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点突变提高IL-4免疫毒素对淋巴瘤的选择性和杀伤活性
1
作者 崔京霞 纪剑飞 +1 位作者 吕安国 吴文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4-879,F006,共7页
采用软件分析选择与IL-4分子结合与活性相关的重要位点13T,121R,通过定点突变得到IL-4突变基因cpIL4(13D121E),将其与绿脓杆菌外毒素突变基因PE38KDEL融合,成功地构建了编码免疫毒素cpIL4(13D121E)-PE38KDEL的融合基因.该基因在原核表... 采用软件分析选择与IL-4分子结合与活性相关的重要位点13T,121R,通过定点突变得到IL-4突变基因cpIL4(13D121E),将其与绿脓杆菌外毒素突变基因PE38KDEL融合,成功地构建了编码免疫毒素cpIL4(13D121E)-PE38KDEL的融合基因.该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量占细胞全蛋白的30%以上.表达产物经亲和色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纯化后,进行细胞毒性实验,证明其对表达型IL-4受体的淋巴瘤细胞Daudi具有良好的细胞毒作用,活性是同类型IL-4免疫毒素的2倍,而对表达型IL-4受体的内皮细胞活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白细胞介素-4(IL-4) 绿脓杆菌外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一步化体外转录-翻译系统筛查基因突变的新技术
2
作者 刘敬忠 冯继农 +2 位作者 王立荣 刘强 SteveS.Sommer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7年第7期5-9,共5页
报道了一种筛查基因突变的新技术──PCR结合一步化体外转录-翻译系统。该技术包括:(1)PCR扩增靶DNA片段,并使DNA产物的一端或两端带上T7T1序列(T1:翻译起始信号,CCACCATG);(2)以该PCR产物为模板,利用一步化体外转录-翻... 报道了一种筛查基因突变的新技术──PCR结合一步化体外转录-翻译系统。该技术包括:(1)PCR扩增靶DNA片段,并使DNA产物的一端或两端带上T7T1序列(T1:翻译起始信号,CCACCATG);(2)以该PCR产物为模板,利用一步化体外转录-翻译系统(CoupledInVitroTranscription-TranslationSystem)合成相应肽链;(3)用SDS-PAGE及高分辨pH梯度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分析多肽产物,通过异常电泳图谱而发现基因突变。本文以已知突变的乙型血友病(HemophiaB,即HB)患者DNA及正常人DNA为标本,建立了上述技术方法。4个HB患者FIX基因外显子H内的无突变,在SDS-PAGE的射自显影图谱上全部显示出变短了的多肽区带。11个在外显子E中有错义突变的标本中,有10例可用pH梯度PAGE检出。说明运用PCR及体外一步化转录-翻译系统,并结合SDS-PAGE或PH梯度PAGE,是一种能快速、灵敏地筛查基因突变的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转录 翻译 乙型血友病 基因突变 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