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5741被引量27465H指数52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主要栏目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教育研究、心理研究、文学研究、历史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等。 《西南...查看详情>>
  • 曾用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主办单位西南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3-9841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0-1188/C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5,7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乡为主: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实践基础与内在逻辑
1
作者 任亮亮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23,331,332,共16页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新时代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紧迫要求。基于多地调研,发现以乡为主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体制、社会和市场层面的结构位置和实践基础优势。以乡为主强调县域管理体制中,乡镇具有自主...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新时代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紧迫要求。基于多地调研,发现以乡为主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体制、社会和市场层面的结构位置和实践基础优势。以乡为主强调县域管理体制中,乡镇具有自主性,以乡镇党委、政府为主导统筹力量,依托乡镇社会为基础平台,发挥乡镇市场调节作用,通过整合乡镇范围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为老年群体提供养老服务,构建符合乡镇情况、乡土文化、乡村特征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在确定“为谁供给”和“谁来供给”的供需关系后,通过体制和社会赋权增能机制、一体统筹和分类开展机制、内生整合和外源转化机制,以及体制组织和市场干预机制,取得乡镇权威塑造与嵌入式政权发展、资源充分利用与乡土性养老体系构建、回应群众诉求与低成本服务提供等实践绩效。相较于“以县为主”和“以村为主”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以乡为主,符合“后乡土社会”发展特征,考虑了城乡关系、市场距离影响下乡村之间的发展差异,能够整合利用乡镇区域范围内的优势资源,从而探索中国式应对农村老龄化问题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以乡为主 农村养老服务 家国一体 村社养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黄庆华 刘倩 潘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40,共15页
基于2008—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市数据,采用CRITIC-熵权法与TOPSIS相结合的方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考察数字经济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 基于2008—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市数据,采用CRITIC-熵权法与TOPSIS相结合的方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考察数字经济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果在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此外,数字经济推动了流域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现阶段并不利于非流域地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三,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但在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和提升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方面并不明显。为此,应发挥成都、重庆双城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区域协同发展力度,夯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邹绍清 周叶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1,共12页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和魂,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切实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传承和弘扬伟大精神,让红色基因和革命...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和魂,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切实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传承和弘扬伟大精神,让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江山永固。需要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和实践瓶颈,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实践路径,整体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专题式融入、差异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案例式融入、多样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嵌入式融入、拓展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验式融入、信息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网络式融入等,落实好以文化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红色基因 革命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英雄精神谱系构筑的百年传承与守正创新——基于Gephi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邓湖川 吴亚辉 米倩倩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共14页
