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距离-属性混合聚类结合ConvLSTM模型的岩溶地层地下水预测方法
1
作者 高明 李虎 +2 位作者 刘鑫锦 张康 韩健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424-8434,共11页
为解决因地下水相关因素未考虑充分而导致的模型对地下水位预测不准确的问题,提出观测井的空间位置距离聚类方法、水文地质属性聚类方法和距离-属性混合聚类方法,验证观测井间连通性在地下水位预测中的重要性。设计4种模型并分别对济南... 为解决因地下水相关因素未考虑充分而导致的模型对地下水位预测不准确的问题,提出观测井的空间位置距离聚类方法、水文地质属性聚类方法和距离-属性混合聚类方法,验证观测井间连通性在地下水位预测中的重要性。设计4种模型并分别对济南岩溶水域的地下水位进行模拟和预测并与实际观测值对比。预测结果表明:考虑岩溶含水层连通性特征的联合模型ConvLSTM(convolution-long short term memory)要优于传统的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其中考虑距离-属性混合聚类结果的同类别井(连通性强)的模型(mix-multivariate-convolution-long short term memory, M-MV-ConvLSTM)预测结果精度最高、误差最小,其平均均方根误差约为0.457,纳什效率系数约为0.216,预测准确度高于传统的LSTM预测模型。研究成果可为岩溶水域的实时地下水位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预测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聚类 岩溶含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部结构与管片协同受力计算模型及其力学特性
2
作者 张西文 江晓童 +4 位作者 杨殿勇 门燕青 刘鑫锦 孙文昊 张亮亮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6-433,共8页
为了探究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部结构与管片的协同受力特性,并寻求更符合工程实际的计算模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6种公轨合建盾构隧道计算模型,即单管片、单内部结构、内部结构与管片固接、内部结构与管片单铰接、内部结构与管片双铰接、... 为了探究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部结构与管片的协同受力特性,并寻求更符合工程实际的计算模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6种公轨合建盾构隧道计算模型,即单管片、单内部结构、内部结构与管片固接、内部结构与管片单铰接、内部结构与管片双铰接、接头刚度折减计算模型(分别编号为模型1、2、…、6),分析汽车、列车荷载作用下内部结构与管片的内力和变形分布。结果表明:利用模型2计算所得弯矩最小,利用模型4、5计算所得弯矩最大;内部结构自重对管片产生的附加正弯矩为859.3~876.9 kN·m,附加负弯矩为-770.5~-798.6 kN·m;内部结构与管片协同受力计算模型按照连接方式对弯矩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模型5、4、6,模型3、6的影响程度接近,按照土体压力荷载及汽车、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应变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模型4、5、6,模型3、6的应变接近;鉴于工程实践中通常分开设计和计算盾构管片与内部混凝土结构,建议在涉及内部结构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设计过程中,构建内部结构与管片协同受力计算模型;工程设计中应根据施工工艺和连接方式选择合适的计算模型,对于预制与现浇相结合的内部结构型式,更宜选用模型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轨合建盾构隧道 内部结构 内力分析 计算模型 力学特性 ABAQU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轨迹数据的高速公路隧道行车特性分析及路段分段方法
3
作者 郭蕊 陈艳艳 +3 位作者 张云超 魏攀一 李汶昊 李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181-5189,共9页
高速公路隧道空间有限,内外亮度差异明显,驾驶员在隧道不同位置的驾驶行为差异较大,全路段统一的预警和管控难以精准地实现对隧道不同路段的差异性管理。基于同济道路轨迹数据平台(Tongji road trajectory sharing platform,TJRD TS),... 高速公路隧道空间有限,内外亮度差异明显,驾驶员在隧道不同位置的驾驶行为差异较大,全路段统一的预警和管控难以精准地实现对隧道不同路段的差异性管理。基于同济道路轨迹数据平台(Tongji road trajectory sharing platform,TJRD TS),提取车辆连续微观参数,以8项指标量化驾驶员行车特性,以此解析车辆在不同位置的驾驶行为和交通安全风险差异。基于无监督学习算法,提出一种考虑行车特性的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分段方法: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确定表征驾驶行为和交通安全的主要特征。随后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将主要特征沿隧道方向的分布进行划分,最终结合显著性分析验证隧道路段划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驾驶员在隧道不同位置的驾驶行为和交通安全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根据行车特性,运用PCA-K-means聚类将隧道路段划分为接近段、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出口段、驶离段6个部分;入口段及过渡段车速变化离散性较大,交通流不稳定;过渡段、出口段交通冲突频发,并且车辆减速比例、加速比例分别达到最高值14.89%、15.65%。研究成果揭示了隧道内车辆行车特征的演化规律,基于此对高速公路隧道进行有效分段。研究成果有利于隧道车辆主动安全控制策略的制定以及精准的车路协同管控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高速公路隧道 行车特性 主成分分析法 K-MEANS聚类 隧道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墙合一预制地下连续墙纵向拼缝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黄嘉欢 饶伟 +9 位作者 邱桐 陈湘生 陈武雄 杨立 陈坤阳 何秋凤 郑镇跡 吴贝钰 李爱东 路林海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566,共11页
