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导出
作品数
4645
被引量
19007
H指数
51
查看全部目录封面
《汉语学习》的办刊宗旨是介绍国内外现代汉语和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的新成果,提供学术讨论和争鸣的园地,反映学术活动的新动态,展示国内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新视野。
查看详情>>
主办单位
延边大学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1003-73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22-1026/H
出版周期
双月刊
期刊详情
收录汇总
发表作品
发文分析
共找到
4,645
篇文章
<
1
2
…
2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称量化词与“可能”共现句的语义解读
1
作者
彭程
蔡雨
彭家法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4,共8页
现代汉语全称量化词与认识情态词“可能”共现句存在三种解读:统指解、逐指个体解、逐指全体解。制约相关语义解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辖域关系、全称量化词类型、谓词类型、“都”“一起”类成分、照应语等。语义解读的内在机制表...
现代汉语全称量化词与认识情态词“可能”共现句存在三种解读:统指解、逐指个体解、逐指全体解。制约相关语义解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辖域关系、全称量化词类型、谓词类型、“都”“一起”类成分、照应语等。语义解读的内在机制表现出句法、词汇类型、语义特征相互制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词
“可能”
辖域
解读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动”结构关系类型与音节组配模式
2
作者
应学凤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4,共11页
“动+动”组合可以构成多种结构关系,包括连动、联合、述宾、动结式述补、动趋式述补、主谓、定中和状中等。研究发现,“动+动”结构关系不同,音节组配也不同。状中结构以2+2式常见,1+1式次之,2+1式最少,排斥1+2式;述宾结构以1+2、1+1...
“动+动”组合可以构成多种结构关系,包括连动、联合、述宾、动结式述补、动趋式述补、主谓、定中和状中等。研究发现,“动+动”结构关系不同,音节组配也不同。状中结构以2+2式常见,1+1式次之,2+1式最少,排斥1+2式;述宾结构以1+2、1+1式常见,2+2式次之,排斥2+1式。动结式以1+1式常见,2+2、2+1式次之,排斥1+2式,动趋式为2+2、1+1、1+2式的很多,2+1式的少。主谓和定中结构都只见2+2式用例,连动和联合结构虽然都以2+2、1+1式常见,但连动结构1+2、2+1式也不少,然而联合结构却排斥1+2、2+1式。韵律、语法、语义等松紧象似可以对“动+动”不同结构关系的音节组配模式作出统一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动”
结构关系
音节组配
语义
松紧象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叙述语体中作为分句的“数量(形)名”结构
3
作者
曹慧欣
《汉语学习》
2025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叙述语体中,“数量(形)名”结构可以独立作为分句,并分别位于句首和句尾。构成成分因结构位置不同而呈现出对称性差别,结构因位置不同而表达不同的篇章功能,构成成分对称性差别又是篇章功能促动的结果。由此说明,句法的形成受章法的制约...
叙述语体中,“数量(形)名”结构可以独立作为分句,并分别位于句首和句尾。构成成分因结构位置不同而呈现出对称性差别,结构因位置不同而表达不同的篇章功能,构成成分对称性差别又是篇章功能促动的结果。由此说明,句法的形成受章法的制约,结构形式(位置)与篇章功能之间表现为一致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形)名”分句
构成成分
篇章功能
“形式—功能”对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隐喻手势对汉语二语抽象词汇学习的影响
4
作者
洪炜
刘晓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2,共12页
本文通过一项实验考察隐喻手势对成年汉语二语学习者抽象词汇学习的影响。三组语言水平相当的中级汉语二语学习者随机接受视听、“视听+观看词义手势”“视听+模仿词义手势”中的一种多模态教学处理,随后通过词形辨认、音义匹配和形义...
本文通过一项实验考察隐喻手势对成年汉语二语学习者抽象词汇学习的影响。三组语言水平相当的中级汉语二语学习者随机接受视听、“视听+观看词义手势”“视听+模仿词义手势”中的一种多模态教学处理,随后通过词形辨认、音义匹配和形义匹配三项测试评估被试对15个抽象词汇的即时学习成绩和延时保持效果。研究发现,在视听多模态输入的基础上增加手势模态信息并未显著促进中级汉语二语者对抽象词汇的学习与记忆。本文从学习材料呈现方式、训练时间与强度、学习者二语水平及年龄等方面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阐释,并对汉语二语词汇教学中多模态手段的运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手势
抽象词汇
汉语二语
词汇学习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了+引语”的结构特征与话语功能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金圈
樊留洋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1,共11页
现代汉语“说了+引语”可以分成“说了1+引语”和“说了2+引语”两类,二者在结构特征和话语功能上存在诸多差异。“说了1+引语”中的引语都是间接引语,经常出现在说理、论证性的语篇中,主要功能是增强信据力。“说了2+引语”中的引语都...
