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指纹和相似性阈值方法的水力压裂过程微地震事件检测研究
1
作者 李秋雨 孟晓波 +3 位作者 陈海潮 陈欣星 陈信宇 王丽玮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常规微地震事件检测方法中基于能量的长短时窗能量比值(STA/LTA)方法检测精度低,而基于波形的模板匹配方法检测速度慢。为此,提出了以指纹和相似性阈值(FAST)方法为主,联合同态反褶积去噪、STA/LTA、带噪声的基于密度...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常规微地震事件检测方法中基于能量的长短时窗能量比值(STA/LTA)方法检测精度低,而基于波形的模板匹配方法检测速度慢。为此,提出了以指纹和相似性阈值(FAST)方法为主,联合同态反褶积去噪、STA/LTA、带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DBSCAN)方法的一种检测精度高并且检测速度快的微地震事件检测方法。首先使用同态反褶积方法对微地震数据去噪;然后利用STA/LTA方法获取高信噪比微地震事件并作为模板,进一步利用FAST方法将模板和连续波形制作为指纹,再通过比较指纹的杰卡德相似度检测低信噪比微地震事件,得到各个台站的P波初至时间;最后利用DBSCAN方法将多个台站同一震相进行关联以去除错误检测。利用人工合成的171个具有不同信噪比的微地震事件,运用该方法能够检测到所有微地震事件,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对四川盆地威远页岩气开发水平井2014年11月10号第19级压裂段的井下微地震数据集进行处理,并与模板匹配方法、STA/LTA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检测到STA/LTA检测不到的低信噪比微地震事件,检测结果与模板匹配方法相近,其计算效率比模板匹配方法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微地震 微地震事件检测 FAST STA/L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European Energy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ssia-Europe Energy Relations
2
作者 Liu Guizhou Fang Ruirui Feng Lianyong 《China Oil & Gas》 CAS 2024年第5期38-44,共7页
Energy dependency has long been a weakness in Europe’s foreign strategy.As the most developed industrial center in the world,Europe’s energy demand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able.Constrained by its relatively weak ind... Energy dependency has long been a weakness in Europe’s foreign strategy.As the most developed industrial center in the world,Europe’s energy demand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able.Constrained by its relatively weak indigenous oil and gas resources,Europe has engaged in over a century of energy cooperation with major global energy suppliers such as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Soviet Union/Russia,fostering an asymmetric reliance that has witnessed numerous tumultuous episodes.With the United States achieving energy independence and seeking to expand its natural gas market,it has actively fueled geopolitical tensions.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accelerated the decoupling of Russian and European energy ties,pushing them further apart,as Europe turns anew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iddle East for oil and gas.However,Europe must ponder several questions:Will detaching from Russia truly eliminate dependence?Does importing the United States liquefied natural gas(LNG)create a new form of reliance?Will the critical metals nee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become a new external dependency for Europe?And should Europe seek to break free from these dependencies?This article,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urope’s energy issues,delves into these questions,enh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Europe’s current energy quandary.Given China’s status as a major energy importer with a transformation process sharing similarities with Europe’s,this study also offers insights for China’s energy tran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SIA SEEKING elimin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of submarine channel-lobe systems under different seafloor topography:Insights from the Rovuma Basin offshore East Africa
3
作者 Mei Chen Sheng-He Wu +6 位作者 Rui-Feng Wang Jia-Jia Zhang Peng-Fei Xie Min Wang Xiao-Feng Wang Ji-Tao Yu Qi-Cong Xio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5-142,共18页
