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Al-B_2O_3-TiO_2粉末机械合金化 被引量:19
1
作者 董仕节 史耀武 +1 位作者 雷永平 Zhou Norman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93-700,共8页
利用XRD ,SEM和DTA等方法分析了Cu Al B2 O3 TiO2 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Cu Al B2 O3 TiO2 粉末通过机械合金化可以形成Cu(Ti,B)及Al2 O3 和少量的TiCu3 粉末 ,Al2 O3 是通过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局部的自维持反... 利用XRD ,SEM和DTA等方法分析了Cu Al B2 O3 TiO2 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Cu Al B2 O3 TiO2 粉末通过机械合金化可以形成Cu(Ti,B)及Al2 O3 和少量的TiCu3 粉末 ,Al2 O3 是通过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局部的自维持反应形成的 ,并且有 6~ 12h的孕育期。在所研究的体系中 ,先产生 4Al+3TiO2 =3Ti+2Al2 O3 的自维持反应 ,此反应诱发了随后的 2Al+B2 O3 =2B +Al2 O3 自维持反应。球磨过程中局部的自维持反应与普通的自蔓延反应有相似的一面 ,其不同点主要是点燃温度低 ,点燃位置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铜合金 自维持反应 复合材料 二硼化钛 合金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方式对纳米晶Mg2FeH6储氢材料合成与放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松林 刘燚 +3 位作者 R. A. Varin 刘怀菲 崔建民 陈仕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7,共6页
分别应用Uni-Ball-Mill 5和XQM-4变频行星式球磨机将Mg粉和Fe粉在氢气中直接球磨合成三元储氢相Mg2FeH6。采用球磨罐中的氢压降、X射线衍射谱、扫描电镜、热分析、吸放氢测试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球磨方式对纳米晶Mg2FeH6储氢材料的合... 分别应用Uni-Ball-Mill 5和XQM-4变频行星式球磨机将Mg粉和Fe粉在氢气中直接球磨合成三元储氢相Mg2FeH6。采用球磨罐中的氢压降、X射线衍射谱、扫描电镜、热分析、吸放氢测试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球磨方式对纳米晶Mg2FeH6储氢材料的合成结果。结果表明,XQM-4变频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50 h,Mg2FeH6相的产率(质量分数)接近70%;在100 kPa氢压下,380℃放氢量为2.66%,粉末呈片状,晶粒在7 nm以下。而采用Uni-Ball-Mill 5球磨机P2方式球磨270h,Mg2FeH6相的产率仅为39.1%,100 kPa氧压下,350℃放氢量为1.15%,粉末呈球状。两者的差别可能源于前一种球磨方式具有更高的球磨合金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材料 机械合金化 燃料电池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电阻点焊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3
3
作者 常保华 都东 Zhou Y.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2,共4页
建立了铝合金电阻点焊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基于显微接触理论的接触电阻模型模拟点焊过程中试件与试件界面上的接触电阻。计算获得了焊接过程中电极/试件和试件/试件接触界面上接触半径的变化,以及试件间界面上压应力、电流密度和... 建立了铝合金电阻点焊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基于显微接触理论的接触电阻模型模拟点焊过程中试件与试件界面上的接触电阻。计算获得了焊接过程中电极/试件和试件/试件接触界面上接触半径的变化,以及试件间界面上压应力、电流密度和温度的分布。试验考察了熔核的形成和长大过程。比较表明,计算与试验测量结果符合很好,证实了所采用的接触电阻模型在铝合金电阻点焊模拟中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点焊 铝合金 有限元 接触电阻 显微接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电阻点焊中电极点蚀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常保华 都东 +1 位作者 Y.Zhou I.Lum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5-740,共6页
建立了铝合金电阻点焊过程数值模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考察了焊接过程中电极与试件界面上接触半径的变化,以及电极尖端表面上电极压力、电流密度和温度的分布。结果表明:所考察的焊接条件下,接触半径在焊接过程中逐渐增大,电极端面的中... 建立了铝合金电阻点焊过程数值模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考察了焊接过程中电极与试件界面上接触半径的变化,以及电极尖端表面上电极压力、电流密度和温度的分布。结果表明:所考察的焊接条件下,接触半径在焊接过程中逐渐增大,电极端面的中部温度最高,而电极压力和电流密度均在接触区边缘集中。实验研究发现电极表面上最初的点蚀部位呈环形,其半径与接触区半径基本一致,由此推断,环状电极点蚀主要是接触区边缘明显的应力集中所致。为减少电极点蚀提高电极寿命,电极的形状设计应使电极与工件接触界面上的应力集中尽可能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点焊 铝合金 电极点蚀 应力集中 温度分布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点焊时电极表面熔敷TiC涂层对电极失效的影响
5
作者 董仕节 ZHOU Norman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12-1519,共8页
研究了表面处理对微型点焊镀镍钢板和镍板时电极失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型点焊镀镍钢板和镍板时电极的失效主要是电极头部的塑性变形以及电极和镀镍板之间局部焊接的断裂发生在电极表面而导致的电极磨损;表面涂敷TiC的CuCrZr电极的寿命... 研究了表面处理对微型点焊镀镍钢板和镍板时电极失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型点焊镀镍钢板和镍板时电极的失效主要是电极头部的塑性变形以及电极和镀镍板之间局部焊接的断裂发生在电极表面而导致的电极磨损;表面涂敷TiC的CuCrZr电极的寿命(1 200点)是CuCrZr电极寿命(600点)的两倍,表面处理能提高电极寿命的主要原因是表面涂敷的TiC颗粒能阻碍电极和镀镍板之间的局部焊接,以及减小电极表面的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镍钢板 微型点焊 电极失效机制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