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作品数13022被引量38598H指数37
《铁道建筑》1961年7月创刊,报道铁路工程、铁道工务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国内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维修技术,跟踪世界铁道建筑领域最新发展动态。 读者对象:铁道、交通、建筑、...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3-1995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027/U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3,0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形连孔框架在邻近既有线高填方路基中的应用
1
作者 郭华 洪一樽 方钱宝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1,共6页
L形连孔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路基支挡与加固形式。本文以邻近既有线高填方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L形连孔框架结构路基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形连孔框架与路基填土协同作用,力学性能优异;L... L形连孔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路基支挡与加固形式。本文以邻近既有线高填方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L形连孔框架结构路基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形连孔框架与路基填土协同作用,力学性能优异;L形连孔框架碎石土路堤附加应力扩散角为25°,工后沉降小;L形连孔框架结构底板能够将上部荷载均匀传递给地基,对地基适应性强且框架外侧地基土几乎不受附加应力影响。L形连孔框架更适宜于作为邻近既有线的高填方路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L形连孔框架 高填方路基 荷载传递 路基沉降 应力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无人机巡检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琦 魏少伟 +3 位作者 刘瑞 叶克东 龚鹏程 魏培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48,共6页
随着铁路网络规模的迅速扩展及安全管理压力的日益增加,传统人工巡检模式的局限性愈加凸显,促使各铁路局采用无人机技术替代部分人工巡检作业。针对现有铁路无人机巡检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缺失、安全风险高等问题,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种基于... 随着铁路网络规模的迅速扩展及安全管理压力的日益增加,传统人工巡检模式的局限性愈加凸显,促使各铁路局采用无人机技术替代部分人工巡检作业。针对现有铁路无人机巡检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缺失、安全风险高等问题,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种基于B/S架构的铁路无人机巡检管理平台。该平台结合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深度学习算法与数据可视化方法,开发了基础数据管理、飞行计划管理、病害隐患统计监管、信息综合展示等七大核心功能模块,为无人机飞行作业管控、巡检数据管理、铁路设备病害及外部环境隐患排查提供全面技术支持。现场应用表明,铁路无人机巡检管理平台为铁路无人机巡检作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提升了作业的智能化、标准化与精细化水平,为铁路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人机巡检 架构设计 管理平台 GIS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装配化重力式生态挡土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巍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1,共6页
针对传统重力式挡土墙采用现浇施工存在施工周期长、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可绿化性差、预制化程度低等缺点,依托某铁路工程项目提出了一种装配化重力式生态挡土墙。该挡土墙由钢筋混凝土预制墙体及回填填料组成,钢筋混凝土预制墙体承装压... 针对传统重力式挡土墙采用现浇施工存在施工周期长、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可绿化性差、预制化程度低等缺点,依托某铁路工程项目提出了一种装配化重力式生态挡土墙。该挡土墙由钢筋混凝土预制墙体及回填填料组成,钢筋混凝土预制墙体承装压重材料,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和墙体空腔内回填填料组成重力式挡墙共同抵抗墙后土压力。本文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分析和工程应用,研究了装配化重力式生态挡土墙的结构设计、受力计算分析、施工流程与技术要求等关键问题,发现:稳定性验算方法与传统重力式挡土墙一致,可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墙体结构强度、配筋计算以及最大裂缝宽度验算;工程案例表明装配化重力式生态挡土墙结构强度高、质量可靠、回填材料成本低、绿化效果好,可为类似的装配化挡土墙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装配化 理论计算 数值模拟分析 重力式挡土墙 稳定性 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J-8型扣件抗钢轨倾翻性能
4
作者 王袁硕 戚志刚 +4 位作者 李子睿 张欢 陈晨 刘畅 吴玥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7,共5页