Seafloor topograph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submarine lobes.However,it is still not so clear how the shape of slope affects the three-dimensional(3-D)architecture of submarine lobes.In this study,w... Seafloor topograph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submarine lobes.However,it is still not so clear how the shape of slope affects the three-dimensional(3-D)architecture of submarine lobes.In this study,we analyze the effect of topography factors on different hierarchical lobe architectures that formed during Pliocene to Quaternary in the Rovuma Basin offshore East Africa.We characterize the shape,size and growth pattern of different hierarchical lobe architectures using 3-D seismic data.We find that the relief of the topographic slope determines the location of preferential deposition of lobe complexes and single lobes.When the topography is irregular and presents topographic lows,lobe complexes first infill these depressions.Single lobes are deposited preferentially at positions with higher longitudinal(i.e.across-slope)slope gradients.As the longitudinal slope becomes higher,the aspect ratio of the single lobes increases.Lateral(i.e.along-slope)topography does not seem to have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shape of single lobe,but it seems to affect the overlap of single lobes.When the lateral slope gradient is relatively high,the single lobes tend to have a larger overlap surface.Furthermore,as the average of lateral slope and longitudinal slope gets greater,the width/thickness ratio of the single lobe is smaller,i.e.sediments tend to accumulate vertically.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hape of slopes more comprehensively influences the 3-D architecture of lobes in natural deep-sea systems than previously other lobe deposits and analogue experiments,which helps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distal parts of turbidit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arine fan Seafloor topography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Slope system SW Indian oce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地震预测——以巴西桑托斯盆地F油田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文松 徐芳 +4 位作者 刘成彬 黄继新 赵俊峰 郭松伟 李云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5-455,488,共12页
桑托斯盆地F油田位于巴西深水区域的盐岩之下,具有埋藏深、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与常规的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和中国西部“串珠状”的大型溶洞储层不同,研究区碳酸盐岩为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其溶蚀孔洞孔径小、裂缝类型多,导... 桑托斯盆地F油田位于巴西深水区域的盐岩之下,具有埋藏深、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与常规的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和中国西部“串珠状”的大型溶洞储层不同,研究区碳酸盐岩为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其溶蚀孔洞孔径小、裂缝类型多,导致地震响应特征极其不明显,常规缝洞预测方法不适用。另外,受上覆巨厚盐岩层的影响,缝洞发育储层段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增加了利用叠后地震方法预测其分布规律的难度。因此,针对研究区缝洞发育特点,采取井震相结合的思路,以消除泥岩及火成岩岩性干扰为前提,首先进行地震资料优化处理,然后充分利用岩心、FMI测井等资料以及生产漏失等信息,综合分析地震异常可能表达的地质信息,探索了一套适用于深水盐下多种岩性发育背景的小尺度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明确了裂缝与孔洞的敏感地震属性,通过联合构造应力场进行裂缝预测,结合波阻抗、孔隙度及CGR等地震反演结果,开展溶蚀孔洞预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对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研究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地震属性 地震反演 碳酸盐岩缝洞预测 深水盐下储层 湖相碳酸盐岩 桑托斯盆地 巴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在页岩甜点和薄夹层预测中的应用——以西加拿大盆地W区块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同翠 姜明军 +3 位作者 纪迎章 王红军 马文骥 孔祥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7-175,10-11,共11页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在少井地区,在井之间预测高TOC(总有机碳含量)、高脆性及裂缝发育的甜点一直是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环节。