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汽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6490被引量37740H指数52
本刊创刊于1979年,从创刊至今受到了国内外的重视,在国内汽车学术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主要刊登汽车理论的探讨、试验研究成果以及汽车设计、制造、新材料使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汽车工业宏观分...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680X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221/U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6,4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内声场分区控制算法研究综述
1
作者 张佳祥 王岩松 +3 位作者 张声明 郭辉 谢晓龙 刘宁宁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汽车智能化进程中,车内声场分区控制技术在提升用户座舱的声学体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车内声场分区控制算法及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首先介绍了该技术的提出背景和理论基础;然后深入分析了各类声场分区控制算法的发展脉络、控制... 在汽车智能化进程中,车内声场分区控制技术在提升用户座舱的声学体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车内声场分区控制算法及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首先介绍了该技术的提出背景和理论基础;然后深入分析了各类声场分区控制算法的发展脉络、控制原理及算法特点;最后基于现有研究进展,展望了声场分区控制技术在提高重放精度、算法鲁棒性以及声场均匀分布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并探讨了限制该技术在车内广泛应用的一系列问题及解决方法。本综述旨在为车内声场分区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进而推动该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声场控制 扬声器阵列 声场分区 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粒度关系推理的自动驾驶域自适应视觉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索锦辉 王晓伟 +3 位作者 蒋沛文 丁驰 高铭 边有钢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现有域自适应视觉目标检测算法大多基于两阶段检测器设计,且未能利用图像空间中不同元素之间的语义拓扑关系,导致次优的跨域适应性能。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粒度关系推理的域自适应视觉目标检测算法。首先,提出粗粒度图块关系推理模... 现有域自适应视觉目标检测算法大多基于两阶段检测器设计,且未能利用图像空间中不同元素之间的语义拓扑关系,导致次优的跨域适应性能。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粒度关系推理的域自适应视觉目标检测算法。首先,提出粗粒度图块关系推理模块,使用粗粒度图块图结构来捕获前景和背景之间的拓扑关系,对前景区域进行跨域适配。然后,设计细粒度语义关系推理模块,推理细粒度语义图结构来增强跨域多类别语义依赖关系。最后,提出粒度诱导的特征对齐模块,根据节点的亲和性调节特征对齐的权重,提升检测模型面对场景整体变化时的适应性。多个自动驾驶跨域场景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视觉目标检测 域自适应 图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侧柱碰安全性虚拟仿真研究
3
作者 汪俊 马骋浩 +2 位作者 申宗玹 邢伯斌 夏勇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5-1102,共8页
已有的侧柱碰事故统计结果表明,传统燃油车和电动汽车的事故形式接近,但考虑到电池包碰撞挤压失效风险,电动汽车侧柱碰研究应充分考虑复杂碰撞工况,将壁障物类型、几何尺寸、碰撞角度、碰撞位置和碰撞速度等因素引入安全性评价。本研究... 已有的侧柱碰事故统计结果表明,传统燃油车和电动汽车的事故形式接近,但考虑到电池包碰撞挤压失效风险,电动汽车侧柱碰研究应充分考虑复杂碰撞工况,将壁障物类型、几何尺寸、碰撞角度、碰撞位置和碰撞速度等因素引入安全性评价。本研究采用有限元仿真开展某款电动汽车侧柱碰安全性虚拟评价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提取了不同碰撞位置的整车力学响应和车身姿态,识别了电池包侵入量和电芯变形量与碰撞速度的高关联性。分析了碰撞位置、碰撞角度对车辆旋转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侵入量变化,并得到了进一步仿真验证。电池包横梁作为主要横向传力路径,提升了电池包侧向结构刚度,显著降低了侧柱碰侵入量。后续的电动车安全性评价应考虑撞击点处车身结构刚度和车辆的旋转行为后开展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池包 碰撞安全性 侧面柱碰撞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地形流体特征的三维地形高可靠性路径规划研究
4
作者 何智成 朱勇杰 +3 位作者 邱雨 刘越 周恩临 郑皓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0-691,共12页
