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14162被引量25187H指数31
本刊系学术刊物,立足江苏,面向全国,以刊发戏剧史、论宵术论文为主,兼及其他艺术门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指导方针,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坚持五湖四海、学术平等的原则,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3-9104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2-1092/J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14,1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士”身份与正声“律曲”——元代“以曲取士”争论再认识
1
作者 张婷婷 温家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赋”为重的风气下,遵守格律的文人“曲”被认为是与词一体的“乐府”,以词赋取士,即包括以“律曲”取士。“以曲取士”概念的再界定,或许可以为戏曲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科举 元曲 词赋 以儒任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何为“京味话剧”与“京味话剧”何为
2
作者 褚云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1,共8页
“京味话剧”这一说法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批评家广泛使用,后作为一种话剧类型进入中国当代戏剧史。但“京味话剧”的概念一直较为模糊,这和“京味”内涵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探讨何为“京味话剧”,不仅要反思何为“京味”... “京味话剧”这一说法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批评家广泛使用,后作为一种话剧类型进入中国当代戏剧史。但“京味话剧”的概念一直较为模糊,这和“京味”内涵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探讨何为“京味话剧”,不仅要反思何为“京味”,还要将话剧这种舞台艺术放在与剧场的互动关系中加以理解。而何为“京味话剧”也决定了“京味话剧”何为,从“京味话剧”到21世纪之后衍生出的“新京味话剧”,其产生的历史情境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核心精神特质和审美功能是一以贯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 “京味话剧” 北京人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稿须知
3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艺术百家》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科技期刊数据库(SCD)源期刊、... 《艺术百家》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科技期刊数据库(SCD)源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期刊 核心学术期刊 学会会刊 艺术学理论 华东地区 扩展版 来稿须知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待渡”与“自渡”:钱选青绿山水画中的图像隐喻
4
作者 王菡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6,共6页
宋元易代之际,社会情境十分复杂,文人生活苦闷无助。作为宋代遗民的钱选面临“待渡”的生存抉择,他与现实保持距离、意欲归隐,同时心中又暗含期盼。钱选寄情书画以求“自渡”,将“复古”作为他“自渡”之津梁。钱选在青绿山水画中建构... 宋元易代之际,社会情境十分复杂,文人生活苦闷无助。作为宋代遗民的钱选面临“待渡”的生存抉择,他与现实保持距离、意欲归隐,同时心中又暗含期盼。钱选寄情书画以求“自渡”,将“复古”作为他“自渡”之津梁。钱选在青绿山水画中建构了理想的文人世界。《秋江待渡图》中“待渡”者与“渡人”者出现于同一画面,进一步彰显了理想化青绿山水双重结构的图像隐喻,而被钱选用来“自渡”的书画成为“渡人”的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选 《秋江待渡图》 青绿山水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视剧在巴西:流媒体平台传播及巴西粉丝群体的形成
5
作者 王颖梓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38,共7页
近年来,跨国流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为中国影视作品的海外传播拓宽了渠道,使得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得以传播到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中国影视作品在巴西的传播是一个比较新的现象,尚未得到太多关注。然而,巴西电视剧消费者对中国影视作品的兴... 近年来,跨国流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为中国影视作品的海外传播拓宽了渠道,使得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得以传播到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中国影视作品在巴西的传播是一个比较新的现象,尚未得到太多关注。然而,巴西电视剧消费者对中国影视作品的兴趣与日俱增,专注于亚洲影视作品的流媒体平台也在巴西流行。文章通过考察中国电视剧在巴西的传播与接受情况,探讨跨国流媒体平台和粉丝群体对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的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视剧 巴西 流媒体平台 粉丝 跨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家·杨斌
