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准层序组内沉积体的解释研究
被引量:
23
1
作者
凌云
孙德胜
+2 位作者
高军
王世瑞
林吉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6期568-577,共10页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和层序地层学理论能否有效地解释准层序组内沉积体的空间展布,是一个关系到地震分辨率和地震勘探能力的有争议问题。基于准噶尔盆地560 km2大面元三维地震数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利用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和层序地层学理论能否有效地解释准层序组内沉积体的空间展布,是一个关系到地震分辨率和地震勘探能力的有争议问题。基于准噶尔盆地560 km2大面元三维地震数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利用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信息进行J1s2准层序组顶、底标定的原则;利用井信息对准层序组内的沉积特征进行了描述;应用地震地层学理论和储层属性分析方法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解释,得到了J1sz准层序组内J1s21和J1s22准层序沉积体的有效空间展布和叠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三维地震数据
层序地层学
准层序组
准层序
地震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5D地震勘探实例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凌云
黄旭日
+4 位作者
孙德胜
高军
林吉祥
熊万强
李岩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4期339-352,共14页
3D和随时间推移(TL)地震是油田评价与开发阶段重要的地震勘探方法。近年来,TL地震正逐步成为油藏开发和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TL地震受到储层条件、开采方式、TL地震勘探过程中非重复性噪声以及一些油田在开发早期未开展基础3D地震...
3D和随时间推移(TL)地震是油田评价与开发阶段重要的地震勘探方法。近年来,TL地震正逐步成为油藏开发和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TL地震受到储层条件、开采方式、TL地震勘探过程中非重复性噪声以及一些油田在开发早期未开展基础3D地震观测等诸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使得这一技术在陆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受到了制约。为此,提出了3.5D地震勘探方法。3.5D地震勘探方法应用油田开发中、晚期的高精度3D地震数据,结合油田开发动态信息解决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剩余油气分布区域。通过对中国西部某油田的开发实例研究,认为:3.5D地震可以较有效地解决油田开发中的问题,发现剩余油气的分布,不但解决了一些油田早期没有3D地震或早期3D地震数据质量存在严重非重复性噪声影响的问题,同时还可降低TL地震勘探的风险,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地震
随时间推移地震
3.5D地震
提高分辨率处理
高精度3D地震数据
油藏开发动态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叠置薄储层的沉积微相解释研究
被引量:
24
3
作者
凌云
孙德胜
+1 位作者
高军
林吉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329-341,共13页
中国陆相沉积盆地腹部油气勘探所面临的问题是:盆地面积小,断裂发育,沉积相变化快,储层薄,当地震勘探分辨率小于1/4波长时,在地震剖面上难以分辨出这些薄储层。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探索和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薄储层的地震勘探技术思路...
中国陆相沉积盆地腹部油气勘探所面临的问题是:盆地面积小,断裂发育,沉积相变化快,储层薄,当地震勘探分辨率小于1/4波长时,在地震剖面上难以分辨出这些薄储层。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探索和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薄储层的地震勘探技术思路。提出对于叠置薄储层(单层厚度小于3 m,埋深2 100m,5~7层)的勘探,最终目标是求解叠置薄储层沉积微相的思想。讨论了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基本原理,即在有效消除近地表影响的条件下,获得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成像数据;给出了基于层序地层学的储层演化解释方法,即沿参考标准层提取等时地震属性切片,通过动态演化解释方法研究在一个沉积旋回中的薄储层的形成过程和空间展布特征。利用该方法对松辽盆地腹部下白垩系一套叠置砂体进行了沉积微相解释,划分了油气有利运移区和有利储集区,进行了油气富集区的预测。经多口开发控制井验证,预测的准确率在60%以上,说明地震对于薄储层勘探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沉积盆地
岩性圈闭
叠置薄储层
沉积微相
地震属性
地震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薄储层叠后反演影响因素分析与地震属性解释研究
被引量:
36
4
作者
凌云
■晓宇
+2 位作者
孙德胜
林吉祥
高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6期531-558,共28页
薄储层是岩性地震勘探的主要研究对象和难点之一,而地震反演被普遍认为是解决此类地震勘探问题的主要解释技术与方法。尽管现今的反演技术已经从叠后发展到叠前,从AVO反演发展为弹性反演,但反演技术仍面临着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等方面...
