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4645被引量19007H指数51
《汉语学习》的办刊宗旨是介绍国内外现代汉语和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的新成果,提供学术讨论和争鸣的园地,反映学术活动的新动态,展示国内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新视野。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延边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3-7365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22-1026/H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4,645篇文章
< 1 2 2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称量化词与“可能”共现句的语义解读
1
作者 彭程 蔡雨 彭家法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4,共8页
现代汉语全称量化词与认识情态词“可能”共现句存在三种解读:统指解、逐指个体解、逐指全体解。制约相关语义解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辖域关系、全称量化词类型、谓词类型、“都”“一起”类成分、照应语等。语义解读的内在机制表... 现代汉语全称量化词与认识情态词“可能”共现句存在三种解读:统指解、逐指个体解、逐指全体解。制约相关语义解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辖域关系、全称量化词类型、谓词类型、“都”“一起”类成分、照应语等。语义解读的内在机制表现出句法、词汇类型、语义特征相互制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词 “可能” 辖域 解读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动”结构关系类型与音节组配模式
2
作者 应学凤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4,共11页
“动+动”组合可以构成多种结构关系,包括连动、联合、述宾、动结式述补、动趋式述补、主谓、定中和状中等。研究发现,“动+动”结构关系不同,音节组配也不同。状中结构以2+2式常见,1+1式次之,2+1式最少,排斥1+2式;述宾结构以1+2、1+1... “动+动”组合可以构成多种结构关系,包括连动、联合、述宾、动结式述补、动趋式述补、主谓、定中和状中等。研究发现,“动+动”结构关系不同,音节组配也不同。状中结构以2+2式常见,1+1式次之,2+1式最少,排斥1+2式;述宾结构以1+2、1+1式常见,2+2式次之,排斥2+1式。动结式以1+1式常见,2+2、2+1式次之,排斥1+2式,动趋式为2+2、1+1、1+2式的很多,2+1式的少。主谓和定中结构都只见2+2式用例,连动和联合结构虽然都以2+2、1+1式常见,但连动结构1+2、2+1式也不少,然而联合结构却排斥1+2、2+1式。韵律、语法、语义等松紧象似可以对“动+动”不同结构关系的音节组配模式作出统一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动” 结构关系 音节组配 语义 松紧象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语体中作为分句的“数量(形)名”结构
3
作者 曹慧欣 《汉语学习》 2025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叙述语体中,“数量(形)名”结构可以独立作为分句,并分别位于句首和句尾。构成成分因结构位置不同而呈现出对称性差别,结构因位置不同而表达不同的篇章功能,构成成分对称性差别又是篇章功能促动的结果。由此说明,句法的形成受章法的制约... 叙述语体中,“数量(形)名”结构可以独立作为分句,并分别位于句首和句尾。构成成分因结构位置不同而呈现出对称性差别,结构因位置不同而表达不同的篇章功能,构成成分对称性差别又是篇章功能促动的结果。由此说明,句法的形成受章法的制约,结构形式(位置)与篇章功能之间表现为一致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形)名”分句 构成成分 篇章功能 “形式—功能”对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手势对汉语二语抽象词汇学习的影响
4
作者 洪炜 刘晓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2,共12页
本文通过一项实验考察隐喻手势对成年汉语二语学习者抽象词汇学习的影响。三组语言水平相当的中级汉语二语学习者随机接受视听、“视听+观看词义手势”“视听+模仿词义手势”中的一种多模态教学处理,随后通过词形辨认、音义匹配和形义... 本文通过一项实验考察隐喻手势对成年汉语二语学习者抽象词汇学习的影响。三组语言水平相当的中级汉语二语学习者随机接受视听、“视听+观看词义手势”“视听+模仿词义手势”中的一种多模态教学处理,随后通过词形辨认、音义匹配和形义匹配三项测试评估被试对15个抽象词汇的即时学习成绩和延时保持效果。研究发现,在视听多模态输入的基础上增加手势模态信息并未显著促进中级汉语二语者对抽象词汇的学习与记忆。本文从学习材料呈现方式、训练时间与强度、学习者二语水平及年龄等方面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阐释,并对汉语二语词汇教学中多模态手段的运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手势 抽象词汇 汉语二语 词汇学习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了+引语”的结构特征与话语功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金圈 樊留洋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1,共11页