为提高扣件系统的抗钢轨倾翻性能,保证线路运营安全,针对WJ-8型扣件的抗钢轨倾翻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采用无限长弹性地基梁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不同横向荷载下钢轨扭转产生的轨头横向位移。将特制横向加载架安装在钢轨上,通过... 为提高扣件系统的抗钢轨倾翻性能,保证线路运营安全,针对WJ-8型扣件的抗钢轨倾翻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采用无限长弹性地基梁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不同横向荷载下钢轨扭转产生的轨头横向位移。将特制横向加载架安装在钢轨上,通过液压千斤顶进行横向加载,试验过程中测量横向荷载以及钢轨节点横向位移。当钢轨倾翻导致轨头横向位移24 mm时,弹条扣压端会与钢轨脱离,以此状态为扣件抗倾翻临界状态,分析扣件抗倾翻性能。结果表明:无限长地基梁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数据较为贴合,模型可靠;无垂向荷载作用时,WJ-8B型扣件在标准组装状态下可承受300 kN横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抗钢轨倾翻性能 理论分析 试验研究 WJ-8型扣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铁单趾弹簧扣件弹条异常断裂原因
5
作者 梁进学 那兵 +3 位作者 涂小毅 陈晨 范浩 王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6,共6页
针对武汉地铁7号线某些区段出现单趾弹簧扣件弹条断裂现象,根据现场调研情况选取典型断裂弹条作为样品,检测了弹条材料化学成分和硬度,通过室内和室外试验测试了扣件性能、弹条模态、弹条动力学性能及轨道结构动力性能,分析弹条断裂原... 针对武汉地铁7号线某些区段出现单趾弹簧扣件弹条断裂现象,根据现场调研情况选取典型断裂弹条作为样品,检测了弹条材料化学成分和硬度,通过室内和室外试验测试了扣件性能、弹条模态、弹条动力学性能及轨道结构动力性能,分析弹条断裂原因。结果表明:单趾弹条及扣件其他零部件均无明显异常,轨道结构动力性能满足要求;由于现场钢轨存在波磨,列车通过时产生轮轨异常激励,其激励频率范围与弹条第2阶固有频率范围接近,引发弹条共振,共振时弹条直线段和大圆弧同向振动,在小圆弧和直线段过渡位置产生异常载荷,进而产生裂纹,最终导致弹条断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单趾弹条 共振 试验研究 固有频率 波磨 激励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扣件弹条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畅 蔡世生 +2 位作者 王袁硕 徐宏超 刘炳彤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168,共5页
为寻求扣件弹条制造的新方式,通过调研3D打印技术及扣件弹条当前服役状况,本文研究了3D打印弹条制造流程和材料性能,开展了3D打印弹条的静力学分析及模态分析,并探究3D打印弹条的力学拉伸、微观形貌及组织、打印成型尺寸精度、弹程、扣... 为寻求扣件弹条制造的新方式,通过调研3D打印技术及扣件弹条当前服役状况,本文研究了3D打印弹条制造流程和材料性能,开展了3D打印弹条的静力学分析及模态分析,并探究3D打印弹条的力学拉伸、微观形貌及组织、打印成型尺寸精度、弹程、扣压力、模态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采用18Ni300材料的3D打印弹条抗拉强度高,固有频率高,尺寸精度高。研究成果可以为解决线路中弹条断裂问题、完成扣件系统中金属弹性零部件的优化及制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件弹条 试验研究 3D打印 材料性能 静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袋式注浆对盾构下穿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孙铁成 王爱玉 +2 位作者 张岩俊 尹显利 张文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26,共7页
高铁路基的沉降变形是影响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盾构下穿既有高铁线路施工可诱发高铁路基沉降变形。为有效控制高铁路基沉降,基于数值模拟探究了囊袋式注浆作为高铁路基沉降主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注浆囊袋对其周围土体的影响... 高铁路基的沉降变形是影响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盾构下穿既有高铁线路施工可诱发高铁路基沉降变形。为有效控制高铁路基沉降,基于数值模拟探究了囊袋式注浆作为高铁路基沉降主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注浆囊袋对其周围土体的影响具有局部性,地层等效塑性应变随注浆体埋深的增加而增大,且塑性区厚度通常小于注浆囊袋膨胀厚度的3.0倍。囊袋的埋设深度和膨胀直径对路基抬升整治范围有影响,囊袋埋设越浅其膨胀后对路基抬升的影响效果越明显,且路基表层的隆起变形曲线符合高斯方程。提出了盾构下穿高铁路基时囊袋式注浆控制措施下路基沉降预测模型,可指导盾构下穿高铁路基的沉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沉降 囊袋式注浆 盾构下穿 主动控制措施 沉降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千米长联桥铺设无砟轨道施工控制
8
