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海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效和措施
1
作者 苏连庆 苏明河 《福建农业科技》 1998年第3期23-24,共2页
龙海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效和措施苏连庆(龙海市东园镇农技站363102)苏明河(龙海市紫泥镇政府“八五”以来,龙海市积极引进资金、设备、良种、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经几年努力,稻田粮食单产达15... 龙海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效和措施苏连庆(龙海市东园镇农技站363102)苏明河(龙海市紫泥镇政府“八五”以来,龙海市积极引进资金、设备、良种、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经几年努力,稻田粮食单产达15t/hm2,几项主导产业总产值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产业化 龙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丰灵对水稻抗倒性和产量的调控效果 被引量:24
2
作者 郭聪华 李小萍 +2 位作者 苏连庆 陈进明 林志强 《福建稻麦科技》 2006年第2期8-9,共2页
关键词 调控效果 抗倒性 水稻 丰灵 产量 中国农业大学 化学调控 机械收割 主要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分蘖调控研究Ⅱ不同栽植密度分蘖成穗的追踪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姜照伟 李义珍 +3 位作者 蔡亚港 黄继生 苏连庆 陈进明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3期13-16,共4页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调控技术, 对不同栽植密度中不同出生期分蘖的性状进行追踪观察, 明确: (1) 主茎、秧田分蘖和栽后头10d 分蘖的出生数, 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100 % , 穗大粒重, 构成总穗数的47 % ~8...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调控技术, 对不同栽植密度中不同出生期分蘖的性状进行追踪观察, 明确: (1) 主茎、秧田分蘖和栽后头10d 分蘖的出生数, 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100 % , 穗大粒重, 构成总穗数的47 % ~83 % 、总产量的61 % ~89 % ; (2) 栽后11 ~20d 分蘖出生数也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与栽后20d 的总茎蘖数和最高茎蘖数成负相关( r=- 09841 * * , - 09525 * * ) , 构成总穗数的50 % ~17 % 、总产量的39 % ~11 % ; (3) 在栽后20d, 1m2 总茎蘖数为300 、400 、500 个时, 有效分蘖临界期分别在栽后20d、15d 和10d; (4) 栽后21 ~30d 出生的分蘖, 成穗率很低, 穗小粒轻, 只构成总穗数的0 ~3 % 、总产量的0 ~1 % ;(5) 嫩秧早发, 具有单位面积较大的穗容量和库容量。研究结果表明: 杂交稻培育多蘖嫩壮秧、适量密植、促进早发、抑制移栽后20d 以后分蘖萌发, 控制总茎蘖数, 是建立高成穗率、兼容穗多、穗大的高产群体的组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栽植密度 有效分蘖临界期 分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龙海稻菇生产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有机质平衡
4
作者 郑景生 李义珍 +3 位作者 姜照伟 苏连庆 黄亚昌 郑龙川 《福建稻麦科技》 2001年第S1期3-5,共3页
福建龙海利用稻草培养蘑菇 ,菇渣回田改土 ,逐步形成稻菇双高产、副产品循环利用的持续高效生产系统。观测了系统中NPK素和有机质的投入输出 ,结果明确 :(1) 1hm2 双季稻草培养 90 0m2 蘑菇 ,添加适量的牛粪、化肥 ,产出鲜蘑菇 90 0 0k... 福建龙海利用稻草培养蘑菇 ,菇渣回田改土 ,逐步形成稻菇双高产、副产品循环利用的持续高效生产系统。观测了系统中NPK素和有机质的投入输出 ,结果明确 :(1) 1hm2 双季稻草培养 90 0m2 蘑菇 ,添加适量的牛粪、化肥 ,产出鲜蘑菇 90 0 0kg、菇渣 135 0 0kg ,折算为养分量 ,N素投入 2 5 7kg、输出 171kg ,表观亏损率33% ;P素投入 44kg ,输出 2 5kg ,表观亏损率 43 % ;K素投入 2 6 4kg ,输出 2 2 6kg ,表观亏损率 14%。 (2 )每公顷回田菇渣 135 0 0kg ,残留根茬 75 5 0kg ,添加适量的化肥 ,产出稻谷 16 6 5 0kg、稻草 135 0 0kg、根茬 75 5 0kg折算为养分量 ,N素投入 494kg、输出 370kg、表观亏损率 2 5 % ;P素投入 86kg、输出 5 1kg、表观亏损率 41% ;K素投入 35 5kg、输出 35 4kg、表观亏损率 0 3 %。 (3)稻菇副产品富含K素和有机质 ,也含有一定的NP素 ,在系统内循环利用 ,节约了大量能源 (化肥 )投入 ,并维持了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平衡。其中 ,回田的菇渣和根茬 ,含有相当于投入总N量的 2 8%、总P量的 2 8%和总K量的 85 % ,转化的腐殖质化有机质相当于土壤有机质年矿化量的 10 8% ;培养蘑菇的稻草 ,含有相当于培养料总N量的 47%、总P量的 36 %和总K量的 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蘑菇 NPK养分循环 土壤有机质平衡 持续高效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2000年早季超级稻新品种示范结果报告
5
作者 姜照伟 蔡亚港 +1 位作者 苏连庆 陈进明 《福建稻麦科技》 2000年第4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产量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抛秧高产实用技术研究
6
作者 姜照伟 李义珍 +1 位作者 苏连庆 陈振明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2期24-27,共4页
为了探索杂交稻抛秧高产实用技术,设置了多因素试验,结果明确:杂交稻软盘育秧,适宜播种量为每盘40g,适宜抛栽期为三叶一心期,适宜抛栽密度为1m225穴;盘秧上泥浆前底施营养剂、1.5叶龄撒布多效唑,空穴率低,秧苗矮壮,省工易行... 为了探索杂交稻抛秧高产实用技术,设置了多因素试验,结果明确:杂交稻软盘育秧,适宜播种量为每盘40g,适宜抛栽期为三叶一心期,适宜抛栽密度为1m225穴;盘秧上泥浆前底施营养剂、1.5叶龄撒布多效唑,空穴率低,秧苗矮壮,省工易行;抛秧分蘖力旺盛,适当减少分蘖肥,增施穗粒肥,可降低苗峰,提高成穗率,形成穗多穗大兼容的高产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抛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喷施立丰灵的抗倒增产效应 被引量:37
7
作者 林志强 苏连庆 +2 位作者 陈进明 林文 李义珍 《福建稻麦科技》 2003年第2期33-35,共3页
在水稻拔节前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立丰灵 (调环酸钙 ) ,可使节间缩短 ,株高降低 ,弯曲力矩变小 ,显著增强基部节间抗折力 ,从而显著增强抗倒伏能力。立丰灵还可能通过抑制稻体内合成的GA1、GA4降解 ,促进幼穗的发育 ,显著增加每穗颖花数 ... 在水稻拔节前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立丰灵 (调环酸钙 ) ,可使节间缩短 ,株高降低 ,弯曲力矩变小 ,显著增强基部节间抗折力 ,从而显著增强抗倒伏能力。立丰灵还可能通过抑制稻体内合成的GA1、GA4降解 ,促进幼穗的发育 ,显著增加每穗颖花数 ,达到抗倒增产的双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立丰灵的适宜喷用剂量为0 4g·10 0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立丰灵 植物生长延缓剂 喷施 增产效应 抗倒伏能力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稻佳辐占的高产结构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亚港 苏连庆 +4 位作者 陈进明 黄晓辉 黄溪华 李小萍 李义珍 《福建稻麦科技》 2005年第1期3-5,共3页
调查了优质稻佳辐占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明确:(1)每平方米穗数和每穗粒数的田块间变异大,对构成每平方米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达5 7%和43 % ;(2 )千粒重和结实率相对稳定,因而每平方米总粒数决定了库容量,也决定了产量,产量与每平方... 调查了优质稻佳辐占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明确:(1)每平方米穗数和每穗粒数的田块间变异大,对构成每平方米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达5 7%和43 % ;(2 )千粒重和结实率相对稳定,因而每平方米总粒数决定了库容量,也决定了产量,产量与每平方米总粒数呈高度正相关,r =0 990 8 。(3 )据回归分析,佳辐占每平方米总粒数为3 5 0万粒、2 91万粒和2 3 2万粒时,每公顷产量可相应达到9 0t、7 5t和6 0t。