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资料相对保真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西文 赵邦六 +1 位作者 吕焕通 唐东磊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9-331,共13页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为了能有效识别岩性油气藏,通常要求对地震资料做提高分辨率处理,但过分强调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会使处理结果的保真度变差。为此,基于准噶尔盆地石东地区一条长8 km的高分辨率数据采集试验测线,通过分析剖面的反射...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为了能有效识别岩性油气藏,通常要求对地震资料做提高分辨率处理,但过分强调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会使处理结果的保真度变差。为此,基于准噶尔盆地石东地区一条长8 km的高分辨率数据采集试验测线,通过分析剖面的反射特征和频谱特征,对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讨论,认为剖面中出现的薄层反射信息是一种假象。然后利用相对保真地震处理方法重新处理了同一条测线的地震资料,并与高分辨率高信噪比方法的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最后利用两种方法解释的砂体模式建立了正演模型,模拟结果验证了相对保真处理的可信度,并证实了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处理结果中出现的薄层信息不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勘探 高分辨率处理 陷频带 相对保真处理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国发 常德双 +1 位作者 李皓 赵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6-539,共4页
利用褶积模型得到的地震记录由于没有考虑处理过程以及火成岩上覆地层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模拟火成岩在实际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因此,设计了一个火成岩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正演得到其叠前地震波场。分别利用叠后时间偏移、叠... 利用褶积模型得到的地震记录由于没有考虑处理过程以及火成岩上覆地层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模拟火成岩在实际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因此,设计了一个火成岩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正演得到其叠前地震波场。分别利用叠后时间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对模拟的地震数据进行偏移成像,进而对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由此得到对该火成岩模型地震相模式的基本认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褶积模型相比,该方法更真实地模拟了火成岩在实际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形成的火成岩地震相模式对于实际火成岩机构的地震识别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场模拟 火成岩 反射特征 火山机构 杂乱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一致性统计相关分析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蔡希玲 刘学伟 +2 位作者 王彦娟 吕英梅 聂红梅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390-396,共7页
在高精度地震数据处理中,对数据的分析和认识十分重要,而有效的分析方法则有助于认识问题,在处理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此,提出了基于地表一致性的统计相关函数分析方法。首先给出了自相关函数统计算法,讨论了相关函数... 在高精度地震数据处理中,对数据的分析和认识十分重要,而有效的分析方法则有助于认识问题,在处理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此,提出了基于地表一致性的统计相关函数分析方法。首先给出了自相关函数统计算法,讨论了相关函数的性质,介绍了地表一致性假设前提下统计相关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然后从原始数据分析、异常数据集检测、处理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讨论了自相关函数和统计特征参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不同地区的实际应用表明:地表一致性相关函数统计法能够综合地分析原始地震数据的特征,监控处理过程中数据特征的变化,多方位地对质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一致性 自相关函数 统计分析 能量 频率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相关和褶积法单频干扰识别与消除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少武 赵波 +2 位作者 罗国安 赵海珍 贺振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4-561,17-18,共8页
在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会出现从浅层到深层频率、相位和振幅基本保持不变的50 Hz单频干扰。常规时间域压制噪声的方法虽然能够压制这种干扰,但在实际海量地震数据的运算中,耗费时间长,计算效率低。基于正、余弦函数的褶积和自相关运算结... 在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会出现从浅层到深层频率、相位和振幅基本保持不变的50 Hz单频干扰。常规时间域压制噪声的方法虽然能够压制这种干扰,但在实际海量地震数据的运算中,耗费时间长,计算效率低。基于正、余弦函数的褶积和自相关运算结果是同频率的正、余弦函数,则单频干扰的褶积和自相关运算结果也是同频率的正、余弦函数。因此,可以通过褶积和自相关运算来确定单频干扰。自相关和褶积法利用地震数据的自相关函数和褶积函数,计算单频干扰的自相关函数和褶积函数,运用正、余弦函数自适应减算法快速估算单频干扰。由于频率和相位与单频干扰呈非线性函数关系,因此使用任何估算方法都非常耗时。运用自相关和褶积法识别与消除单频干扰不需要估算单频干扰的频率、相位和振幅,因此可以高效、快速地估算出单频干扰,达到消除单频干扰的目的。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在快速、高效地消除单频干扰的同时不损害单频干扰频率分量附近有效信号的频率成分,提高了单频干扰频率分量附近数据的信噪比。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且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采集 单频干扰 信噪比 正、余弦函数自适应减算法 自相关和褶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相位特性与测试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益成 易碧金 +1 位作者 巩庆钢 张显桂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8-170,174,共4页
