无侧限抗压强度、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一系列实验,分析多种脱硫灰质量分数下固化土的物理力学行为.鉴于脱硫灰能明显抑制黏土亲水性,引入了真空抽滤工艺,并进行了水泥-脱硫灰就地固... 采用水泥-脱硫灰复合体系固化淤泥软土,进行液塑限、无侧限抗压强度、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一系列实验,分析多种脱硫灰质量分数下固化土的物理力学行为.鉴于脱硫灰能明显抑制黏土亲水性,引入了真空抽滤工艺,并进行了水泥-脱硫灰就地固化与真空抽滤的现场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脱硫灰的加入会使土的液限和塑性指数显著下降.脱硫灰与水泥质量比为20%时固化土强度最高.脱硫灰质量分数过高时,产生的强碱高钙环境抑制了黏土矿物水膜,导致结合水减少,自由水增多,固化土强度随之下降.真空抽滤工艺配合脱硫灰则可大幅度减少土中自由水含量.脱硫灰与真空抽滤联合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可应用于浅层高含水率淤泥处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灰 淤泥固化 强度 真空抽滤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密度曲线理论的珊瑚礁砂吹填材料级配设计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吕晨炜 章定文 +1 位作者 伍浩良 石名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5-1103,共9页
为改善用于岛礁建设的珊瑚礁砂吹填场地强度和稳定性能,采用最大密度曲线理论设计级配方案.通过重型击实、表面振动压实、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承载比(CBR)试验测定吹填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贝雷法评价并提出最终级配设计方案.结果表明:相同... 为改善用于岛礁建设的珊瑚礁砂吹填场地强度和稳定性能,采用最大密度曲线理论设计级配方案.通过重型击实、表面振动压实、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承载比(CBR)试验测定吹填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贝雷法评价并提出最终级配设计方案.结果表明:相同粗颗粒质量分数和最大粒径下,重型击实试验中的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小于表面振动压实试验;粗颗粒质量分数60%的级配混合料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掺入水泥质量分数为2%)最大;CBR试验中粗颗粒质量分数由40%增长到60%时级配混合料嵌挤作用更明显,CBR值呈现快速增长.最大粒径为53.0和31.5 mm及粗颗粒质量分数为60%的级配珊瑚礁砂吹填混合料致密性更强,在压实度、强度等方面均优于其他级配,浅表层地基振动压实加固效果较好,可推广在滨海浅表层地基振动压实加固工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砂 重型击实 表面振动压实 无侧限抗压强度 承载比(CBR)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priori算法的乘客公共交通依赖性层级转移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胡松 林鹏飞 +2 位作者 翁剑成 梁泉 周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351,共8页
为深入探究重大疫情条件下不同乘客公共交通依赖性的影响与层级转移策略,基于多源公共交通出行数据进行乘客公共交通出行链提取与出行知识图谱构建,利用K-means聚类算法识别乘客公共交通依赖性的层次等级,利用改进的Apriori算法挖掘不... 为深入探究重大疫情条件下不同乘客公共交通依赖性的影响与层级转移策略,基于多源公共交通出行数据进行乘客公共交通出行链提取与出行知识图谱构建,利用K-means聚类算法识别乘客公共交通依赖性的层次等级,利用改进的Apriori算法挖掘不同依赖性层级的强关联规则,并提出依赖性层级转移激励政策.结果表明:重大疫情条件下乘客公共交通依赖性强关联规则的前件项集数与其支持度呈负相关关系,依赖性越低,则关联规则指标的共现度与发生概率越低;家和目的地到站点总距离、小汽车可用性与亲友对公共交通支持度为各依赖性层级需改善的关键指标,而是否途径中高风险区域为较高依赖性群体重点改善的指标.该研究有利于后疫情时期公共交通政策的制定与服务提升,可为保障和平衡城市出行中绿色出行结构比例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依赖性水平 APRIORI算法 关联规则 激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靠度理论考虑验证荷载的既有桥梁评估分项系数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望喜 钱永久 +2 位作者 张方 金聪鹤 黄俊豪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228,共7页
为准确评定既有桥梁的运营安全性能,基于可靠度与贝叶斯更新理论提出了综合考虑评估基准期与历史服役荷载的评估分项系数取值方法.根据5种不同风险准则确定相应基准期下目标可靠度,利用抗力优化法对构件进行评估分项系数取值分析,引入... 为准确评定既有桥梁的运营安全性能,基于可靠度与贝叶斯更新理论提出了综合考虑评估基准期与历史服役荷载的评估分项系数取值方法.根据5种不同风险准则确定相应基准期下目标可靠度,利用抗力优化法对构件进行评估分项系数取值分析,引入贝叶斯更新理论分析考虑历史服役荷载的评估分项系数取值,并与规范法、设计值法计算的评估系数在某一简支T型梁桥安全性评估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验活比(验证荷载效应标准值与活载效应标准值之比)为0.8、1.0时,考虑验证荷载后与考虑验证荷载前评估分项系数比为1.0.对于二级结构安全等级构件,抗力评估分项系数比取值为1.0;验证期为10、20、30、40 a时,荷载评估分项系数比在验活比为1.5时分别取0.94、0.81、0.69、0.69,在验活比为2.0时分别取0.88、0.75、0.63、0.50.采用建议的评估分项系数进行桥梁结构安全评估能充分挖掘结构潜在承载能力,更好控制桥梁结构的运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分项系数 极限概率状态评估 在役桥梁 验证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集中空腔RC剪力墙拟静力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维 李爱群 +1 位作者 王星星 高尚信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8-934,共7页
