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线兰茎腐病拮抗木霉菌鉴定及抑菌和促生效果评价
1
作者 叶炜 颜沛沛 +5 位作者 王培育 李尊文 郭莺 张剑亮 林敏水 江金兰 《福建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6-1264,共9页
【目的】分离具有金线兰茎腐病拮抗作用的木霉菌,为生防菌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金线兰仿野生种植植株为材料,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木霉菌,利用形态特征与ITS和rpb2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其分类,利用平板对峙法鉴定其抗茎腐病能力,... 【目的】分离具有金线兰茎腐病拮抗作用的木霉菌,为生防菌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金线兰仿野生种植植株为材料,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木霉菌,利用形态特征与ITS和rpb2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其分类,利用平板对峙法鉴定其抗茎腐病能力,并对不同木霉菌的促生长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3株木霉菌A21B-1、A21B-2和A21E。经鉴定,3株木霉株分别为哈茨木霉、拟康宁木霉和Trichoderma longifialidicum。对峙生长表明,3种木霉菌株均对茎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ASP01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达75.29%、73.55%和60.02%。室内防效结果表明,A21B-1菌株对茎腐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接种15 d后病情抑制率达91.9%,可作为该病的生物防治候选菌株。促进生长试验表明,种植6个月后,施用3个木霉菌的金线兰植株的单株重、株高、茎粗、叶面积及SPAD值较对照均显著提高,其中A21B-2与A21E处理的植株单株重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8.68%与58.99%,叶面积分别提高66.82%与59.73%,可作为金线兰促进生长的候选菌株。同时,施用木霉菌可有效提高金线兰多糖及金线莲苷的含量,其中A21B-2菌株效果最佳,其多糖及金线莲苷含量均较对照提高89.62%与11.83%,可作为促进金线兰药用成分积累的候选菌株。【结论】3种不同类型的木霉菌在金线兰对抗茎腐病、促进生长和提高多糖含量方面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金线兰 尖孢镰刀菌 金线莲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配基质对南方设施金线莲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涛 黄语燕 +3 位作者 陈永快 兰婕 张剑亮 康育鑫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1-148,共8页
探索南方温室大棚室内金线莲无土栽培最优基质配方,为福建设施金线莲规模化无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红霞”金线莲为供试材料,以常规栽培基质草炭、珍珠岩、蛭石作为材料,通过不同混配方式,研究金线莲栽培前后不同配方的理化性质、金... 探索南方温室大棚室内金线莲无土栽培最优基质配方,为福建设施金线莲规模化无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红霞”金线莲为供试材料,以常规栽培基质草炭、珍珠岩、蛭石作为材料,通过不同混配方式,研究金线莲栽培前后不同配方的理化性质、金线莲生长及养分的差异,明确不同配方对金线莲生长、生理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经过7个多月的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总体呈现容重及通气孔隙度下降的趋势,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及EC值呈上升趋势,但pH值变化无规律性。配方T_(6)(草炭∶蛭石=3∶1)在株高、根数、节间距、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方面表现优于CK,其中株高较CK显著增加18.44%,根数和节间距分别较CK增加6.26%、12.10%,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地下部干质量分别较CK提高34.94%、41.06%、12.70%;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较CK增加了23.54%,同时可节省成本约2025元/667m^(2)。配方T_(2)在根长、节间数、最大叶面积和地下部鲜质量方面优于CK,较CK分别提高14.65%、12.51%、31.00%、12.14%,单位面积产量次于配方T_(6),较CK增加了16.23%,可节省成本约3240元/667m^(2)。草炭∶蛭石=3∶1(体积比)为设施内金线莲栽培最优配方,合理的配方能够为金线莲提供良好的根际环境,提高其生物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基质 生长 生理 品质 无土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