薄储层是岩性地震勘探的主要研究对象和难点之一,而地震反演被普遍认为是解决此类地震勘探问题的主要解释技术与方法。尽管现今的反演技术已经从叠后发展到叠前,从AVO反演发展为弹性反演,但反演技术仍面临着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认识上和观念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影响,这些影响很多时候会导致反演的地质解释结果与钻井结果相差甚远。为此,在不考虑叠前地震影响因素,和在理想的成像条件下,基于薄储层褶积模型对叠后反演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叠后反演与地震属性的理论关系和地质解释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给出了叠后反演应考虑的主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地震反演
地震属性
地震影响因素
地质影响因素
算法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构造演化与储层沉积演化解释研究
被引量:
14
5
作者
凌云
林吉祥
+1 位作者
孙德胜
高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1期1-16,共16页
平衡剖面解释技术是利用地质构造的复原过程来研究复杂构造区的构造演化特征和过程,并对解释结果进行验证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技术;层序地层学研究则是通过层序的划分与对比以及体系域的构建来认识盆地的沉积演化和沉积相的一种重要解释技...
平衡剖面解释技术是利用地质构造的复原过程来研究复杂构造区的构造演化特征和过程,并对解释结果进行验证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技术;层序地层学研究则是通过层序的划分与对比以及体系域的构建来认识盆地的沉积演化和沉积相的一种重要解释技术。两种方法一个是研究剧烈构造变形区地质构造解释问题.另一个则是研究盆地沉积特征、沉积相问题。然而对于空间仅具有一定观测尺度,垂向仅有一定分辨率的三维地震数据而言,如何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解决实际的地质问题呢?通过实际解释研究,提出了基于相对平衡剖面的构造演化和储层沉积演化解释方法。该方法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并结合了平衡剖面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技术特点,不仅可以快速且比较有效地解决较小区域(地震三维区内)构造解释中的问题,快速有效地验证参考标准层解释的合理性,同时可以获得古地貌信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井信息和三维地震数据中的反射特征,最终获得三维空间的储层沉积演化解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层序地层学
相对平衡剖面解释
层序地层格架
参考标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田开发阶段叠后地震反演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8
6
作者
(亩心)晓宇
凌云
+2 位作者
孙德胜
林吉祥
高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8-312,共5页
测井信息与地震信息观测时间不同引起的误差对地震反演结果有较大影响,这在油田开发中、晚期的地震勘探中尤为明显,但这一种影响因素却往往被忽视。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油田开发区叠后地震反演为例,在测井信息与地震信息观测时间不同...
测井信息与地震信息观测时间不同引起的误差对地震反演结果有较大影响,这在油田开发中、晚期的地震勘探中尤为明显,但这一种影响因素却往往被忽视。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油田开发区叠后地震反演为例,在测井信息与地震信息观测时间不同条件下,对影响叠后地震反演结果的混合相位子波提取、初始速度模型建立和多井约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单井初始速度模型建立、地震子波与相位多井统计,以及单井叠后反演约束与适当叠后反演约束的条件下,叠后地震反演可以获得空间相对保持的储层波阻抗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阶段
叠后地震反演
混合相位子波初始速度模型
多井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零井源距VSP上行波统计反褶积方法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凌云
孙祥娥
+3 位作者
高军
林吉祥
孙德胜
王春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40,共16页
反褶积是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零井源距VSP下行波反褶积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地震反褶积方法之一,但在存在较强干扰时,经过零井源距VSP下行波反褶积处理的数据与地面地震数据会经常出现较大的闭合差,以至于严重影响到零...