相位特性是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地震数据采集的质量,是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必须考核的指标之一。对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普遍使用的线性相位和最小相位两种滤波器的相位特性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从系统的频率特性出发... 相位特性是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地震数据采集的质量,是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必须考核的指标之一。对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普遍使用的线性相位和最小相位两种滤波器的相位特性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从系统的频率特性出发,给出了相位误差的定义和测试原理;基于模拟信号数字处理技术推导了相位误差的频率域计算公式;详细介绍了采用方波脉冲信号测量相位误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站 滤波器 线性相位 最小相位 相位特性 相位误差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中近源三分量波场调查试验与数据分析
6
作者 胡立新 彭洪超 +3 位作者 于富文 孙成禹 杨德宽 宫同举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8,共7页
近地表介质具有低速度、高吸收等特性,对地震波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三分量检波器有利于记录全波场信息。选择在灰岩区,利用三分量检波器进行了近源地震数据采集,开展了近地表介质对波场影响的研究。基于三分量资料进行了纵波波场合成,... 近地表介质具有低速度、高吸收等特性,对地震波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三分量检波器有利于记录全波场信息。选择在灰岩区,利用三分量检波器进行了近源地震数据采集,开展了近地表介质对波场影响的研究。基于三分量资料进行了纵波波场合成,通过对比分析合成纵波记录的频谱特征和能量特征,结合吸收系数特征,得出灰岩区吸收强烈、近地表滤波作用明显的结论。基于合成纵波记录拾取了初至信息,对地表速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源波场 三分量 波场合成 近地表调查 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D地震勘探实例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凌云 黄旭日 +4 位作者 孙德胜 高军 林吉祥 熊万强 李岩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4期339-352,共14页
3D和随时间推移(TL)地震是油田评价与开发阶段重要的地震勘探方法。近年来,TL地震正逐步成为油藏开发和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TL地震受到储层条件、开采方式、TL地震勘探过程中非重复性噪声以及一些油田在开发早期未开展基础3D地震... 3D和随时间推移(TL)地震是油田评价与开发阶段重要的地震勘探方法。近年来,TL地震正逐步成为油藏开发和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TL地震受到储层条件、开采方式、TL地震勘探过程中非重复性噪声以及一些油田在开发早期未开展基础3D地震观测等诸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使得这一技术在陆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受到了制约。为此,提出了3.5D地震勘探方法。3.5D地震勘探方法应用油田开发中、晚期的高精度3D地震数据,结合油田开发动态信息解决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剩余油气分布区域。通过对中国西部某油田的开发实例研究,认为:3.5D地震可以较有效地解决油田开发中的问题,发现剩余油气的分布,不但解决了一些油田早期没有3D地震或早期3D地震数据质量存在严重非重复性噪声影响的问题,同时还可降低TL地震勘探的风险,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地震 随时间推移地震 3.5D地震 提高分辨率处理 高精度3D地震数据 油藏开发动态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空间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补偿 被引量:72
8
作者 凌云 高军 吴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2,189,共8页
陆上地震勘探由于近地表岩性的空间变化,导致激发能量和激发子波也随之产生严重的空间变化,进而引起最终成像储层反射地震属性信息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要远大于地质和油气因素引起的储层信息变化,势必给储层的识别带来困难。以往的球面... 陆上地震勘探由于近地表岩性的空间变化,导致激发能量和激发子波也随之产生严重的空间变化,进而引起最终成像储层反射地震属性信息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要远大于地质和油气因素引起的储层信息变化,势必给储层的识别带来困难。以往的球面发散与吸收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消除一定的近地表影响,但它们难以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三个域内有效地消除近地表的影响。为此,本文在原有时频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衰减补偿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时频空间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衰减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油田的三维开发地震数据的处理、解释和开发钻井的验证,表明该补偿方法在消除近地表对地震属性的空间影响的同时,还满足相对保持储层振幅信息的处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域 发散 球面 陆上地震勘探 地表一致性 地震属性信息 大地吸收衰减 空间变化 补偿方法 近地表 激发能量 信息变化 振幅补偿 地震数据 开发钻井 空间影响 振幅信息 有效方法 储层 反褶积 和空间 时频域 岩性 子波 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分辨率极限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77
9
作者 凌云研究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5-442,共8页