现代汉语“说了+引语”可以分成“说了1+引语”和“说了2+引语”两类,二者在结构特征和话语功能上存在诸多差异。“说了1+引语”中的引语都是间接引语,经常出现在说理、论证性的语篇中,主要功能是增强信据力。“说了2+引语”中的引语都... 现代汉语“说了+引语”可以分成“说了1+引语”和“说了2+引语”两类,二者在结构特征和话语功能上存在诸多差异。“说了1+引语”中的引语都是间接引语,经常出现在说理、论证性的语篇中,主要功能是增强信据力。“说了2+引语”中的引语都是直接引语,“说”表示的转述行为与之前小句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相继性,“说了2+引语”的主要功能是凸显前景信息,标示情节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了” 引导词 引语 信据性 前景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遍脊视角下的“终于”新探
6
作者 刘凡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33,共9页
以往对“终于”的刻画不能反映其用法的全貌,本文在语料库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终于”的核心语义是表征预期确认,与疑问词和否定词呈现相对辖域限制。从形式类型学的角度看,“终于”与奥地利高地德语、英语的虚拟式存在共性。基于“普遍... 以往对“终于”的刻画不能反映其用法的全貌,本文在语料库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终于”的核心语义是表征预期确认,与疑问词和否定词呈现相对辖域限制。从形式类型学的角度看,“终于”与奥地利高地德语、英语的虚拟式存在共性。基于“普遍脊假设”,“终于”实为话语联结域的预期情景与事件情景的正向耦合,据此可统一处理“终于”的句法语义属性和相关争议,也有助于在语言共性视角下重新思考汉语的时制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于” 预期 耦合 普遍脊假设 形式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不是/没有”的假设表义功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雪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32,共9页
"X不是/没有"是"如果、要"等假设连词与"不是/没有"连用而形成的连词化词语或词连。由在不同语义假设句中的语用分布得知,"X不是/没有"主要表反事实假设,较少表可能假设,其表义功能与假设连词... "X不是/没有"是"如果、要"等假设连词与"不是/没有"连用而形成的连词化词语或词连。由在不同语义假设句中的语用分布得知,"X不是/没有"主要表反事实假设,较少表可能假设,其表义功能与假设连词大致互补。本文通过语料分析与统计证明:"要不是"是典型反事实假设标记;"假如不是、若不是"是比较典型的反事实假设标记,"若非"、其他"X不是"和"X没有"也倾向表反事实假设。它们标记反事实假设的功能强弱为:要不是>假如不是>若不是>若非>其他"X不是">X没有。否定式假设成分"X不是/没有"的反事实假设表义倾向与反事实假设句的语义内涵、说话人的认知心理等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不是/没有” 假设句 表义功能 反事实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类比较句及其高程度性和非现实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宗守云 代宗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4,共9页
异类比较句是比较结果有两个不同意义的比较句,有等比异类比较句和差比异类比较句。异类比较句用比较的形式表达高程度意义,具有非现实性特征。
关键词 异类比较句 高程度 非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学生汉语语言环境的理论建构及量表编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金桥 王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84,共9页
本研究以294名海外汉语学习者为调查对象,编制了“海外学生汉语语言环境量表”。研究表明:量表调查项目包含学习资源、输入与输出、学习者三个因素,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均较为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量表内容和调查项目均具有较好的聚合... 本研究以294名海外汉语学习者为调查对象,编制了“海外学生汉语语言环境量表”。研究表明:量表调查项目包含学习资源、输入与输出、学习者三个因素,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均较为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量表内容和调查项目均具有较好的聚合性、独立性和内部一致性;量表及其测量项目均能有效区分不同语言环境下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学生 汉语语言环境 量表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外:起始义“V上”的语用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晓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20,共8页
现代汉语起始义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表达,比如"V上、V开、V起来、开始V"。这些不同的起始义标记之间存在着语用差异。本文认为"V上"的核心语用意义为"意外"。意外之义使结构获得了评论性和否定性特点,从而... 现代汉语起始义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表达,比如"V上、V开、V起来、开始V"。这些不同的起始义标记之间存在着语用差异。本文认为"V上"的核心语用意义为"意外"。意外之义使结构获得了评论性和否定性特点,从而又间接影响到结构的分布和句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上” 语用意义 意外 评论 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字句的单比与通比 被引量:3