三维地形场景通常具有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崎岖的地形特征,给路径规划带来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非地形流体特征和三维复杂地形共同影响下的高可靠性路径规划方法。本方法包括三维地形下的初始全局路径规划、路径检验及重规划... 三维地形场景通常具有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崎岖的地形特征,给路径规划带来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非地形流体特征和三维复杂地形共同影响下的高可靠性路径规划方法。本方法包括三维地形下的初始全局路径规划、路径检验及重规划,针对初始全局路径,提出融合Hybrid A*和Theta*优势方法的AHTR算法,该算法针对三维地形场景特点改进了节点间采样和检测方法,并引入地形风险评估函数,为载具规划出能够规避崎岖起伏地形并且符合运动学约束的路径。针对路径检验,基于考虑非地性流体特征的载具动力学分析结果设计了路径风险检验函数,并验证了非地形流体特征对路径规划的影响。针对路径重规划,提出改进AHTR算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三维地形特征和非地形流体特征,确保所规划的路径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仿真实验表明,相比于Hybrid A*和Theta*,AHTR算法规划路径的地表起伏剧烈程度分别降低26.54%和49.04%,载具平均俯仰角幅度降低44.39%和69.40%,路径风险降低26.32%和41.67%,最终路径安全性提升58.06%和88.46%,有效保证了路径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形 非地形流体 路径风险 全局路径规划 局部路径重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N-LSTM模型的实车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5
作者 胡杰 王浩杰 +4 位作者 魏敏 王志红 陈琳 黄文涛 康涵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0-1071,共12页
为解决当前实车数据质量差导致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结果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CNLSTM模型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随机搜索算法的恒流充电电压片段提取方法;然后提出了局部加权回归与3阶多项式回归加权融合的方... 为解决当前实车数据质量差导致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结果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CNLSTM模型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随机搜索算法的恒流充电电压片段提取方法;然后提出了局部加权回归与3阶多项式回归加权融合的方法来拟合电池容量的整体与局部衰减趋势。接着构建并提取与电池老化相关的特征,创新性地提出了经容量保持率修正的累充容量以及满充电压、电池一致性等特征;最后构建了基于TCN-LSTM的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模型,从多维度来提取特征与电池老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CN-LSTM模型可以准确地评估出实车数据下动力电池复杂的容量衰减变化关系,RMSRE仅为0.00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SOH TCN-LSTM 电池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讯时延下融合车道级地图的车路协同感知定位方法
6
作者 胡钊政 胡华桦 +2 位作者 孟杰 陈琪莉 张佳楠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8-613,共16页
在车路协同技术运用于路侧孪生地图动态显示中,由于网联设备之间的通讯存在的时延问题及路侧感知误差的存在,对路侧边缘计算单元融合感知精度会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导致孪生地图中车辆显示轨迹出现抖动和延迟的现象。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 在车路协同技术运用于路侧孪生地图动态显示中,由于网联设备之间的通讯存在的时延问题及路侧感知误差的存在,对路侧边缘计算单元融合感知精度会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导致孪生地图中车辆显示轨迹出现抖动和延迟的现象。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在高通讯时延下融合车道级地图的车路协同感知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针对车路协同系统中智能网联汽车车端与路侧边缘处理单元之间的通讯时延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将延迟模型划分为异构传感器频率同步延迟以及通讯传输延迟,并提出了一种同步优化方法。在同步优化后,提出一种面向群车协同的多维度群车粒子滤波算法,其中粒子的状态量表示群车的状态信息。在所提出的多维度群车粒子滤波算法中首先使用利用路侧部分的观测数据和车道级地图中车道线朝向信息,对粒子的状态进行观测更新。然后利用接收到时延同步后的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定位信息和左右车道线横向观测信息与车道级地图中车道线方程对粒子中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状态的部分进行观测更新。实验结果显示,在通讯干扰较少的低时延场景中,边缘计算单元的感知定位准确度提升59.4%,在通讯干扰严重的高时延场景中,其准确度提升38.6%。因此所提出高通讯时延下融合车道级地图的车路协同感知定位方法可以有效处理通讯延时问题,并提升边缘计算单元多车感知定位精度进而提升孪生地图动态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延同步 车路协同 车道级地图 粒子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人认知决策空间的换道意图预测
7
作者 孙秦豫 周航 +4 位作者 付锐 王畅 黄涛 杨骏锋 王芸豪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8-1478,1572,共12页