西加拿大盆地W区块页岩目的层段厚度较薄(地震反射时间最大为20ms),层内发育多套灰岩薄夹层(厚度为...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在少井地区,在井之间预测高TOC(总有机碳含量)、高脆性及裂缝发育的甜点一直是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环节。西加拿大盆地W区块页岩目的层段厚度较薄(地震反射时间最大为20ms),层内发育多套灰岩薄夹层(厚度为0.5~3m),脆性页岩和塑性泥岩纵波阻抗值存在重叠区间,利用地震资料预测页岩甜点和灰岩薄夹层困难。为此,从岩石物理弹性参数分析出发,建立页岩甜点的岩石物理评价模板,明确了页岩甜点和灰岩夹层的弹性参数特征;应用三维岩性约束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预测高TOC、高脆性页岩及灰岩夹层。主要步骤有:①分析页岩储层岩石物理参数,页岩有利目标具低泊松比、中值杨氏模量、高TOC、高脆性,灰岩夹层具高泊松比、高杨氏模量、低TOC、高密度特征;②一维约束地质统计学反演预测页岩有利区和夹层的参数测试;③三维约束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预测页岩有利区及夹层。预测结果表明,高TOC、高脆性页岩与裂缝发育的叠合区为甜点目标区,优选页岩甜点发育且灰岩夹层厚度小的区带为有利的井位部署区,确保了水平井段优质储层的钻遇率高,产气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岩石物理 地质统计学反演 页岩甜点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平井信息的辫状河岩相单元与砂体定量研究——以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MPE3区块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黄文松 陈和平 +4 位作者 李胜利 万广峰 徐芳 孟征 刘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9-418,共10页
采用直井信息进行砂体定量研究时,往往由于井间对比的不确定性,导致对砂体规模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水平井对储层砂体横向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是常规直井难以达到的。因为水平井可以揭示砂体横向变化,从而为我们在砂体定量表... 采用直井信息进行砂体定量研究时,往往由于井间对比的不确定性,导致对砂体规模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水平井对储层砂体横向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是常规直井难以达到的。因为水平井可以揭示砂体横向变化,从而为我们在砂体定量表征、岩相单元划分等定量化地质研究方面提供帮助。针对研究区辫状河储层特点,结合直井岩心、直井与水平井的测井信息,首先确定出4类岩相单元,进行直井与水平井岩相单元划分;然后结合直井与水平井信息,进行砂体定量研究,确定了心滩和辫状河道砂体的形态及发育规模,进而建立了心滩长宽比、心滩与河道宽度比、夹层与心滩宽度比等定量关系;随后以水平井钻遇砂体信息为约束,进行储层地震波阻抗反演;最后结合砂体定量表征与波阻抗反演结果,进行岩相单元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水平井信息可以精细刻画储层内部岩相分布特征,提高储层砂体定量研究与内部非均质性描述的精度;水平井段信息增加了参与地震储层反演的样点数量,从而减小了井间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可以明显提高储层内部地震反演精度和可靠性,并可以提供更为可靠的储层岩相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道与心滩 岩相单元 储层岩相模型 砂体定量研究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南镇泾地区长_8油层组沉积格架与储层质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邹敏 夏东领 +2 位作者 庞雯 吴胜和 钱玉婵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6,共7页
沉积格架与储层质量关系研究较少,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及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镇泾地区长_8~1和长_8~2小层沉积格架与储层质量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单套砂体与有效泥岩隔夹层发育情况,长_8~1和长_8~2小层沉积格架可划分为单层... 沉积格架与储层质量关系研究较少,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及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镇泾地区长_8~1和长_8~2小层沉积格架与储层质量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单套砂体与有效泥岩隔夹层发育情况,长_8~1和长_8~2小层沉积格架可划分为单层式、夹层式和互层式3类;储层质量较好段多位于单套式砂体中部;单套砂体的厚度与储层质量较好段的厚度、物性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单套砂体厚度小于7 m时,储层质量较好段基本不发育;压实和钙质胶结作用是储层质量受控于沉积格架的主要机理,压实作用从整体上控制了储层质量,砂体厚度大更有利于储集空间保存,从而形成优质储层,单套砂体顶底部钙质胶结比较发育,钙质胶结砂岩的厚度与相邻泥岩隔夹层的厚度相关性较好;砂岩与相邻泥岩碳氧同位素表明泥岩的压实排水是钙质胶结形成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建立了不同类型沉积格架与储层质量的关系,阐明了储层质量受控于沉积格架的机理,为少井条件下有利区优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质量 沉积格架 单套砂体 长8 镇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地区中—新生界稠油成藏模式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2
8