中国共产党人英雄精神谱系是党领导人民在百余年长时段的大历史中构筑起来的,按照党史“四分法”的时段划分,对四个历史时期的英雄精神进行图谱分析,凸显频度和共现关系度高而又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元素,总结特定历史时期英雄精神的鲜明... 中国共产党人英雄精神谱系是党领导人民在百余年长时段的大历史中构筑起来的,按照党史“四分法”的时段划分,对四个历史时期的英雄精神进行图谱分析,凸显频度和共现关系度高而又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元素,总结特定历史时期英雄精神的鲜明特征,彰显英雄精神应社会主要矛盾识变应变、应时代发展主题主动求变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人构筑英雄精神谱系之“变”隐藏着“不变”的规律,在英雄精神图谱中共现关系度高的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视死如归、为人民服务等,这是其共性特征,昭示着英雄精神谱系构筑之“常”。中国共产党人英雄精神谱系的百年传承与守正创新,统一于党在四个历史时期构筑英雄精神谱系的伟大实践,新时代要接续坚持中国共产党人英雄精神谱系的守正创新,以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为指导,以历史主动精神识变应变求变,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积极拓展教育渠道,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故事,为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路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英雄 精神谱系 新时代英雄精神 英雄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枢政体的演进与反思——以“权臣论”为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3-240,共8页
明太祖朱元璋秉持权臣祸国理念,以此作为阐释元朝何以败亡的重要原因,亦以此作为废除宰相制度的理论依据。明中期以后,将阁臣指斥为“权臣”的批评与阁臣关于“无权”的自叙纷纭而出,内阁政治的发展始终受制于权臣祸国论。权臣论视野下... 明太祖朱元璋秉持权臣祸国理念,以此作为阐释元朝何以败亡的重要原因,亦以此作为废除宰相制度的理论依据。明中期以后,将阁臣指斥为“权臣”的批评与阁臣关于“无权”的自叙纷纭而出,内阁政治的发展始终受制于权臣祸国论。权臣论视野下的明代中枢政体经历了如下律动阶段:其一,明初废相;其二,明中期内阁权力浮沉;其三,明后期内阁权力萎缩,趋于失能。此外,部分士大夫主张培育重臣,追求实现内阁、六部与科道分权分责的政治局面,此类呼吁构成明人对本朝中枢政体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权臣 阁臣 中枢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价值向度、现实藩篱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邓建中 杨国良 蔡其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9-168,共10页
“双减”后的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予以保障。这一变革有助于课堂教学回归育人本旨、保障课堂教学公平、实现高质量教学。“双减”之下课堂教学变革面临诸多现实藩篱:“应试”倾向与三全育人目标难以融通;结果导向与个... “双减”后的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予以保障。这一变革有助于课堂教学回归育人本旨、保障课堂教学公平、实现高质量教学。“双减”之下课堂教学变革面临诸多现实藩篱:“应试”倾向与三全育人目标难以融通;结果导向与个体优质化发展过程难以整合;身心二元学习方式与高质量教学难以整合;“唯分数”评价与核心素养培育难以衔接。“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需要坚持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高质量育人目标;紧扣“四要素”关键环节,助推学生优质化发展;创设具身认知学习情境,推动教学质效“双增”;建构科学合理评价体系,引领学生素养发展。唯其如此,才能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减量提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 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 减量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美学教科书:知识增长与范式变革
7
作者 代迅 冉雪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9-183,共15页
学术进步与知识增长必然导致学术范式的变革。以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美学主流范式,是在1950—1970年代建立起来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学术环境比较封闭,国外学术资料特别是现当代西方美学资料比较贫乏,中国... 学术进步与知识增长必然导致学术范式的变革。以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美学主流范式,是在1950—1970年代建立起来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学术环境比较封闭,国外学术资料特别是现当代西方美学资料比较贫乏,中国当代美学主要沿着集西方古典美学之大成的思路,接受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现当代美学的联系未能进入我们的学术视野。黑格尔对西方古典美学的摹仿说和艺术工具论的否定等理论观点,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理论与西方现当代美学的融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当代美学的自然人化论未能区分艺术美学和自然美学所面对的不同的欣赏对象及其审美经验。蔡仪主张自然美的根源在于自然本身的观点,不仅与黑格尔认为自然美的抽象形式为自然所固有相通,也与环境美学的自然美学观相近,触摸到了一些当时较为超前而人们难以接受的东西,可以作为中国当代美学主流范式变革的一个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学科 美学教科书 朱光潜 王朝闻 艺术美 自然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斐伏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辩证法的逻辑学、认识论与存在论追问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63,共10页
列斐伏尔以马克思对辩证逻辑的接纳标记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然而他所理解的这种辩证逻辑并不显现为黑格尔“抽象自我展开为具体”或马克思“抽象延续深化至具体”的范畴演进,而可以说是一种“抽象差异性生成具体”的开放过程。逻辑学... 列斐伏尔以马克思对辩证逻辑的接纳标记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然而他所理解的这种辩证逻辑并不显现为黑格尔“抽象自我展开为具体”或马克思“抽象延续深化至具体”的范畴演进,而可以说是一种“抽象差异性生成具体”的开放过程。逻辑学意义上抽象与具体之转化过程的变革与作为科学认识起点的“抽象”及作为认识目标的“具体”的转移密切相关,又更根本地奠基于实践具有创造性与开放性的存在论内涵。列斐伏尔的辩证唯物主义由此最终指向一种不断从知性上升到理性以破除拜物教的客观性幻象的理论任务,以及一种不断以日常生活艺术身体力行突破现实异化,回归总体内容的实践任务。以“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论题切入列斐伏尔早期重要理论著作《辩证唯物主义》,有利于辨明列斐伏尔辩证唯物主义观的独特意旨,并由此深入理解列斐伏尔本人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辩证唯物主义》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异化 实践 拜物教 总体人 决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学术评价的技术治理“失灵”与理性复归 被引量:13