6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杨斌,1975年生,先后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师从唐勇力教授,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山东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副秘书长。作品2011年入选第八... 杨斌,1975年生,先后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师从唐勇力教授,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山东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副秘书长。作品2011年入选第八届全国工笔画展(特邀);2012年入选水墨奥运中英艺术家邀请展;2013年入选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并在十艺节山东展中获铜奖;2014年入选海峡两岸师生作品展,入选风雅颂—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并举办个人人物画新作展“入境”;2017年入选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日中韩艺术展、新现实主义水墨研究展,并在建军90周年第十三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中荣获最高奖;201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谜踪记孙磊、杨斌、于磊三人作品展,入选能量改革开放40年山东美术发展成果展、时代心像当代中国人物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新粉本——当代中国工笔画2018年度提名展、不仅仅看见——新现实主义水墨研究展、修辞——当代工笔青年名家邀请展、中俄高校艺术联盟画展等;2019年荣获第十一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山东展区国画及壁画作品展、佛罗伦萨当代艺术双年展等;2020年入选自主空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人物画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和动力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第十一届工笔画作品展;2021年入选北京画院首届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学术邀请展、第五届学院经典——全国美术院校中青年小幅工笔画作品展、同裳——韩国现代美术中国交流展、第十一届工笔画作品展;2022年作品《出舱》入选国家大型主题性创作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画院 山东艺术学院 交流展 提名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背景山水到叙事山水:新时代中国电影山水意象的美学转换 被引量:3
7
作者 马立新 周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2,共9页
山水意象是百年中国电影中的重要审美元素,也是其中的一处独特风景,它在经历了从背景山水到象征山水再到景观山水的两次重要审美嬗变之后,迎来了以绿水青山叙事为美学特征的新时代。讲述新时代绿水青山故事、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水意象是百年中国电影中的重要审美元素,也是其中的一处独特风景,它在经历了从背景山水到象征山水再到景观山水的两次重要审美嬗变之后,迎来了以绿水青山叙事为美学特征的新时代。讲述新时代绿水青山故事、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传达家国情怀、传承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古老中国哲思和以“气韵生动”为核心的中国山水艺术精神等成为新时代中国电影山水叙事的核心主题。美丽山水的守望者、建设者和开拓者是这类电影着力刻画的三大类山水人物形象。树立中国山水电影主体意识、构建中国山水电影类型、拓宽山水表现与再现范畴、创新绿水青山叙事话语体系、开掘与丰富山水对象,是提升新时代中国电影山水叙事创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山水意象 背景山水 叙事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数据对当代大众文艺创作审美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敬艳 侯露露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8-94,共7页
当前人类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应用数据的“大数据时代”,大众文艺创作在大数据技术作用下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一方面,大数据能够科学预测用户的审美需求,助力大众文艺一定程度上实现“定制化创作”,也能够与人工智能相... 当前人类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应用数据的“大数据时代”,大众文艺创作在大数据技术作用下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一方面,大数据能够科学预测用户的审美需求,助力大众文艺一定程度上实现“定制化创作”,也能够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赋能更多好作品,实现科技与文艺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技术作用下,文艺创作呈现出模式化、同质化的倾向,对技术的依赖程度显著提高。只有合理运用大数据,将科技之便利与人文艺术之魅力深度结合,才能创作出更多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文艺作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文艺创作 审美性 模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分析视域下的日本浮世绘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0-155,共6页