作者 薛罗 史忠生 +5 位作者 马轮 赵艳军 岳世俊 洪亮 王磊 雷明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85,共10页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地区发育多种类型的稠油油藏,勘探开发前景广阔。通过油源对比、油气运聚模拟,对Melut盆地北部地区中—新生界稠油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不同层系稠油油藏的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Melut盆地北...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地区发育多种类型的稠油油藏,勘探开发前景广阔。通过油源对比、油气运聚模拟,对Melut盆地北部地区中—新生界稠油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不同层系稠油油藏的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Melut盆地北部地区发育5种类型的稠油油藏,分别为新近系Jimidi组构造-岩性稠油油藏、古近系Yabus组断块稠油油藏和地层不整合稠油油藏、白垩系Galhak组上倾尖灭岩性稠油油藏、基岩潜山裂缝稠油油藏。②新近系Jimidi组稠油油藏成因为次生型,具有远源断层-不整合面运移的成藏特征,为构造-岩性油藏,Gandool,Dabass和Jammam等地区是有利的稠油聚集区。③古近系Yabus组稠油油藏为次生型成因,其中地层不整合稠油油藏勘探潜力有限,断块稠油油藏具有远源断层-砂体阶梯式运移的成藏特征,盆缘Jammam断阶带是稠油勘探的有利区带。④白垩系Galhak组地层-岩性稠油油藏为原生型成因,主要受控于近源未熟—低熟烃源岩,凹陷斜坡高部位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是地层-岩性稠油油藏发育的主要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成藏模式 勘探潜力 Jimidi组 Yabus组 Galhak组 中—新生代 Melut盆地 南苏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油公司油气资产类型划分及投资机会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薄启亮 张映红 郭小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0-163,共4页
跨国油公司具有相关多元化特征,其每一个海外资产区构成一个自主经营的利润中心。根据资产利润占公司年度总利润的百分比,以及该资产的产量增长率,建立资产结构矩阵。应用该矩阵可以将油气资产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因不同类型资产对公司... 跨国油公司具有相关多元化特征,其每一个海外资产区构成一个自主经营的利润中心。根据资产利润占公司年度总利润的百分比,以及该资产的产量增长率,建立资产结构矩阵。应用该矩阵可以将油气资产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因不同类型资产对公司的资金需求、利润贡献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要通过资产类型科学配置,在不同资产区之间形成强势现金流差动,以保持公司持续盈利。另一方面,基于资产矩阵的单项资产成长轨迹研究揭示,油气资产一般具有四种成长轨迹类型,不同类型轨迹具有不同的投资机会点,因而可应用于投资机会预测和公司资产经营动态监测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油公司 资产类型 投资机会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井含水率特征曲线在示踪剂综合解释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文敏 刘同敬 +2 位作者 姚友龙 吕爱华 雷占祥 《同位素》 CAS 2009年第4期226-229,共4页
为了解示踪剂注剂井组中未见剂井的井间参数特征,利用示踪剂综合解释技术对其进行了注采井井间储层参数综合解释;结合聚合物驱单井含水率变化特征曲线和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未见剂井与见剂井的相似度计算。结果表明,注聚合物... 为了解示踪剂注剂井组中未见剂井的井间参数特征,利用示踪剂综合解释技术对其进行了注采井井间储层参数综合解释;结合聚合物驱单井含水率变化特征曲线和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未见剂井与见剂井的相似度计算。结果表明,注聚合物后见效井的含水率曲线下降漏斗的数目反映了优势通道的数目,见效时间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最优通道渗透率的大小,见效有效期反映了地下聚驱波及的体积;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初步判断未见剂井是否存在优势通道以及发育状况。利用聚驱井含水率特征曲线对见剂井与未见剂井进行相似度计算,不仅节省了示踪剂监测费用,扩展了示踪剂综合解释结果的内容,同时也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综合解释技术 含水率特征曲线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开发用泡沫流体理论与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星光 张鹏 +2 位作者 张旭 张希文 王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2-570,共9页
随着油气藏类型和井筒结构愈加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要想实现复杂油气藏和复杂井况的油气资源经济有效动用,先进、高效、稳定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和增产措施至关重要。泡沫因其密度小、黏度高、能有效保护油气层、调剖堵水能力强以及驱油... 随着油气藏类型和井筒结构愈加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要想实现复杂油气藏和复杂井况的油气资源经济有效动用,先进、高效、稳定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和增产措施至关重要。泡沫因其密度小、黏度高、能有效保护油气层、调剖堵水能力强以及驱油机理完善等性能,在钻完井、固井、储层保护、储层改造和提高采收率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本文在介绍泡沫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泡沫流体在非常规油气藏开发各个领域的室内研究与矿场试验,分析了泡沫流体提高采收率和增产措施的优缺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流体 泡沫钻井液 泡沫酸 压裂 调驱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大尺寸隔水导管开窗再利用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管申 刘贤玉 +4 位作者 赵宝祥 郭浩 杨仲涵 艾常明 王腾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25,共4页