反褶积是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零井源距VSP下行波反褶积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地震反褶积方法之一,但在存在较强干扰时,经过零井源距VSP下行波反褶积处理的数据与地面地震数据会经常出现较大的闭合差,以至于严重影响到零井源距VSP数据在地震层位标定和地质解释中的有效应用。实际零井源距VSP数据的研究发现,当零井源距VSP采集数据中存在较强的层间多次波和井壁耦合谐振时,经下行波反褶积处理后的VSP成像数据与地面地震数据之间出现了闭合问题。对影响闭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行波统计反褶积方法,实际资料处理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回避和压制以上干扰,获得更稳定的反褶积算子和反褶积效果。上行波统计反褶积有与地面地震反褶积相同的输入统计数据和算法,通过上行波统计反褶积处理,零井源距VSP与地面地震数据之间的闭合差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给出了基于上行波反褶积的零井源距VSP处理流程和质量监控方法。同时指出当VSP采集数据中含有较弱的干扰和层间多次波时,下行波反褶积仍是获得更精确反射系数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井源距VSP
上
下行波分离
下行波反褶积
上行波统计反褶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时频空间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补偿
被引量:
72
8
作者
凌云
高军
吴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2,189,共8页
陆上地震勘探由于近地表岩性的空间变化,导致激发能量和激发子波也随之产生严重的空间变化,进而引起最终成像储层反射地震属性信息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要远大于地质和油气因素引起的储层信息变化,势必给储层的识别带来困难。以往的球面...
陆上地震勘探由于近地表岩性的空间变化,导致激发能量和激发子波也随之产生严重的空间变化,进而引起最终成像储层反射地震属性信息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要远大于地质和油气因素引起的储层信息变化,势必给储层的识别带来困难。以往的球面发散与吸收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消除一定的近地表影响,但它们难以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三个域内有效地消除近地表的影响。为此,本文在原有时频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衰减补偿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时频空间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衰减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油田的三维开发地震数据的处理、解释和开发钻井的验证,表明该补偿方法在消除近地表对地震属性的空间影响的同时,还满足相对保持储层振幅信息的处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域
发散
球面
陆上地震勘探
地表一致性
地震属性信息
大地吸收衰减
空间变化
补偿方法
近地表
激发能量
信息变化
振幅补偿
地震数据
开发钻井
空间影响
振幅信息
有效方法
储层
反褶积
和空间
时频域
岩性
子波
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宽/窄方位角勘探实例分析与评价(一)
被引量:
56
9
作者
凌云
高军
+1 位作者
孙德胜
吴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5-308,317,共5页
近年来,人们对开展宽方位角观测的优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对于宽方位角观测一定要有更高的覆盖次数及更小的面元,即更昂贵的采集费用,有些望而却步。为此,本文通过在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实际采集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以岩性储层为勘探...
近年来,人们对开展宽方位角观测的优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对于宽方位角观测一定要有更高的覆盖次数及更小的面元,即更昂贵的采集费用,有些望而却步。为此,本文通过在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实际采集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以岩性储层为勘探目标进行了宽/窄方位角观测效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中采用严格相对保持振幅的提高分辨率处理,并依据沿储层地震属性的差异评价宽/窄方位角在勘探岩性储层上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层较平坦(盆地腹部)的地区和地震数据具有一定信噪比的条件下,针对岩性地震勘探而言,宽方位角(纵横比大于0.5)地震勘探比窄方位角可获得更高的空间成像分辨率,而且不一定需要更高的覆盖次数,对于岩性勘探来说有60-80次覆盖即可满足勘探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角
分析与评价
实例
高分辨率处理
覆盖次数
地震数据
地震勘探
准噶尔盆地
中国西部
对比分析
观测效果
勘探目标
地震属性
研究结果
空间成像
岩性勘探
储层
信噪比
分辩率
纵横比
可满足
采集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控震源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前景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
53
10
作者
凌云
高军
+1 位作者
孙德胜
林吉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5期425-438,共14页
尽管可控震源较之炸药震源至今仍存在频宽和相位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但在国际地震勘探领域,可控震源已成为最为主要的激发震源,并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中。现今仅有极少数国家还在使用炸药震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炸药震源存在环保和...