智能车辆人机协作的关键是以人为核心,换道作为最基本的驾驶任务之一,准确高效预测驾驶人换道意图对人机协作拟人化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驾驶人认知决策空间的理论,设计了驾驶人换道意图预测试验,分析了车辆操纵数据、驾驶人视觉特性... 智能车辆人机协作的关键是以人为核心,换道作为最基本的驾驶任务之一,准确高效预测驾驶人换道意图对人机协作拟人化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驾驶人认知决策空间的理论,设计了驾驶人换道意图预测试验,分析了车辆操纵数据、驾驶人视觉特性与驾驶场景之间的关系,生成了驾驶人注视区与驾驶场景拓扑关系图,构建了不同时间窗口的驾驶人换道意图预测模型数据集,基于ConvNeXt(convolutional network)模型的逆残差深度可分离卷积,结合注意力机制ECA(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ConvLSTM(convolu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网络以及GCN(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图神经网络等结构,构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驾驶人换道意图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数据集时间宽度为3 s时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表现最佳,为91.15%,通过对比试验、消融试验充分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驾驶人换道意图预测模型的优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辆 换道意图 认知决策空间 视觉特性 图像检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干扰下的智能车模型预测纵向运动抗干扰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忠 吴晓建 +2 位作者 江会华 张超 万宇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6-1828,1919,共14页
智能车纵向运动控制面临模型失配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多源干扰,影响速度跟踪的精确性,本文针对性提出一种结合扰动观测和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 control,MPC)算法的纵向运动抗干扰控制方法。首先,根据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分析车辆纵向... 智能车纵向运动控制面临模型失配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多源干扰,影响速度跟踪的精确性,本文针对性提出一种结合扰动观测和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 control,MPC)算法的纵向运动抗干扰控制方法。首先,根据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分析车辆纵向加速度与各项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其简化为含多源干扰的质点运动型并设计模型预测控制器作为上层控制器。其次,针对内部未建模动态干扰及外部随机干扰,设计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LESO)进行实时估计,并通过前馈环节实施补偿,且分析了MPC闭环稳定性和LESO收敛性,最终形成扰动补偿和状态反馈的模型预测最优调节控制律。进一步地,为确保控制策略的高效执行,提出1阶自抗扰控制器作为下层控制器,将期望加速度转换为发动机转矩,从而实现对车速的闭环控制。最后,将算法部署在车载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上,在多个速度和道路工况下进行实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策略可以快速且精确跟踪目标车速,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纵向速度跟踪 抗干扰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工作记忆容量和时间压力影响的驾驶绩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袁伟 张会明 +2 位作者 赵天欣 郭应时 王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2-873,共12页
随着风险驾驶机理研究的不断完善,外部情境因素和驾驶人内部认知差异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为研究时间压力、工作记忆容量与驾驶绩效之间的关系,采用时间约束和动机等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时间压力的施加,采用复杂跨度... 随着风险驾驶机理研究的不断完善,外部情境因素和驾驶人内部认知差异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为研究时间压力、工作记忆容量与驾驶绩效之间的关系,采用时间约束和动机等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时间压力的施加,采用复杂跨度范式测量驾驶人工作记忆容量。基于驾驶模拟器系统构建相关驾驶场景,开展心理学与模拟驾驶行为试验,采集驾驶人心理、操作和车辆运行数据,分别就时间压力、工作记忆容量及其组合对驾驶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压力对超速比例、碰撞概率、制动反应时间、左转选择间隙皆有显著的影响效应,且时间压力越高,超速比例越大、碰撞概率越高、制动反应时间越快、左转选择间隙越小的频次越多;工作记忆容量仅对制动反应时间有影响,工作记忆容量越高,制动反应时间越快;时间压力与工作记忆容量对制动反应时间无交互影响,但随着时间压力的增大,高工作记忆容量人群与低工作记忆容量人群在制动反应时间上的差异逐渐变小。这些发现为研究时间压力下的驾驶绩效提供了驾驶人认知方面的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绩效 时间压力 工作记忆容量 模拟驾驶 心理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分图匹配的智能车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路兴 魏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8-1238,共11页