为探究两墙合一预制地下连续墙纵向拼缝的力学性能,依托某地铁车站建设工程,揭示两墙合一预制地下连续墙沉插节点传力机制和破坏模式,明确沉插节点的承载力和延性特性,开展模拟现场拼装状态的抗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CT锁与混凝土间... 为探究两墙合一预制地下连续墙纵向拼缝的力学性能,依托某地铁车站建设工程,揭示两墙合一预制地下连续墙沉插节点传力机制和破坏模式,明确沉插节点的承载力和延性特性,开展模拟现场拼装状态的抗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CT锁与混凝土间的裂缝及分离现象是节点进入塑性和极限承载的重要标志,CT锁的拉结固定设置可确保沉插节点具备良好的延性以及两墙合一预制地下连续墙纵向结构的稳定性;2)沉插节点表现出明显的3阶段发展特性,其弯矩-转角关系曲线呈现双折线形态,屈服承载力约为215 kN·m,极限承载力约为265 kN·m,屈服承载力约占极限承载力的80%,该节点的承载力约为连续截面的30%;3)在CT锁的约束作用下,沉插节点为具有延性特性的铰接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墙合一预制地下连续墙 沉插节点 CT锁 足尺抗弯试验 纵向拼缝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二元体地层下曲线地铁盾构施工响应模拟分析与施工参数优化设计
5
作者 孙捷城 谯殿君 +2 位作者 王建 王渭明 吕显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4,共7页
[目的]岩土二元体地层作为一种典型的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对曲线地段盾构隧道施工的地层变形机制及力学响应具有显著影响,深入分析不同施工条件下的响应至关重要。[方法]以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滩头站-稻香站区间盾构施工为... [目的]岩土二元体地层作为一种典型的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对曲线地段盾构隧道施工的地层变形机制及力学响应具有显著影响,深入分析不同施工条件下的响应至关重要。[方法]以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滩头站-稻香站区间盾构施工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围岩变形、管片应力应变及施工参数优化的关键问题,揭示了岩土二元体地层下的施工力学响应,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了施工措施与参数。[结果及结论]岩土二元体对于曲线地段隧道的影响大于直线地段隧道,曲线地段盾构的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左拱肩处,且曲线地段盾构左拱肩的受影响范围要大于拱顶;在岩土二元体区域,曲线地段盾构处的围岩变形明显大于直线盾构,但曲线地段盾构隧道的变化幅度始终小于直线盾构隧道,且表现为拱顶沉降比拱底隆起更敏感;曲线地段盾构管片的第一、三主应力及变形量均大于直线地段盾构,尤其在距离岩土二元体2 m范围内应力增幅显著。提出了“微扰动精细化掘进+洞内超前注浆加固”的综合控制方案和相应参数,并验证了其有效性,揭示了岩土二元体地层倾角对注浆加固范围的影响规律,指出当倾角小于65°时需适当增大加固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岩土二元体地层 曲线地段盾构施工 施工响应分析 控制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沿线壅水预测及地基安全风险分析研究
6
作者 董亚楠 王志文 +4 位作者 商金华 徐东辉 何柱锟 黄晨曦 左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地铁工程是疏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但地铁工程侵入含水层可能产生地下水壅高风险,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背景下,明晰该风险并进一步核算其对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构建耦合线状地铁工程构筑物... 地铁工程是疏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但地铁工程侵入含水层可能产生地下水壅高风险,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背景下,明晰该风险并进一步核算其对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构建耦合线状地铁工程构筑物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济南地铁4号线典型区段沿线在短期、长期内的地下水壅高值,分析丰枯水期壅高值的差异并核算水位壅高对沿线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模拟期1、3、10 a后地铁沿线地下水壅高数值范围分别为12.942~24.839、5.117~17.890、2.291~7.869 cm,模拟期10 a后地下水壅高值降低至较低水平,证实工程构筑物对区域地下水流场的长期影响趋于微弱;2)在壅高影响更为明显的短期1 a情景中,汛期济南地铁4号线研究区段沿线地下水壅高值范围为16.949~28.190 cm,相比非汛期平均高出4.485 cm;3)壅水现象沿线分布并可划分为2个明显的主要壅高带,受壅高影响的地基承载力降低率为0.186%~0.589%,总体上地下水壅高对地基安全影响相对不明显.研究在形成线状地铁工程沿线地下水壅高影响的创新认识基础上,将为济南地铁4号线规划建设过程中解决地质环境风险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工程 数值模拟 地下水壅高 地基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for Tunnel Structural Defects
7
作者 LIU Xuezeng FANG Maoliu +3 位作者 WU Dexing LI Yinping LIU Xingen LI Gang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676,I0005-I0024,共40页