表明实现高产乃至超高产,关键在于提高每平方米总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佳辐占品种 产量结构 库容量 结实率 每穗粒数 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分蘖调控研究Ⅰ几个杂交稻组合不同出生期分蘖成穗的追踪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蔡亚港 黄继生 +5 位作者 黄晓辉 洪跃通 李义珍 姜照伟 杨惠杰 苏连庆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3期11-13,共3页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成穗规律, 对5 个杂交稻组合进行定株定蘖追踪观察, 明确:(1) 有效分蘖临界期在移栽后20d, 分蘖力强、总茎蘖数多的组合在移栽后15d; (2) 本田期有效分蘖是移栽后头4 片新生叶的“同伸”蘖; (3...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成穗规律, 对5 个杂交稻组合进行定株定蘖追踪观察, 明确:(1) 有效分蘖临界期在移栽后20d, 分蘖力强、总茎蘖数多的组合在移栽后15d; (2) 本田期有效分蘖是移栽后头4 片新生叶的“同伸”蘖; (3) 成穗分蘖随着出生期的推迟, 每穗粒数和粒重逐渐减少, 晚生蘖的结实率很低; (4) 在供试条件下, 构成总穗数和总产量的份额, 主茎加秧田分蘖为59% 和72 % , 移栽后20d 内出生的分蘖为39 % 和27 % , 其后出生的分蘖为2 % 和1 % 。结果表明, 培育多蘖壮秧, 合理密植, 促进移栽后20d 内分蘖出生, 抑制其后分蘖萌发, 是杂交稻提高成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有效分蘖 临界期 生育调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密肥技术研究 Ⅰ.施肥水平的产量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进明 苏连庆 +5 位作者 蔡亚港 黄继生 姜照伟 郑景生 杨惠杰 李义珍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2期29-31,共3页
为了提高杂交稻施肥效益,设置了不同施肥量试验,结果明确:Ⅰ杂交稻适宜的施肥量为每公顷N144~170kg、P63~75kg、K120~140kg;②适宜的施肥水平,形成了较大的库容量,增强了中后期的干物质生产力。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施肥量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密肥技术研究Ⅱ肥料分施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文权 姜照伟 +3 位作者 杨惠杰 李义珍 苏连庆 陈进明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3期17-19,共3页
为了探索杂交稻肥料分施技术, 设置了不同蘖穗肥分施比率试验, 明确: (1)蘖穗肥分施比将等量肥料集中作分蘖肥显著增产, 但蘖穗肥比率7∶3 、6∶4 和5∶5 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2) 蘖穗肥分施增产的原因, 是提高了... 为了探索杂交稻肥料分施技术, 设置了不同蘖穗肥分施比率试验, 明确: (1)蘖穗肥分施比将等量肥料集中作分蘖肥显著增产, 但蘖穗肥比率7∶3 、6∶4 和5∶5 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2) 蘖穗肥分施增产的原因, 是提高了分蘖成穗率, 促进稻穗发育, 扩大了库容量, 并增强了中、后期的干物质生产力, 增加对籽粒的物质供应; (3) 穗粒肥所占比率> 30 % ; 增加了中、后期净光合率, 但减少中期贮藏性物质的贮积。结果表明, 实行蘖穗肥分施, 可以较好适应杂交稻生育对养分的需求, 而协调中期碳氮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施肥技术 干物质积累 运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1998年超级稻品种示范总结
12
作者 苏连庆 李志忠 +5 位作者 陈进明 蔡亚港 李义珍 姜照伟 郑景生 杨惠杰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2期16-18,共3页
龙海市东园镇位于九龙江下游平原,北纬24°23′,东经117°53′,属南亚热带气候。该镇66.67hm2水稻高产示范片,1997年起列为福建省水稻新品种丰产示范区之一。任务是展示国内近年育成、经初步评审的新品种,并对筛选出来的... 龙海市东园镇位于九龙江下游平原,北纬24°23′,东经117°53′,属南亚热带气候。该镇66.67hm2水稻高产示范片,1997年起列为福建省水稻新品种丰产示范区之一。任务是展示国内近年育成、经初步评审的新品种,并对筛选出来的一些适应闽南生态、高产、抗病、优质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试种 生育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密肥技术研究Ⅲ栽植密度的产量效应