多传感器融合是提高智能车辆感知效果的有效途径,针对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相机3种传感器数据匹配问题,传统匹配方法(如二分图匹配)无法获得高的精度,同时匹配鲁棒性差。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分图匹配的智能车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 多传感器融合是提高智能车辆感知效果的有效途径,针对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相机3种传感器数据匹配问题,传统匹配方法(如二分图匹配)无法获得高的精度,同时匹配鲁棒性差。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分图匹配的智能车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将3种传感器数据匹配问题抽象为有权三分图匹配问题,通过拉格朗日松弛将原问题空间分解为子空间,进而利用代价矩阵模型确定子空间内的顶点和边的权重,结合感知误差模型和似然估计确定感知误差后验分布,最终利用拉格朗日乘子(Lagrange Multiplier,LM)模型完成数据匹配。最后利用nuScenes训练集和实车实验对本文所提匹配算法的效果进行了验证,在数据集上本文算法比常用算法在F1得分方面提升了7.2%,而在多种实车场景测试中,本文算法也同样具有较好的感知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松弛 多传感器融合 感知误差模型 三分图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场景下考虑多类交通参与者的多模态车辆轨迹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亦威 夏莫 朱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6-406,共11页
车辆轨迹预测是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以往模型较少考虑城市道路场景中车辆以外多类交通参与者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多类交通参与者的多模态车辆轨迹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门控循环单元对历史轨迹信息进行编码,并利用注意力机... 车辆轨迹预测是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以往模型较少考虑城市道路场景中车辆以外多类交通参与者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多类交通参与者的多模态车辆轨迹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门控循环单元对历史轨迹信息进行编码,并利用注意力机制将多类交通参与者的特征映射到用图结构表达的驾驶场景中,通过图注意力网络进行环境特征提取,从而使模型能感知环境中的多类交通参与者。此外,模型通过节点轨迹预测与坐标轨迹预测模块输出最终的多模态轨迹预测结果。基于城市道路场景数据集nuScenes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同类现有模型,所提出的模型算力需求更低、预测更准确,且能适用于人车混合的城市道路驾驶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迹预测 自动驾驶 图注意力网络 注意力机制 门控循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与行人碰撞中大灯断裂失效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浩 郑颢 +3 位作者 蔡永周 罗芬 孙丽 潘周锐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37-1446,共10页
汽车大灯在汽车与行人碰撞中会对行人腿部产生较大损伤,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汽车大灯在与行人碰撞工况下的失效行为,以提高其碰撞断裂失效模拟精度,从而在设计阶段对车辆的行人保护性能进行准确预测。文中以大灯灯壳PP-GF30材料为研究对象... 汽车大灯在汽车与行人碰撞中会对行人腿部产生较大损伤,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汽车大灯在与行人碰撞工况下的失效行为,以提高其碰撞断裂失效模拟精度,从而在设计阶段对车辆的行人保护性能进行准确预测。文中以大灯灯壳PP-GF30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静态、动态和断裂失效的材料力学试验来表征其弹塑性和断裂失效行为,通过对基于MAT_SAMP-1本构建立的PP-GF30材料断裂失效模型的仿真、大灯冲击子系统试验和汽车-行人腿部冲击试验对失效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MAT_SAMP-1本构建立的PP-GF30失效模型的仿真精度较高,可准确地预测汽车大灯在汽车与行人碰撞过程中的断裂失效行为。该研究也可为其它相关塑料材料失效仿真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大灯 MAT_SAMP-1本构 断裂失效模拟 仿真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PF主动再生对SCR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颖刚 施伟杰 +3 位作者 肖欢容 杨锐敏 陈贵升 毕克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80-1288,共9页