19世纪以浮世绘为代表的日本美术开始逐步影响西方美术的风格演变,这一历经数百年形成的艺术风格在西方艺术中展现出东方性格。一方面,浮世绘的内在思想与西方美学理想产生共鸣,进而被西方艺术家以绘画作品解读重构;另一方面,浮世绘独... 19世纪以浮世绘为代表的日本美术开始逐步影响西方美术的风格演变,这一历经数百年形成的艺术风格在西方艺术中展现出东方性格。一方面,浮世绘的内在思想与西方美学理想产生共鸣,进而被西方艺术家以绘画作品解读重构;另一方面,浮世绘独特的形式特征,源自中国唐代版刻经书以及明朝刻本插图。文章即从形式分析的角度,比较中国传统绘画与日本浮世绘之间的异同,探讨其中的形式元素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世绘 中国刻本插图 形式分析 西方现代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古图”与“清供图”在明清时期的融合现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晓晗 吕少卿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129,共11页
早期的博古图与清供图基于创作动机的不同,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博古图最初以古器物图录的形式出现,主要目的是金石学家进行学术性研究以及文人、学者用于品古鉴古及好友之间的馈赠,其产生的背景完全依托于金石学的发展。清供图最... 早期的博古图与清供图基于创作动机的不同,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博古图最初以古器物图录的形式出现,主要目的是金石学家进行学术性研究以及文人、学者用于品古鉴古及好友之间的馈赠,其产生的背景完全依托于金石学的发展。清供图最初以佛前清供为主要题材,逐渐发展为包含丰富元素、富有美好寓意的摆挂画卷。明清以来,金石学、朴学兴盛,文人阶层欲在审美旨归上将自然与古意结合,于是逐渐尝试将具有学术价值的“全形拓”与自然花卉蔬果相结合,进而发展至清初,于世人看来,这种花卉与古器物的组合在内容与形式上均与传统清供图愈来愈相似。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相应发生变化,在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此两种题材的绘画逐渐融合,在内容、图式以及名称上与最初的模式具有截然不同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供图 博古图 明清时期 融合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阈中的美育价值建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吉爱明 恽彩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55,共6页
新时代呼唤新教育,新教育孕育新文科,新文科需要新美育的赋能。新文科视阈下新美育的根本在于其价值建构。“伦理美育”“技术美育”“社会美育”“学术美育”构成了新美育全景式、结构化与系统性的价值建构内涵。以“伦理美育”为基本... 新时代呼唤新教育,新教育孕育新文科,新文科需要新美育的赋能。新文科视阈下新美育的根本在于其价值建构。“伦理美育”“技术美育”“社会美育”“学术美育”构成了新美育全景式、结构化与系统性的价值建构内涵。以“伦理美育”为基本理念,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以“技术美育”为核心手段,赋能创新型国家的转型;以“社会美育”为普及手段,引领社会新风尚;以“学术美育”为真理追求,回归教育本质的知识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伦理美育 技术美育 社会美育 学术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稿须知
12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I0003-I0003,共1页
《艺术百家》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CASS)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艺术百家》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CASS)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科技期刊数据库(SCD)源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威学术期刊 来源期刊 核心期刊 学会会刊 艺术学理论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华东地区 扩展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英键【雕塑作品】
13
作者 赵英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1-24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竹兰【陶艺作品】
14
作者 黄竹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3-24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新中国与苏联宣传类瓷器设计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商亚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8-252,共5页
20世纪的新中国与苏联都将瓷器作为一种宣传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理念的媒介。这些宣传类瓷器在工农业场景与图文搭配的设计上反映出相同的设计理念,但在对女性和民族题材的表达上有所区别,同时由于两国历史与观念的不同,二者在审美趣味上... 20世纪的新中国与苏联都将瓷器作为一种宣传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理念的媒介。这些宣传类瓷器在工农业场景与图文搭配的设计上反映出相同的设计理念,但在对女性和民族题材的表达上有所区别,同时由于两国历史与观念的不同,二者在审美趣味上也存在差异。新中国与苏联对于相同题材的不同表达,反映出两国不同的历史传统与政治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新中国 苏联 政治宣传 陶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外之象:从中国古典意象论看马勒交响曲的“鸟鸣符号”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3-180,共8页
