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川Ⅰ号岩体橄榄石Ni-MgO相互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列锰 宋谢炎 +3 位作者 Danyushevsky LV 肖加飞 李士彬 官建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69-3378,共10页
金川超镁铁质岩体赋存着仅次于加拿大Sudbury和俄罗斯Noril'sk-Talnakh的世界第三大在采铜镍硫化物矿床,岩体以一系列的NE向断层为界分成四个小岩体,由西至东依次为:Ⅲ、Ⅰ、Ⅱ、Ⅳ岩体。Ⅰ号岩体主要由二辉橄榄岩、含辉橄榄岩和橄... 金川超镁铁质岩体赋存着仅次于加拿大Sudbury和俄罗斯Noril'sk-Talnakh的世界第三大在采铜镍硫化物矿床,岩体以一系列的NE向断层为界分成四个小岩体,由西至东依次为:Ⅲ、Ⅰ、Ⅱ、Ⅳ岩体。Ⅰ号岩体主要由二辉橄榄岩、含辉橄榄岩和橄榄二辉岩构成,橄榄石在各岩相中均为保存较好的主要造岩矿物。本文研究得到金川Ⅰ号岩体上部二辉橄榄岩和含辉橄榄岩中橄榄石的镁橄榄石Fo值介于83.9~85.7,而其Ni含量为1396×10^(-6)~2043×10^(-6),大多低于从S不饱和玄武岩浆中结晶出采的橄榄石的Ni含量。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橄榄石较低的Ni含量是因为橄榄石结晶的同时,发生了强烈的硫化物熔离;橄榄石的Fo-Ni关系还因与晶间硅酸盐熔浆的物质交换而发生改变。模拟计算还证明大约有30%的晶间硅酸盐岩浆与橄榄石发生Fe-Mg物质交换反应,导致早结晶橄榄石的Fo值减少了1~1.5。同时,橄榄石较小的Fo值变化表明,在橄榄石结晶和硫化物熔离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岩浆贯入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 超镁铁质岩体 镁橄榄石 相互关系 地质意义 intrusion Correlation North China CRATON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二辉橄榄岩 硫化物熔离 Chemical composition 物质交换 模拟计算 结晶 铜镍硫化物矿床 玄武岩浆 含量 硅酸盐 du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岩体母岩浆成分及其分离结晶过程的熔浆热力学模拟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列锰 宋谢炎 +6 位作者 Danyushevsky L. V 肖加飞 朱丹 周国富 官建祥 刘世荣 郑文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02-1315,共14页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仅次于加拿大Sudbury和俄罗斯Noril’sk-Talnakh的世界第三大在采镍矿床。金川岩体主要由含二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斜长二辉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组成,岩相学观察表明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斜方辉石→...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仅次于加拿大Sudbury和俄罗斯Noril’sk-Talnakh的世界第三大在采镍矿床。金川岩体主要由含二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斜长二辉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组成,岩相学观察表明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为了进一步探讨金川岩体母岩浆成分及其分离结晶过程,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主要造岩矿物结晶顺序及其电子探针成分,借助熔浆热力学软件"MELTS"的计算,获得金川岩体更为准确的母岩浆成分为:SiO248.2%,TiO21.00%,Al2O311.3%,FeO12.9%,Fe2O31.30%,MgO12.6%,CaO10.1%,Na2O1.51%,K2O0.72%,NiO0.04%。MELTS模拟计算表明金川岩体母岩浆的分离结晶经历了两个阶段,在深度约为10.9~12.5km的深部岩浆房经历了约5%的橄榄石以及约4%的斜方辉石分离结晶,并伴随硫化物熔离。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橄榄石、斜方辉石和硫化物向下沉降,形成由下至上的分层:橄榄石-斜方辉石-硫化物-硅酸盐熔浆层,橄榄石-斜方辉石-硅酸盐熔浆层和硅酸盐熔浆层。硅酸盐熔浆首先挤出形成贫硫化物的岩体或喷出地表,之后橄榄石-斜方辉石-硅酸盐熔浆被挤入到7.6~9.2km的浅部岩浆房,经重力分异形成金川I号岩体的上部岩相带和II号岩体顶部的含辉橄榄岩。橄榄石-斜方辉石-硫化物-硅酸盐熔浆层最后被挤入金川岩体,并再次结晶出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形成金川岩体的主要岩相和硫化物矿体。这些计算结果不仅与野外和室内岩相学观察吻合,也与硫化物熔离过程的最新研究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岩体 母岩浆 分离结晶 熔浆热力学模型 MEL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哈播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与成矿背景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祝向平 莫宣学 +5 位作者 Noel C.WHITE 张波 孙明祥 王淑贤 赵思礼 杨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15-1928,共14页