基于某国六小缸径柴油机加载DOC+CDPF+SCR后处理测试台架,进行了8 g/L碳载量下CDPF主动再生及降怠速(DTI)再生试验,研究分析了CDPF主动再生对涂覆不同催化剂SCR工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混合器作用,CDPF主动再生对SCR入口面温度分... 基于某国六小缸径柴油机加载DOC+CDPF+SCR后处理测试台架,进行了8 g/L碳载量下CDPF主动再生及降怠速(DTI)再生试验,研究分析了CDPF主动再生对涂覆不同催化剂SCR工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混合器作用,CDPF主动再生对SCR入口面温度分布均匀性影响较小,主动再生期间SCR入口温度平均约为580℃;主动再生稳定期间,两种催化剂涂覆方案下,NO转化效率均较低,铜基分子筛SCR的NO转化效率约为80.3%,钒基SCR约为32%,前者稳定性较好;DTI主动再生试验时,主动再生前,NO转化效率随SCR入口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入口温度为401℃时达到这一期间最高值,约为99.3%;主动再生稳定后,转化效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工况突变为怠速工况时,SCR入口达到最高温度,约为582℃,此时转化效率为82.2%,氧浓度升高,致使NO转化效率迅速升高至较高值后保持稳定,转化效率稳定于99.5%,直至温度较低时转化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CDPF主动再生 SCR NOx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曾祥兵 谢堃 +3 位作者 张伟 徐俊超 张培根 孙正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6-481,共6页
为提高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和加热系统的冷却和加热效果与安全性,本文中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冷热集成系统。其中,液冷板采用独立式盘绕铝管嵌入铝材基板结构,并设计了流量分区以适应电池模组差异化的冷却需求,而低... 为提高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和加热系统的冷却和加热效果与安全性,本文中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冷热集成系统。其中,液冷板采用独立式盘绕铝管嵌入铝材基板结构,并设计了流量分区以适应电池模组差异化的冷却需求,而低温条件下电池模组的快速加热,则通过集成PTC热敏电阻模块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40℃条件下进行快速充电和大功率放电循环时,电池包4个分区的最高温度均低于45℃,且各分区温差在1℃左右;在环境温度为-20℃时,内部加热方案可快速将电池包温度由-20℃上升至可大电流充电的温度,且其能耗比外部循环加热方式降低4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液冷 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阈值DBSCAN的路侧点云分割算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金立生 贺阳 +3 位作者 王欢欢 霍震 谢宪毅 郭柏苍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87-996,共10页
针对路侧采集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随距离增大而密度下降导致同一目标的点云被分割成多个目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阈值DBSCAN的路侧点云分割算法。首先,使用改进GPF和直通滤波对采集的路侧点云进行过滤,提取出道路区域上的非地面... 针对路侧采集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随距离增大而密度下降导致同一目标的点云被分割成多个目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阈值DBSCAN的路侧点云分割算法。首先,使用改进GPF和直通滤波对采集的路侧点云进行过滤,提取出道路区域上的非地面点云;然后,基于有效距离和sigmoid函数构建自适应系数函数,对DBSCAN聚类算法集群生长中近邻点搜索时半径阈值的选取规则进行优化;最后,利用自适应阈值DBSCAN聚类算法对非地面点进行聚类,得到隶属于单个目标的点云。采集了1055帧真实场景的连续数据进行测试,结果显示:C-H系数平均约增加3倍、D-B系数平均减少4.52%、轮廓系数平均增加77.78%,这表明基于自适应阈值DBSCAN的分割算法能提高点云簇的类内一致性和类间差异性,有效减少路侧激光雷达点云的过分割现象,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点云聚类 DBSCAN 自适应阈值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助力器的冗余防抱死制动算法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晓辉 于良耀 +2 位作者 郑晟 卢正弘 宋健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93,共12页
自主研发一种带踏板推杆的半解耦电子助力器(eBooster),基于变增益PID控制算法,对eBooster液压力进行精准控制;当车辆ABS系统失效时,通过对车辆各状态变量的估算和监测,基于eBooster对制动主缸液压力的主动调整;以冗余制动防抱死(ABS)... 自主研发一种带踏板推杆的半解耦电子助力器(eBooster),基于变增益PID控制算法,对eBooster液压力进行精准控制;当车辆ABS系统失效时,通过对车辆各状态变量的估算和监测,基于eBooster对制动主缸液压力的主动调整;以冗余制动防抱死(ABS)功能实现为要求、制动强度和舒适性提升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冗余ABS控制算法;构建整车、轮胎、eBooster、制动轮缸和冗余ABS等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并在试验车(哈弗H6)上完成基于eBooster的冗余ABS控制算法验证。结果表明,在常规ABS失效时,基于eBooster的冗余ABS控制算法,能在保证制动强度和舒适性的前提下,很好地实现冗余ABS功能,提高车辆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防抱死制动 电子助力器 滑模控制 制动强度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制动工况下的纵向车速估计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小华 钱琦峰 +2 位作者 宋大凤 高皓铭 吴佳俊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25-1436,共12页