现代汉语“说了+引语”可以分成“说了1+引语”和“说了2+引语”两类,二者在结构特征和话语功能上存在诸多差异。“说了1+引语”中的引语都是间接引语,经常出现在说理、论证性的语篇中,主要功能是增强信据力。“说了2+引语”中的引语都是直接引语,“说”表示的转述行为与之前小句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相继性,“说了2+引语”的主要功能是凸显前景信息,标示情节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了”
引导词
引语
信据性
前景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遍脊视角下的“终于”新探
6
作者
刘凡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33,共9页
以往对“终于”的刻画不能反映其用法的全貌,本文在语料库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终于”的核心语义是表征预期确认,与疑问词和否定词呈现相对辖域限制。从形式类型学的角度看,“终于”与奥地利高地德语、英语的虚拟式存在共性。基于“普遍...
以往对“终于”的刻画不能反映其用法的全貌,本文在语料库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终于”的核心语义是表征预期确认,与疑问词和否定词呈现相对辖域限制。从形式类型学的角度看,“终于”与奥地利高地德语、英语的虚拟式存在共性。基于“普遍脊假设”,“终于”实为话语联结域的预期情景与事件情景的正向耦合,据此可统一处理“终于”的句法语义属性和相关争议,也有助于在语言共性视角下重新思考汉语的时制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于”
预期
耦合
普遍脊假设
形式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X不是/没有”的假设表义功能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雪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32,共9页
"X不是/没有"是"如果、要"等假设连词与"不是/没有"连用而形成的连词化词语或词连。由在不同语义假设句中的语用分布得知,"X不是/没有"主要表反事实假设,较少表可能假设,其表义功能与假设连词...
"X不是/没有"是"如果、要"等假设连词与"不是/没有"连用而形成的连词化词语或词连。由在不同语义假设句中的语用分布得知,"X不是/没有"主要表反事实假设,较少表可能假设,其表义功能与假设连词大致互补。本文通过语料分析与统计证明:"要不是"是典型反事实假设标记;"假如不是、若不是"是比较典型的反事实假设标记,"若非"、其他"X不是"和"X没有"也倾向表反事实假设。它们标记反事实假设的功能强弱为:要不是>假如不是>若不是>若非>其他"X不是">X没有。否定式假设成分"X不是/没有"的反事实假设表义倾向与反事实假设句的语义内涵、说话人的认知心理等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不是/没有”
假设句
表义功能
反事实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异类比较句及其高程度性和非现实性
被引量:
4
8
作者
宗守云
代宗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4,共9页
异类比较句是比较结果有两个不同意义的比较句,有等比异类比较句和差比异类比较句。异类比较句用比较的形式表达高程度意义,具有非现实性特征。
关键词
异类比较句
高程度
非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外学生汉语语言环境的理论建构及量表编制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金桥
王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84,共9页
本研究以294名海外汉语学习者为调查对象,编制了“海外学生汉语语言环境量表”。研究表明:量表调查项目包含学习资源、输入与输出、学习者三个因素,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均较为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量表内容和调查项目均具有较好的聚合...
本研究以294名海外汉语学习者为调查对象,编制了“海外学生汉语语言环境量表”。研究表明:量表调查项目包含学习资源、输入与输出、学习者三个因素,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均较为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量表内容和调查项目均具有较好的聚合性、独立性和内部一致性;量表及其测量项目均能有效区分不同语言环境下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学生
汉语语言环境
量表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外:起始义“V上”的语用意义
被引量:
5
10
作者
郭晓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20,共8页
现代汉语起始义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表达,比如"V上、V开、V起来、开始V"。这些不同的起始义标记之间存在着语用差异。本文认为"V上"的核心语用意义为"意外"。意外之义使结构获得了评论性和否定性特点,从而...
现代汉语起始义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表达,比如"V上、V开、V起来、开始V"。这些不同的起始义标记之间存在着语用差异。本文认为"V上"的核心语用意义为"意外"。意外之义使结构获得了评论性和否定性特点,从而又间接影响到结构的分布和句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上”
语用意义
意外
评论
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字句的单比与通比
被引量:
3
11
作者
储泽祥
储一鸣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1,共9页
副词"也"的基本作用是建立在主体认知对比的基础上,其语用表述的核心结构为"也"+动词或形容词性成分,语义特征表现为"[+单比]、[+类同]"或"[+通比]、[+类同]"。单比的句模为"甲(不)VP/AP...