哈播斑岩铜(-钼-金)矿床位于哀牢山-红河新生代成矿带南端西侧,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斑岩型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哈播侵入体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花岗岩依次侵入的序列为坪山花岗岩、三道班花岗岩、阿树花岗岩、哈播南山花岗岩(37.3Ma),随... 哈播斑岩铜(-钼-金)矿床位于哀牢山-红河新生代成矿带南端西侧,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斑岩型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哈播侵入体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花岗岩依次侵入的序列为坪山花岗岩、三道班花岗岩、阿树花岗岩、哈播南山花岗岩(37.3Ma),随后有4期斑岩侵入到哈播南山花岗岩中,依次为黑云母钾长石斑岩、石英钾长石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和晚期黑云母钾长石斑岩岩脉。采用LA-ICP-MS锆石U-Pb年龄法测定黑云母钾长石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6.20±0.20Ma和36.19±0.22Ma,哈播南山花岗岩和4期斑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都有富钾、高氧化态和类似岛弧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辉钼矿Re-Os年龄显示,哈播矿床的成矿年龄为35.47±0.16Ma。相似的成岩-成矿年龄暗示哈播矿床成岩和成矿作用是一个连续的岩浆-热液过程,与玉龙斑岩铜矿相似。基于哈播矿床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点,结合前人关于青藏高原东部斑岩铜矿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哈播斑岩矿床可能为藏东富碱斑岩带向东南的延伸,与玉龙斑岩铜矿带具有相似的成因,为哀牢山-红河新生代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晚碰撞构造转换背景下的重要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播 斑岩铜矿 藏东斑岩带 玉龙斑岩铜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哈播斑岩铜(-钼-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祝向平 莫宣学 +2 位作者 Noel C WHITE 孙明祥 赵思礼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9-849,共11页
哈播斑岩Cu-(Mo-Au)矿床产于哀牢山富碱斑岩带的南段,形成于青藏高原后碰撞阶段构造转换环境,属于陆-陆碰撞型斑岩矿床。根据脉体的交切关系,确定哈播矿床各种脉的演化序列为早期石英脉→石英-黄铜矿脉→石英-辉钼矿脉。脉中流体包裹体... 哈播斑岩Cu-(Mo-Au)矿床产于哀牢山富碱斑岩带的南段,形成于青藏高原后碰撞阶段构造转换环境,属于陆-陆碰撞型斑岩矿床。根据脉体的交切关系,确定哈播矿床各种脉的演化序列为早期石英脉→石英-黄铜矿脉→石英-辉钼矿脉。脉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各期脉中均有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各种包裹体的气相均含有CO2、SO2、H2O等气体。各期脉中多种包裹体并存并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范围,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149~427℃,盐度w(NaCleq)6.0%~15.0%;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205~405℃,盐度w(NaCleq)3.4%~19.0%;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305~516℃,盐度w(NaCleq)33.5%~61.0%。哈播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由稳定共存、不混溶的低盐度流体和高盐度流体组成,高盐度流体是哈播矿床成矿元素迁移的主要载体。成矿流体在400℃左右发生"二次沸腾"、分相,温度下降和挥发分持续逃逸可能是Cu-Au成矿的诱因。Mo元素在成矿流体多次沸腾、分相过程中,持续优先分配进入高盐度流体中而逐步富集;温度下降,使含钼硫化物在流体中溶解度降低、沉淀,形成石英-辉钼矿±黄铜矿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流体演化 斑岩铜矿 云南哈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