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卒中杂志》

作品数4714被引量24020H指数53
《中国卒中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医学专业高级学术性科技核心期刊(月刊),2006年创刊,主要报道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有限公司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3-5765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5434/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4,714篇文章
< 1 2 2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变指南的力量——近20年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重磅临床研究
1
作者 谭泽锋 徐安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9-548,共20页
过去20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逐步从依赖国外研究成果向以中国学者为主导的国际化研究模式转变。CHANCE研究标志着这一进步的起点,随着其他标志性研究的推出,中国逐渐在全球脑血管病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一系列中国... 过去20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逐步从依赖国外研究成果向以中国学者为主导的国际化研究模式转变。CHANCE研究标志着这一进步的起点,随着其他标志性研究的推出,中国逐渐在全球脑血管病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一系列中国临床研究直接改写了国内外脑血管病相关诊疗指南。本文回顾中国近20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的重要临床研究,探讨其改变指南的循证依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研究 指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2
作者 倪佃丽 陈晓兵 +1 位作者 张广慧 彭庆荣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8-434,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模型组和内部验证组,并根据院前延迟情况将模型组分...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模型组和内部验证组,并根据院前延迟情况将模型组分为未延迟(<3.5 h)组和延迟(≥3.5 h)组。模型组的数据用以建立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组的数据用以评估模型的泛化性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中rms程序包构建AIS患者院前延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预测效能,采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纳入268例AIS患者,其中141例(52.61%)患者发生院前延迟。在模型组患者中,与未延迟组相比,延迟组平均年龄较高(P<0.001),在农村居住(P=0.004)、夜间发病(P=0.018)、无意识障碍(P=0.004)及未接受疾病知识宣教(P=0.001)的占比显著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 1.082,95%CI 1.038~1.128,P<0.001)、在农村居住(OR 3.201,95%CI 1.402~7.307,P=0.006)、夜间发病(OR 6.873,95%CI 2.809~16.815,P<0.001)、无意识障碍(OR 4.599,95%CI 1.934~10.940,P=0.001)以及未接受疾病知识宣教(OR 4.134,95%CI 1.927~8.866,P<0.001)为AIS患者院前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总得分越高,院前延迟风险越高。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院前延迟在模型组中的AUC为0.822(95%CI 0.763~0.880),在内部验证组中的AUC为0.844(95%CI 0.755~0.932)。此外,两组数据均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较为一致。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临床应用价值尚可。结论AIS患者院前延迟风险受年龄、居住地、发病时间、有无意识障碍及是否接受疾病知识宣教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模型预测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院前延迟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微血管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咪 蔺雪梅 +15 位作者 刘佩 刘仲仲 逯青丽 刘国正 李云飞 饶兰平 宋沉生 李果 武翻艳 曹顺道 孙超 霍燕 王燕 刘燕 王凝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7-1287,共11页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探讨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ICAS)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特征及其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3年1月—2024年9月...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探讨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ICAS)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特征及其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3年1月—2024年9月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眼科收治的经血管评估确诊的ICAS患者,按狭窄侧别、程度分别进行分组,并纳入年龄、性别、既往史等相匹配的参与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黄斑区OCTA检查,并收集其小血管密度、血管密度、灌注面积、脉络膜层大中血管血管容积及血管指数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例研究对象,其中单侧ICAS组20例、双侧ICAS组26例、健康对照组20例,男性54例(81.8%),平均年龄为(67.5±8.7)岁。