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3507被引量7193H指数26
《空间科学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立足于空间科学的前沿,积极反映该领域内的新发现、新创造、新见解、新理论和新方法,展...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0254-6124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1783/V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3,507篇文章
< 1 2 1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of Fengyu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 since 2022
1
作者 GUAN Min WANG Jingsong +4 位作者 ZHAO Xiangang QIN Danyu FAN Cunqun XIAN Di LIU Chang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721,共10页
Fengyu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have undergone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over the past 50 years.Two generations,four types,and 21 Fengyun satellit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launched,with 9 currently opera... Fengyu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have undergone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over the past 50 years.Two generations,four types,and 21 Fengyun satellit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launched,with 9 currently operational in orbit.The data obtained from Fengyun satellites is employed in a multitude of applications,including weather forecasting,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climate change,glob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and space weather.These data products and services are made available to the global community,resulting in tangibl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In 2023,two Fengyu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were successfully launched.This report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two recently launched Fengyun satellites and currently in orbit Fengyun satellites,including an evaluation of their remote sensing instruments since 2022.Additionally,it addresses the subject of Fengyun satellite data archiving,data services,application services,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and supporting activities.Furthermore,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have been outl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gyu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Data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up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紫外光电效应电荷驱动仿真与试验验证
2
作者 王子栋 周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8-378,共11页
惯性传感器中的检验质量是精密引力测量系统中的核心,其表面会因为宇宙高能粒子持续注入而积累电荷,在惯性传感器内部电磁场作用下产生杂散噪声,影响精密引力测量结果.根据光电效应原理,用UV LED产生极紫外光照射惯性传感器的电极与检... 惯性传感器中的检验质量是精密引力测量系统中的核心,其表面会因为宇宙高能粒子持续注入而积累电荷,在惯性传感器内部电磁场作用下产生杂散噪声,影响精密引力测量结果.根据光电效应原理,用UV LED产生极紫外光照射惯性传感器的电极与检验质量表面,并在电极间施加适当电场,就可以在不引入外力作用且无接触条件下改变检验质量的电荷量.本文基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简化电极模型,对极紫外电荷驱动过程进行了理论建模仿真.在此基础上设计和构建了一套电荷驱动验证试验系统,针对光功率、偏置电压对充放电速率的影响和交流电荷驱动进行试验.试验证明电荷充放电速率与极紫外光功率成正比,其量子产率随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化.最终可实现稳定控制检验质量电荷放电速率在0.31~0.76 pC⋅s^(–1),检验质量电荷充电速率在–0.05~–0.17 pC⋅s^(–1).分析提出的检验质量电荷充放电速率理论模型与地面试验结果一致,可以有力支撑电荷管理控制系统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紫外光 电荷驱动 光电效应 建模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exRay总线的星载应用
3
作者 胡继英朔 朱岩 周莉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6-1176,共11页