Based on inspection data,the authors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main typ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unnel structural defects.These defect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surface defects,internal defects,an... Based on inspection data,the authors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main typ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unnel structural defects.These defect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surface defects,internal defects,and defects behind the structure.To address the nee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different defect types,the current state of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is systematically reviewed.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surface defect detection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Notably,the integration of machine vision an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ie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detection efficiency and accuracy,achieving crack detection precision of up to 0.1 mm.However,the non-contact rapid detection of internal and behind-the-structure defects remains constrained by hardware limitations,with traditional detection remaining dominant.Nevertheless,phased array radar,ultrasonic,and acoustic vibr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ies have become research hotspots in recent years,offering promising directions for detecting these challenging defect types.Additionally,the application of multisensor fusion technology in rapid detection equipment has further enhanced detection capabilities.Devices such as cameras,3D laser scanners,infrared thermal imagers,and radar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rapid detection.Future research in tunnel inspection should prioritize breakthroughs in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ies for internal and behind-the-structure defects.Efforts should also focus on developing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ed detection vehicles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inspect both surface and internal structures.Furthermore,progress in fully automated,intelligent systems with precise defect identification and real-time reporting will be essential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unnel insp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structural defect inspection techniques inspection equipment rapid insp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调控脲酶构象影响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效能及模拟研究
8
作者 章求才 郑逸非 +3 位作者 黄梅钟 沈修康 伍玲玲 张志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894,共16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MICP)技术的工程应用受限于脲酶在极端pH下的构象动态调控机制。本研究以巴氏芽孢杆菌脲酶α亚基为对象,结合电导率试验和恒pH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解析pH 3~11范围...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MICP)技术的工程应用受限于脲酶在极端pH下的构象动态调控机制。本研究以巴氏芽孢杆菌脲酶α亚基为对象,结合电导率试验和恒pH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解析pH 3~11范围内活性位点构象动态及其对催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条件(pH 7~8)下,关键组氨酸残基(HIS139/HIS249)位移最小(<0.5?),氢键寿命最长(>8 ps),构象稳定性(均方根偏差,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 RMSD:0.15~0.18 nm)和催化活性最高(电导率变化率0.03 mS/cm·min-1,碳酸钙沉淀量3.84 g);极端pH(pH 3/11)导致活性位点构象崩塌(位移达1.8?),催化功能丧失。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中性环境通过维持活性位点空腔体积(约120?3)和中等构象相干性(相关系数~0.8)形成质子化依赖的协同变构网络。本研究创新性地阐明pH通过调控质子化状态介导脲酶构象动态的分子机制,为MICP技术在酸性尾矿修复和碱性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 脲酶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桩-灌注桩复合支护下桩间土拱力学效应分析