3组间除既往卒中或TIA病史外,其他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侧ICA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单侧ICAS患者双眼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侧ICA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视网膜内层灌注面积、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浅层血管复合体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狭窄严重侧眼上述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狭窄较轻侧眼仅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狭窄严重侧眼各指标虽有低于狭窄较轻侧眼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ICAS狭窄侧眼按狭窄程度分为中度及以下狭窄组(31只)、重度及以上狭窄组(41只),与健康对照组3组进行比较,发现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及浅层血管复合体血管密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间各指标虽然随狭窄程度有进一步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AS患者黄斑区微血管指标较健康对照组参与者降低,一侧ICAS病变可导致双眼黄斑区微循环受损,且受狭窄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密度 灌注面积 脉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多治疗烟雾病所致缺血性卒中个案报道
4
作者 任晓佳 刘关杰 郝汶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1060-1064,共5页
烟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血管性疾病,其特征为颅内血管进行性狭窄、闭塞及异常血管网形成。临床可表现为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头痛、癫痫等,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及药物治疗。本文通过对1例烟雾病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 烟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血管性疾病,其特征为颅内血管进行性狭窄、闭塞及异常血管网形成。临床可表现为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头痛、癫痫等,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及药物治疗。本文通过对1例烟雾病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比较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金纳多序贯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多 烟雾病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真灿 张亚男 +2 位作者 孙晴晴 吴小丹 王赞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5期514-519,共6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 leep a pnea s yndrome,OSAS)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发生卒中、卒中后功能恢复不良及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60%~70%的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其中以OSAS最常见。目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 leep a pnea s yndrome,OSAS)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发生卒中、卒中后功能恢复不良及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60%~70%的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其中以OSAS最常见。目前多导睡眠监测是OSAS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操作过程烦琐,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检查费用较高,易致OSAS患者诊疗延迟。目前已经研发出一些OSAS的院外筛查设备,但其准确性仍有待提高。因此,寻求一种操作简便、快捷有效的诊断方法,定期筛查潜在OSAS患者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OSAS血清诊断标志物筛查可能成为一个理想的筛查OSAS的方法并为预测卒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OSAS在卒中发病病理生理机制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有助于指导卒中伴OSAS的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领域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
6
作者 李兰欣 许喆 +5 位作者 勾岚 石延枫 刘阳 赵曼曼 李昊 程丝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3期273-280,共8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领域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的现状及热点,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药物靶点挖掘方向和探索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在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中检索截至2022年9月应用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缺血性卒中的相关英文文献,用CiteSpace进行...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领域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的现状及热点,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药物靶点挖掘方向和探索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在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中检索截至2022年9月应用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缺血性卒中的相关英文文献,用CiteSpace进行发表文献的合作网络分析(国家、机构、学者)、文献共被引情况分析、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利用PharmSnap全球新药数据库查询经孟德尔随机化确定与缺血性卒中具有因果关系的生物标志物的药物研发情况。结果 检索到文献200篇,相关研究2018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英国发文量为80篇、中介中心性为0.37、存在合作的国家有27个,美国发文量为63篇、中介中心性为0.10、存在合作的国家有21个,以上数据均位列所有国家的前3位,使英国和美国成为研究中心;中国发文量达到106篇,但仅与16个国家存在合作,相对较少;德国学者Rainer Malik发文20篇、文献共被引次数552次、合作学者25人,均位列第一。