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latform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elective laser melted Al-Mg-Sc alloy plate 被引量:3
1
作者 LI Meng-jia LIAN Juan +4 位作者 CAO Ling-fei SHI Yun-jia ZHANG Guo-peng WANG Jie-fang ROMETSCH Pau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999-1014,共16页
The Al-3.40Mg-1.08Sc alloy plates were manufactur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 at platform temperatures of 35 ℃ and 200 ℃,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them was studied along height direction.... The Al-3.40Mg-1.08Sc alloy plates were manufactur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 at platform temperatures of 35 ℃ and 200 ℃,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them was studied along height dir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loy plate built at platform temperature of 35 ℃ along height direction is basically the same due to a uniform microstructure;Whil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loy plate built at platform temperature of 200 ℃ along height direction is different. The 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phases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ich phases in alloy play a key role on corrosion performance. At higher platform temperature, the cooling rate is relative slow and a certain degree of in situ ageing leads to th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Cu-rich phases along grain boundary. Specimens built at the platform temperature of 200 ℃ are inclined to locate at the crossed grain boundary, rather than continuous segregation of Cu-rich phases along grain boundary that is built at platform temperature of 35 ℃. Therefor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l-3.40Mg-1.08Sc alloy plate manufactured at platform temperature of 200 ℃ is higher, and presents a gradually decreasing trend along height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aluminum alloys MICROSTRUCTURE corrosion resistance platform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钙磷涂层电沉积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伍登骏 吴松全 +3 位作者 杨义 侯娟 王皞 黄爱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30,共15页
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技术具有处理温度低、组织结构易控和经济高效等优势,在保持植体优良机械性能的同时提高生物活性,有望替代等离子喷涂技术。为了促进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技术的临床转化,首先简述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 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技术具有处理温度低、组织结构易控和经济高效等优势,在保持植体优良机械性能的同时提高生物活性,有望替代等离子喷涂技术。为了促进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技术的临床转化,首先简述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机理,然后详述近年来在电解液参数(钙磷比、添加剂、p H值和气氛)、外场条件(电场、温度、磁场、超声波)和沉积时间对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影响的研究进展。其中,钙磷比改变电解液中钙源和磷源离子的临界浓度;p H值调节电解液中磷源离子的存在形式,直接影响涂层的物相种类;添加剂通过与钙源、磷源、溶剂或沉积晶体发生静电吸引、配位或特征吸附等作用,能够进一步调控涂层的种类和形态;控制气氛可有效防止空气中CO_(2)对涂层物相产生影响;进一步通过电场、温度、磁场、超声波和沉积时间的调控,可以优化涂层的结构形态和性能。最后,阐述了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技术的现存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电化学沉积 钙磷涂层 羟基磷灰石 磷酸氢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Pb_(0.9)Sn_(0.1)IBr_2的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展示出效率和稳定性的提升 被引量:6
3
作者 丁黎明 程一兵 唐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9-450,共2页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新型光伏器件。近年来,其光电转换效率的最高记录已经从3.8%迅速上升到22.1%。常见的有机-无机杂化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通用化学式为ABX3,其中A位点通常是有机阳离子(如甲基铵(MA+)或甲脒(FA^...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新型光伏器件。近年来,其光电转换效率的最高记录已经从3.8%迅速上升到22.1%。常见的有机-无机杂化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通用化学式为ABX3,其中A位点通常是有机阳离子(如甲基铵(MA+)或甲脒(FA^+)),B位点通常是Pb^2+,X位点通常是卤素阴离子,这使其具有适当的带隙和强的吸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 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 稳定性 光电转换效率 有机阳离子 卤素阴离子 光伏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富勒烯衍生物电子传输层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9
4
作者 陈瑞 王维 +8 位作者 卜童乐 库治良 钟杰 彭勇 肖生强 尤为 黄福志 程一兵 傅正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1-407,共7页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近几年吸引了众多的关注。目前,在反式平板异质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最普遍使用的电子传输层材料是富勒烯衍生物PCBM,但是由于其价格昂贵,将会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最终产业化。本文开发出一种新...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近几年吸引了众多的关注。目前,在反式平板异质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最普遍使用的电子传输层材料是富勒烯衍生物PCBM,但是由于其价格昂贵,将会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最终产业化。本文开发出一种新的低成本富勒烯衍生物N-甲基-2-戊基[60]富勒烯吡咯烷(NMPFP)来取代PCBM,用于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层。和PCBM电子传输层相比,NMPFP具有更快的电子传输速率。用NMPFP制作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几乎没有迟滞现象,取得了13.83%的光电转换效率,和PCBM电池性能相当。而且,由于NMPFP更强的疏水性,其电池的稳定性优于PCBM电池。本研究表明NMPFP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电子传输材料,用于反式平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以有效的取代PC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电子传输层 低成本 PCBM 富勒烯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Zn合金在室温单轴压缩下的微观组织演变 被引量:2
5
作者 毛成明 杨宏韬 +2 位作者 陈厚文 郑玉峰 聂建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0-495,共6页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纯Zn 及Zn-0. 1wt.%Li 合金挤压棒材在室温压缩下的微观组织演变。纯Zn 在变形初期以孪生为主,孪生类型为{1012} 孪生。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孪晶数目增多并出现再结晶晶粒,后续的变形主要以动态再结晶机制为...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纯Zn 及Zn-0. 1wt.%Li 合金挤压棒材在室温压缩下的微观组织演变。纯Zn 在变形初期以孪生为主,孪生类型为{1012} 孪生。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孪晶数目增多并出现再结晶晶粒,后续的变形主要以动态再结晶机制为主。Zn-0. 1wt.%Li 合金在变形初期没有产生孪晶,而是在共析转变形成的Zn+LiZn4晶粒周围产生应力集中,并在原始Zn 晶粒内出现取向差。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大,应力集中程度增加,在原始Zn 晶粒内会出现少量{1012} 孪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Li 合金 压缩变形 组织演变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