为了研究中部集中空腔RC剪力墙(空腔墙)的抗震能力,对空腔墙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中部空腔的设置对RC剪力墙结构承载性能、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及破坏模式的影响.采用OpenSees软件中的非线性壳单元建立空腔RC剪力墙的有限元模型,对其... 为了研究中部集中空腔RC剪力墙(空腔墙)的抗震能力,对空腔墙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中部空腔的设置对RC剪力墙结构承载性能、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及破坏模式的影响.采用OpenSees软件中的非线性壳单元建立空腔RC剪力墙的有限元模型,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空腔RC剪力墙的最终破坏模式为弯剪破坏,空腔墙试件的屈服荷载、峰值承载力和延性性能随着空腔率的增大逐渐降低.非线性壳单元可以较好地模拟空腔RC剪力墙的力学性能.在所研究的空腔率范围内,当位移角达到1/120时,空腔墙试件发生弯剪变形,且其承受的荷载尚未达到极限荷载,说明空腔墙具有较理想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中部集中空腔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抗剪承载性能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杜孟林 宗周红 +1 位作者 廖聿宸 李明鸿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390,共7页
为分析服役多年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实际抗剪承载能力及破坏模式,开展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首先对某高速公路拆除的13 m空心板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的破坏试验,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加载全过程... 为分析服役多年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实际抗剪承载能力及破坏模式,开展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首先对某高速公路拆除的13 m空心板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的破坏试验,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加载全过程进行精细化数值模拟,分析了空心板梁的预应力损失以及后浇层、铰缝与预制梁间的黏结滑移行为对抗剪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役近20 a的空心板梁抗剪承载力仍能满足规范的抗剪设计要求,并具有较好的延性,但安全富余量仅为6%;后浇层及铰缝对空心板梁抗剪承载力贡献达15%以上,但其与预制梁间的黏结滑移行为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较小;预应力损失虽会加快空心板梁的裂缝开展进程,但对抗剪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抗剪承载能力 破坏试验 有限元分析 预应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布置的先行顶管对后续顶管顶推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宇 陶连金 +3 位作者 赵旭 董立朋 边金 郭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2-769,共8页
以北京新机场线顶管工程为依托,针对水平布置的先行顶管对后续顶管顶推力的影响开展了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对先行顶管的位置和数量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先行顶管对后续顶管侧摩阻力存在放大效应,增大顶管间距将导致... 以北京新机场线顶管工程为依托,针对水平布置的先行顶管对后续顶管顶推力的影响开展了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对先行顶管的位置和数量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先行顶管对后续顶管侧摩阻力存在放大效应,增大顶管间距将导致该放大效应非线性减小.先行顶管的位置和数量对后续顶管侧摩阻力存在重要影响.在顶管间距为1.1倍钢管直径的情况下,当先行顶管位于后续顶管一侧时,侧摩阻力最大增长率为28.5%;当先行顶管位于后续顶管两侧时,侧摩阻力最大增长率达到41.9%.基于此提出了水平顶管施工中的顶推力群管效应理论,为大体量顶管顶推力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推力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放大与叠加效应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电动汽车选择行为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余静财 李文权 +1 位作者 王顺超 马景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3-160,共8页