9
作者 王洪涛 刘容利 +2 位作者 赵晓东 赵耀辉 赵万里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8-1239,共12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围护桩联合作用下基坑地层土体支护力学响应特征,以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林家庄车站基坑工程为依托,针对现场首次采用的钢管桩-灌注桩复合支护形式,构造提出了复合桩作用下地层支护应力解析分析模型与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地... 为研究不同类型围护桩联合作用下基坑地层土体支护力学响应特征,以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林家庄车站基坑工程为依托,针对现场首次采用的钢管桩-灌注桩复合支护形式,构造提出了复合桩作用下地层支护应力解析分析模型与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地层深度与桩间距下地层内部最大主应力分布特征及成拱效应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最大主应力支护迹线与桩间土拱轴线关系,提出了钢管桩与灌注桩间隔布设下桩间成拱分析模型,由内拱与外拱共同承担地层侧向土压力,推导了合理桩间距S和荷载分担系数λ的理论公式,并讨论了钢管桩、灌注桩的承担荷载能力关系。最后,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验证了土拱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内摩擦角、黏聚力、桩径等不同参数对合理桩间距S和荷载分担系数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管桩-灌注桩复合支护下,合理桩间距S随着内摩擦角、黏聚力、桩径的增加而增大;荷载分担系数λ随着内摩擦角及黏聚力的增加而增大,相应的外拱承担荷载的能力逐渐增强;当其他参数不变,钢管桩直径增大时,外拱承担荷载能力会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拱效应 大主应力 桩间距 荷载分担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浅埋倾斜条形锚板抗拔承载力预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洪涛 陈昌耀 +4 位作者 张华军 王海明 徐涌帅 范福强 陈云娟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2-241,共10页
针对浅埋倾斜布置条形锚板抗拔承载力预测问题,本文采用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提出了极限上拔荷载作用下锚板上方土体的非对称曲线型破坏机制,并利用极限分析上限法与虚功率原理,导出了浅埋倾斜条形锚板极限抗拔力和土体破裂曲... 针对浅埋倾斜布置条形锚板抗拔承载力预测问题,本文采用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提出了极限上拔荷载作用下锚板上方土体的非对称曲线型破坏机制,并利用极限分析上限法与虚功率原理,导出了浅埋倾斜条形锚板极限抗拔力和土体破裂曲线的理论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到了埋深比、布设倾角、非线性系数、初始黏聚力、土体重度和地面超载等参数对锚板极限抗拔力和土体破裂范围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锚板极限抗拔力随布设倾角、埋深比、土体初始黏聚力、重度与地面超载增加而增大,但随非线性系数增加而减小;土体破裂范围随非线性系数和土体重度增加而减小,随初始黏聚力和地面超载增加而增大;锚板倾角、埋深比、土体黏聚力与非线性系数对倾斜条形锚板极限抗拔力和土体破裂范围影响较为显著,在工程设计及施工中应予以重视。将本文结果和现有研究工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方法计算求得的锚板极限抗拔力及土体破裂范围与已有研究方法成果具有较好的吻合特性,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研究工作可为条形锚板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 倾斜锚板 抗拔承载力 上限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tracting useful high-frequency information from wide-field electromagnetic data using time-domain signal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1
11
作者 LING Fan YANG Yang +6 位作者 LI Gang ZHOU Chang-yu HUANG Min WANG Xin ZHANG Heng ZHU Yu-zhen SUN Huai-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3767-3778,共12页
The wide-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mineral deposit detection,and geological disaster prediction.However,apparent resistivity and normalized field amplitude exceeding 2048 H... The wide-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mineral deposit detection,and geological disaster prediction.However,apparent resistivity and normalized field amplitude exceeding 2048 Hz often exhibit upward warping in data,making geophysical inversion and interpretation challenging.The cumulative error of the crystal oscillator in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acquisition contributes to an upturned apparent resistivity curve.To address this,a high-frequency information extra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time-domain signal reconstruction,which helps to record a complete current data sequence;moreover,it