北部湾地区部分隔水导管桩管鞋发生变形,报废井槽在常规钻井工艺下无法利用。从隔水导管、桩土承载力、窗口强度等方面论证了隔水导管开窗可行性,分析隔水导管不同开窗点深度对桩土承载力的影响,建立隔水导管开窗口有限元分析力学模型,... 北部湾地区部分隔水导管桩管鞋发生变形,报废井槽在常规钻井工艺下无法利用。从隔水导管、桩土承载力、窗口强度等方面论证了隔水导管开窗可行性,分析隔水导管不同开窗点深度对桩土承载力的影响,建立隔水导管开窗口有限元分析力学模型,计算开窗后隔水导管轴向抗压、抗弯强度,分析了隔水导管不同开窗点深度、桩管偏斜对井口临界载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隔水导管开窗口处允许的轴向力随弯矩的增大呈线性关系降低,开窗处强度是决定井口允许载荷的主要因素;开窗点越靠近泥线,井口允许载荷越小;桩管下部偏斜将增加开窗口处的弯矩,降低井口允许载荷;当开窗点深度超过泥线20 m后,开窗点深度、桩管偏斜对井口允许载荷影响较小。在南海西部首次实现大尺寸隔水导管开窗侧钻工艺,有效利用报废井槽,对后续报废槽口再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水导管 开窗 桩土承载力 窗口强度 井口允许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PSC-101井高密度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常茂 王勇 +3 位作者 马贵明 张培武 冯逸 崔炳钢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6,共4页
PSC-101井位于缅甸PYAY油田,该油田地质情况复杂,地层压力系数高、气层活跃、地层造浆严重。根据地层特点和对钻井液技术难点的分析,在该井的一开、二开井段使用PAC141钻井液体系,三开和四开井段使用两性离子聚磺钾盐钻井液体系。现场... PSC-101井位于缅甸PYAY油田,该油田地质情况复杂,地层压力系数高、气层活跃、地层造浆严重。根据地层特点和对钻井液技术难点的分析,在该井的一开、二开井段使用PAC141钻井液体系,三开和四开井段使用两性离子聚磺钾盐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表明:两性离子聚磺钾盐钻井液体系抗温性能、抑制性能好,各项性能可控,固相容量限高,可加重至2.3 g/cm3,基本上可以满足缅甸PYAY油田的钻井需要;且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对钻井液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钻井液 泥页岩 坍塌 卡钻 缅甸PSC-10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低勘探程度地区勘探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春芳 肖坤叶 +1 位作者 徐虹 史彩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62-65,共4页
在海外地震测网稀或不规则、钻井少甚至没有钻井资料且地质构造复杂的所谓低勘探程度地区进行风险勘探,其并不十分明朗的勘探前景为我们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本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低勘探程度地区的勘探技... 在海外地震测网稀或不规则、钻井少甚至没有钻井资料且地质构造复杂的所谓低勘探程度地区进行风险勘探,其并不十分明朗的勘探前景为我们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本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低勘探程度地区的勘探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盆地的主力凹陷、确定盆地的主力勘探层系和成藏组合、选择有利构造带和规模目标等,形成了一套以规模目标为核心的定量—半定量评价标准及成熟的工作流程。将这套技术应用于海外B盆地的油气勘探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技术 低勘探程度地区 综合石油地质评价 定量和半定量 选择规模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地区黄陵背斜页岩气钻井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迟焕鹏 胡志方 +4 位作者 王胜建 张家政 吴迪 李大勇 薛宗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25,共5页
鄂西宜昌地区黄陵背斜是四川盆地外获得高产页岩气流的重要地区,该地区构造和地质情况复杂,钻井工程难点多,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面临很大挑战。根据该地区钻井工程实践,结合地表地下地质情况,总结了该地区钻井工程技术难点,主要有:工程... 鄂西宜昌地区黄陵背斜是四川盆地外获得高产页岩气流的重要地区,该地区构造和地质情况复杂,钻井工程难点多,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面临很大挑战。根据该地区钻井工程实践,结合地表地下地质情况,总结了该地区钻井工程技术难点,主要有:工程部署难度大,上部碳酸盐岩地层承压能力低、易漏失,上漏下垮、井壁稳定性差,地层研磨性强、可钻性差等。在分析主要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漏堵漏技术对策、井身结构优化设计思路、钻头选型和旋转导向技术等建议,并在借鉴成熟地区页岩气钻井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下一步应探索适应本地区地质特点的“井工厂”钻井技术、低承压能力地层固井技术、气体钻井技术等,形成适应该地区地质特点的钻井工程技术体系,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工程难点 井身结构 井漏 旋转导向 钻头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il & Gas Resources and Cooperation Opportunities on the “Ice Silk Road” 被引量:3
16
作者 Liu Guizhou Xu Qinhua Chen Yansong 《China Oil & Gas》 CAS 2019年第2期24-27,76-78,共5页
