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镁钛酸锶(SrTiO_3)陶瓷的导电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周晓华 SφrensenO.Toft +1 位作者 曹全喜 徐毓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27-932,共6页
本文着重讨论了掺镁SrTiO3陶瓷的电导与温度和环境氧分压之间的关系.在SrTiO3中镁的含量分别选为10、20、30、40和50mol%,所有样品均在20~900℃的温度区间和3.8×10-4~2.6×10-1atm的氧分压范围被测试.结果表明,所... 本文着重讨论了掺镁SrTiO3陶瓷的电导与温度和环境氧分压之间的关系.在SrTiO3中镁的含量分别选为10、20、30、40和50mol%,所有样品均在20~900℃的温度区间和3.8×10-4~2.6×10-1atm的氧分压范围被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呈现p型半导体的导电特征,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关系中的m与镁的含量和温度有关.根据X光衍射图和缺陷化学理论,实验结果得到适当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陶瓷 缺陷 电导率 陶瓷 掺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基大块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流变行为本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程明 张士宏 J.A.Wert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82-1686,共5页
研究了Mg60Cu30Y10大块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增加,平衡态的牛顿流转变为非平衡态的非牛顿流;其流变行为对于温度和应变速率非常敏感。由粘度与应变速率的关系,根据Arrhenius型VFT方程,确定... 研究了Mg60Cu30Y10大块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增加,平衡态的牛顿流转变为非平衡态的非牛顿流;其流变行为对于温度和应变速率非常敏感。由粘度与应变速率的关系,根据Arrhenius型VFT方程,确定了流动应力、应变速率和温度的关系。Mg60Cu30Y10大块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的流变性能依赖于温度与变形速率,其微观机制可由自由体积模型解释,为大块非晶合金流变成形工艺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温度高于玻璃转变温度以后,自由体积的增加使非晶合金变形过程中能够移动的原子数目随之增加,自由体积周围的原子沿外力的作用方向移动,即宏观上的塑性流变行为。应变速率增加,由热激活引起的自由体积增加不能满足更多原子流变所需的空间体积,导致牛顿流向非牛顿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大块非晶 过冷液相区 流变行为 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镁钛酸锶厚膜氧传感器的敏感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晓华 O.ToftSφrensen +1 位作者 曹全喜 徐毓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3-45,共3页
研究了掺镁钛酸锶(SrTiO3)厚膜氧传感器的敏感机理,镁在SrTiO3的含量分别取10%、20%、30%、40%和50%(摩尔分数)。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在400~900℃之间、氧分压在38Pa~2.6×104Pa之间时,所有的样品均为空穴导电型(P... 研究了掺镁钛酸锶(SrTiO3)厚膜氧传感器的敏感机理,镁在SrTiO3的含量分别取10%、20%、30%、40%和50%(摩尔分数)。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在400~900℃之间、氧分压在38Pa~2.6×104Pa之间时,所有的样品均为空穴导电型(P型)半导体;镁含量为40%(摩尔分数)的SrTiO3厚膜样品显示出最好的氧敏性能,在温度为500~800℃时,它对氧分压变化的灵敏度为7~8.5,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28~325。本文从缺陷化学的角度解释了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尤其是logR∝-l/3logPo2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 缺陷结构 氧传感器 厚膜技术 敏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