尽管可控震源较之炸药震源至今仍存在频宽和相位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但在国际地震勘探领域,可控震源已成为最为主要的激发震源,并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中。现今仅有极少数国家还在使用炸药震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炸药震源存在环保和安全问题,而宽方位和高密度等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对国际可控震源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无论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还是从环保与安全的角度,可控震源将必然成为未来国内主要的地震勘探震源而得到广泛应用。针对我国陆相薄储层和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具有的特点,着重讨论了可控震源在采集、处理和解释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效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炸药震源
空间相对分辨率
零相位子波
小相位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个被开发证实的隐蔽油气藏解释实例
被引量:
7
11
作者
Ling Yun, BGP, Zhuo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072751,China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7,共6页
寻找隐蔽油气藏已经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热点之一。一年前,作者曾经利用形成"储层演化地震分析"模式的技术思路,对塔里木盆地北缘一个油田的隐蔽油气藏开发实例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套技术思路是:首先采用基于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
寻找隐蔽油气藏已经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热点之一。一年前,作者曾经利用形成"储层演化地震分析"模式的技术思路,对塔里木盆地北缘一个油田的隐蔽油气藏开发实例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套技术思路是:首先采用基于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然后在基于参考标准层井信息标定基础上沿参考标准层进行地震属性提取,最后通过地震属性的空间变化识别厚度小于1/4波长的薄储层。该隐蔽油气藏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后结果表明,现今的开发区域和当初提供的地震振幅异常预测分布范围十分吻合。此例说明作者总结的"储层演化地震分析"解释方法在寻找隐蔽油气藏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地震分析
地震属性
储层
演化
塔里木盆地
异常
油田
技术思路
解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针对不同地质目标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解释评价
被引量:
3
12
作者
凌云
高军
+1 位作者
孙德胜
林吉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3期217-229,共13页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地震勘探成像技术的发展,叠前时间偏移正逐步替代常规的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成为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方法的主流。但对于不同的地质目标,叠前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是否优于常规 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呢?为此...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地震勘探成像技术的发展,叠前时间偏移正逐步替代常规的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成为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方法的主流。但对于不同的地质目标,叠前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是否优于常规 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呢?为此,从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基于某地区三维数据常规处理结果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针对不同地质目标进行了剖析与评价。认为: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垂向分辨率较常规处理明显降低,但对于空间波阻抗变化明显的河流和断层,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空间分辨率要高于常规处理;对于小于1/4波长的叠置薄储层,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垂向和空间分辨率低于常规处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常规处理
成像效果
垂向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地质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准层序组内沉积体的解释研究
被引量:
23
1
作者
凌云
孙德胜
高军
王世瑞
林吉祥
机构
cnpc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凌云研究组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6期568-577,共10页
文摘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和层序地层学理论能否有效地解释准层序组内沉积体的空间展布,是一个关系到地震分辨率和地震勘探能力的有争议问题。基于准噶尔盆地560 km2大面元三维地震数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利用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信息进行J1s2准层序组顶、底标定的原则;利用井信息对准层序组内的沉积特征进行了描述;应用地震地层学理论和储层属性分析方法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解释,得到了J1sz准层序组内J1s21和J1s22准层序沉积体的有效空间展布和叠置关系。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三维地震数据
层序地层学
准层序组
准层序
地震地层学
Keywords
Junggar Basin
3-D seismic data
sequence stratigraphy
parasequence set
parasequence
seismic stratigraphy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5D地震勘探实例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凌云
黄旭日
孙德胜
高军
林吉祥
熊万强
李岩
机构
cnpc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凌云研究组
北京旭日奥油能源技术有限
公司
北京旭日奥油能源技术有限
公司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
公司
开发
研究
院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4期339-352,共14页