地震分辨率一直是薄储层和岩性地震勘探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困扰地球物理发展的问题之一。地震分辨率分为垂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分辨率,通常教科书和有关的文献均将l/4地震波长定义为时间分辨率的极限,即使按菲涅尔半径定义的空间分辨... 地震分辨率一直是薄储层和岩性地震勘探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困扰地球物理发展的问题之一。地震分辨率分为垂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分辨率,通常教科书和有关的文献均将l/4地震波长定义为时间分辨率的极限,即使按菲涅尔半径定义的空间分辨率的极限,也为1/4地震波长。根据地震视主频和目的层的速度可以计算出空间和时间地震分辨率(1/4波长)极限。按常规的分辨率理论,地震勘探难以获得小于l/4波长储层的地质信息,若想获得小于1/4波长的储层信息,必须提高地震的成像主频。但对于实际地震数据而言,垂向(时间)分辨率受大地吸收衰减和高频信噪比的影响,地震分辨率总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地质解释的要求,特别针对中国陆相薄储层更是如此。但地震勘探是否可以突破1/4波长分辨率极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多块三维实际地震数据的研究,表明在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处理条件下,结合合理的井信息标定和地震属性提取,地震勘探是可以突破l/4波长地震分辨率极限的,这为中国陆相薄储层的地震勘探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分辨率 地震勘探 储层 地震数据 陆相 地震波 地质解释 极限问题 实际 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窄方位角勘探实例分析与评价(一) 被引量:56
10
作者 凌云 高军 +1 位作者 孙德胜 吴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5-308,317,共5页
近年来,人们对开展宽方位角观测的优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对于宽方位角观测一定要有更高的覆盖次数及更小的面元,即更昂贵的采集费用,有些望而却步。为此,本文通过在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实际采集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以岩性储层为勘探... 近年来,人们对开展宽方位角观测的优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对于宽方位角观测一定要有更高的覆盖次数及更小的面元,即更昂贵的采集费用,有些望而却步。为此,本文通过在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实际采集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以岩性储层为勘探目标进行了宽/窄方位角观测效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中采用严格相对保持振幅的提高分辨率处理,并依据沿储层地震属性的差异评价宽/窄方位角在勘探岩性储层上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层较平坦(盆地腹部)的地区和地震数据具有一定信噪比的条件下,针对岩性地震勘探而言,宽方位角(纵横比大于0.5)地震勘探比窄方位角可获得更高的空间成像分辨率,而且不一定需要更高的覆盖次数,对于岩性勘探来说有60-80次覆盖即可满足勘探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角 分析与评价 实例 高分辨率处理 覆盖次数 地震数据 地震勘探 准噶尔盆地 中国西部 对比分析 观测效果 勘探目标 地震属性 研究结果 空间成像 岩性勘探 储层 信噪比 分辩率 纵横比 可满足 采集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演化地震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凌云研究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2-678,共7页
对于陆相薄储层而言 ,现有的地震分辨率难以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显然 ,只有突破常规地震勘探定义的1 / 4波长分辨率极限 ,才有可能采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中国陆相薄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中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在前人研究的高保真处理基础... 对于陆相薄储层而言 ,现有的地震分辨率难以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显然 ,只有突破常规地震勘探定义的1 / 4波长分辨率极限 ,才有可能采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中国陆相薄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中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在前人研究的高保真处理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在消除近地表影响条件下的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处理思想 ,并提出基于参考标准层的标定 ,以及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连续提取和动态解释的一整套技术思路。作者认为 ,通过动态地震属性的空间差异解释 ,可以识别小于 1 / 4波长薄储层信息的空间变化。该技术思想在中国多个油田的成功应用表明 ,利用这套识别薄储层的技术思路可以获得小于 1 / 4波长薄储层的沉积演化信息 ,进而形成一个“储层演化地震分析”的模式。文中进一步讨论了储层演化地震分析与岩性地震勘探之间的差别 ,以及它与层序地层学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讨论了储层演化地震分析的应用机理及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分析 储层 地震勘探 演化 陆相 地震属性 地震分辨率 油田开发 技术思路 近地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震源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前景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53
12
作者 凌云 高军 +1 位作者 孙德胜 林吉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5期425-438,共14页
尽管可控震源较之炸药震源至今仍存在频宽和相位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但在国际地震勘探领域,可控震源已成为最为主要的激发震源,并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中。现今仅有极少数国家还在使用炸药震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炸药震源存在环保和... 尽管可控震源较之炸药震源至今仍存在频宽和相位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但在国际地震勘探领域,可控震源已成为最为主要的激发震源,并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中。现今仅有极少数国家还在使用炸药震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炸药震源存在环保和安全问题,而宽方位和高密度等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对国际可控震源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无论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还是从环保与安全的角度,可控震源将必然成为未来国内主要的地震勘探震源而得到广泛应用。针对我国陆相薄储层和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具有的特点,着重讨论了可控震源在采集、处理和解释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效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炸药震源 空间相对分辨率 零相位子波 小相位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置薄储层的沉积微相解释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凌云 孙德胜 +1 位作者 高军 林吉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329-341,共13页