星载数据总线是卫星综合电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空间探测任务的复杂化,载荷对卫星综合电子数据传输的速率和实时性需求不断增加,以1553B和CAN为代表的现有星载总线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星载数据传输需求,需要开展地面应用成熟的高可靠高... 星载数据总线是卫星综合电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空间探测任务的复杂化,载荷对卫星综合电子数据传输的速率和实时性需求不断增加,以1553B和CAN为代表的现有星载总线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星载数据传输需求,需要开展地面应用成熟的高可靠高速FlexRay总线的星载应用研究.分析FlexRay总线应用于卫星综合电子的技术优势,开展FlexRay星载通信节点的软硬件设计;考虑到FlexRay总线在轨应用时作为传统CAN总线的扩展或补充的应用场景,采用轮转映射算法设计实现了CAN与FlexRay总线网关.星载FlexRay总线系统经误码率测试,连续地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组网中不同总线报文数据均交换正常,未出现帧丢失或错误,误码率低于10^(–8),验证了其有效性与可靠性,为后续以嫦娥、探火为代表的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探测卫星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RAY总线 星载FlexRay-CAN网关 高速总线通信 时间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宫发布的首份国家地月空间科技战略
4
作者 杨帆 王海名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地月空间为推进科学、技术和探索提供了巨大潜力,是人类活动的新区域。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发布首份国家地月空间科技战略,为协调美国政府各部门及合作者在美国空间优先事项框架下开展负责任的、以和平为目的的、可持续的地月... 地月空间为推进科学、技术和探索提供了巨大潜力,是人类活动的新区域。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发布首份国家地月空间科技战略,为协调美国政府各部门及合作者在美国空间优先事项框架下开展负责任的、以和平为目的的、可持续的地月空间探索与利用,提供了早期共同愿景,并首次提出地月空间早期发展的4个最高优先级的科学和技术目标,包括:支持研究和开发,以实现未来地月空间的长期发展;扩大地月空间国际科技合作;将美国的空间态势感知能力拓展到地月空间;通过可扩展和可互操作的方式实施地月空间通信和定位、导航和授时,以促进地月空间科学发现、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月空间 科学和技术目标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HO3探测任务星载光学观测量建模及定轨
5
作者 黄皓 刘山洪 +2 位作者 曹建峰 李勰 高健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1-530,共10页
以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任务为背景,根据星载相机获取的光学影像构造三种观测量,分别为小行星相对于航天器的高度角和方位角、赤经赤纬以及探测器与行星/小行星之间的夹角,分析了其在探测器定轨中的作用。仿真定轨结果表明,观测时长为100... 以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任务为背景,根据星载相机获取的光学影像构造三种观测量,分别为小行星相对于航天器的高度角和方位角、赤经赤纬以及探测器与行星/小行星之间的夹角,分析了其在探测器定轨中的作用。仿真定轨结果表明,观测时长为100 h,探测器三轴位置误差小于50 km,满足工程上对巡航段的轨道精度要求,但x和y方向的位置和速度分量具有较强自相关性。此外还发现,使用单一观测数据类型比联合观测量的定轨精度低3~4个量级,第三类观测量相对于其他两类观测量在定轨精度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这表明在2016HO3探测中,利用太阳系大天体的位置信息有助于约束探测器轨道,提高探测器的定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导航 精密定轨 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 小行星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空间地球科学研究院
6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2-1202,F0003,共2页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自1902年起,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教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自1902年起,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教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首批入选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序列,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始终处于中国大学的第一方阵,获得了公认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综合性大学 南京大学 学术声誉 双一流 985工程 211工程 地球科学研究 双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 of Planetary Defense Research in China 被引量:3
7
作者 LI Mingtao WANG Kaiduo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0-835,共6页
Near-Earth Asteroids(NEA)impose potential major disaster to humanity.Planetary defense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survival of human civilization.In recent years,China has made rapid progress in planetary def... Near-Earth Asteroids(NEA)impose potential major disaster to humanity.Planetary defense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survival of human civilization.In recent years,China has made rapid progress in planetary defense research,which has won the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scholars and organization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planetary defens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including the fireball events in China,academic activities and policy planning,monitoring and warning technology,onorbit defense technology,impact hazard assessment,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cience popula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Earth asteroids Planetary defense Kinetic impact Space-based observation Hazard assess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 of Fengyu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Since 2020 被引量:2