Ice Silk Road contains abundant oil and gas sources.The total amou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found alongside the Arctic region covered by Russia totalled 290 billion barrels of oil equivalent,which takes up 88.2%of t... Ice Silk Road contains abundant oil and gas sources.The total amou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found alongside the Arctic region covered by Russia totalled 290 billion barrels of oil equivalent,which takes up 88.2%of the total volume discovered in the Arctic region.Eleven large oil and gas fields containing more than 5 billion barrels of oil equivalent have been discovered alongside the ice silk road,10 of which are in the West Siberian Basin;54 large oil and gas fields containing 0.5-5 billion barrels of oil equivalent have been discovered,43 of which are in Rus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油气资源 油当量 北极地区 凝析气田 伯朝拉 Block 风险勘探 可采储量 亚马尔半岛 国际大石油公司 俄罗斯 合作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和碳资产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司宇 张琬 《天然气与石油》 2021年第5期115-119,共5页
2020年中国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对中国石油公司的能源转型和碳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后疫情时代到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逐渐凸显,全球能源产业结构变革日益加速,也... 2020年中国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对中国石油公司的能源转型和碳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后疫情时代到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逐渐凸显,全球能源产业结构变革日益加速,也要求全球的国际石油公司主动技术升级、节能减排,向低碳、无碳能源公司转型。为对未来中国石油公司能源转型和碳资产管理提出建议,分析研究了欧洲、北美多个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的目标、未来规划和近年来实施的具体措施,得出全球不同区域内的国际石油公司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采取差异化能源转型的结论。同时,立足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实际,分析中国三大石油公司能源转型的现状和规划目标,提出了对中国石油公司未来在能源转型和碳资产管理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石油公司 能源转型 碳资产 “净零”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孔径射孔工艺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坤 王九州 于秋来 《油气井测试》 2021年第3期25-31,共7页
常规射孔及特殊井射孔施工时,由于射孔器在套管内偏靠一侧,枪管壁与套管壁之间间隙不同,导致套管壁上射孔孔径与地层射孔孔道不均匀,降低了射孔孔道导流能力,影响后续水力压裂施工效果,甚至影响后续开发改造效果。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常... 常规射孔及特殊井射孔施工时,由于射孔器在套管内偏靠一侧,枪管壁与套管壁之间间隙不同,导致套管壁上射孔孔径与地层射孔孔道不均匀,降低了射孔孔道导流能力,影响后续水力压裂施工效果,甚至影响后续开发改造效果。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常规四相位90°射孔器、水平井三相位120°射孔器地面检测试验,设计了直井居中扶正装置和大斜度井旋转扶正装置,开发了等孔径射孔弹,在工艺及器材上实现均匀孔径射孔。射孔后,水力压裂施工压力较常规射孔施工压力降低了11.2%。该技术可应用于致密油(气)水平井大规模压裂及常规射孔压裂投产井,满足油田水力压裂开发改造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装置 射孔弹 孔径 孔道 差异度 水力压裂 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乍得潜山钻井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罗淮东 景宁 +2 位作者 石李保 张小宁 蒋璐朦 《石油机械》 2017年第5期42-46,共5页
潜山油藏是乍得项目主力油藏之一,具有较高的商业开采价值,但是由于潜山地层硬脆性花岗岩的地质特点,且裂缝发育,钻速慢、钻井周期长以及井控风险高成为潜山油藏高效开发的主要技术瓶颈。鉴于此,在国际安全环保标准日益严苛的大形势下,... 潜山油藏是乍得项目主力油藏之一,具有较高的商业开采价值,但是由于潜山地层硬脆性花岗岩的地质特点,且裂缝发育,钻速慢、钻井周期长以及井控风险高成为潜山油藏高效开发的主要技术瓶颈。鉴于此,在国际安全环保标准日益严苛的大形势下,通过室内研究、软件模拟和现场应用形成了一系列潜山钻井配套技术,包括优化钻具组合、优选钻头、RCD控压装备配套以及潜山裸眼电缆测井等工艺技术。2016年8月系列技术在Baobab A井的现场应用中,平均机械钻速4.44 m/h,与邻井使用的3只PDC钻头相比,钻头指标大幅度提高;与相邻37口井中使用的43只牙轮钻头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97.33%,平均单只钻头进尺提高54.19%。该系列钻井配套技术为乍得潜山地层安全、环保、高效地完成钻井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藏 PDC钻头 控压钻井 钻具组合 机械钻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steady Sarvak play of the Azadegan oil field,southwest of Iran 被引量:3
20
作者 Yang Du Jie Chen +4 位作者 Yi Cui Jun Xin Juan Wang Yi-Zhen Li Xiao F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4-51,共18页