helps estimate the crystal oscillator error for the transmitted signal.Considering the recorded error,a received signal was corrected using a set of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After processing,the high-frequency component of the wide-field electromagnetic data was not upturned,while accurate high-frequency information was extracted from the signal.Therefore,the proposed method helped effectively extract high-frequency components of all wide-field electromagnetic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de-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 crystal oscillator error time series signal resampling signal reconstr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令数据的城市群空铁联程客流识别及预测框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艳艳 张野 +3 位作者 张云超 李永行 李臣 赖见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针对城市群空铁联程客流需求获取困难、客流规律难以把握的问题,提出一套集成空铁联程客流识别及预测模块的综合分析框架.首先,考虑交通枢纽的空间范围及旅客出行的时空特征,提出一种基于信令数据的空铁联程客流识别方法,并挖掘其时空... 针对城市群空铁联程客流需求获取困难、客流规律难以把握的问题,提出一套集成空铁联程客流识别及预测模块的综合分析框架.首先,考虑交通枢纽的空间范围及旅客出行的时空特征,提出一种基于信令数据的空铁联程客流识别方法,并挖掘其时空分布规律.然后,在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模型(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周期编码,构建具有时间周期性的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模型(Temporal-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T-BiGRU)对空铁联程客流进行预测.最后,以京津冀城市群为实例,对研究框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空铁联程客流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特征,其中北京南站—天津站—天津滨海机场和北京西站—正定机场站—石家庄正定机场两个场景的联程客流占比最高,超过联程客流总量的65%;T-BiGRU模型可以对联程客流的需求进行精准预测,对两个主要场景的双向联程客流的预测精度均超过了89%,优于多个基线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群空铁协同发展及空铁联程服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 空铁联程 客流识别 T-BiGRU模型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的地铁站内乘客异常行为感知 被引量:5
13
作者 安俊峰 刘吉强 +1 位作者 卢萌萌 李罡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9,共14页
当地铁站内乘客出现异常行为时,若未能及时发现可能会引起乘客不满、投诉,甚至导致安全问题,从而影响运营效率,造成恶劣影响.而当前常用的盯控视频画面的方式存在容易遗漏和效率低的问题.为及时感知异常行为,提出一种云边协同的异常行... 当地铁站内乘客出现异常行为时,若未能及时发现可能会引起乘客不满、投诉,甚至导致安全问题,从而影响运营效率,造成恶劣影响.而当前常用的盯控视频画面的方式存在容易遗漏和效率低的问题.为及时感知异常行为,提出一种云边协同的异常行为感知总体架构.首先,通过人工演绎的方法在地铁站内采集异常行为图像,构造包含11种异常行为的数据集;其次,针对边/端侧能够自主训练和推理但算力较小的特点,提出模型压缩算法,构建MINI-BLOCK模块并将其组合为i-C2f模块,用于替换YOLOv8中的C2f模块;再次,针对云侧计算资源集中的特点,分别构建2个基于YOLOv8的改进模型,即ModelA和ModelB,ModelA的架构为“DCNv2_Dynamic-BiFPN-EMA”,ModelB的架构为“DCNv2-BiFPN-EMA”;最后,在构造的数据集上,对提出的3种优化模型与YOLOv8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YOLOv8,3种优化模型均取得了更优的检测性能,边/端侧模型的精确率提升了1.0%,模型参数降低了4.7%;ModelA的召回率、mAP50、mAP50:95分别提升了2.2%、3.7%、2.9%;ModelB的召回率、mAP50、mAP50:95分别提升了5.8%、6.7%、2.8%.研究结果能够为地铁乘客异常行为感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行为 云边协同 行为感知 模型压缩 YOLOv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轨合建盾构隧道振动荷载的动力响应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殿勇 张西文 +3 位作者 刘鑫锦 吕颖慧 秦磊 刘广森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6,183,共10页