关键词聚类图中,IL-6是关键词聚类图中唯一被定义为聚类标签的生物因子,且炎症因素是关键词共现图中近3年研究第二多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因素。应用孟德尔随机化确定的缺血性卒中生物标志物共12个,其中凝血因子Ⅺ和载脂蛋白α是更具潜力的药物靶点且已有相关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结论 缺血性卒中领域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主要在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美国和中国开展。IL-6等炎症因素是主要研究热点,且相关研究为凝血因子Ⅺ和载脂蛋白α等生物标志物作为药物靶点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研究的神经影像学标准STRIVE-2——自2013年以来的新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叶瑾怡 王赞 +11 位作者 龚宇田 郭蕾 果彤 胡琨 陆瑶 单舒乙 王玲 悦芳芳 朱婧涵 郑欣雅 陈玮琪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0期1160-1174,共15页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衰老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可出现卒中、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症状或其他功能损害表现。脑小血管病国际影像标准1(standards for reporting vascular changes on neuroimaging 1,STRIVE-1)对结构MRI上...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衰老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可出现卒中、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症状或其他功能损害表现。脑小血管病国际影像标准1(standards for reporting vascular changes on neuroimaging 1,STRIVE-1)对结构MRI上所见的SVD不同影像特征,包括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微出血、近期皮质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腔隙和脑萎缩,进行了分类和标准化。随着对SVD影像特征认识的逐渐清晰,以及机器学习方法的迅速兴起,新的SVD研究的神经影像学标准——STRIVE-2已发布。为更全面地反映SVD对大脑的影响,STRIVE-2新增加了脑皮质的微梗死、偶发DWI阳性病灶等影像学特征,同时提出了当前SVD相关研究的困境和未来科研发展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共识 神经影像 退行性疾病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大核心梗死的前循环串联闭塞的急性期同期血管内治疗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承春 唐春花 +4 位作者 黄书翰 吴娅 李小树 李玮 张猛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8期834-839,共6页
目的 评价伴大核心梗死的前循环串联病变急性期同期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伴大核心梗死的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方式、手术要点及术中不同处理方... 目的 评价伴大核心梗死的前循环串联病变急性期同期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伴大核心梗死的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方式、手术要点及术中不同处理方式、围手术期的管理及手术结果和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61~71岁,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起始段闭塞合并远端C7段闭塞1例,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闭塞4例。5例患者均采用取栓支架半释放保护(solitaire stent-retriever half-release protection,Sharp)技术先处理远端病变、后处理近端病变。2例患者MCA再通后即刻行同侧ICA支架置入;2例患者MCA再通后予以较长时间观察,等待颅内灌注得到一定恢复后再予以ICA支架置入;1例患者MCA再通后仅行颈动脉球囊扩张治疗。5例患者的闭塞血管均成功再通,且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远端血栓事件。患者从发病到再通时间为637.2±172.2(451~814)min,再通至颈ICA支架置入时间为152.5±92.2(59~270)min。2例患者术后发生高灌注损伤导致死亡,其余3例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均为3分)。结论 伴大核心梗死的前循环串联病变进行急性血管内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益,为降低术后的高灌注损伤风险,予以适当的“再灌注预适应”时间再同期处理颅外病变可能降低术后的高灌注损伤风险,但最佳的预适应时间仍需进一步探讨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核心梗死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串联闭塞 血管内治疗 再灌注预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单发小脑小梗死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红梅 杨磊 +3 位作者 于玲 秦伟 白明悦 胡文立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1期1221-122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小脑小梗死的临床影像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小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灶大小分为小脑小梗死(梗死灶直径<2 cm)和小脑大梗死(梗死... 目的探讨急性小脑小梗死的临床影像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小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灶大小分为小脑小梗死(梗死灶直径<2 cm)和小脑大梗死(梗死灶直径≥2 cm)组。比较2组的人口学信息、血管危险因素、卒中病因分型[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入院时血压、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方面的差异,以及2组受累血管分布、血管狭窄部位、脑白质病变等影像学特征。结果共入组121例小脑梗死患者,其中小脑小梗死组43例,小脑大梗死组78例。2组既往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小脑大梗死组相比,小脑小梗死组中男性(51.2%vs.82.1%,P<0.001)、吸烟(51.2%vs.70.5%,P=0.034)的比例较低,入院时收缩压(146.2±18.2 mmHg vs.154.6±19.8 mmHg,P=0.022)和入院次日空腹血糖(6.08±1.98 mmol/L vs.8.12±3.46 mmol/L,P<0.001)水平较低,临床症状中眩晕(32.6%vs.64.1%,P<0.001)和头痛(9.3%vs.28.2%,P=0.015)的发生率较低。