文摘
3D和随时间推移(TL)地震是油田评价与开发阶段重要的地震勘探方法。近年来,TL地震正逐步成为油藏开发和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TL地震受到储层条件、开采方式、TL地震勘探过程中非重复性噪声以及一些油田在开发早期未开展基础3D地震观测等诸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使得这一技术在陆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受到了制约。为此,提出了3.5D地震勘探方法。3.5D地震勘探方法应用油田开发中、晚期的高精度3D地震数据,结合油田开发动态信息解决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剩余油气分布区域。通过对中国西部某油田的开发实例研究,认为:3.5D地震可以较有效地解决油田开发中的问题,发现剩余油气的分布,不但解决了一些油田早期没有3D地震或早期3D地震数据质量存在严重非重复性噪声影响的问题,同时还可降低TL地震勘探的风险,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3D地震
随时间推移地震
3.5D地震
提高分辨率处理
高精度3D地震数据
油藏开发动态信息
Keywords
3-D seismic
4-D seismic
3.5-D seismic
resolution-advancement processing
high quality 3-D seismic data
reservoir production history data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叠置薄储层的沉积微相解释研究
被引量:
24
3
作者
凌云
孙德胜
高军
林吉祥
机构
cnpc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凌云研究组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329-341,共13页
文摘
中国陆相沉积盆地腹部油气勘探所面临的问题是:盆地面积小,断裂发育,沉积相变化快,储层薄,当地震勘探分辨率小于1/4波长时,在地震剖面上难以分辨出这些薄储层。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探索和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薄储层的地震勘探技术思路。提出对于叠置薄储层(单层厚度小于3 m,埋深2 100m,5~7层)的勘探,最终目标是求解叠置薄储层沉积微相的思想。讨论了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基本原理,即在有效消除近地表影响的条件下,获得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成像数据;给出了基于层序地层学的储层演化解释方法,即沿参考标准层提取等时地震属性切片,通过动态演化解释方法研究在一个沉积旋回中的薄储层的形成过程和空间展布特征。利用该方法对松辽盆地腹部下白垩系一套叠置砂体进行了沉积微相解释,划分了油气有利运移区和有利储集区,进行了油气富集区的预测。经多口开发控制井验证,预测的准确率在60%以上,说明地震对于薄储层勘探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陆相沉积盆地
岩性圈闭
叠置薄储层
沉积微相
地震属性
地震分辨率
Keywords
continental deposit basin
lithologic traps
superposed thin reservoirs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seismic attributes
seismic resolution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薄储层叠后反演影响因素分析与地震属性解释研究
被引量:
36
4
作者
凌云
■晓宇
孙德胜
林吉祥
高军
机构
cnpc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凌云研究组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6期531-558,共28页
文摘
薄储层是岩性地震勘探的主要研究对象和难点之一,而地震反演被普遍认为是解决此类地震勘探问题的主要解释技术与方法。尽管现今的反演技术已经从叠后发展到叠前,从AVO反演发展为弹性反演,但反演技术仍面临着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认识上和观念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影响,这些影响很多时候会导致反演的地质解释结果与钻井结果相差甚远。为此,在不考虑叠前地震影响因素,和在理想的成像条件下,基于薄储层褶积模型对叠后反演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叠后反演与地震属性的理论关系和地质解释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给出了叠后反演应考虑的主要步骤。
关键词
叠后地震反演
地震属性
地震影响因素
地质影响因素
算法影响因素
Keywords
post-stack seismic inversion
seismic attribute
seismic affecting factor
geologic affecting factor
algorithm affecting factor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构造演化与储层沉积演化解释研究
被引量:
14
5
作者
凌云
林吉祥
孙德胜
高军
机构
cnpc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凌云研究组
cnpc
方
地球
物理
公司
凌云
研究
组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1期1-16,共16页
文摘
平衡剖面解释技术是利用地质构造的复原过程来研究复杂构造区的构造演化特征和过程,并对解释结果进行验证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技术;层序地层学研究则是通过层序的划分与对比以及体系域的构建来认识盆地的沉积演化和沉积相的一种重要解释技术。两种方法一个是研究剧烈构造变形区地质构造解释问题.另一个则是研究盆地沉积特征、沉积相问题。然而对于空间仅具有一定观测尺度,垂向仅有一定分辨率的三维地震数据而言,如何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解决实际的地质问题呢?通过实际解释研究,提出了基于相对平衡剖面的构造演化和储层沉积演化解释方法。该方法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并结合了平衡剖面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技术特点,不仅可以快速且比较有效地解决较小区域(地震三维区内)构造解释中的问题,快速有效地验证参考标准层解释的合理性,同时可以获得古地貌信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井信息和三维地震数据中的反射特征,最终获得三维空间的储层沉积演化解释结果。
关键词
平衡剖面
层序地层学
相对平衡剖面解释
层序地层格架
参考标准层
Keywords
balanced sec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relatively bal-anced section interpreta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reference standard layer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田开发阶段叠后地震反演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8
6
作者
(亩心)晓宇
凌云
孙德胜
林吉祥
高军
机构
cnpc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凌云研究组
cnpc
东方
地球
物理
公司
博士后工作站
出处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8-312,共5页
文摘