副词"也"的基本作用是建立在主体认知对比的基础上,其语用表述的核心结构为"也"+动词或形容词性成分,语义特征表现为"[+单比]、[+类同]"或"[+通比]、[+类同]"。单比的句模为"甲(不)VP/AP,乙也(不)VP/AP;甲也(不)VP_1/AP_1,乙也(不)VP_2/AP_2;甲也(不)VP_1/AP_1,也VP_2/AP_2",句法规约是后项对前项的复制和语义顺延;通比的句模为"……,NP也VP/AP;SP,NP也VP/AP",接受零前提或表示周遍、强调、时段和频次等构式的规约。语用上单比侧重句内语境,通比侧重句外语境,语力后者强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
单比
通比
句模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左VP右VP”对举格式的语法化
被引量:
7
12
作者
王峰
古川裕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44,共9页
"左VP右VP"对举格式可分为三个次类,且三个次类间存在一个语法化等级序列。语料分析发现,此格式的语法化过程贯穿两条线索:一是"左""右"词汇语义的分化与虚化;一是"表动作反复"格式语义功能的...
"左VP右VP"对举格式可分为三个次类,且三个次类间存在一个语法化等级序列。语料分析发现,此格式的语法化过程贯穿两条线索:一是"左""右"词汇语义的分化与虚化;一是"表动作反复"格式语义功能的产生与发展。"左""右"词汇语义的分化使其在"S+VP"结构中由主语降格为状语,加之前后两个VP在形式和语义上的变化,古代汉语中两个并列的"S+VP"结构最终在重新分析的作用下形成"表动作反复"的新语言形式;而这一语义功能的稳固又促使该结构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最终促成"左一个N,右一个N"这一对举格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VP右VP”
方位词
对举格式
语义分化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来+VP+来”结构与“来”的性质
13
作者
张和友
曹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8,共12页
"来1+VP+来2"结构中的VP以动宾结构为主。"来1+VP+来2"是一个述补结构,"来1"为主要动词,带目的补语VP,"来2"作V’的附接语。"来1+VP+来2"是一个套合结构,上层VP1[来1]为主事件(位移...
"来1+VP+来2"结构中的VP以动宾结构为主。"来1+VP+来2"是一个述补结构,"来1"为主要动词,带目的补语VP,"来2"作V’的附接语。"来1+VP+来2"是一个套合结构,上层VP1[来1]为主事件(位移事件或具有抽象的位移性),下层VP为从属事件(目的事件)。此外,"来1"最初具有[+位移]的语义特征,"来+VP"结构赋予"来1"目的义,使得"来1"逐渐失去表示具体物理位移的实义,开始虚化。另一方面,"来2"代替"来1"行使位移职能,形成"来+VP+来"结构。同时,由于"来2"是附接语,其地位受到V的抑制,也开始了语法化。不过,"来2"仍然保留[+位移]的语义特征,并没有语法化为目的标记或体标记,这可能与VP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
语法化
结构性质
历时演变
位移
目的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X中的X”格式句法语义分析
被引量:
4
14
作者
樊中元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3,共10页
在"X中的X"格式中,充当"X"的成分除了名词外,还有形容词、动词及副词等;"X中的X"主要充当宾语,但也能充当主语、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分句或者独立成句。X_1和X_2的指称对象是具有相同语义属性的量...
在"X中的X"格式中,充当"X"的成分除了名词外,还有形容词、动词及副词等;"X中的X"主要充当宾语,但也能充当主语、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分句或者独立成句。X_1和X_2的指称对象是具有相同语义属性的量度级差关系上的类同集合;X_1和X_2具有语义量级关系,"X_2"属于量级中的凸显成分;"X_1"和"X_2"之间的级差类型可以分为二层级差和多层级差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中的X”
语法特征
语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动词的指向对反身代词句内回指的制约
被引量:
3
15
作者
邱明波
陈振宇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27,共8页
从动词语义的角度,采用次范畴化的方法是研究代词回指问题收效较好的方法之一。根据动词指向的内容的不同,将指向分为直接指向、间接指向1和间接指向2;根据动词指向的方向的不同,把指向分为内向、双向、外向。把动词指向的内容与方向进...