2组的CISS分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虽然2组中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多见,但小脑大梗死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比例明显更高(89.7%vs.48.8%),小脑小梗死组中不明原因型更多(32.6%vs.5.1%)。2组受累血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均以小脑后下动脉受累最多见,但小脑小梗死组中小脑前下动脉(20.9%)和小脑上动脉(25.6%)受累的比例高于大梗死组(小脑前下动脉0,小脑上动脉1.3%),小脑大梗死组中多血管分布更多见(47.4%)。2组后循环血管狭窄部位和脑白质高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小脑小梗死和小脑大梗死患者中与血管危险因素有关的既往病史情况无显著差异,后循环系统血管狭窄部位相似,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同的发病机制。小梗死患者中眩晕和头痛症状较大梗死患者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小脑梗死 病因 梗死体积 病因分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黎丽 周懿君 孟志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9期1011-1016,共6页
缺血性卒中是由于急性脑血管栓塞、脑血栓形成或动脉夹层等导致的相应供血流域内脑组织缺血、缺氧直至脑坏死的总称。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左右。由于个体代偿水平不同,同一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所导致缺血性... 缺血性卒中是由于急性脑血管栓塞、脑血栓形成或动脉夹层等导致的相应供血流域内脑组织缺血、缺氧直至脑坏死的总称。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左右。由于个体代偿水平不同,同一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所导致缺血性脑梗死的大小、形态截然不同;由于缺血性卒中同时累及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两大系统,二者间相互影响使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变得更加复杂,给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带来很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对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冬雪 邹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4期418-425,共8页
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部相关区域血供中断,导致神经元缺血缺氧死亡和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外泌体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外囊泡,其外膜为脂质双层结构,内含脂质、蛋白质及DNA、RNA等物质,能够作为运输载体穿过血脑屏障,完成细... 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部相关区域血供中断,导致神经元缺血缺氧死亡和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外泌体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外囊泡,其外膜为脂质双层结构,内含脂质、蛋白质及DNA、RNA等物质,能够作为运输载体穿过血脑屏障,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和遗传物质的转载,这一过程对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其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miR)作为缺血性卒中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在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外泌体对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防治价值以及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缺血性卒中 微小核糖核酸 干细胞源性外泌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A评估基底动脉闭塞预后评分预测非重症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预后效能的研究
12
作者 王恺闻 卢宝全 +1 位作者 吴秀玲 马佳丽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2期1335-1342,共8页
目的探索新的基底动脉影像学评分方法——基于MRA评估基底动脉闭塞预后评分(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prognosis score on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BAOPS-MRA)及其对非重症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方法提出基于MRA的... 目的探索新的基底动脉影像学评分方法——基于MRA评估基底动脉闭塞预后评分(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prognosis score on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BAOPS-MRA)及其对非重症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方法提出基于MRA的新型基底动脉评分方法——BAOPS-MRA及其动脉节段评分标准。前瞻性连续入组2019年1月-2020年12月经头颅MRA诊断为基底动脉闭塞且NIHSS≤15分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该患者群体中评估BAOPS-MRA预测发病3个月功能预后的效能。根据发病3个月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2分)组,基于患者入院时的MRA结果,评定BAOPS-MRA,同时评定既往研究者提出的基于MRA的基底动脉和侧支循环的评分(basilar artery and collateration score on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BACS-MRA)。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两组的基线资料、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BAOPS-MRA、BACS-MRA与3个月预后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BAOPS-MRA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并与BACS-MRA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对BAOPS-MRA、BACS-MRA与发病3个月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9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65例,预后不良组34例。