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肠间质瘤诊断中采用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的效果及评价
1
作者 周洁冰 王倩 《北方药学》 2024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口服碘伏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小肠间质瘤患者共46例,单纯腹部CT扫描的22例为对照组,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的24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病灶检出和不良反应发... 目的:分析口服碘伏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小肠间质瘤患者共46例,单纯腹部CT扫描的22例为对照组,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的24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病灶检出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共检出4例,病灶检出率18.19%,观察组共检出23例,病灶检查率95.83%。观察组病灶检出率更高(P<0.05)。观察组发生1例小肠穿孔,由肿瘤破溃所致,造影剂发生渗漏,因此紧急进行了急诊手术。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碘伏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诊断出小肠间质瘤,利于患者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间质瘤 碘佛醇 腹部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传旺 林祺 王永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475-476,共2页
关键词 黄色肉芽肿 幼年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3D-CTA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荣良 李传旺 +1 位作者 唐平太 邓开盛 《罕少疾病杂志》 2013年第5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CTA)及3D重建在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颅脑CTA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对照破裂动脉瘤的3D-CTA影像表现与外科手术及...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CTA)及3D重建在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颅脑CTA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对照破裂动脉瘤的3D-CTA影像表现与外科手术及介入手术所见,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43例患者中,142例手术证实为破裂动脉瘤,1例为假性动脉瘤。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成功夹闭125个破裂动脉瘤,17例行DSA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分布情况: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60个,占40.54%,前交通动脉瘤及大脑前动脉瘤43个,占29.05%,大脑中动脉瘤37个,占25%,椎-基底动脉瘤8个,占5.41%。14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影像所见大小、形态及位置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 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及3D重建在急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断中具有准确、简便、快速及无创的优点,CTA-VR、MPR显示瘤体及载瘤动脉的三维立体图像,对临床确定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64排容积CT 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容积CT多期增强扫描及3D重建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林荣良 唐平太 李传旺 《罕少疾病杂志》 2013年第6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64排容积CT增强后多期扫描图像,然后利用薄层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154例肝细胞癌中,(1...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64排容积CT增强后多期扫描图像,然后利用薄层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154例肝细胞癌中,(142/154)例在动脉晚期呈高密度,(138/154)例显示供血动脉。(8/154)例在门静脉期呈等或高密度,(146/154)例在门静脉期呈相对低的密度。(154/154)例在延迟期呈相对低密度。(32/154)例显示门静脉癌栓,(8/154)例显示下腔静脉瘤栓。结论 64排容积CT增强多期扫描及3D重建不仅能显示肝细胞癌的增强表现特征,而且提高了肝细胞癌的检出率,还能直观地显示肝动脉、肝静脉及门静脉受侵情况,在临床早期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容积CT 肝细胞癌 增强扫描 3D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陆袁东 马小敏 《罕少疾病杂志》 2001年第4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静脉畸形 皮肤血管痣 病例报告 KTS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管瘤2例X线诊断
6
作者 李传旺 王建文 张毅 《罕少疾病杂志》 2001年第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肺血管瘤 X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陆袁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4期221-222,共2页
目的:探讨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法实施PSE治疗,在术后观察其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脾静脉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及发生... 目的:探讨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法实施PSE治疗,在术后观察其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脾静脉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及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为本组患者进行术后造影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脾脏下极都存在大面积的坏死区(其栓塞范围为40%一80%),其表现为多灶性楔形缺血,经CT测定其坏死区的密度范围为-10HU—25HU,其隔肌毗邻处也存在大面积的坏死区。在术后7天,本组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数量逐渐升高,在术后14天达到峰值,在术后30天基本稳定。在术后2—7天内,本组患者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大幅增加,此后逐渐减少,直至恢复正常。本组患者进行术后B超复查的结果显示,在术后30天,其脾静脉和门静脉的内径明显减小,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大幅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100%,无患者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对脾亢患者施行PSE治疗可明显改善其外周血象,而且创伤性小,安全系数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介入治疗 脾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移植瘤照射后早期DW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丹丹 严川 +3 位作者 许旭茹 邢振 李跃明 洪金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745-1748,共4页
目的分析兔VX2移植瘤照射后早期体积、DWI的改变,并与病理表现对照研究,分析DWI在评估肿瘤早期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60只荷瘤兔根据是否接受照射和MRI扫描时间点随机分为10组(A0~A4为照射组,B0~B4为对照组)。在MRI图像上测量各组... 目的分析兔VX2移植瘤照射后早期体积、DWI的改变,并与病理表现对照研究,分析DWI在评估肿瘤早期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60只荷瘤兔根据是否接受照射和MRI扫描时间点随机分为10组(A0~A4为照射组,B0~B4为对照组)。在MRI图像上测量各组试验兔移植瘤的体积、ADC值。各组实验兔MRI扫描结束后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照射前A、B组的体积[(2. 05±0. 09) cm3vs(2. 02±0. 07) cm3]及ADC值[(0. 80±0. 01)×10-3mm2/s vs(0. 80±0. 02)×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射后相同时间点A组肿瘤体积均小于B组(P <0. 05)。照射后A组ADC值逐渐增大(P <0. 05),且均大于相同时间点B组ADC值(P <0. 05)。肿瘤体积与ADC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 516,P <0. 001)。ADC值与bax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r=0. 900,P <0. 001)。结论 DWI用于预测肿瘤早期放射敏感性有一定价值。细胞凋亡可能是ADC值改变的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照射 病理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