为探索共享电动汽车选择行为,构建出行行为选择模型,基于南京市出行者选择行为调查数据,采用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综合考虑出行者个人社会属性、出行特征及潜变量,分别构建不包括潜变量的多项Logit模型和包括潜变... 为探索共享电动汽车选择行为,构建出行行为选择模型,基于南京市出行者选择行为调查数据,采用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综合考虑出行者个人社会属性、出行特征及潜变量,分别构建不包括潜变量的多项Logit模型和包括潜变量的混合选择模型,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显著性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包括潜变量的多项Logit模型中,模型拟合系数(伪R2)为0.275>0.2,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年龄、收入、拥有机动车、受教育程度、对共享电动汽车了解程度等因素存在显著影响;在包括潜变量的混合选择模型中,模型拟合系数(伪R2)为0.354>0.275,表明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多项Logit模型,对共享电动汽车了解程度、拥有机动车、舒适性、快捷性、行为态度、使用偏好、行为意向、使用障碍、站点障碍、车辆障碍、个人障碍等因素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电动汽车 出行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多项Logit模型 混合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接收机抗干扰电路的硬件实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依婷 陈杰 +3 位作者 杨颖 刘学勇 李健 巴晓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0-356,共7页
针对全相位FFT/FFT(apFFT/FFT)综合相差法硬件资源和功耗大的问题,基于FFT算法求解最大峰值谱线位置仅与各谱线峰值相对大小有关的特点,提出一种用于减少FFT电路面积的阈值判断移位方法.首先对apFFT/FFT综合相差法与修正Rife算法进行性... 针对全相位FFT/FFT(apFFT/FFT)综合相差法硬件资源和功耗大的问题,基于FFT算法求解最大峰值谱线位置仅与各谱线峰值相对大小有关的特点,提出一种用于减少FFT电路面积的阈值判断移位方法.首先对apFFT/FFT综合相差法与修正Rife算法进行性能比较;然后利用阈值判断移位方法对apFFT/FFT综合相差法硬件实现中的FFT运算结构进行改进,称为改进apFFT/FFT算法,使FFT计算位宽减少1/2;最后将改进的apFFT/FFT综合相差法硬件结构应用到GNSS抗干扰模块的电路实现中,并利用FPGA进行抗干扰功能验证.结果表明,在基本不降低频率估计精度下,改进apFFT/FFT算法可以减少约50%的面积资源和功耗;在接近相同面积资源和功耗下,改进apFFT/FFT算法的频率估计精度约为修正Rife算法的2倍;GNSS抗干扰硬件模块具备良好的滤除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机 抗干扰模块 修正Rife 全相位FFT/FFT(apFFT/FFT)综合相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损冷弯薄壁C形钢梁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善华 牟林 +1 位作者 张宗星 李柔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5,共7页
为了研究锈蚀对冷弯薄壁C形钢梁受弯承载力的影响,以工程拆除的8根锈损冷弯薄壁C形钢檩条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弯承载力试验.通过对比不同锈蚀程度的冷弯薄壁型钢梁的破坏模式和受弯承载力,提出了锈损冷弯薄壁C形钢梁受弯承载力修正公式.... 为了研究锈蚀对冷弯薄壁C形钢梁受弯承载力的影响,以工程拆除的8根锈损冷弯薄壁C形钢檩条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弯承载力试验.通过对比不同锈蚀程度的冷弯薄壁型钢梁的破坏模式和受弯承载力,提出了锈损冷弯薄壁C形钢梁受弯承载力修正公式.结果表明,随着锈蚀程度增加,钢梁弯角和腹板部位的强度和延性逐渐降低,钢梁破坏模式由先屈服后屈曲向直接屈曲或脆性断裂转变.与锈蚀最轻梁相比,锈蚀梁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和屈曲荷载的最大降幅分别为21.7%、26.0%和43.1%.现有规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偏危险,修正的有效宽度法能较好地预测锈损冷弯薄壁C形钢梁受弯承载力,为既有冷弯薄壁型钢构件承载力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冷弯薄壁 C形钢梁 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侧窄角域摄影的沥青路表三维重构及构造特征分析
16
作者 陈俊 周若愚 +2 位作者 蒯陈辰 盛稚严 陈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5-332,共8页
为满足无人驾驶车辆快速获取路表构造的需求,建立了基于双侧窄角域摄影的沥青路表三维重构方法.对室内压实混合料和室外路面进行表面三维重构,将平均构造深度计算值与铺砂法、环绕摄影的构造深度值进行比较,验证所建重构方法的正确性.... 为满足无人驾驶车辆快速获取路表构造的需求,建立了基于双侧窄角域摄影的沥青路表三维重构方法.对室内压实混合料和室外路面进行表面三维重构,将平均构造深度计算值与铺砂法、环绕摄影的构造深度值进行比较,验证所建重构方法的正确性.建立了构造标准差、单位面积上峰数、峰高标准差等构造评价新指标,并应用于AC-13、SMA-13和OGFC-13构造分析中.结果表明:双侧窄角域摄影重构方法能快速获取路表的三维点云,重建三维构造;基于该方法的构造深度计算值与铺砂法实测、环绕摄影重构的构造深度值相当,适用于室内压实混合料和室外实际路面;所建立的构造评价指标能从构造分布特征、胎/路接触应力集中度等角度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完整的路表构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表 无人驾驶车辆 构造 三维重构 窄角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信噪比条件下的瞬时频率估计算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增科 赵加祥 +1 位作者 徐微 孙桂玲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4-688,共5页