为了探究汽车-列车振动荷载对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部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某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部结构及周围土体进行数值模拟,通过ABAQUS软件的Dload子程序对汽车、列车振动荷载进行耦合,分别将单一振... 为了探究汽车-列车振动荷载对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部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某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部结构及周围土体进行数值模拟,通过ABAQUS软件的Dload子程序对汽车、列车振动荷载进行耦合,分别将单一振动荷载及汽车-列车振动荷载作用引入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分析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部结构及周围土体在不同工况时加速度、位移、应力、应变的变化。结果表明:汽车、列车振动荷载频率不同,共同作用后产生拍频现象,导致相同方向合成荷载的振幅可能小于分荷载的振幅,当频率相同时所合成荷载的振幅最大;管片上方的土体以及非封闭弧形内衬外侧土体发生较大的应变,最大塑性应变发生于拱顶偏右侧,达到7.032×10^(-6);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部结构中的预制箱涵牛腿柱、顶板处出现较大拉、压应变,在长期运营期间需要对预制箱涵牛腿柱、顶板位置进行定期检查和必要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轨合建盾构隧道 动力响应特性 汽车振动荷载 列车振动荷载 耦合振动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盾构下穿高层建筑基础的扰动变形影响与实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锟 徐前卫 +2 位作者 孙庆文 薛海儒 来守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35,共7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遇到越来越多的盾构穿越或近接高层建筑施工的案例,而盾构法因其特殊的施工工艺不可避免对地层产生扰动,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既有建筑的结构安全,因此需要对盾构穿越过程中隧道及高层建筑的受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遇到越来越多的盾构穿越或近接高层建筑施工的案例,而盾构法因其特殊的施工工艺不可避免对地层产生扰动,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既有建筑的结构安全,因此需要对盾构穿越过程中隧道及高层建筑的受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依托济南地铁R2号线生产路站—历黄路站区间隧道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方法对双线盾构隧道非同步斜交下穿高层建筑群桩及筏板承台基础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地层位移规律、建筑物沉降的变形特征,以及施工时盾构掘进参数的控制效果。[结果及结论]双线盾构隧道先后下穿建筑群桩时,先行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较大,后开挖隧道对地层产生的扰动相对较小;盾构通过建筑物正下方时的沉降量最大,随着盾构的远离,其沉降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由于高层建筑属框架结构,故在临近隧道一侧建筑体区域地层发生了沉降,而在远离隧道的建筑体区域地层呈上浮趋势,但二者的差异沉降量仍在可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下穿群桩 地层变形特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DNN(长短期记忆-深度神经网络)融合模型的土压平衡盾构土仓压力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伯芝 黄永亮 +6 位作者 陈文明 丁爽 刘浩 刘学增 彭子晖 吴炜枫 王嘉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45,共7页
[目的]土仓压力是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安全评估的关键参数,准确预测土仓压力有助于施工技术人员及时采取管控措施,进而保障地铁隧道的建设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土压平衡盾构土仓压力预测方法进行研究。[方法]提出一种多分支的LSTM(长短期... [目的]土仓压力是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安全评估的关键参数,准确预测土仓压力有助于施工技术人员及时采取管控措施,进而保障地铁隧道的建设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土压平衡盾构土仓压力预测方法进行研究。[方法]提出一种多分支的LSTM(长短期记忆)-DNN(深度神经网络)融合模型。LSTM分支通过回溯历史数据提取其时序演变特征,DNN分支提取掘进状态特征,将两者组合后通过全连接层进行融合,实现对土仓压力的预测。依托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实际盾构隧道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LSTM模型、DNN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基于LSTM-DNN融合算法建立的土仓压力预测模型可以高效收敛,且所提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的预测效果良好。在后续的100步测试中,由LSTM-DNN融合模型得出的土仓压力预测值较好地反映了真实值的变化趋势,其平均偏差为7.65 kPa,相对误差为6.09%,预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土仓压力预测 长短期记忆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aveNet网络的盾构刀盘扭矩超前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伯芝 丁爽 +5 位作者 黄永亮 陈文明 谢浩 彭子晖 吴炜枫 王嘉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3,42,共8页