作者 孙洪斌 王品皓 +3 位作者 渠述锋 郭玉鹏 李俊 杨荣山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千米级长联大跨桥的桥面线形在塔-梁-索温度变化、桥上荷载变动作用下易产生较明显的竖向变化。本文结合新建郑州—济南铁路长清黄河大桥工程,建立轨道-桥梁系统一体化有限元模型,并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实际温度及桥上压重荷载对模型进... 千米级长联大跨桥的桥面线形在塔-梁-索温度变化、桥上荷载变动作用下易产生较明显的竖向变化。本文结合新建郑州—济南铁路长清黄河大桥工程,建立轨道-桥梁系统一体化有限元模型,并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实际温度及桥上压重荷载对模型进行实时修正,提出线形控制技术优化方案,以实现千米级长联大跨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的高精度施工。结果表明:利用修正后的相对高差控制底座板放样施工,可将全桥底座板偏差控制在-10~10 mm内,计算相对高差时要考虑二期恒载的影响及实际施工温度与设计温度的偏差;利用修正后的绝对高程来控制轨道板精调,可使最终实测线形与设计线形的偏差控制在-2.0~1.6 mm内,每跨施工作业周期内温度变化不超过2℃;采用60 m弦中点弦测法对精调后的轨面线形进行复核,测得最大弦测值为2.67 mm,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施工控制 有限元模型 长联斜拉桥 无砟轨道 相对高差 中点弦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扣件内力的连续轨道垫板及组装静刚度检测方法
9
作者 刘畅 张欢 +1 位作者 王袁硕 刘炳彤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3,共6页
为了实现连续轨道下多组扣件弹性垫板及组装静刚度的同时检测,通过分析扣件弹性垫板及组装静刚度的实验室检测原理,搭建了连续轨道扣件弹性垫板及组装静刚度检测试验平台,制定了检测流程,理论推导了基于扣件内力的连续轨道扣件弹性垫板... 为了实现连续轨道下多组扣件弹性垫板及组装静刚度的同时检测,通过分析扣件弹性垫板及组装静刚度的实验室检测原理,搭建了连续轨道扣件弹性垫板及组装静刚度检测试验平台,制定了检测流程,理论推导了基于扣件内力的连续轨道扣件弹性垫板和组装静刚度的计算式。通过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扣件节点受力,以及在不同加载位置下通过试验检测扣件弹性垫板及组装静刚度,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基于扣件内力的连续轨道垫板及组装静刚度检测方法误差在5%以内,可以为铁路现场连续钢轨扣件静刚度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轨道 扣件 静刚度检测 公式推导 试验研究 弹性垫板 扣件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类比的盾构下穿高速铁路路基 沉降预测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4
10
作者 顾相涛 岳祖润 +3 位作者 孙铁成 胡田飞 公宝兴 林长权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6,共5页
以石家庄地铁4号线盾构隧道下穿京广高速铁路路基段为工程背景,通过选取具有相似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的石家庄地铁2号线K24+108处进行工程类比,对盾构施工引起的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地层损失... 以石家庄地铁4号线盾构隧道下穿京广高速铁路路基段为工程背景,通过选取具有相似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的石家庄地铁2号线K24+108处进行工程类比,对盾构施工引起的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地层损失率下的路基沉降,并探讨了袖阀管注浆技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工程类比法能够有效预测未施工的地铁4号线下穿高速铁路段的路基沉降;建议在下穿段前方60~120 m设置试验段调整掘进参数,并将地层损失率控制在0.75%以内;施工中结合信息化施工监测和盾构主动控制技术,可将路基沉降控制在5 mm以内。本研究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种快速、经济的沉降预测和控制方法,对保证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盾构下穿 工程类比法 沉降预测 现场监测 路基沉降 数值模拟 袖阀管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地铁荷载下采空区覆岩损伤特征
11
作者 田书广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130,共7页
以乌鲁木齐1号线穿越急倾斜煤层采空区为原型,借助物理相似试验引入分形理论开展荷载下采空区覆岩动态演化规律及其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场推进,覆岩最大应力增加且伴随升维现象;利用双重分形定量描述覆岩裂隙状态变化,荷载0.2... 以乌鲁木齐1号线穿越急倾斜煤层采空区为原型,借助物理相似试验引入分形理论开展荷载下采空区覆岩动态演化规律及其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场推进,覆岩最大应力增加且伴随升维现象;利用双重分形定量描述覆岩裂隙状态变化,荷载0.20~0.35 MPa时产生新裂隙,且原有裂隙会闭合;裂隙条数分形维数与地表最大下沉量及侧壁围岩最大离层量呈非线性相关,荷载0.20 MPa时均有较大跳跃,变化趋势一致;建立基于岩体完整性系数和岩体损伤程度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对采动和地铁荷载工况下覆岩岩体质量进行评价,发现RMR(Rock Mass Rating)值随分维数增大呈线性递减趋势,并量化表征了岩体力学参数和岩体质量的弱化程度。研究结果可为穿越采空区的路基稳定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损伤特征 模型试验 采空区覆岩 分形维数 岩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围岩隧道钻爆法机械化施工关键技术及装备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君楼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98,共5页