The upper Cretaceous Sarvak reservoir in the Azadegan oil field of southwest Iran has its oil–water contact nearly horizontal from the north to the center and dips steeply from the center to the south.The purpose of ... The upper Cretaceous Sarvak reservoir in the Azadegan oil field of southwest Iran has its oil–water contact nearly horizontal from the north to the center and dips steeply from the center to the south.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terpret this abnormal reservoir feature by examining the accumulation elements,characteristics,and evolution based on the 3D seismic,coring,and well logging data.Generally,in the field,the Sarvak reservoir is massive and vertically heterogeneous,and impermeable interlayers are rare.The distribution of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is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depositional paleogeomorphology and degrades from north to south laterally.The source is the lower Cretaceous Kazhdumi Formation of the eastern Dezful sag,and the seal is the muddy dense limestone of the Cenozoic Gurpi and Pebdeh Formations.Combined with the trap evolution,the accumulation evolu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Sarvak play became a paleo-anticlinal trap in the Alpine tectonic activity after the late Cretaceous(96 Ma) and then was relatively peaceful in the later long geologic period.The Kazhdumi Formation entered in the oil window at the early Miocene(12–10 Ma) and charged the Sarvak bed,thus forming the paleo-reservoir.Impacted by the ZagrosOrogeny,the paleo-reservoir trap experienced a strong secondary deformation in the late Pliocene(4 Ma),which shows as the paleo-trap shrank dramatically and the prelow southern area uplifted and formed a new secondary anticline trap,hence evolving to the current two structural highs with the south point(secondary trap) higher than the north(paleo-trap).The trap deformation broke the paleoreservoir kinetic equilibrium and caused the secondary reservoir adjustment.The upper seal prevented vertical oil dissipation,and thus,the migration is mainly in interior Sarvak bed from northern paleo-reservoir to the southern secondary trap.The strong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the degradation trend of reservoir properties along migration path(north to south) made the reservoir readjustment extremely slow,plus the short and insufficient re-balance time,making the Sarvak form an ‘‘unsteady reservoir''which is still in the readjustment process and has not reached a new balance state.The current abnormal oil–water contact versus the trap evolutionary trend indicates the secondary readjustment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 and has only impacted part of paleo-reservoir.Consequently,not all of the reservoir is dominated by the current structure,and some parts still stay at the paleo-reservoir form.From the overview above,we suggest the follow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ern structural high,the field development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original paleoreservoir zone.In the southern structural high,compared with the secondary reservoir of the Sarvak with the tilted oil–water contact and huge geologic uncertainty,the lower sandstone reservoirs are more reliable and could be developed first,and then the deployment optimized of the upper Sarvak after obtaining sufficient geological data.By the hints of the similar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inheritance with Sarvak,the lower Cretaceous Fahliyancarbonate reservoir is also proved to be an unsteady reservoir with a tilted oil–water cont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southwest Cretaceous migration geologic tectonic unsteady limestone depositional sandst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