8
作者 ZHANG Peng XU Zhe +3 位作者 GUAN Min XIE Lizi XIAN Di LIU Chang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4-732,共9页
China’s efforts to develop Fengyu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have made major strides over the past 50 years,with the polar and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series achieving continuously stable operation to ... China’s efforts to develop Fengyu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have made major strides over the past 50 years,with the polar and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series achieving continuously stable operation to persistently provide data and product services globally.By the end of 2021,19 Chinese self-developed Fengyu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have been launched successfully.Seven of them are in operation at present,the data and products are widely applied to weather analysis,numerical weather forecasting and climate prediction,as well as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monitoring.Since the last COSPAR report,FY-4B,the first new-generation operational geostationary satellite,and FY-3E,the first early-morning orbit satellite in China’s polar-orbiting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family have been launched in 2021.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latest satellites and the instruments onboard are addressed in this report.The status of current Fengyun Satellites,product and data service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upporting activities has been introduce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gyu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Early morning orbit Product and data servic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uppor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ce Solar Physics in China:2020-2022
9
作者 GAN Weiqun FAN Quanlin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8-611,共4页
To follow up the last report two years ago,what happened from 2020 to 2022 deserves specially mentioning:CHASE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on 14 October 2021;ASO-S will finish soon its Phase-D study and is scheduled for... To follow up the last report two years ago,what happened from 2020 to 2022 deserves specially mentioning:CHASE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on 14 October 2021;ASO-S will finish soon its Phase-D study and is scheduled for launch in October 2022;four solar mission candidates are being undertake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evaluations;three solar mission proposals are being undertaken the background project evaluations;there are also quite a number of pre-study space solar physics projects getting either newly supported or finished.This paper describes in brief the status of all these related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astronomy Solar physics mi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及后继任务揭示地球水循环随气候变暖而加速
10
作者 范唯唯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0-521,共2页
NASA网站2021年5月28日报道,利用重力勘测和气候试验(GRACE)和GRACE后续任务(GRACE-F0)2003-2019年共17年的观测数据,NASA研究团队计算出蒸散增量,并通过测量海洋与各大陆之间水的质量变化,确定蒸散量的增速比此前估计值高出两倍。相关... NASA网站2021年5月28日报道,利用重力勘测和气候试验(GRACE)和GRACE后续任务(GRACE-F0)2003-2019年共17年的观测数据,NASA研究团队计算出蒸散增量,并通过测量海洋与各大陆之间水的质量变化,确定蒸散量的增速比此前估计值高出两倍。相关论文发表在上。随着全球变暖,蒸散过程也随之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水循环 气候试验 全球变暖 增速比 蒸散量 研究团队 后续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中等磁暴期间全球电离层TEC及ROTI指数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欧明 吴家燕 +1 位作者 陈龙江 甄卫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7-897,共11页