11
作者 储泽祥 储一鸣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1,共9页
副词"也"的基本作用是建立在主体认知对比的基础上,其语用表述的核心结构为"也"+动词或形容词性成分,语义特征表现为"[+单比]、[+类同]"或"[+通比]、[+类同]"。单比的句模为"甲(不)VP/AP... 副词"也"的基本作用是建立在主体认知对比的基础上,其语用表述的核心结构为"也"+动词或形容词性成分,语义特征表现为"[+单比]、[+类同]"或"[+通比]、[+类同]"。单比的句模为"甲(不)VP/AP,乙也(不)VP/AP;甲也(不)VP_1/AP_1,乙也(不)VP_2/AP_2;甲也(不)VP_1/AP_1,也VP_2/AP_2",句法规约是后项对前项的复制和语义顺延;通比的句模为"……,NP也VP/AP;SP,NP也VP/AP",接受零前提或表示周遍、强调、时段和频次等构式的规约。语用上单比侧重句内语境,通比侧重句外语境,语力后者强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 单比 通比 句模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VP右VP”对举格式的语法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峰 古川裕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44,共9页
"左VP右VP"对举格式可分为三个次类,且三个次类间存在一个语法化等级序列。语料分析发现,此格式的语法化过程贯穿两条线索:一是"左""右"词汇语义的分化与虚化;一是"表动作反复"格式语义功能的... "左VP右VP"对举格式可分为三个次类,且三个次类间存在一个语法化等级序列。语料分析发现,此格式的语法化过程贯穿两条线索:一是"左""右"词汇语义的分化与虚化;一是"表动作反复"格式语义功能的产生与发展。"左""右"词汇语义的分化使其在"S+VP"结构中由主语降格为状语,加之前后两个VP在形式和语义上的变化,古代汉语中两个并列的"S+VP"结构最终在重新分析的作用下形成"表动作反复"的新语言形式;而这一语义功能的稳固又促使该结构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最终促成"左一个N,右一个N"这一对举格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VP右VP” 方位词 对举格式 语义分化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VP+来”结构与“来”的性质
13
作者 张和友 曹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8,共12页
"来1+VP+来2"结构中的VP以动宾结构为主。"来1+VP+来2"是一个述补结构,"来1"为主要动词,带目的补语VP,"来2"作V’的附接语。"来1+VP+来2"是一个套合结构,上层VP1[来1]为主事件(位移... "来1+VP+来2"结构中的VP以动宾结构为主。"来1+VP+来2"是一个述补结构,"来1"为主要动词,带目的补语VP,"来2"作V’的附接语。"来1+VP+来2"是一个套合结构,上层VP1[来1]为主事件(位移事件或具有抽象的位移性),下层VP为从属事件(目的事件)。此外,"来1"最初具有[+位移]的语义特征,"来+VP"结构赋予"来1"目的义,使得"来1"逐渐失去表示具体物理位移的实义,开始虚化。另一方面,"来2"代替"来1"行使位移职能,形成"来+VP+来"结构。同时,由于"来2"是附接语,其地位受到V的抑制,也开始了语法化。不过,"来2"仍然保留[+位移]的语义特征,并没有语法化为目的标记或体标记,这可能与VP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 语法化 结构性质 历时演变 位移 目的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中的X”格式句法语义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樊中元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3,共10页
在"X中的X"格式中,充当"X"的成分除了名词外,还有形容词、动词及副词等;"X中的X"主要充当宾语,但也能充当主语、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分句或者独立成句。X_1和X_2的指称对象是具有相同语义属性的量... 在"X中的X"格式中,充当"X"的成分除了名词外,还有形容词、动词及副词等;"X中的X"主要充当宾语,但也能充当主语、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分句或者独立成句。X_1和X_2的指称对象是具有相同语义属性的量度级差关系上的类同集合;X_1和X_2具有语义量级关系,"X_2"属于量级中的凸显成分;"X_1"和"X_2"之间的级差类型可以分为二层级差和多层级差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中的X” 语法特征 语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词的指向对反身代词句内回指的制约 被引量:3
15
作者 邱明波 陈振宇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27,共8页
从动词语义的角度,采用次范畴化的方法是研究代词回指问题收效较好的方法之一。根据动词指向的内容的不同,将指向分为直接指向、间接指向1和间接指向2;根据动词指向的方向的不同,把指向分为内向、双向、外向。把动词指向的内容与方向进... 从动词语义的角度,采用次范畴化的方法是研究代词回指问题收效较好的方法之一。根据动词指向的内容的不同,将指向分为直接指向、间接指向1和间接指向2;根据动词指向的方向的不同,把指向分为内向、双向、外向。把动词指向的内容与方向进行相互配对,可以得到动词指向的次范畴系统,动词的不同次范畴对反身代词"自己"的句内回指具有不同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的指向 反身代词 自己 长距离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词配价研究的回顾和前瞻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文正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70,共9页