9
作者 余利川 李佳源 段鑫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1-183,共13页
大学学术评价的价值理性注重学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然而,异化的工具理性价值解构、裹挟了学术评价的价值理性基础,学术评价出现根本性的价值偏移或错位。大学学术评价在组织实践、制度规制与国际开放的理性计算、内卷倾向、“脱域化”... 大学学术评价的价值理性注重学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然而,异化的工具理性价值解构、裹挟了学术评价的价值理性基础,学术评价出现根本性的价值偏移或错位。大学学术评价在组织实践、制度规制与国际开放的理性计算、内卷倾向、“脱域化”表征,折射出学术评价功利主义驱动下的微观行动,“自上而下”的行政科层复制,全球学术评价趋同性竞争的技术治理“失灵”逻辑。助推大学学术评价的价值理性复归,应落实质量导向的内涵式学术评价,走出学术评价改革制度自循环困境,平衡学术评价自主与国际开放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学术评价 技术治理 治理“失灵” 理性复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清单的定性研究:兼谈行政法法概念的回应型变迁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70,228,共13页
近年来权力清单制度作为法治政府、“互联网+”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正在向多领域延伸,但由于清单本身的新颖性及弱规范性,导致权力清单的性质,清单与法的关系尚未明确。这既源于当下我国国家行政与社会行政领域的实践变迁,也受制于我国... 近年来权力清单制度作为法治政府、“互联网+”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正在向多领域延伸,但由于清单本身的新颖性及弱规范性,导致权力清单的性质,清单与法的关系尚未明确。这既源于当下我国国家行政与社会行政领域的实践变迁,也受制于我国行政法学的理论回应,即随着公共行政的规范性与公共性增强,行政法法概念的外延也随之扩张。因而需从新公共行政的本土视野出发,在破除狭隘国家行政思想的基础上认清行政法法概念理论的变迁趋势,结合地方实践现状剖析兼具规范性与公共性的权力清单,明确作为一种新行政法规范形式的权力清单体系正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清单 公共行政 公共性 新行政法 规范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计量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崔延强 林笑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7,I0003,共10页
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已进入蓬勃发展期,成为独立、开放且结构紧密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SATI、Ucinet、Netdraw和CiteSp... 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已进入蓬勃发展期,成为独立、开放且结构紧密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SATI、Ucinet、Netdraw和CiteSpace等分析软件的交互使用,能够将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整体面貌可视化展现。分析发现,该研究领域的年发文量随重要会议召开和相关政策颁布而波动,已经形成具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和核心机构群,主要关注民族教育政策基础理论、民族教育政策过程、具体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和国内外民族教育政策比较四个方面内容。基于高频词、共现词和突现词的关键词网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教育政策、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和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等话题是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热点,民族教育招生政策、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政策等话题是近年研究前沿。未来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应紧扣新时代民族教育的基本矛盾,着力解决该领域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政策 综述研究 文献计量分析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限进程中的时间与永恒——康德灵魂不死观的含义探究
13
作者 居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41,191,共11页
康德将灵魂不死规定为道德改善的无限进程。这一进程是在时间中的无尽延续还是超时间的永恒持存,学界尚无定论。倘若它是时间中的无尽延续,这就与批判哲学对灵魂理念的超时间性规定相抵牾;又若它为超时间的永恒持存,那么它指示的“道德... 康德将灵魂不死规定为道德改善的无限进程。这一进程是在时间中的无尽延续还是超时间的永恒持存,学界尚无定论。倘若它是时间中的无尽延续,这就与批判哲学对灵魂理念的超时间性规定相抵牾;又若它为超时间的永恒持存,那么它指示的“道德演进”就无法理解。实际上,灵魂的无限进程可以区分为,现象自我在时间流变中的不断再生与作为本体的道德自我的永恒持存。所以,灵魂不死是时间与永恒的辩证统一。而时间与永恒的区分在人身上体现为,不完善的道德行为与完善的道德意念之区分。这一区分一方面经由道德神学视域下的上帝信仰被弥合,另一方面通过历史哲学中人类理性整体的进步趋向加以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不死 时间 永恒 道德 上帝 至善 无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主义绘画中线条的物性美及其身体转向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海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9-158,196,共11页
现代主义绘画中的线条不是意义的载体,而是有着自身的物性美。首先,线条具有超越符号系统的维度,即线条既非模仿的产物,亦非单纯的内在性投射,而是超越二元对立的情感激荡的产物,逃离了语言的可读性。其次,线条具有召唤绘画视觉的维度,... 现代主义绘画中的线条不是意义的载体,而是有着自身的物性美。首先,线条具有超越符号系统的维度,即线条既非模仿的产物,亦非单纯的内在性投射,而是超越二元对立的情感激荡的产物,逃离了语言的可读性。其次,线条具有召唤绘画视觉的维度,即通过扭曲变形,线条摆脱既定的文化编码,超越阅读行为中的经济原则,从而违反日常视觉,召唤直面线条的绘画视觉。第三,线条具有引发身体运动的维度,即作为独立之物,线条要求观者遵循自身的敞开之欲望,而观者通过积极的被动性服从,以身体性在场的方式参与着线条的呈现,并获得审美快感。正是在线条与观者的双重在场下,线条的物性美才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绘画 物性空间 符号系统 绘画视觉 服从性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的程序与实质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0,194,共10页