针对车辆紧急制动失稳状态下4个车轮均出现较大滑移而不能从车轮转速反映纵向车速的问题,提出一种与滑移控制器相结合的纵向车速估计方法。该方法能直接影响车轮滑移控制逻辑,保证4个车轮中始终存在一个车轮处于弱制动力控制状态且保持... 针对车辆紧急制动失稳状态下4个车轮均出现较大滑移而不能从车轮转速反映纵向车速的问题,提出一种与滑移控制器相结合的纵向车速估计方法。该方法能直接影响车轮滑移控制逻辑,保证4个车轮中始终存在一个车轮处于弱制动力控制状态且保持转速稳定变化,从而在紧急制动工况下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纵向车速。在高/低附着路面的直行和转向工况下仿真的结果验证了滑移控制器的制动效能和纵向车速估计算法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制动 纵向车速估计 滑移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发动机起停优化的PHEV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龙 陈智星 +3 位作者 徐兴 王峰 蔡英凤 张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3-322,共10页
针对某新型双电机行星耦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中发动机在起停及怠速运行状态下会导致油耗增加的问题,基于等效燃油消耗最小能量管理策略,加入发动机起停优化控制模块,以进一步改善整车燃油经济性。建立了整车动力学和传动模型并... 针对某新型双电机行星耦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中发动机在起停及怠速运行状态下会导致油耗增加的问题,基于等效燃油消耗最小能量管理策略,加入发动机起停优化控制模块,以进一步改善整车燃油经济性。建立了整车动力学和传动模型并加入发动机起停优化控制模块,对ECMS能量管理策略输出的发动机及电机最优目标转矩进行重新优化分配后,再输出给发动机及电机控制器以控制其工作状态。针对起停优化控制中影响起停频次的关键时间参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其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优化前,所提出的能量管理优化策略能够实现对发动机起停或怠速状态的有效控制,减少发动机的起停频次,减少恶化油耗,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能量管理优化策略能够进一步优化整车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机PHEV 能量管理策略 ECMS 发动机起停优化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平面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钟龙飞 彭育辉 江铭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1-729,738,共10页
为提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相平面法的行驶稳定性控制策略。首先,建立非线性车辆2自由度模型,获得不同路面附着系数下车辆质心侧偏角相平面稳定域边界模型。其次,基于质心侧偏角相平面设计分区域控制器,当车辆... 为提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相平面法的行驶稳定性控制策略。首先,建立非线性车辆2自由度模型,获得不同路面附着系数下车辆质心侧偏角相平面稳定域边界模型。其次,基于质心侧偏角相平面设计分区域控制器,当车辆处于稳定域内时,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来决策横摆力矩,使车辆跟随目标变量;当车辆处于稳定域外时,设计失稳度和模糊神经网络联合控制器决策总横摆力矩,使车辆恢复稳定。最后,基于Simulink和CarSim仿真平台在蛇行绕桩和双移线工况下对稳定性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并进行实车测试验证,结果证明了本文中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行驶稳定性 相平面 分布式驱动 模糊神经网络 分区域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motive Innovation国际期刊免费阅读
20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Automotive Innovation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Springer合作的一本全球发行的英文期刊,反映汽车工程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主要刊登关于汽车研究理论、方法和前沿科技应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旨在打造面向全球汽车及其相关行业的工... Automotive Innovation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Springer合作的一本全球发行的英文期刊,反映汽车工程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主要刊登关于汽车研究理论、方法和前沿科技应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旨在打造面向全球汽车及其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自2018年创刊以来,已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诸多知名学者投稿,文章平均下载量超过1000次。目前期刊每年出版4期,2019年第4期文章如下,其中斜体的中文题目为编辑译文,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期刊 科研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 下载量 前沿科技 SPRINGER 英文期刊 全球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