地磁暴发生时,电离层会有偏离平均水平的强烈扰动.基于全球电离层TEC及其时间变化率ROTI(Rate of TEC Index)数据,对2014年8月一次中等强度磁暴期间的全球电离层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磁暴所引发电离层暴的可能机制.研究发现,本次磁暴... 地磁暴发生时,电离层会有偏离平均水平的强烈扰动.基于全球电离层TEC及其时间变化率ROTI(Rate of TEC Index)数据,对2014年8月一次中等强度磁暴期间的全球电离层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磁暴所引发电离层暴的可能机制.研究发现,本次磁暴伴随有明显的电离层暴效应.磁暴期间:南半球电离层以正相暴为主,北半球电离层暴则整体表现为短暂正相暴后长时间强的负相暴;电离层在北半球的下降比南半球强,并且这种下降持续了约一周时间;低纬区域电离层变化幅度明显小于中纬区域,高纬区域则主要表现为负暴效应;赤道北驼峰出现了明显的南移现象,直至磁赤道两侧双驼峰结构消失.对磁暴期间三个不同扇区的电离层ROTI变化的分析表明:欧洲—非洲扇区磁暴前有电离层闪烁发生,磁暴发生后消失,而东亚—澳大利亚及美洲扇区则无此现象出现.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磁暴期间的电离层变化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暴 电离层 总电子含量 总电子含量变化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多维数据立方体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国航 李虎 +2 位作者 胡钛 谢夏洁 战风林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7-474,共8页
科学实验卫星以科学目标为任务战略导向,需要任务团队结合实际业务运行情况制定阶段实验计划.这些实验计划以任务运行数据为依据,由科学卫星任务各分系统数据分析获得的策略集合综合得到.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会产生大量运行数... 科学实验卫星以科学目标为任务战略导向,需要任务团队结合实际业务运行情况制定阶段实验计划.这些实验计划以任务运行数据为依据,由科学卫星任务各分系统数据分析获得的策略集合综合得到.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会产生大量运行数据,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给不同决策层提供辅助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主流方式主要借助值班日志统计和常规的数据库系统数据统计,需耗费较多时间和人力成本,对分析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无法满足多角度和多粒度任务研判的要求,并且该方法可扩展性差,当问题的观察角度变化时,往往需要重新组织数据统计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立方体的多维数据建模和分析方法,对于不同主题,能够对数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粒度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良好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卫星任务运行 多维数据模型 联机分析处理 数据立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纬度地区GPT2w模型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姚翔 陈明剑 +1 位作者 王建光 陈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2-249,共8页
GPT2w模型是现有精度最高的天顶对流层模型,但是应用在高纬度地区时存在较大误差.为更好地保障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高纬度地区的高精度应用,评定了GPT2w模型在高纬度地区的精度,获取天顶对流层湿延迟、干延迟和总延迟,探讨了GPT2w模型改... GPT2w模型是现有精度最高的天顶对流层模型,但是应用在高纬度地区时存在较大误差.为更好地保障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高纬度地区的高精度应用,评定了GPT2w模型在高纬度地区的精度,获取天顶对流层湿延迟、干延迟和总延迟,探讨了GPT2w模型改正对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GPT2w模型在高纬度地区的精度为厘米级,优于其在中低纬度地区的精度;南北极地区天顶对流层呈现明显季节变化特征和区域一致性特征,夏季天顶对流层总延迟高于冬季,北极地区天顶对流层湿延迟明显高于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天顶对流层随季节的变化幅度大于南极地区.PPP试验结果表明,GPT2w模型能够有效改善定位精度,适应高纬度地区的高精度定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T2w模型 天顶对流层湿延迟 天顶对流层延迟 精密单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沿动态
14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3-965,共3页
空间天文“慧眼”发现迄今距离黑洞最近的高速喷流2020年9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组成团队,利用慧眼(HXMT)卫星在高于200 keV能段发现了黑洞双星... 空间天文“慧眼”发现迄今距离黑洞最近的高速喷流2020年9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组成团队,利用慧眼(HXMT)卫星在高于200 keV能段发现了黑洞双星系统的低频准周期振荡,这是迄今发现的能量最高的低频准周期振荡现象,并发现其起源于黑洞视界附近的相对论喷流(向外高速运动的等离子体流)的进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天文台 双星系统 等离子体流 中国科学院 前沿动态 黑洞 相对论喷流 准周期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EX北斗差分码偏差两种精确处理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梅登奎 闻德保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2-669,共8页
差分码偏差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在高精度定位和电离层建模中需精确处理的系统误差之一.利用MGEX发布的2017年全年和2018年6月的BDS卫星的差分码偏差数据,比较分析了DLR和CAS分别解算的BDS卫星差分码偏差的日解值、月平均值和稳定性... 差分码偏差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在高精度定位和电离层建模中需精确处理的系统误差之一.利用MGEX发布的2017年全年和2018年6月的BDS卫星的差分码偏差数据,比较分析了DLR和CAS分别解算的BDS卫星差分码偏差的日解值、月平均值和稳定性的变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DLR与CAS估算的BDS卫星差分码偏差值差异不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017年CAS估算的BDS卫星C2I-C6I差分码偏差稳定性略优于DLR,C2I-C7I差分码偏差稳定性与DLR相当,且均具有较高稳定性;2018年6月DLR C2I-C6I差分码偏差月平均值稳定性优于CAS;C2I-C7I差分码偏差的稳定性明显优于C2I-C6I差分码偏差,卫星差分码偏差月平均值稳定性优于日解值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码偏差 稳定性 电离层模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MG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
