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腺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1
作者 石双任 袁仪浪 吴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69-1770,共2页
胸腺脂肪瘤(thymolipoma)是发生于胸腺的、同时含有胸腺成分和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本文报告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
关键词 胸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容积CT评估原发性肝癌供血动脉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波 李树平 +3 位作者 张慧 鲍光进 杭开兵 黄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70-1275,共6页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DVCT)评估肝癌供血动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0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2周行320排DVCT腹部CT多期增强检查,利用动脉期CT血管成像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观察分析,以DSA检查结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41...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DVCT)评估肝癌供血动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0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2周行320排DVCT腹部CT多期增强检查,利用动脉期CT血管成像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观察分析,以DSA检查结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410例患者中经CT检查发现血供变异91例(100支血管),肝动脉解剖变异供血59例(62支血管)和寄生性供血34例(38支血管)。经DSA检查发现血供变异93例(102支血管),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7例(60支血管)和寄生性供血37例(42支血管)。经CT指导后DSA共发现血供变异的95例(108支血管),肝动脉解剖变异和寄生性供血分别为59例(62支血管)、38例(46支血管)。以经CT指导后DSA结果为对照,CT检查的病例数和血管支数检出准确率为95.7%(91/95)、92.6%(100/108);DSA检查的病例数和血管支数检出准确率为97.9%(93/95)、94.4%(102/1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动脉解剖变异病例数和寄生性供血血管支数CT的检出准确率分别为100%(59/59)、82.6%(38/46),DSA检出准确率分别为96.6%(57/59)、91.3%(42/46)。结论320排DVCT可以清晰的显示肝癌的供血动脉,提供充分并直观的肿瘤供血动脉的解剖形态学信息,使TACE术前全面了解肿瘤的供血血管起源及其走行、形态,为TACE治疗提供供血动脉的精准预判,对TACE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术 寄生性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步进采集与连续进床采集模式图像质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波 刘春利 +7 位作者 温德媛 刘璐 石华铮 张江峰 曹建峰 苏芸 朱毕华 应坷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连续进床(CBM)和步进(SS)采集模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受检者按1∶1随机分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CBM和SS图像采集模式进行^(18)F-FDG PET/CT成像,比较两者成像时间和图像质量的差异。采...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连续进床(CBM)和步进(SS)采集模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受检者按1∶1随机分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CBM和SS图像采集模式进行^(18)F-FDG PET/CT成像,比较两者成像时间和图像质量的差异。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比较相关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CBM组和SS组受检者年龄、男/女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BM组图像采集时间明显短于SS组[444(21)s比710(102)s,Z=-8.733,P<0.001)。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0,P=0.019),CBM组中图像质量优级高于SS组。脑组织噪声CBM组小于SS组(0.48±0.20比0.63±0.21,P=0.001),腿部肌肉噪声CBM组大于SS组[0.10(0.05)比0.08(0.07),P=0.007];其余各部位的噪声在各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图像中,脑、肝、脾SUV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脑组织SUVmean/噪声比值CBM组高于SS组(45.23±22.83比32.71±22.22,P=0.007),而肝脏和脾脏的SUVmean/噪声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设定个体化的连续进床速率,CBM采集模式可以实现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缩短图像采集时间,提高临床检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计算机体层成像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移动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容积CT用于冠脉检查阴性结果患者的左心室心肌灌注评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鲍光进 杨波 +4 位作者 李树平 朱宇晴 张慧 杭开兵 黄亚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7-542,共6页
目的:利用320排容积CT对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阴性结果患者的左心室心肌灌注进行评价,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0例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患者病例(CTA与DSA检查间隔不超过1周),筛选出60... 目的:利用320排容积CT对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阴性结果患者的左心室心肌灌注进行评价,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0例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患者病例(CTA与DSA检查间隔不超过1周),筛选出60例两项检查结果均为冠状动脉结果阴性的病例。将重建的心脏CT数据导入Vitrea2.0工作站分析左心室透壁心肌灌注指数(TPR),分析左心室各节段TPR值及其差异性,并同时分析每例CT检查的辐射剂量。结果:①冠状动脉检查结果阴性患者的左心室各节段(16节段)平均TPR约为1.11±0.15。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组正常冠脉对应心肌平均TPR值分别约为1.16±0.17、1.07±0.13及1.10±0.14,各供血区域组TPR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组内各节段TPR值存在一定差异性。②平均CT射线辐射剂量约为(7.04±2.06)mSv。结论:320排容积CT对冠脉检查阴性结果患者的左心室心肌灌注的分析显示,各供血区域内不同节段的TPR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灌注图像时应该注意此类差异性,以避免假阳性诊断。320排容积CT心脏检查能够为具有相关临床症状而冠状动脉检查阴性的患者提供准确的心肌功能信息,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其辐射剂量低,还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影像,实现心脏解剖形态及心肌功能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 透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