从动词语义的角度,采用次范畴化的方法是研究代词回指问题收效较好的方法之一。根据动词指向的内容的不同,将指向分为直接指向、间接指向1和间接指向2;根据动词指向的方向的不同,把指向分为内向、双向、外向。把动词指向的内容与方向进行相互配对,可以得到动词指向的次范畴系统,动词的不同次范畴对反身代词"自己"的句内回指具有不同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的指向
反身代词
自己
长距离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动词配价研究的回顾和前瞻
被引量:
4
16
作者
刘文正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70,共9页
汉语动词配价语法研究经历了三十余年,在理论构架和微观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配价研究局限于共时平面的理想形式,在处理语用现象和历时变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本文在总结汉语配价语法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
汉语动词配价语法研究经历了三十余年,在理论构架和微观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配价研究局限于共时平面的理想形式,在处理语用现象和历时变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本文在总结汉语配价语法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一,配价语法研究应和其他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以寻求更为合理的解释;二,重新认识配价语法研究的目标,突破形式的樊篱,以语义类别为纲进行分类和比较研究,并检验动词内部系统,解决以往词类划分中的问题;三,加强动词配价的历时研究,探寻动词的配价变化;四,加强配价语法理论研究和语言教学实践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配价
历时
配价变化
语义类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形容词的类型学和汉语形容词的语法地位
被引量:
28
17
作者
郭锐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6,共14页
汉语形容词的语法性质历来有很大争议。本文从类型学视角,根据充当定语和谓语有无标记的标准,确定属性义词是饰词性的还是谓词性的,并对世界上72种语言的属性义词进行考察,归纳出属性义词的语法性质的五种类型。其中,汉语属于第四种类型...
汉语形容词的语法性质历来有很大争议。本文从类型学视角,根据充当定语和谓语有无标记的标准,确定属性义词是饰词性的还是谓词性的,并对世界上72种语言的属性义词进行考察,归纳出属性义词的语法性质的五种类型。其中,汉语属于第四种类型,即属性义词有三类:a谓词性的,b饰词性的,c兼有饰词性和谓词性。针对汉语属性义词的语法性质,最好的划类方案是把a、c划为形容词,把b划为区别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实体和属性二分的角度提出语义类与词类的原型对应。程度性和恒常性的强弱是恒常属性词编码为谓词还是饰词的主要相关因素,不同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恒常属性词的处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类型学
实体
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汉语时间感知方式看“在”与“着”的语义差别
被引量:
2
18
作者
祝东平
祝郝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0,共9页
操汉语者的时间感知模式是:我们自己随着时间流在不断延伸,公元纪年是我们延伸的参照,将其看作时间轴。说话人占据的时间———说话时是不断延伸变化的,时间副词"在+VP"表示的是说话时或者句中时间词语所表时间在VP占据的时...
操汉语者的时间感知模式是:我们自己随着时间流在不断延伸,公元纪年是我们延伸的参照,将其看作时间轴。说话人占据的时间———说话时是不断延伸变化的,时间副词"在+VP"表示的是说话时或者句中时间词语所表时间在VP占据的时间段中。说话时的不断延伸使得"在VP"具有持续性。"V着"只表示V的持续,不与说话时发生关系,难以完成交际任务,所以不能独立成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时间感知模式
时间副词“在”和“着”
时体助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构式“V_单+个+正着”
19
作者
尹海良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正着”是由单音节副词“正”和动词“着”(zháo)词汇化来的实词,主要有如下用法: A.意为“准确击中”,后面常带受事名词宾语。例如: ①强即忙又发第二箭,这支箭好利害,从长右衔住那箭竹中裂竹而入,垂壹喉咙,嗷然而倒。
关键词
构式
词汇化
“着”
“正”
单音节
宾语
名词
受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V个N”结构的语义分化与“量”的表达
被引量:
11
20
作者
周清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7,共9页
本文从"量"这一认知语义角度出发,根据"个"的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将"V个N"结构的语义类型分为三类:V个_(名量)N(S_1)、V个_(特殊动量)N(S_2)和V个_(价值小量)N(S_3),并对三者作出形式区分,最后从显性量和隐...