16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0-860,F0003,共2页
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9年,依托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运行和管理。一、总体定位重点实验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依托单位在红外和遥感领域的学科和技术特长,针对... 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9年,依托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运行和管理。一、总体定位重点实验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依托单位在红外和遥感领域的学科和技术特长,针对提高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微弱信号探测能力和定量化探测水平等国家重大需求,探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领域的新概念、新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重点实验室 红外探测 成像技术 运行和管理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模拟器两轴回转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冰 王凌云 +3 位作者 张国玉 苏拾 姜文璋 杨礼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100,共7页
太阳敏感器是卫星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装星之前需要通过地面试验验证其各项功能及技术指标.本文针对太阳敏感器的地面测试设备——太阳模拟器两轴回转控制系统展开研究.该系统采用伺服电机与绝对式光电编码器相结合的方案,包括偏... 太阳敏感器是卫星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装星之前需要通过地面试验验证其各项功能及技术指标.本文针对太阳敏感器的地面测试设备——太阳模拟器两轴回转控制系统展开研究.该系统采用伺服电机与绝对式光电编码器相结合的方案,包括偏航与俯仰两个回转控制机构,主要用于改变太阳模拟器光轴的方向.给出了回转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影响系统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回转系统的角度控制精度优于0.03°,满足该地面测试设备设计时提出的0.04°精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模拟器 两轴控制 伺服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oMars-2016公布首批科学成果
18
作者 范唯唯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1-841,共1页
ESA网站2018年9月19日报道,在欧洲行星科学大会上,火星生命探测计划2016任务(ExoMars-2016)团队公布了其上搭载的示踪气体轨道器(TGO)获得的首批科学成果。(1)辐射检测。TG02018年4月开始执行科学任务,首要探测目标是提供详细的火星大... ESA网站2018年9月19日报道,在欧洲行星科学大会上,火星生命探测计划2016任务(ExoMars-2016)团队公布了其上搭载的示踪气体轨道器(TGO)获得的首批科学成果。(1)辐射检测。TG02018年4月开始执行科学任务,首要探测目标是提供详细的火星大气气体编目,包括可能与活跃地质过程和生物过程相关的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成果 示踪气体 火星生命 行星科学 探测计划 辐射检测 大气气体 探测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各向异性分布的非相干散射雷达谱仿真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彬 王占阁 +2 位作者 许正文 吴健 薛昆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0-716,共7页
基于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呈现各向异性分布的假设,建立离子声波激发条件下非平衡态的三维离子速度分布函数模型,给出任意视线方向上非相干散射谱的计算方法,分析幅度修正因子、离子声速粒子组分、雷达波束方向与磁场方向夹角及温度各向异... 基于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呈现各向异性分布的假设,建立离子声波激发条件下非平衡态的三维离子速度分布函数模型,给出任意视线方向上非相干散射谱的计算方法,分析幅度修正因子、离子声速粒子组分、雷达波束方向与磁场方向夹角及温度各向异性对功率谱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解释离子线谱超过一个量级的幅度增强现象和上行离子线强于下行离子线的不对称现象,对加热强扰动电离层条件下的等离子体参数反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分布 离子声波激发 非相干散射谱 离子体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纳米复合薄膜制备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华子乐 顾金楼 +1 位作者 崔方明 施剑林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8-444,共7页
介孔薄膜是介孔材料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形式.根据介孔基纳米复合薄膜制备科学及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现状,基于相似相容原理、离子交换、无电沉积、电沉积、沉积-沉淀等新方法设计在介孔薄膜中实现金属与半导体纳米粒子高效及高分散性组装... 介孔薄膜是介孔材料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形式.根据介孔基纳米复合薄膜制备科学及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现状,基于相似相容原理、离子交换、无电沉积、电沉积、沉积-沉淀等新方法设计在介孔薄膜中实现金属与半导体纳米粒子高效及高分散性组装的系列结果,重点分析了合成纳米复合薄膜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了外场环境,特别是强磁场条件下的热处理过程对纳米金负载介孔基纳米复合薄膜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介孔材料 非线性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