预后良好组的BAOPS-MRA评分为7.0(2.0~16.0)分,预后不良组为2.5(0~12.0)分。多因素分析显示,BAOPS-MRA(OR 1.577,95%CI1.238~2.008,P=0.001)、BACS-MRA(OR 1.488,95%CI 1.193~1.857,P=0.001)、NIHSS(OR 0.786,95%CI 0.670~0.923,P=0.003)是患者3个月功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BAOPSMRA评分预测3个月预后的截断值为5分,AUC为0.850(95%CI 0.765~0.936),敏感度为0.794,特异度为0.754;BACS-MRA预测3个月预后的截断值为4分,AUC为0.747(95%CI 0.641~0.852),敏感度为0.765,特异度为0.585,BAOPS-MRA较BACS-MRA的预测效能更佳。BAOPS-MRA(rs=0.580,P<0.001)、BACS-MRA(rs=0.409,P<0.001)与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呈正相关性。结论BAOPS-MRA评分可独立预测非重症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3个月功能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预后 磁共振血管成像 基于MRA的新型基底动脉评分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导航功能神经网络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会会 白秋菊 +2 位作者 常琳丽 张彦海 迟丽屹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期97-102,共6页
空间定位能力是一种高级认知功能,个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大脑内部的空间导航神经网络系统是空间定位能力的结构基础。海马区、内嗅区、海马旁回、压后皮质和丘脑是与空间导航功能相关的大脑皮质。位置细胞、头向细胞、网格细胞、中间... 空间定位能力是一种高级认知功能,个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大脑内部的空间导航神经网络系统是空间定位能力的结构基础。海马区、内嗅区、海马旁回、压后皮质和丘脑是与空间导航功能相关的大脑皮质。位置细胞、头向细胞、网格细胞、中间神经元、边界细胞、整合细胞和运动敏感性细胞是参加空间导航功能的主要细胞。与空间导航相关的大脑皮质及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空间导航神经网络通路。本文对与空间导航功能相关的大脑区域、空间细胞及神经网络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空间定位能力提供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导航 海马 空间细胞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缩略语表
14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期33-33,共1页
我刊要求文中尽量少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如必须使用,在首次出现时应标注中英文全称,如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下表缩略语在本期出现时可以直接使用。
关键词 缩略语 可读性 中英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如娟 马晓丹 +2 位作者 杨川 马晓辉 杨金波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8期822-827,共6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连续住院并行头颅MRA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选择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研究共筛查3... 目的探讨无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连续住院并行头颅MRA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选择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研究共筛查3967例行头颅MRA检查的患者,其中无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者23例(0.58%),年龄34~80岁,平均61.2±11.2岁;男性14例(60.87%),女性9例(39.13%);既往高血压14例(60.87%)、高脂血症12例(52.17%)、脑梗死病史6例(26.0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8例(34.78%)、糖尿病6例(26.09%)、吸烟4例(17.39%)。头颅MRA检查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43.48%),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43.48%),双侧大脑中动脉均闭塞3例(13.04%)。随访3个月~3年,患者均无新发脑梗死症状。结论大脑中动脉闭塞可以无相应临床症状和脑梗死病灶而孤立存在,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脑血管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闭塞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综述:卒中与免疫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昊天 施福东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期18-21,45,共5页
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目前已成为国人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70%以上,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经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2]。研究发现,卒中可以快速激活免疫炎性反应,引起继发性脑损伤,... 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目前已成为国人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70%以上,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经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2]。研究发现,卒中可以快速激活免疫炎性反应,引起继发性脑损伤,最新观点认为,卒中后脑内炎症不会局限于缺血灶周围,而会向全脑扩散并长期存在,全脑炎症可能会持续影响卒中后的脑病生理变化[3]。免疫系统参与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各个环节,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 免疫 炎症 分类号:R74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性脑梗死风险预测量表的构建和验证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华光 张蔚韡 +6 位作者 张龙友 王瑞青 孟庆颖 刘晓楠 段芸芸 刘亚欧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9期999-1005,共7页