本文从"量"这一认知语义角度出发,根据"个"的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将"V个N"结构的语义类型分为三类:V个_(名量)N(S_1)、V个_(特殊动量)N(S_2)和V个_(价值小量)N(S_3),并对三者作出形式区分,最后从显性量和隐性量角度对三者内部的语义联系作了分析和解释,认为S_1是显性量表达结构,S_3是隐性量表达结构,S_2则是显性量到隐性量表达的过渡形式,"V个N"结构从S_1到S_3既是一个显性表量到隐性表量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个N”
动量
隐性量
价值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称量化词与“可能”共现句的语义解读
1
作者
彭程
蔡雨
彭家法
机构
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4,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询问语义学的汉语疑问辖域研究”(项目编号:23BYY024)资助。
文摘
现代汉语全称量化词与认识情态词“可能”共现句存在三种解读:统指解、逐指个体解、逐指全体解。制约相关语义解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辖域关系、全称量化词类型、谓词类型、“都”“一起”类成分、照应语等。语义解读的内在机制表现出句法、词汇类型、语义特征相互制约的特点。
关键词
全称量化词
“可能”
辖域
解读
差异
Keywords
universal quantifier
“keneng”(可能)
domain
interpretation
difference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动”结构关系类型与音节组配模式
2
作者
应学凤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4,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语黏合结构韵律语法研究”(项目编号:21BYY036)
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项目“语体视角下汉语韵律与语义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23B009)资助。
文摘
“动+动”组合可以构成多种结构关系,包括连动、联合、述宾、动结式述补、动趋式述补、主谓、定中和状中等。研究发现,“动+动”结构关系不同,音节组配也不同。状中结构以2+2式常见,1+1式次之,2+1式最少,排斥1+2式;述宾结构以1+2、1+1式常见,2+2式次之,排斥2+1式。动结式以1+1式常见,2+2、2+1式次之,排斥1+2式,动趋式为2+2、1+1、1+2式的很多,2+1式的少。主谓和定中结构都只见2+2式用例,连动和联合结构虽然都以2+2、1+1式常见,但连动结构1+2、2+1式也不少,然而联合结构却排斥1+2、2+1式。韵律、语法、语义等松紧象似可以对“动+动”不同结构关系的音节组配模式作出统一的解释。
关键词
“动+动”
结构关系
音节组配
语义
松紧象似
Keywords
“Verb+Verb”constructions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syllabic collocation
semantics
tightness-looseness iconicity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叙述语体中作为分句的“数量(形)名”结构
3
作者
曹慧欣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2025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文摘
叙述语体中,“数量(形)名”结构可以独立作为分句,并分别位于句首和句尾。构成成分因结构位置不同而呈现出对称性差别,结构因位置不同而表达不同的篇章功能,构成成分对称性差别又是篇章功能促动的结果。由此说明,句法的形成受章法的制约,结构形式(位置)与篇章功能之间表现为一致性关系。
关键词
“数量(形)名”分句
构成成分
篇章功能
“形式—功能”对应
Keywords
“Quantity(Adjective)Noun”clause
internal components
discourse function
“form-function”correspondence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隐喻手势对汉语二语抽象词汇学习的影响
4
作者
洪炜
刘晓迪
机构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2,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汉语二语理解的具身模拟机制与教学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2YJC740019)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汉语二语普通搭配的加工机制及教学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3YH09B)资助。
文摘
本文通过一项实验考察隐喻手势对成年汉语二语学习者抽象词汇学习的影响。三组语言水平相当的中级汉语二语学习者随机接受视听、“视听+观看词义手势”“视听+模仿词义手势”中的一种多模态教学处理,随后通过词形辨认、音义匹配和形义匹配三项测试评估被试对15个抽象词汇的即时学习成绩和延时保持效果。研究发现,在视听多模态输入的基础上增加手势模态信息并未显著促进中级汉语二语者对抽象词汇的学习与记忆。本文从学习材料呈现方式、训练时间与强度、学习者二语水平及年龄等方面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阐释,并对汉语二语词汇教学中多模态手段的运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隐喻手势
抽象词汇
汉语二语
词汇学习
多模态
Keywords
metaphoric gestures
abstract word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learning
multimodality
分类号
H195.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了+引语”的结构特征与话语功能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金圈
樊留洋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1,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跨语言比较视野下汉语方言引语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2BYY14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现代汉语“说了+引语”可以分成“说了1+引语”和“说了2+引语”两类,二者在结构特征和话语功能上存在诸多差异。“说了1+引语”中的引语都是间接引语,经常出现在说理、论证性的语篇中,主要功能是增强信据力。“说了2+引语”中的引语都是直接引语,“说”表示的转述行为与之前小句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相继性,“说了2+引语”的主要功能是凸显前景信息,标示情节的转移。