汉语动词配价语法研究经历了三十余年,在理论构架和微观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配价研究局限于共时平面的理想形式,在处理语用现象和历时变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本文在总结汉语配价语法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 汉语动词配价语法研究经历了三十余年,在理论构架和微观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配价研究局限于共时平面的理想形式,在处理语用现象和历时变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本文在总结汉语配价语法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一,配价语法研究应和其他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以寻求更为合理的解释;二,重新认识配价语法研究的目标,突破形式的樊篱,以语义类别为纲进行分类和比较研究,并检验动词内部系统,解决以往词类划分中的问题;三,加强动词配价的历时研究,探寻动词的配价变化;四,加强配价语法理论研究和语言教学实践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配价 历时 配价变化 语义类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容词的类型学和汉语形容词的语法地位 被引量:28
17
作者 郭锐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6,共14页
汉语形容词的语法性质历来有很大争议。本文从类型学视角,根据充当定语和谓语有无标记的标准,确定属性义词是饰词性的还是谓词性的,并对世界上72种语言的属性义词进行考察,归纳出属性义词的语法性质的五种类型。其中,汉语属于第四种类型... 汉语形容词的语法性质历来有很大争议。本文从类型学视角,根据充当定语和谓语有无标记的标准,确定属性义词是饰词性的还是谓词性的,并对世界上72种语言的属性义词进行考察,归纳出属性义词的语法性质的五种类型。其中,汉语属于第四种类型,即属性义词有三类:a谓词性的,b饰词性的,c兼有饰词性和谓词性。针对汉语属性义词的语法性质,最好的划类方案是把a、c划为形容词,把b划为区别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实体和属性二分的角度提出语义类与词类的原型对应。程度性和恒常性的强弱是恒常属性词编码为谓词还是饰词的主要相关因素,不同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恒常属性词的处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类型学 实体 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语时间感知方式看“在”与“着”的语义差别 被引量:2
18
作者 祝东平 祝郝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0,共9页
操汉语者的时间感知模式是:我们自己随着时间流在不断延伸,公元纪年是我们延伸的参照,将其看作时间轴。说话人占据的时间———说话时是不断延伸变化的,时间副词"在+VP"表示的是说话时或者句中时间词语所表时间在VP占据的时... 操汉语者的时间感知模式是:我们自己随着时间流在不断延伸,公元纪年是我们延伸的参照,将其看作时间轴。说话人占据的时间———说话时是不断延伸变化的,时间副词"在+VP"表示的是说话时或者句中时间词语所表时间在VP占据的时间段中。说话时的不断延伸使得"在VP"具有持续性。"V着"只表示V的持续,不与说话时发生关系,难以完成交际任务,所以不能独立成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时间感知模式 时间副词“在”和“着” 时体助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式“V_单+个+正着”
19
作者 尹海良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正着”是由单音节副词“正”和动词“着”(zháo)词汇化来的实词,主要有如下用法: A.意为“准确击中”,后面常带受事名词宾语。例如: ①强即忙又发第二箭,这支箭好利害,从长右衔住那箭竹中裂竹而入,垂壹喉咙,嗷然而倒。
关键词 构式 词汇化 “着” “正” 单音节 宾语 名词 受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个N”结构的语义分化与“量”的表达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清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7,共9页
本文从"量"这一认知语义角度出发,根据"个"的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将"V个N"结构的语义类型分为三类:V个_(名量)N(S_1)、V个_(特殊动量)N(S_2)和V个_(价值小量)N(S_3),并对三者作出形式区分,最后从显性量和隐... 本文从"量"这一认知语义角度出发,根据"个"的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将"V个N"结构的语义类型分为三类:V个_(名量)N(S_1)、V个_(特殊动量)N(S_2)和V个_(价值小量)N(S_3),并对三者作出形式区分,最后从显性量和隐性量角度对三者内部的语义联系作了分析和解释,认为S_1是显性量表达结构,S_3是隐性量表达结构,S_2则是显性量到隐性量表达的过渡形式,"V个N"结构从S_1到S_3既是一个显性表量到隐性表量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个N” 动量 隐性量 价值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