[目的]刀盘扭矩是表征盾构掘进安全和设备运行状态的关键参数,为了解决刀盘扭矩预测难、掘进参数难以及时修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aveNet网络的盾构刀盘扭矩超前预测方法。[方法]介绍了工况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并提出基于WaveNet网络的... [目的]刀盘扭矩是表征盾构掘进安全和设备运行状态的关键参数,为了解决刀盘扭矩预测难、掘进参数难以及时修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aveNet网络的盾构刀盘扭矩超前预测方法。[方法]介绍了工况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并提出基于WaveNet网络的初始静态模型基本架构和构建方式;提取初始50 m掘进距离内的盾构施工监控历史数据,并构建训练集;基于当前状态前20个施工步的盾构监控数据,超前预测5个施工步后的刀盘扭矩;随着盾构掘进距离的增加,每隔5个施工步就利用新产生的数据集重新训练和更新模型,提出刀盘扭矩超前预测的长期动态模型;以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玉符河站—王府庄站区间盾构隧道左线数据为例,对刀盘扭矩预测效果进行分析及验证。[结果及结论]前50 m掘进距离超前预测的刀盘扭矩值与实际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其平均相对误差为10.07%,初始静态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随着掘进距离的增加,初始静态模型相对误差从10%上升至30%左右,而连续更新的长期动态模型相对误差始终稳定在10%左右。长期动态模型每次的更新时间基本分布在1~6 s,平均耗时为3.92 s,可满足模型高效动态更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WaveNet网络 刀盘扭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近接桥梁及多层建筑施工扰动响应及其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种记鑫 徐前卫 +3 位作者 贺翔 张锟 薛海儒 刘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152,158,共8页
[目的]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生产路站—历黄路站区间隧道从高架桥梁和欧亚电子大厦群桩基础之间近距离侧穿,为了确保盾构施工顺利实施及既有建筑物的安全,有必要对盾构侧穿引起的周围地层及建筑物的结构响应机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有限... [目的]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生产路站—历黄路站区间隧道从高架桥梁和欧亚电子大厦群桩基础之间近距离侧穿,为了确保盾构施工顺利实施及既有建筑物的安全,有必要对盾构侧穿引起的周围地层及建筑物的结构响应机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研究了盾构隧道右线和左线穿越过程中,加固前、后邻近桥梁基础、桩基及地面的变形情况,并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对数值模拟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当左、右线施工间隔在200环范围内时,双线施工对地层的扰动效应会产生叠加效应,并会导致地层及周围建筑物结构变形超限,影响其使用安全。在隧道周围3 m范围内实施二次注浆加固,建筑物楼板及靠近隧道一侧的柱子所产生的负弯矩降低了45.01%,地面及周围建筑物变形范围及大小均降低至设计限值以内,说明二次注浆可以有效抑制盾构掘进导致的地层扰动效应。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可知,盾构掘进期间,地层及桩基础变形均可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盾构隧道 近接施工 扰动响应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出入口工程顶管法施工泥浆被污水渗入后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锟 申政 +4 位作者 李少平 李国宾 唐莹 王栋 闵凡路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138,共7页
[目的]顶管法施工容易造成施工区域内老化的污水管破裂,进而导致污水沿土体渗入触变泥浆内,对触变泥浆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为确保施工安全,需研究污水渗入触变泥浆后的性能指标变化规律。[方法]以济南市轨道交通2号线宝华街站1号出... [目的]顶管法施工容易造成施工区域内老化的污水管破裂,进而导致污水沿土体渗入触变泥浆内,对触变泥浆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为确保施工安全,需研究污水渗入触变泥浆后的性能指标变化规律。[方法]以济南市轨道交通2号线宝华街站1号出入口工程为例,结合该站出入口因顶管下穿导致污水管破裂的施工工况,研究了污水渗入后触变泥浆的性能指标变化规律,并通过减阻试验分析了污水渗入对触变泥浆减阻效果的影响。[结果及结论]污水渗入后,触变泥浆性能发生了劣化,泥浆的漏斗黏度减小,析水率及失水量大幅增加。污水中无机盐的正电荷与泥浆土颗粒的负电荷相互吸引,导致泥浆Zeta电位从稳定的31.0 mV降至20.0 mV以下。污水渗入导致大粒径土颗粒质量分数明显增加,泥浆发生团聚沉淀现象,这是泥浆析水率大幅增加的原因。污水渗入还导致泥浆的减阻效果降低,摩擦因数及顶管顶推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顶管法施工 触变泥浆 污水渗漏 泥浆性能 泥浆减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岩地质下镶齿滚刀齿形对破岩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毅 曹殿彬 +1 位作者 崔建波 彭宇星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8,102,共8页
为了降低镶齿滚刀的破岩比能耗和刀齿接触面应力,提高镶齿滚刀在硬岩地质下的破岩效率和使用寿命,采用LS-DYNA建立显示动力学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仿真分析镶齿滚刀的破岩机理及不同齿形的破岩效率,确定较优的齿形。... 为了降低镶齿滚刀的破岩比能耗和刀齿接触面应力,提高镶齿滚刀在硬岩地质下的破岩效率和使用寿命,采用LS-DYNA建立显示动力学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仿真分析镶齿滚刀的破岩机理及不同齿形的破岩效率,确定较优的齿形。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齿宽、齿高、齿顶半径和齿数对破岩效率以及接触面应力值的影响,确定齿形参数对破岩性能影响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在118 MPa硬岩地质下,镐齿滚刀的破岩效率最高,齿顶半径为破岩效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权重达到50%,齿数与齿顶高为接触面应力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权重分别占31%、36%。齿形最优参数组合是齿宽为11 mm、齿顶高为1 mm、齿顶半径为10 mm、齿数为36个。该研究对于镶齿滚刀的齿形选择及参数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齿滚刀 破岩 显示动力学 正交试验 齿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