关键词
“说了”
引导词
引语
信据性
前景信息
Keywords
"shuo le"(说了)
quotative
reported speech
argumentativity
foreground information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遍脊视角下的“终于”新探
6
作者
刘凡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33,共9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程度语法视域下形容词结构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SK2020A0061)资助。
文摘
以往对“终于”的刻画不能反映其用法的全貌,本文在语料库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终于”的核心语义是表征预期确认,与疑问词和否定词呈现相对辖域限制。从形式类型学的角度看,“终于”与奥地利高地德语、英语的虚拟式存在共性。基于“普遍脊假设”,“终于”实为话语联结域的预期情景与事件情景的正向耦合,据此可统一处理“终于”的句法语义属性和相关争议,也有助于在语言共性视角下重新思考汉语的时制表征。
关键词
“终于”
预期
耦合
普遍脊假设
形式类型学
Keywords
“zhongyu”(终于)
expectation
coincidence
Universal Spine Hypothesis
formal typology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X不是/没有”的假设表义功能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雪平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32,共9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汉语非典型假设句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020BYY001)。
文摘
"X不是/没有"是"如果、要"等假设连词与"不是/没有"连用而形成的连词化词语或词连。由在不同语义假设句中的语用分布得知,"X不是/没有"主要表反事实假设,较少表可能假设,其表义功能与假设连词大致互补。本文通过语料分析与统计证明:"要不是"是典型反事实假设标记;"假如不是、若不是"是比较典型的反事实假设标记,"若非"、其他"X不是"和"X没有"也倾向表反事实假设。它们标记反事实假设的功能强弱为:要不是>假如不是>若不是>若非>其他"X不是">X没有。否定式假设成分"X不是/没有"的反事实假设表义倾向与反事实假设句的语义内涵、说话人的认知心理等都密切相关。
关键词
“X不是/没有”
假设句
表义功能
反事实假设
Keywords
“X bushi/meiyou”(“X不是/没有”)
hypothetical sentence
semantic function
counterfactual hypothesis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异类比较句及其高程度性和非现实性
被引量:
4
8
作者
宗守云
代宗艳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4,共9页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社会固有模式的汉语语法构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BYY016)
上海师范大学“比较语言学与汉语国际传播”(项目编号:A-9103-18-365006)
文摘
异类比较句是比较结果有两个不同意义的比较句,有等比异类比较句和差比异类比较句。异类比较句用比较的形式表达高程度意义,具有非现实性特征。
关键词
异类比较句
高程度
非现实
Keywords
heterogeneity comparative sentences
high degree
irrealis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外学生汉语语言环境的理论建构及量表编制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金桥
王茜
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暨南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8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留学生汉语话语意义理解语境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项目编号:18BYY120)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发展基金重点项目“来华留学生汉语语言能力发展与云平台建设”(项目编号:2019FZJJZD02)资助。
文摘
本研究以294名海外汉语学习者为调查对象,编制了“海外学生汉语语言环境量表”。研究表明:量表调查项目包含学习资源、输入与输出、学习者三个因素,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均较为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量表内容和调查项目均具有较好的聚合性、独立性和内部一致性;量表及其测量项目均能有效区分不同语言环境下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关键词
海外学生
汉语语言环境
量表编制
Keywords
overseas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of scale
分类号
H195.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外:起始义“V上”的语用意义
被引量:
5
10
作者
郭晓麟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2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7ZDA307)
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7YJ080307)资助
文摘
现代汉语起始义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表达,比如"V上、V开、V起来、开始V"。这些不同的起始义标记之间存在着语用差异。本文认为"V上"的核心语用意义为"意外"。意外之义使结构获得了评论性和否定性特点,从而又间接影响到结构的分布和句法特征。
关键词
“V上”
语用意义
意外
评论
否定
Keywords
"V shang (上)"
pragmatic meaning
unexpected
commentaries
negative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字句的单比与通比
被引量:
3
11
作者
储泽祥
储一鸣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1,共9页
基金