为实现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钻爆法机械化施工,依托渝昆高速铁路(重庆—昆明)来福隧道,对凿岩钻孔与拱架安装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加长臂改造改进了凿岩台车,以适应软弱围岩条件下台阶法钻爆开挖隧道。通过增加托举装置的延长杆,改进... 为实现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钻爆法机械化施工,依托渝昆高速铁路(重庆—昆明)来福隧道,对凿岩钻孔与拱架安装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加长臂改造改进了凿岩台车,以适应软弱围岩条件下台阶法钻爆开挖隧道。通过增加托举装置的延长杆,改进了三臂拱架安装台车;结合“一长两短”的上台阶初期支护钢拱架设计方案,实现了拱顶初期支护钢铰接+三臂拱架安装的施工工艺。通过现场试验,采用改进后的凿岩台车施工,与传统人工手持风枪凿岩相比,两台阶与三台阶断面钻孔作业,施工效率分别提升89%、90%;采用改进后的拱架安装台车施工,与传统人工配合机械安装拱架相比,Ⅳ、Ⅴ级围岩段施工效率分别提升72%、81%。可见,采用改进后的凿岩台车和拱架安装台车机械化施工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还可以降低施工风险。该套施工设备可在类似工程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机械化施工 试验研究 软弱围岩 钻爆法 隧道开挖 凿岩台车 拱架安装台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度预应力体系UHPC锚固区局部受力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旺旺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68,共5页
为探索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在超高强度预应力体系中的受力性能,建立有限元模型开展超高强度预应力作用下UHPC锚固区局部受压分析。在优化锚垫板形式的基础上,分析间接钢筋配置、局部尺寸、锚孔间距等... 为探索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在超高强度预应力体系中的受力性能,建立有限元模型开展超高强度预应力作用下UHPC锚固区局部受压分析。在优化锚垫板形式的基础上,分析间接钢筋配置、局部尺寸、锚孔间距等因素对UHPC锚固区局部受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HPC应用于锚固区后,为了发挥UHPC材料特性和提高结构性能,应提高锚固区受压控制标准。2400 MPa等级预应力锚垫板质量比普通混凝土锚垫板质量减小了65%。减少间接钢筋配筋率和减小局部尺寸后构件主拉应力增大,主压应力和钢垫板塑性应变无显著变化。锚孔间距增大会改变局部受压区受力状态,构件主压应力、主拉应力和钢垫板塑性应变均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超高强度 超高性能混凝土 有限元分析 锚固区 局部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路基边坡浅层稳定性分析与坡面防护现状 被引量:8
14
作者 吕宋 魏少伟 +1 位作者 刘越然 刘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8,共7页
边坡浅层溜坍与边坡冲刷是铁路路基边坡浅层破坏的主要表现形式,给铁路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铁路路基边坡浅层失稳与坡面冲刷分析方法,阐述了国内外铁路路基边坡坡面防护现状。日本针对边坡浅层失稳问题、德国针... 边坡浅层溜坍与边坡冲刷是铁路路基边坡浅层破坏的主要表现形式,给铁路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铁路路基边坡浅层失稳与坡面冲刷分析方法,阐述了国内外铁路路基边坡坡面防护现状。日本针对边坡浅层失稳问题、德国针对坡面冲刷问题形成了相关的分析方法,中国既有规范尚未充分考虑降雨引起的边坡浅层稳定性分析。国内外坡面防护主要包括工程防护、生态防护,中国铁路路基边坡防护与国外相比圬工体量较大,坡面防护结构存在优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边坡 浅层稳定性 坡面防护 坡面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区边坡热融滑塌的稳定性评价与治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瑜鑫 蔡德钩 +1 位作者 闫宏业 张俊德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5-129,共5页
以青海省道312线玛多至色吾沟公路K315段边坡热融滑塌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象水文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该处热融滑塌的原因。通过室内实验及指标反算确定了岩土体基本参数,采用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基于有效应力原理的... 以青海省道312线玛多至色吾沟公路K315段边坡热融滑塌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象水文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该处热融滑塌的原因。通过室内实验及指标反算确定了岩土体基本参数,采用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基于有效应力原理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对热融滑塌斜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圆截面抗滑桩及回填反压两种手段对滑坡进行治理,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工程经济性等因素,建议采取回填反压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热融滑塌 稳定性评价 抗滑桩 回填反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U78CrVH钢轨闪光焊接头轨头核伤缺陷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东 涂占宽 +3 位作者 彭鹏 李昕淼 谭锦红 李金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18,共4页