为了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更有效地提取信号的瞬时频率,提出了一种改进魏格纳-维勒分布的瞬时频率估计算法来降低瞬时频率的估计误差.首先,采用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的核函数代替魏格纳-维勒分布的核函数,根据信号计算最优核函数;然后用该最... 为了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更有效地提取信号的瞬时频率,提出了一种改进魏格纳-维勒分布的瞬时频率估计算法来降低瞬时频率的估计误差.首先,采用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的核函数代替魏格纳-维勒分布的核函数,根据信号计算最优核函数;然后用该最优核函数计算信号的时频分布,以减小信号交叉项的影响;最后,采用维特比算法从时频分布中估计信号的瞬时频率.仿真结果表明,信噪比为-15^-5 dB条件下,改进魏格纳-维勒分布算法瞬时频率估计值的均方误差相比于魏格纳-维勒分布算法和平滑伪魏格纳-维勒分布算法减小超过53%,有效降低了瞬时频率估计误差.在单分量信号和多分量信号情况下,改进魏格纳-维勒分布算法能得到性能更优的瞬时频率估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频率 低信噪比 核函数 维特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作用下U形加劲肋加劲钢板结构的动态响应与破坏模式 被引量:8
18
作者 甘露 宗周红 +3 位作者 李明鸿 钱海敏 林津 高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7-214,共8页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爆炸作用下钢板和加劲钢板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采用显式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利用ALE和FSI算法建立了考虑爆炸过程及冲击波与钢板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并基于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爆炸作用下钢板和加劲钢板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采用显式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利用ALE和FSI算法建立了考虑爆炸过程及冲击波与钢板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并基于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钢板、板式加劲肋加劲板及U形加劲肋加劲板在爆炸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在局部爆炸荷载下,U形加劲肋与板式加劲肋沿着加劲肋纵向不均匀变形,导致加劲板变形并破坏;2种加劲肋均可有效抑制钢板中心位置的变形,且U形加劲肋效果更显著;加劲钢板的破坏程度与加劲肋数量密切相关,合理布置U形加劲肋数量可以显著减轻钢板的破坏;增加U形加劲肋端头隔板有利于提高钢板的抗扭性能,减小钢板的最终开裂破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劲钢板 爆炸荷载 数值模拟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网络中D2D安全动态群组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贤兵 蒋睿 +1 位作者 裴蓓 吴松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8-928,共11页
为了解决5G网络中设备到设备(D2D)的群组通信中常见的安全威胁,提出了确保D2D安全通信的动态群组认证和密钥协商(DG-AKA)协议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基于CDH假设难题实现了安全的认证,使得非法用户无法伪造签名;基于MDBDH假设难题并结合... 为了解决5G网络中设备到设备(D2D)的群组通信中常见的安全威胁,提出了确保D2D安全通信的动态群组认证和密钥协商(DG-AKA)协议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基于CDH假设难题实现了安全的认证,使得非法用户无法伪造签名;基于MDBDH假设难题并结合安全认证过程实现了安全的密钥协商,使得非法用户或核心网络无法获取共享会话密钥,保证了密钥的安全性,解决了密钥托管问题;结合认证和密钥协商过程实现了安全的动态群组成员管理以保证群组前向和后向安全,当群组成员被撤销或新成员加入时,无需重新执行全部协议,即能安全地更新会话密钥.安全性分析证明了DG-AKA协议方案满足所有安全性目标,效率分析则表明了该方案具有和现有方案同等数量级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D通信 认证 密钥协商 动态群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CB改进的短波认知多信道选择算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董礼 王叶群 +2 位作者 孙启禄 张雯鹤 王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7-903,共7页
为了提高UCB算法在短波多信道选择时的成功传输率,结合短波宽带应用背景,提出一种基于UCB改进的短波认知多信道选择算法.该算法根据认知无线电原理,通过把应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短波电台作为认知用户,利用强化学习中UCB索引值对信道进行... 为了提高UCB算法在短波多信道选择时的成功传输率,结合短波宽带应用背景,提出一种基于UCB改进的短波认知多信道选择算法.该算法根据认知无线电原理,通过把应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短波电台作为认知用户,利用强化学习中UCB索引值对信道进行排序,并引入次序感知策略进行多信道选择,直到选出所需数量的空闲信道,从而为认知用户提供等效宽带传输.仿真结果表明,与原始UCB多信道选择算法相比,所提算法通过次序感知策略适当增加感知次数,在所需信道数量为4时,成功传输率最大提高了71.61%,累积收益平均提高了79.24%,累积数据传输时间平均提高了3.6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通信 认知无线电 UCB 多信道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