2016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基于大数据库的现代汉语多功能副词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003)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一般项目"清代皖籍语文学家的语言学贡献研究"(项目编号:AHSKY2016D110)资助
文摘
副词"也"的基本作用是建立在主体认知对比的基础上,其语用表述的核心结构为"也"+动词或形容词性成分,语义特征表现为"[+单比]、[+类同]"或"[+通比]、[+类同]"。单比的句模为"甲(不)VP/AP,乙也(不)VP/AP;甲也(不)VP_1/AP_1,乙也(不)VP_2/AP_2;甲也(不)VP_1/AP_1,也VP_2/AP_2",句法规约是后项对前项的复制和语义顺延;通比的句模为"……,NP也VP/AP;SP,NP也VP/AP",接受零前提或表示周遍、强调、时段和频次等构式的规约。语用上单比侧重句内语境,通比侧重句外语境,语力后者强于前者。
关键词
“也”
单比
通比
句模
语用
Keywords
"ye"(也)
single comparison
pass comparison
sentence mold
pragmatics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VP右VP”对举格式的语法化
被引量:
7
12
作者
王峰
古川裕
机构
大阪大学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44,共9页
文摘
"左VP右VP"对举格式可分为三个次类,且三个次类间存在一个语法化等级序列。语料分析发现,此格式的语法化过程贯穿两条线索:一是"左""右"词汇语义的分化与虚化;一是"表动作反复"格式语义功能的产生与发展。"左""右"词汇语义的分化使其在"S+VP"结构中由主语降格为状语,加之前后两个VP在形式和语义上的变化,古代汉语中两个并列的"S+VP"结构最终在重新分析的作用下形成"表动作反复"的新语言形式;而这一语义功能的稳固又促使该结构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最终促成"左一个N,右一个N"这一对举格式。
关键词
“左VP右VP”
方位词
对举格式
语义分化
语法化
Keywords
"zuo( 左 )VP you( 右 )VP"
locative terms
symmetric structure
semantic differentiation
grammaticalization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来+VP+来”结构与“来”的性质
13
作者
张和友
曹婉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8,共12页
文摘
"来1+VP+来2"结构中的VP以动宾结构为主。"来1+VP+来2"是一个述补结构,"来1"为主要动词,带目的补语VP,"来2"作V’的附接语。"来1+VP+来2"是一个套合结构,上层VP1[来1]为主事件(位移事件或具有抽象的位移性),下层VP为从属事件(目的事件)。此外,"来1"最初具有[+位移]的语义特征,"来+VP"结构赋予"来1"目的义,使得"来1"逐渐失去表示具体物理位移的实义,开始虚化。另一方面,"来2"代替"来1"行使位移职能,形成"来+VP+来"结构。同时,由于"来2"是附接语,其地位受到V的抑制,也开始了语法化。不过,"来2"仍然保留[+位移]的语义特征,并没有语法化为目的标记或体标记,这可能与VP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关。
关键词
“来”
语法化
结构性质
历时演变
位移
目的标记
Keywords
"lai"(来)
grammaticalization
construction property
diachronic evolution
motion
purpose marker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X中的X”格式句法语义分析
被引量:
4
14
作者
樊中元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3,共10页
文摘
在"X中的X"格式中,充当"X"的成分除了名词外,还有形容词、动词及副词等;"X中的X"主要充当宾语,但也能充当主语、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分句或者独立成句。X_1和X_2的指称对象是具有相同语义属性的量度级差关系上的类同集合;X_1和X_2具有语义量级关系,"X_2"属于量级中的凸显成分;"X_1"和"X_2"之间的级差类型可以分为二层级差和多层级差两种类型。
关键词
“X中的X”
语法特征
语义特征
Keywords
"X zhongde(中的)X"
syntactic features
semantic features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动词的指向对反身代词句内回指的制约
被引量:
3
15
作者
邱明波
陈振宇
机构
中共金山区委办公室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27,共8页
文摘
从动词语义的角度,采用次范畴化的方法是研究代词回指问题收效较好的方法之一。根据动词指向的内容的不同,将指向分为直接指向、间接指向1和间接指向2;根据动词指向的方向的不同,把指向分为内向、双向、外向。把动词指向的内容与方向进行相互配对,可以得到动词指向的次范畴系统,动词的不同次范畴对反身代词"自己"的句内回指具有不同的制约。
关键词
动词的指向
反身代词
自己
长距离约束
Keywords
orientation of verb
reflexives
"ziji" (自己)
long-distance binding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动词配价研究的回顾和前瞻
被引量:
4
16
作者
刘文正
机构
湖南大学文学院
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70,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使令动词的产生
发展及其对句法结构的影响"(项目编号:10YJC740070)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古汉语动词及其句模研究"(项目编号:11YBB094)资助
文摘
汉语动词配价语法研究经历了三十余年,在理论构架和微观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配价研究局限于共时平面的理想形式,在处理语用现象和历时变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本文在总结汉语配价语法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一,配价语法研究应和其他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以寻求更为合理的解释;二,重新认识配价语法研究的目标,突破形式的樊篱,以语义类别为纲进行分类和比较研究,并检验动词内部系统,解决以往词类划分中的问题;三,加强动词配价的历时研究,探寻动词的配价变化;四,加强配价语法理论研究和语言教学实践的结合。
关键词
动词
配价
历时
配价变化
语义类别
Keywords
verb
valence
diachronic
valence-change
semantic category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形容词的类型学和汉语形容词的语法地位