西方主流民主模式是选举民主,其核心是"一人一票"的公平程序。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则强调民主过程中的辩论、反思、公共利益等实质要求,将民主合法性的讨论集中在了民主协商的程序要求和实质要求当中。在这一问题上... 西方主流民主模式是选举民主,其核心是"一人一票"的公平程序。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则强调民主过程中的辩论、反思、公共利益等实质要求,将民主合法性的讨论集中在了民主协商的程序要求和实质要求当中。在这一问题上,哈贝马斯将民主协商的合法性完全置于理想的协商程序当中;罗尔斯则认为,理想的协商程序所确立的原则构成了协商民主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但协商过程中的实质要求和协商结果同样构成民主合法性的检验标准。新近的某些协商民主论者则结合现实的制度和经验进一步丰富了协商民主合法性的讨论。理清不同主张之间的异同,有利于理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逻辑演进、核心观念和最新进展,进而有助于理解西方协商民主同我国协商民主的差异和存在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民主合法性 程序要求 实质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周颠事迹的传播看明代官方文献与民间传说的互动
16
作者 沈一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5-172,共8页
作为元末明初的奇人异士,周颠凭借着朱元璋亲撰的御制周颠仙人传而广为人知.虽然明代文献多有周颠事迹的记载,但是所记大多不脱于御制周颠仙人传及明太祖实录的内容.另一方面,由于周颠为人所熟知,随之而来的就是民间口头传说的加工和再... 作为元末明初的奇人异士,周颠凭借着朱元璋亲撰的御制周颠仙人传而广为人知.虽然明代文献多有周颠事迹的记载,但是所记大多不脱于御制周颠仙人传及明太祖实录的内容.另一方面,由于周颠为人所熟知,随之而来的就是民间口头传说的加工和再创作,并成功地进入到文字系统.因此,有关周颠的文献可以区分为明代官方文献和进入文字系统的明代民间传说两大部分.二者之间的互动展示了从弘治正德年间以降,明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颠 朱元璋 御制周颠仙人传 官方文献 民间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空间经济格局与城际经济关联 被引量:21
17
作者 尹虹潘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53,共10页
立足成渝城市群发展现实,以改进引力模型分析其空间经济格局,以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其内部城际经济关联,两方面分析结果可以相互印证。研究表明:经济意义上的一体化成渝城市群已基本形成,但还存在重庆和成都两大中心城市溢出带动不足、重... 立足成渝城市群发展现实,以改进引力模型分析其空间经济格局,以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其内部城际经济关联,两方面分析结果可以相互印证。研究表明:经济意义上的一体化成渝城市群已基本形成,但还存在重庆和成都两大中心城市溢出带动不足、重庆周边板块内城际经济关联不强、成渝中间板块面临边缘化风险等问题。据此,提出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更好发挥两大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借助快速交通和加大次级城市密度增强重庆周边板块城际关联、引导成都东拓-重庆西进并破除川渝行政藩篱避免成渝中间板块边缘化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空间格局 城际关联 经济吸引区 长江经济带 “一带一路”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刊社“2017”故事
18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共1页
学报创佳绩,扬帆又一年。11月,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京举行,全国2500余名同仁莅临年度同业盛会,盘点既往一年的煌煌业绩。论坛发布了2017年版人文社会科学暨自然科学与... 学报创佳绩,扬帆又一年。11月,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京举行,全国2500余名同仁莅临年度同业盛会,盘点既往一年的煌煌业绩。论坛发布了2017年版人文社会科学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本社办刊成绩显著。《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0.940,综合影响因子0.592,影响力指数130.594,居617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之第52位。《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0.8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期刊影响因子 期刊社 中国学术期刊 自然科学版 故事 中国科技期刊 大学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文摘要
19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共3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国货意识形成的自我调控机制及实证研究——基于“大我-小我-国货”平衡的视角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燚 李冰鑫 刘进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102,共14页
由于来源国刻板印象、面子观等社会规范压力的存在,中国消费者国货意识的形成意味着他们在态度上实现了由"国货偏见或淡漠"向"国货偏爱"的转变,必然存在"大我-小我-国货"的态度平衡。本文借鉴相关理论,... 由于来源国刻板印象、面子观等社会规范压力的存在,中国消费者国货意识的形成意味着他们在态度上实现了由"国货偏见或淡漠"向"国货偏爱"的转变,必然存在"大我-小我-国货"的态度平衡。本文借鉴相关理论,提出了爱国主义情感与国货意识形成之间的自我调控机制及其研究假设,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家自豪感、民族经济忧患意识以及国家集体自尊对"大我"需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大我"需要又对消费者自我肯定程度以及本土品牌满意感与认同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面子观、攀比和炫耀性消费心理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大我"需要、本土品牌满意感与认同度以及自我肯定共同对国货意识的形成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品牌 国货意识 自我调控机制 大我 小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