测井信息与地震信息观测时间不同引起的误差对地震反演结果有较大影响,这在油田开发中、晚期的地震勘探中尤为明显,但这一种影响因素却往往被忽视。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油田开发区叠后地震反演为例,在测井信息与地震信息观测时间不同条件下,对影响叠后地震反演结果的混合相位子波提取、初始速度模型建立和多井约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单井初始速度模型建立、地震子波与相位多井统计,以及单井叠后反演约束与适当叠后反演约束的条件下,叠后地震反演可以获得空间相对保持的储层波阻抗信息。
关键词
油田开发阶段
叠后地震反演
混合相位子波初始速度模型
多井约束
Keywords
oilfield production period
post-stack seismic inversion
mixed-phase wavelet
initial velocity model
multi-well constraint
分类号
P631.44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零井源距VSP上行波统计反褶积方法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凌云
孙祥娥
高军
林吉祥
孙德胜
王春芳
机构
cnpc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凌云研究组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40,共16页
文摘
反褶积是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零井源距VSP下行波反褶积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地震反褶积方法之一,但在存在较强干扰时,经过零井源距VSP下行波反褶积处理的数据与地面地震数据会经常出现较大的闭合差,以至于严重影响到零井源距VSP数据在地震层位标定和地质解释中的有效应用。实际零井源距VSP数据的研究发现,当零井源距VSP采集数据中存在较强的层间多次波和井壁耦合谐振时,经下行波反褶积处理后的VSP成像数据与地面地震数据之间出现了闭合问题。对影响闭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行波统计反褶积方法,实际资料处理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回避和压制以上干扰,获得更稳定的反褶积算子和反褶积效果。上行波统计反褶积有与地面地震反褶积相同的输入统计数据和算法,通过上行波统计反褶积处理,零井源距VSP与地面地震数据之间的闭合差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给出了基于上行波反褶积的零井源距VSP处理流程和质量监控方法。同时指出当VSP采集数据中含有较弱的干扰和层间多次波时,下行波反褶积仍是获得更精确反射系数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零井源距VSP
上
下行波分离
下行波反褶积
上行波统计反褶积
Keywords
zero offset VSP
separation of up-going and down-going wave
down-going wave deconvolution
up-going wave statistical deconvolution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时频空间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补偿
被引量:
72
8
作者
凌云
高军
吴琳
机构
cnpc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凌云研究组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2,189,共8页
文摘
陆上地震勘探由于近地表岩性的空间变化,导致激发能量和激发子波也随之产生严重的空间变化,进而引起最终成像储层反射地震属性信息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要远大于地质和油气因素引起的储层信息变化,势必给储层的识别带来困难。以往的球面发散与吸收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消除一定的近地表影响,但它们难以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三个域内有效地消除近地表的影响。为此,本文在原有时频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衰减补偿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时频空间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衰减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油田的三维开发地震数据的处理、解释和开发钻井的验证,表明该补偿方法在消除近地表对地震属性的空间影响的同时,还满足相对保持储层振幅信息的处理要求。
关键词
空间域
发散
球面
陆上地震勘探
地表一致性
地震属性信息
大地吸收衰减
空间变化
补偿方法
近地表
激发能量
信息变化
振幅补偿
地震数据
开发钻井
空间影响
振幅信息
有效方法
储层
反褶积
和空间
时频域
岩性
子波
油气
Keywords
near-surface influence,ground attenuation by absorption,time-frequency-space domain,spherical dispersion and absorption,compensation for attenuation
分类号
P631.42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宽/窄方位角勘探实例分析与评价(一)
被引量:
56
9
作者
凌云
高军
孙德胜
吴琳
机构
东方
地球
物理
公司
cnpc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凌云研究组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5-308,317,共5页
文摘
近年来,人们对开展宽方位角观测的优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对于宽方位角观测一定要有更高的覆盖次数及更小的面元,即更昂贵的采集费用,有些望而却步。为此,本文通过在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实际采集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以岩性储层为勘探目标进行了宽/窄方位角观测效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中采用严格相对保持振幅的提高分辨率处理,并依据沿储层地震属性的差异评价宽/窄方位角在勘探岩性储层上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层较平坦(盆地腹部)的地区和地震数据具有一定信噪比的条件下,针对岩性地震勘探而言,宽方位角(纵横比大于0.5)地震勘探比窄方位角可获得更高的空间成像分辨率,而且不一定需要更高的覆盖次数,对于岩性勘探来说有60-80次覆盖即可满足勘探要求。
关键词
方位角
分析与评价
实例
高分辨率处理
覆盖次数
地震数据
地震勘探
准噶尔盆地
中国西部
对比分析
观测效果
勘探目标
地震属性
研究结果
空间成像
岩性勘探
储层
信噪比
分辩率
纵横比
可满足
采集
地层
Keywords
wide azimuth,narrow azimuth,spatial imaging resolution,amplitude attribute,attribute of coherent data volume
分类号
P631.44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TN943.3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控震源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前景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
53
10
作者
凌云
高军
孙德胜
林吉祥
机构
cnpc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凌云研究组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5期425-438,共14页
文摘