以中释西,从中国美学范畴的视角审视西方音乐,可凸显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独特审美理解与价值评价。马勒交响曲中以"鸟鸣符号"构建的音乐意象,不仅承载着作曲家"以象达意"的表意性,带有主体"以象含情"的人... 以中释西,从中国美学范畴的视角审视西方音乐,可凸显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独特审美理解与价值评价。马勒交响曲中以"鸟鸣符号"构建的音乐意象,不仅承载着作曲家"以象达意"的表意性,带有主体"以象含情"的人格化特质,更蕴含"以象寓理"的文化性探寻与体悟,不论是表征天堂召唤的莺啼意象,追忆逝去青春的鹃蹄意象还是感悟神秘深境的鸮鸣意象,此类旨远寄深的审美境界正契合中国古典意象论"象外之象"的至高境界,而正是这种超越性的审美意象使"马勒复兴"热潮获得某种内在层面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意象论 象外之象 马勒 鸟鸣 意象 以中释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静松〖国画作品〗
17
作者 孙静松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8-258,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与诗歌的缱绻——评《音乐文化与盛唐诗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道玉 曾智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6-218,共3页
柏红秀教授的最新力作《音乐文化与盛唐诗歌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她在《唐代宫廷音乐文艺研究》《音乐文化与唐代诗歌研究》之后对学术界的又一非凡贡献,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成果。《研究》以独特的研究路径... 柏红秀教授的最新力作《音乐文化与盛唐诗歌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她在《唐代宫廷音乐文艺研究》《音乐文化与唐代诗歌研究》之后对学术界的又一非凡贡献,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成果。《研究》以独特的研究路径还原音乐与唐诗的创作互动,聚焦并剖析盛唐音乐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从文学本体出发创造新的学术命题,并且用“竭泽而渔”的研究态度全面展现音乐与诗歌的缱绻盛景,是诗歌研究的全新尝试和成功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与诗歌 出版规划 盛唐诗歌 唐代诗歌 学术命题 盛唐音乐 文学本体 成功典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京剧创作精神研究——以20世纪上半叶京剧创作考察为中心
19
作者 戴谨忆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京剧创作,作为20世纪上半叶一股重要的文化力量,曾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政权建构。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京剧创作,表面看来是遵循艺术发展规律的传统舞台样式改良与新创作理念的时代融入,但其深层潜隐和赓续的却是政治功用性极强的文化宣教精... 京剧创作,作为20世纪上半叶一股重要的文化力量,曾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政权建构。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京剧创作,表面看来是遵循艺术发展规律的传统舞台样式改良与新创作理念的时代融入,但其深层潜隐和赓续的却是政治功用性极强的文化宣教精神。如果说"演什么"关涉到京剧创作与所处时代娱乐消费的市场规则,那么"为谁演"则直指政权统筹各种社会力量背后的主流文化创作模式,即一种艺术服务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创作生产机制。这些需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创作 意识形态 主流文化 旧瓶装新酒 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剧网络口碑的涟漪效应分析--基于《大江大河》的微博数据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照君 孙吴优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81,95,共8页
以电视剧《大江大河》的微博数据为样本,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PKUVIS,抓取微博口碑累计转发量高达382万次的235条热门微博,分析电视剧网络口碑的涟漪效应。研究发现微博成为电视刷口碑发酵、转发,进而引发强大涟漪效应的重要网络平台。电... 以电视剧《大江大河》的微博数据为样本,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PKUVIS,抓取微博口碑累计转发量高达382万次的235条热门微博,分析电视剧网络口碑的涟漪效应。研究发现微博成为电视刷口碑发酵、转发,进而引发强大涟漪效应的重要网络平台。电视剧的制片方/播出机构/演员是初始微博的积极发送者,可信度高、专业性强、影响力大的个人博主的口碑涟漪效果更强。正面的口碑评价引发更广泛的涟漪宽度,而中性、负面的口碑评价引发更深的涟漪长度。剧本性话题的涟漪长度与涟漪声浪更强,而衍生性话题的涟漪宽度更强。女性微博用户的转发意愿更强,且与剧情产生共鸣的微博信息能够激发微博口碑受传者的再传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电视剧 网络口碑 涟漪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