中国陆相沉积盆地腹部油气勘探所面临的问题是:盆地面积小,断裂发育,沉积相变化快,储层薄,当地震勘探分辨率小于1/4波长时,在地震剖面上难以分辨出这些薄储层。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探索和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薄储层的地震勘探技术思路... 中国陆相沉积盆地腹部油气勘探所面临的问题是:盆地面积小,断裂发育,沉积相变化快,储层薄,当地震勘探分辨率小于1/4波长时,在地震剖面上难以分辨出这些薄储层。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探索和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薄储层的地震勘探技术思路。提出对于叠置薄储层(单层厚度小于3 m,埋深2 100m,5~7层)的勘探,最终目标是求解叠置薄储层沉积微相的思想。讨论了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基本原理,即在有效消除近地表影响的条件下,获得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成像数据;给出了基于层序地层学的储层演化解释方法,即沿参考标准层提取等时地震属性切片,通过动态演化解释方法研究在一个沉积旋回中的薄储层的形成过程和空间展布特征。利用该方法对松辽盆地腹部下白垩系一套叠置砂体进行了沉积微相解释,划分了油气有利运移区和有利储集区,进行了油气富集区的预测。经多口开发控制井验证,预测的准确率在60%以上,说明地震对于薄储层勘探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沉积盆地 岩性圈闭 叠置薄储层 沉积微相 地震属性 地震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概念的空间相对分辨率地震勘探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凌云 高军 +1 位作者 孙德胜 林吉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5期433-450,462,共19页
回顾地震垂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分辨率的发展历史可知,在地震资料的采集和处理中,影响地震分辨率的因素有很多,以至于影响到地震分辨率的提高及其准确定义,如再考虑复杂构造和沉积相以及地质解释中的问题,对地震分辨率的讨论将会变得... 回顾地震垂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分辨率的发展历史可知,在地震资料的采集和处理中,影响地震分辨率的因素有很多,以至于影响到地震分辨率的提高及其准确定义,如再考虑复杂构造和沉积相以及地质解释中的问题,对地震分辨率的讨论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针对这些问题,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地震理论和地质理论的综合研究才能全面认识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为此,提出了基于地质概念的空间相对分辨率定义,并通过某油田57口开发井建立的地质模型,讨论了基于地质概念空间相对分辨率的解释步骤及其与常规地震解释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率的主要技术,并通过一个地震勘探实例和后期钻井验证结果,进一步论证了在有限带宽地震成像数据条件下,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率的地震勘探可以分辨小于1/4波长的薄储层,获得其空间展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向分辨率 横向分辨率 空间相对分辨率 参考标准层 储层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储层叠后反演影响因素分析与地震属性解释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凌云 ■晓宇 +2 位作者 孙德胜 林吉祥 高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6期531-558,共28页
薄储层是岩性地震勘探的主要研究对象和难点之一,而地震反演被普遍认为是解决此类地震勘探问题的主要解释技术与方法。尽管现今的反演技术已经从叠后发展到叠前,从AVO反演发展为弹性反演,但反演技术仍面临着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等方面... 薄储层是岩性地震勘探的主要研究对象和难点之一,而地震反演被普遍认为是解决此类地震勘探问题的主要解释技术与方法。尽管现今的反演技术已经从叠后发展到叠前,从AVO反演发展为弹性反演,但反演技术仍面临着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认识上和观念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影响,这些影响很多时候会导致反演的地质解释结果与钻井结果相差甚远。为此,在不考虑叠前地震影响因素,和在理想的成像条件下,基于薄储层褶积模型对叠后反演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叠后反演与地震属性的理论关系和地质解释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给出了叠后反演应考虑的主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地震反演 地震属性 地震影响因素 地质影响因素 算法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准层序组内沉积体的解释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凌云 孙德胜 +2 位作者 高军 王世瑞 林吉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6期568-577,共10页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和层序地层学理论能否有效地解释准层序组内沉积体的空间展布,是一个关系到地震分辨率和地震勘探能力的有争议问题。基于准噶尔盆地560 km2大面元三维地震数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利用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和层序地层学理论能否有效地解释准层序组内沉积体的空间展布,是一个关系到地震分辨率和地震勘探能力的有争议问题。基于准噶尔盆地560 km2大面元三维地震数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利用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信息进行J1s2准层序组顶、底标定的原则;利用井信息对准层序组内的沉积特征进行了描述;应用地震地层学理论和储层属性分析方法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解释,得到了J1sz准层序组内J1s21和J1s22准层序沉积体的有效空间展布和叠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三维地震数据 层序地层学 准层序组 准层序 地震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被开发证实的隐蔽油气藏解释实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Ling Yun, BGP, Zhuo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072751,China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7,共6页