针对一重载铁路出现多个闪光焊接头因轨头探伤反射回波超标下道的问题,对其中一个接头采用落锤试验、宏观观察、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能谱成分测试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轨头受拉落锤试验折断的接头断口上存在核伤疲... 针对一重载铁路出现多个闪光焊接头因轨头探伤反射回波超标下道的问题,对其中一个接头采用落锤试验、宏观观察、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能谱成分测试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轨头受拉落锤试验折断的接头断口上存在核伤疲劳裂纹(白核),裂纹源位于踏面下13 mm处且存在横向扩展裂纹;裂纹源完全处于闪光焊接头的焊缝中心,并存在硅、锰、氧等灰斑夹杂元素。焊缝中的灰斑夹杂物破坏了焊缝组织的连续性,降低了接头的综合力学性能,当接头在服役过程中受车轮循环载荷作用时,灰斑夹杂物首先萌生出裂纹并横向扩展,最终形成轨头核伤。核伤附近的钢轨母材中A类夹杂物较多,应引起注意。建议改进焊接工艺参数,避免焊接过程中氧气进入;提高探伤检测技术,加强重载铁路钢轨焊接接头轨头部位的探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闪光焊接头 试验研究 轨头核伤 灰斑夹杂 焊接工艺 A类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道建筑》编委会
17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温度特性
18
作者 赵丽华 胡安泽 +1 位作者 孟庆武 丁文婷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4,共6页
基于长春市气象资料和热力耦合理论,建立无砟轨道-路基结构热传递和热应力有限元模型,研究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温度场分布特性,以及不利日温度荷载作用下轨道板的受力和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轨道板的板边及轨下区域对温度的敏感性高,C... 基于长春市气象资料和热力耦合理论,建立无砟轨道-路基结构热传递和热应力有限元模型,研究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温度场分布特性,以及不利日温度荷载作用下轨道板的受力和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轨道板的板边及轨下区域对温度的敏感性高,CA砂浆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底座板和基床受温度影响较小;低温工况下轨道板垂向负温度梯度最大,为-40℃/m,温差最大工况下轨道板垂向正温度梯度最大,为+110℃/m;在日温度荷载作用下,轨道板纵向应力大于横向应力,一年中板中截面纵向应力为-7.5~1.1 MPa,大于其他截面;升温过程中,高温工况下轨道板板中上拱位移最大,达0.522 mm;降温过程中,低温工况下轨道板板角翘曲位移最大,达0.368 mm。在日常养护中需要重点监测上述位置在不利气象工况条件下的应力及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温度梯度 热力耦合 应力响应 垂向位移 不利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开挖引起地层变形的解析方法参数确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佳乐 李彬伟 +1 位作者 伏永贵 刘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2,共4页
基于Verruijt和Sagaseta提出的隧道开挖引起地层变形的解析方法,结合土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确定解析过程中待定参数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现场实测变形值,通过地质资料即可确定待定参数,从而得到整个地层任意一点的变形值... 基于Verruijt和Sagaseta提出的隧道开挖引起地层变形的解析方法,结合土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确定解析过程中待定参数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现场实测变形值,通过地质资料即可确定待定参数,从而得到整个地层任意一点的变形值。经工程实例验算,采用该方法获取待定参数后,求得的地表最大沉降解析值与实测值偏差在5.0%以内,且解析结果能够真实反映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规律。现场实测数据不足时,采用该方法估算地层变形比较适用,且解析值比实测值略大,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地层变形 理论分析 参数确定 解析方法 隧道开挖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列车站台间距检测系统
20
作者 胡海天 沈毅峰 +2 位作者 刘伯奇 韩玉龙 纪长琦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56,共5页
为了严格控制高速铁路列车与站台间距,确保高速列车安全运营与乘客安全,须要开发高速铁路列车站台间距检测系统。本文设计了移动测距滑台,使用纸板、木板、玻璃、漆面不锈钢等多种材料对巴鲁夫超声波传感器的精度和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大... 为了严格控制高速铁路列车与站台间距,确保高速列车安全运营与乘客安全,须要开发高速铁路列车站台间距检测系统。本文设计了移动测距滑台,使用纸板、木板、玻璃、漆面不锈钢等多种材料对巴鲁夫超声波传感器的精度和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大误差为0.47 mm,测试结果较理想,可作为高速铁路列车站台间距检测的主体传感器;设计了有线、无线两种整体检测方案,其中,有线方案采用分布式架构,便于系统扩容,可灵活扩展,统一管理各子系统;无线方案采用对等网状网组网,唤醒后的组网速度快,所有节点都是对等节点,节点扩展容量大,配置维护较简单。两种方案都具备历史记录、设备报警等功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列车站台间距检测系统 试验研究 移动测距滑台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