被引量:
28
17
作者
郭锐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6,共14页
文摘
汉语形容词的语法性质历来有很大争议。本文从类型学视角,根据充当定语和谓语有无标记的标准,确定属性义词是饰词性的还是谓词性的,并对世界上72种语言的属性义词进行考察,归纳出属性义词的语法性质的五种类型。其中,汉语属于第四种类型,即属性义词有三类:a谓词性的,b饰词性的,c兼有饰词性和谓词性。针对汉语属性义词的语法性质,最好的划类方案是把a、c划为形容词,把b划为区别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实体和属性二分的角度提出语义类与词类的原型对应。程度性和恒常性的强弱是恒常属性词编码为谓词还是饰词的主要相关因素,不同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恒常属性词的处理上。
关键词
形容词
类型学
实体
属性
Keywords
adjective
typology
substance
property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汉语时间感知方式看“在”与“着”的语义差别
被引量:
2
18
作者
祝东平
祝郝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0,共9页
文摘
操汉语者的时间感知模式是:我们自己随着时间流在不断延伸,公元纪年是我们延伸的参照,将其看作时间轴。说话人占据的时间———说话时是不断延伸变化的,时间副词"在+VP"表示的是说话时或者句中时间词语所表时间在VP占据的时间段中。说话时的不断延伸使得"在VP"具有持续性。"V着"只表示V的持续,不与说话时发生关系,难以完成交际任务,所以不能独立成句。
关键词
汉语时间感知模式
时间副词“在”和“着”
时体助词
Keywords
time perception mode of Chinese
adverb of time "zai (在 )" and " zhe (着)"
auxiliary words in tense and aspect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式“V_单+个+正着”
19
作者
尹海良
机构
山东大学威海国际教育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文摘
“正着”是由单音节副词“正”和动词“着”(zháo)词汇化来的实词,主要有如下用法: A.意为“准确击中”,后面常带受事名词宾语。例如: ①强即忙又发第二箭,这支箭好利害,从长右衔住那箭竹中裂竹而入,垂壹喉咙,嗷然而倒。
关键词
构式
词汇化
“着”
“正”
单音节
宾语
名词
受事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V个N”结构的语义分化与“量”的表达
被引量:
11
20
作者
周清艳
机构
广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7,共9页
基金
广州大学2010年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ZQY2-1001)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本文从"量"这一认知语义角度出发,根据"个"的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将"V个N"结构的语义类型分为三类:V个_(名量)N(S_1)、V个_(特殊动量)N(S_2)和V个_(价值小量)N(S_3),并对三者作出形式区分,最后从显性量和隐性量角度对三者内部的语义联系作了分析和解释,认为S_1是显性量表达结构,S_3是隐性量表达结构,S_2则是显性量到隐性量表达的过渡形式,"V个N"结构从S_1到S_3既是一个显性表量到隐性表量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过程。
关键词
“V个N”
动量
隐性量
价值小量
Keywords
"Vge(个)N"
verb quantity
covert quantity
small value quantity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称量化词与“可能”共现句的语义解读
彭程
蔡雨
彭家法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动+动”结构关系类型与音节组配模式
应学凤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叙述语体中作为分句的“数量(形)名”结构
曹慧欣
《汉语学习》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隐喻手势对汉语二语抽象词汇学习的影响
洪炜
刘晓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说了+引语”的结构特征与话语功能
张金圈
樊留洋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普遍脊视角下的“终于”新探
刘凡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X不是/没有”的假设表义功能
张雪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异类比较句及其高程度性和非现实性
宗守云
代宗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海外学生汉语语言环境的理论建构及量表编制
张金桥
王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意外:起始义“V上”的语用意义
郭晓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也”字句的单比与通比
储泽祥
储一鸣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左VP右VP”对举格式的语法化
王峰
古川裕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来+VP+来”结构与“来”的性质
张和友
曹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X中的X”格式句法语义分析
樊中元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汉语动词的指向对反身代词句内回指的制约
邱明波
陈振宇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汉语动词配价研究的回顾和前瞻
刘文正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形容词的类型学和汉语形容词的语法地位
郭锐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从汉语时间感知方式看“在”与“着”的语义差别
祝东平
祝郝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构式“V_单+个+正着”
尹海良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V个N”结构的语义分化与“量”的表达
周清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3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