尽管可控震源较之炸药震源至今仍存在频宽和相位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但在国际地震勘探领域,可控震源已成为最为主要的激发震源,并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中。现今仅有极少数国家还在使用炸药震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炸药震源存在环保和安全问题,而宽方位和高密度等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对国际可控震源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无论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还是从环保与安全的角度,可控震源将必然成为未来国内主要的地震勘探震源而得到广泛应用。针对我国陆相薄储层和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具有的特点,着重讨论了可控震源在采集、处理和解释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效益问题。
关键词
可控震源
炸药震源
空间相对分辨率
零相位子波
小相位子波
Keywords
vibroseis
explosive source
spatial relative resolution
zero phase wavelet
small phase wavelet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个被开发证实的隐蔽油气藏解释实例
被引量:
7
11
作者
Ling Yun, BGP, Zhuo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072751,China
机构
cnpc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凌云研究组
河北省涿州市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7,共6页
文摘
寻找隐蔽油气藏已经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热点之一。一年前,作者曾经利用形成"储层演化地震分析"模式的技术思路,对塔里木盆地北缘一个油田的隐蔽油气藏开发实例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套技术思路是:首先采用基于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然后在基于参考标准层井信息标定基础上沿参考标准层进行地震属性提取,最后通过地震属性的空间变化识别厚度小于1/4波长的薄储层。该隐蔽油气藏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后结果表明,现今的开发区域和当初提供的地震振幅异常预测分布范围十分吻合。此例说明作者总结的"储层演化地震分析"解释方法在寻找隐蔽油气藏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地震分析
地震属性
储层
演化
塔里木盆地
异常
油田
技术思路
解释方法
Keywords
concealed oil/gas reservoir,seismic exploration, resolution, seismic attributes,1/4 wavelength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对不同地质目标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解释评价
被引量:
3
12
作者
凌云
高军
孙德胜
林吉祥
机构
cnpc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凌云研究组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3期217-229,共13页
文摘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地震勘探成像技术的发展,叠前时间偏移正逐步替代常规的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成为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方法的主流。但对于不同的地质目标,叠前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是否优于常规 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呢?为此,从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基于某地区三维数据常规处理结果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针对不同地质目标进行了剖析与评价。认为: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垂向分辨率较常规处理明显降低,但对于空间波阻抗变化明显的河流和断层,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空间分辨率要高于常规处理;对于小于1/4波长的叠置薄储层,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垂向和空间分辨率低于常规处理结果。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常规处理
成像效果
垂向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地质目标
Keywords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PrSTM)
conventional processing
imaging quality
vertical resolution
spatial resolution
geological target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准层序组内沉积体的解释研究
凌云
孙德胜
高军
王世瑞
林吉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3.5D地震勘探实例研究
凌云
黄旭日
孙德胜
高军
林吉祥
熊万强
李岩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叠置薄储层的沉积微相解释研究
凌云
孙德胜
高军
林吉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薄储层叠后反演影响因素分析与地震属性解释研究
凌云
■晓宇
孙德胜
林吉祥
高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构造演化与储层沉积演化解释研究
凌云
林吉祥
孙德胜
高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油田开发阶段叠后地震反演影响因素研究
(亩心)晓宇
凌云
孙德胜
林吉祥
高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零井源距VSP上行波统计反褶积方法研究
凌云
孙祥娥
高军
林吉祥
孙德胜
王春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时频空间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补偿
凌云
高军
吴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7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宽/窄方位角勘探实例分析与评价(一)
凌云
高军
孙德胜
吴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5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可控震源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前景与问题分析
凌云
高军
孙德胜
林吉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
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一个被开发证实的隐蔽油气藏解释实例
Ling Yun, BGP, Zhuo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072751,China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针对不同地质目标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解释评价
凌云
高军
孙德胜
林吉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