目的调查与静止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SBI风险预测量表并验证。方法在单中心横断面研究中,前瞻性连续纳入无神经系统疾病既往史的体检者,收集其人口学信息,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危险因素,血脂... 目的调查与静止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SBI风险预测量表并验证。方法在单中心横断面研究中,前瞻性连续纳入无神经系统疾病既往史的体检者,收集其人口学信息,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危险因素,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化验结果录入数据库。采用标准影像学操作规范进行头颅MRI扫描,并由影像学医师盲法判读,将受试者分为SBI组和无SBI组。将所有受试者按照3∶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BI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SBI预测量表。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应用ROC曲线检验量表的区分度,应用Hosmer-Lemeshow分析检验量表的校准度。结果共有633例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平均年龄52.0±10.5岁,女性272例(43.0%)。训练集(475例)和验证集(158例)两个样本集合的基线特征均衡。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OR 8.37,95%CI 1.12~62.80,P=0.039),高血压(OR 2.30,95%CI 1.08~4.90,P=0.032),同型半胱氨酸(Q2~Q3:OR 6.89,95%CI 0.89~53.10,P=0.064;Q4:OR 13.6,95%CI 1.74~105.87,P=0.013)与SBI风险独立相关。根据OR值构建SBI危险评分(SBI risk score,SBI-RS)量表,量表赋值为:年龄≥45岁赋值8分;有高血压赋值2分;同型半胱氨酸根据四分位分层分别赋值为0分、7分和14分。SBIRS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5%CI 0.69~0.84,P<0.001)和0.76(95%CI 0.63~0.88,P<0.001),区分度良好。Hosmer-Lemeshow相关分析提示SBI-RS具有较好的校准度(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人群中,SBI-RS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以帮助识别SBI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性脑梗死 风险预测量表 区分度 校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MA N:卒中二级预防的血压目标应小于130/80 mm Hg?
18
作者 杨中华 KITAGAWA K +1 位作者 YAMAMOTO Y ARIMA H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2期169-170,共2页
2010年,全世界首次卒中的绝对人数为1690万,卒中相关死亡人数为590万,因此,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应优先考虑。血压升高是卒中最相关、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是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最有效的方法。在心血管事件(包括卒中)的一级预防试... 2010年,全世界首次卒中的绝对人数为1690万,卒中相关死亡人数为590万,因此,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应优先考虑。血压升高是卒中最相关、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是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最有效的方法。在心血管事件(包括卒中)的一级预防试验中,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越低,卒中预防效果越好,并且有研究发现血压<115 m m Hg是最佳的收缩压目标水平。培哚普利预防复发性卒中研究(Perindopril Protection Against Recurrent Stroke Study,PROGRESS)显示,无论是否存在高血压,卒中慢性期降压治疗能够降低复发性卒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预防 培哚普利 降压治疗 复发性卒中 PROGRESS 心血管事件 首次卒中 死亡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龄相关性脑小血管病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正齐 李铁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4期371-375,共5页
随着全球预期寿命的延长,增龄相关性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病率不断增加。最近研究显示,深穿支动脉病(deep perforating arteriopathy,DPA)和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均属于增龄相... 随着全球预期寿命的延长,增龄相关性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病率不断增加。最近研究显示,深穿支动脉病(deep perforating arteriopathy,DPA)和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均属于增龄相关性脑小血管病谱系(spectrum of age-related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疾病,两者存在重叠性,且相互作用。增龄相关性CSVD治疗包括特异性及非特异性治疗。非特异性治疗包括控制血管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治疗及静脉溶栓等。特异性治疗方面,最近研究提示抗炎治疗对增龄相关性CSVD或许有效;而针对CAA相关性炎症,已显示其对类固醇和(或)环磷酰胺有良好的反应。随着对增龄相关性CSV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深穿支动脉病 脑淀粉样血管病 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人工智能临床研究的新指南 被引量:9
20
作者 熊云云(译) 李子孝(译) +5 位作者 丁玲玲(译) 谷鸿秋(译) 王春娟(译) 王春雪(译) 王拥军(译) TOPOL E 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1期1223-1227,共5页
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临床试验数量十分有限,因此相关研究方案和报告的首份指南的出现恰逢其时。更好的研究方案设计,以及一致、完整的数据展示将极大地促进对这些试验的理解和验证,并促进该领域向前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临床研究 指南 深度学习算法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