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德宏州亚洲玉米螟发生动态及主要危害区域调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太红坤 白树雄 +5 位作者 顾中量 刘峙 王根权 李翱 张峰 王振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1-176,共6页
利用亚洲玉米螟信息素监测亚洲玉米螟在云南省德宏州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德宏州发生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低海拔(〈1 000m)地区亚洲玉米螟全年均有发生,二是在高海拔(〉1 200m)地区集中在4-8月份发生为害。亚洲玉米... 利用亚洲玉米螟信息素监测亚洲玉米螟在云南省德宏州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德宏州发生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低海拔(〈1 000m)地区亚洲玉米螟全年均有发生,二是在高海拔(〉1 200m)地区集中在4-8月份发生为害。亚洲玉米螟在德宏州世代重叠严重,因海拔高度不同,每年发生4-7代。高海拔地区以老熟幼虫滞育越冬,低海拔地区部分幼虫不滞育,但种群数量较低。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德宏州分布较广,不同地区发生为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发生严重地区亚洲玉米螟为害率最高可达97%,为害级别多为3-4级,集中分布于东经97°51′-97°60′区间,呈带状分布。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在不同经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为害率和为害级别分别是57.75%和4级。在不同海拔和纬度之间亚洲玉米螟发生概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在901-1 100m和1 301-1 500m海拔和24°46′-25°59′纬度之间发生概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宏州 亚洲玉米螟 发生动态 为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螟赤眼蜂防治云南亚洲玉米螟的田间效果 被引量:12
2
作者 太红坤 白树雄 +4 位作者 韩永连 许三卫 刘峙 张峰 王振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318,共6页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云南省玉米上的主要害虫,在德宏州盈江县勐弄乡勐典村和苏典乡勐嘎村开展了释放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防治亚洲玉米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对亚...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云南省玉米上的主要害虫,在德宏州盈江县勐弄乡勐典村和苏典乡勐嘎村开展了释放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防治亚洲玉米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显著,平均校正寄生率分别为74.27%和76.30%,被害株减退率分别为62.28%和66.50%,百秆活虫减退率71.76%和76.74%,虫孔减退率分别为63.83%和75.24%,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5.96%和72.82%;总平均挽回产量损失率7.79%,平均每公顷挽回经济损失420.06元,投入产出比1: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玉米螟赤眼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