13
作者 陈进明 苏连庆 +3 位作者 姜照伟 杨惠杰 林文 李义珍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3期19-21,共3页
观察比较了杂交稻特优63 不同栽植密度的产量效应, 明确: (1) 稻谷产量与栽植密度呈抛物线型相关, 峰区在1m225 ~35 丛。(2) 适当密植, 增加了穗数和叶面积, 从而形成较大的库容和提高中后期干物质生产力,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栽植密度 库容量 干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械抛秧的综合效益和配套高产技术
14
作者 苏连庆 李志忠 +3 位作者 陈振明 姜照伟 林海弟 李义珍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2期27-29,共3页
改弯腰曲背手工插秧为机械抛秧,生产效率提高20倍,稻谷增产8%~10%,每666.7m2增收100元,综合效益十分显著。经试验示范,探明机械抛秧的配套高产技术为:培育矮壮下串根的盘秧;整地平烂净,湿润抛栽;梭形路线作业,合理调控抛... 改弯腰曲背手工插秧为机械抛秧,生产效率提高20倍,稻谷增产8%~10%,每666.7m2增收100元,综合效益十分显著。经试验示范,探明机械抛秧的配套高产技术为:培育矮壮下串根的盘秧;整地平烂净,湿润抛栽;梭形路线作业,合理调控抛秧量;湿润生苗、浅水分蘖、发足80%穗数苗烤田;适当减少分蘖肥,增施穗粒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抛秧 栽培技术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稻—瓠高优栽培模式
15
作者 王惠珠 陈进明 《福建农业科技》 2000年第3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早稻 晚稻 福州瓠瓜 连作 栽培模式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吨谷田持续高产的对策
16
作者 苏连庆 郑龙川 +1 位作者 陈进明 陈少珍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1期14-15,共2页
龙海市是我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和粮食生产大县沛),1998年双季稻平均单产达1002kg(单产面积为666.7m2,下同)。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必须认真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找出现存的主要问题,开拓进一步发展的途径。1龙海市水稻产量节节上... 龙海市是我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和粮食生产大县沛),1998年双季稻平均单产达1002kg(单产面积为666.7m2,下同)。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必须认真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找出现存的主要问题,开拓进一步发展的途径。1龙海市水稻产量节节上升的主要经验龙海市1949年双季稻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海市 水稻 双季稻 品种 栽培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秧苗喷施多效唑试验小结
17
作者 陈进明 苏连庆 《福建农业科技》 1998年第4期16-16,共1页
秧苗喷施多效唑试验小结陈进明苏连庆(龙海市东园镇农技站363102)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水稻秧苗喷多效唑,有促根、增根、增蘖、增粒、增产增收的作用。现把我们试验情况小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龙海市东园镇农科... 秧苗喷施多效唑试验小结陈进明苏连庆(龙海市东园镇农技站363102)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水稻秧苗喷多效唑,有促根、增根、增蘖、增粒、增产增收的作用。现把我们试验情况小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龙海市东园镇农科所进行,供试水稻组合为汕优70。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秧苗 多效唑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