寻找隐蔽油气藏已经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热点之一。一年前,作者曾经利用形成"储层演化地震分析"模式的技术思路,对塔里木盆地北缘一个油田的隐蔽油气藏开发实例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套技术思路是:首先采用基于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 寻找隐蔽油气藏已经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热点之一。一年前,作者曾经利用形成"储层演化地震分析"模式的技术思路,对塔里木盆地北缘一个油田的隐蔽油气藏开发实例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套技术思路是:首先采用基于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然后在基于参考标准层井信息标定基础上沿参考标准层进行地震属性提取,最后通过地震属性的空间变化识别厚度小于1/4波长的薄储层。该隐蔽油气藏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后结果表明,现今的开发区域和当初提供的地震振幅异常预测分布范围十分吻合。此例说明作者总结的"储层演化地震分析"解释方法在寻找隐蔽油气藏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地震分析 地震属性 储层 演化 塔里木盆地 异常 油田 技术思路 解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巨厚黄土塬区非纵测线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于相海 张克诚 +4 位作者 周夏丽 王军 汪铁望 高秦 张媛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91,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巨厚黄土塬区,地表条件复杂,直测线资料的品质较差,而沿沟布置的弯线,测网稀疏,地震勘探的精度受到很大制约。在鄂尔多斯盆地JY地区开展了非纵测线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对非纵测线资料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 鄂尔多斯盆地巨厚黄土塬区,地表条件复杂,直测线资料的品质较差,而沿沟布置的弯线,测网稀疏,地震勘探的精度受到很大制约。在鄂尔多斯盆地JY地区开展了非纵测线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对非纵测线资料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纵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主要技术包括:①具有黄土塬特色的静校正技术;②合理的噪声压制技术;③拓宽频带的组合反褶积技术;④高精度非纵速度分析技术。经过非纵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处理的地震剖面,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可以满足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纵测线地震资料 静校正 速度分析 子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构造演化与储层沉积演化解释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凌云 林吉祥 +1 位作者 孙德胜 高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1期1-16,共16页
平衡剖面解释技术是利用地质构造的复原过程来研究复杂构造区的构造演化特征和过程,并对解释结果进行验证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技术;层序地层学研究则是通过层序的划分与对比以及体系域的构建来认识盆地的沉积演化和沉积相的一种重要解释技... 平衡剖面解释技术是利用地质构造的复原过程来研究复杂构造区的构造演化特征和过程,并对解释结果进行验证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技术;层序地层学研究则是通过层序的划分与对比以及体系域的构建来认识盆地的沉积演化和沉积相的一种重要解释技术。两种方法一个是研究剧烈构造变形区地质构造解释问题.另一个则是研究盆地沉积特征、沉积相问题。然而对于空间仅具有一定观测尺度,垂向仅有一定分辨率的三维地震数据而言,如何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解决实际的地质问题呢?通过实际解释研究,提出了基于相对平衡剖面的构造演化和储层沉积演化解释方法。该方法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并结合了平衡剖面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技术特点,不仅可以快速且比较有效地解决较小区域(地震三维区内)构造解释中的问题,快速有效地验证参考标准层解释的合理性,同时可以获得古地貌信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井信息和三维地震数据中的反射特征,最终获得三维空间的储层沉积演化解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层序地层学 相对平衡剖面解释 层序地层格架 参考标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纵测线地震资料相干噪声压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明乾 于相海 +3 位作者 周夏丽 汪铁望 王智茹 张忠贤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09,318,共4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采用非纵测线法采集的地震资料中存在很强的相干噪声,其同相轴表现为双曲线特性,应用常规噪声压制方法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为此,采用T-X域时差变换滤波技术,即在T-X域内将曲线型相干噪声线性化,通过视速度差异去... 在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采用非纵测线法采集的地震资料中存在很强的相干噪声,其同相轴表现为双曲线特性,应用常规噪声压制方法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为此,采用T-X域时差变换滤波技术,即在T-X域内将曲线型相干噪声线性化,通过视速度差异去除噪声,从而达到压噪目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压制噪声,增强地震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改善地震资料品质。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均显示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纵测线 相干噪声 线性化 视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