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露天矿工程量监测分析方法 被引量:38
1
作者 许志华 吴立新 +1 位作者 陈绍杰 王植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序列的露天矿工程量(采剥量、堆放量等)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旋翼无人机搭载低成本便携式数码摄像机获取露天矿山不同时间的视频帧或影像序列.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f M)和多目立体视觉(PMVS)算法,自动生成矿山完... 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序列的露天矿工程量(采剥量、堆放量等)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旋翼无人机搭载低成本便携式数码摄像机获取露天矿山不同时间的视频帧或影像序列.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f M)和多目立体视觉(PMVS)算法,自动生成矿山完整、致密的三维点云.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形态不变区的点云配准方法进行两期点云空间配准,并采用DTM三角网差值法计算矿山工程量.矿堆体积变化无人机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建点云模型的点间相对误差小于±1%,堆放体积变化监测精度接近92%,基本达到地面Li DAR扫描的堆放体积变化监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露天矿 运动恢复结构(SfM) 多目立体视觉(PMVS) 工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龙岩市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雪玲 陈绍杰 +1 位作者 杜培军 夏俊士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基于龙岩市多时相Landsat TM/ETM+数据,应用最大似然、决策树及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龙岩市景观类型进行分类。从3种分类方法的比较得知,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表现出较高的性能,分类精度明显高于其他的分类方法。因此选择最佳的支持向量... 基于龙岩市多时相Landsat TM/ETM+数据,应用最大似然、决策树及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龙岩市景观类型进行分类。从3种分类方法的比较得知,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表现出较高的性能,分类精度明显高于其他的分类方法。因此选择最佳的支持向量机分类结果,并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1992—2008年龙岩市新罗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信息。结果表明,1992—2008年新罗区主城区农业用地大幅度降低,相应转化为建筑用地,但是却保持着良好的森林覆盖率。同时城市景观组分经历了由扩散式增长过程到粘合式集聚增长过程的转变,城市形态由不稳定形态逐步向稳定形态演化。整体上而言,城市景观呈现出破碎度变小、多样性降低和聚集度升高的发展趋势,建筑用地是龙岩市新罗区的主要景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变化分析 遥感影像 龙岩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对流天气PPP数据处理策略优化分析
3
作者 周要宗 王洪 +2 位作者 楼益栋 张书毕 张卫星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3,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精密单点定位(PPP)的处理精度,研究优化强对流天气下同对流层状态强相关的PPP数据处理策略:给出数据处理采样率、对流层模型、天顶湿延迟(ZWD)分段估计时长及水平梯度分段估计时长等优化策略;然后... 为了进一步提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精密单点定位(PPP)的处理精度,研究优化强对流天气下同对流层状态强相关的PPP数据处理策略:给出数据处理采样率、对流层模型、天顶湿延迟(ZWD)分段估计时长及水平梯度分段估计时长等优化策略;然后以2021年第9号台风“卢碧”为例分析数据处理策略优化对PPP坐标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数据处理采样率提高、对流层模型升级、ZWD高频估计、水平梯度高频估计可有效提升高程坐标分量重复性,其中数据处理采样率由300 s提高到30 s,水平梯度分段估计时长由24 h提高到1 h,可将高程坐标重复性由8.5 mm提升到5.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精密单点定位(PPP) 数据处理采样率 对流层模型 水平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PSR模型的城市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 被引量:24
4
作者 虞继进 陈雪玲 陈绍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3-149,共7页
为了解福建省龙岩市景观生态安全程度及空间分布规律,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概念模型构建了城市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结合多时相遥感数据、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得到2001年和... 为了解福建省龙岩市景观生态安全程度及空间分布规律,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概念模型构建了城市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结合多时相遥感数据、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得到2001年和2008年龙岩市景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2001—2008年间,龙岩市景观所承受的外界压力增加,各类景观结构稳定,景观活力、生态状态处于良好水平;2001年景观生态安全均值为7.27,处于较高安全水平,2008年平均值为6.65,处于中等安全水平。因此,研究时段内龙岩市景观生态安全状况处于好中临降的趋势,建议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以提高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指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生态安全 景观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柴胡栏子金矿田遥感地质解译和蚀变信息提取与找矿预测 被引量:5
5
作者 韩燿徽 王翠芝 +3 位作者 吴志杰 吕古贤 张宝林 张启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6-1091,共16页
内蒙古柴胡栏子金矿田位于赤峰—朝阳金成矿带的最西北侧,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但其自然条件恶劣,遥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对于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特征以及与本区金成矿相关的围岩蚀变信息研究相对较少,利用遥感... 内蒙古柴胡栏子金矿田位于赤峰—朝阳金成矿带的最西北侧,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但其自然条件恶劣,遥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对于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特征以及与本区金成矿相关的围岩蚀变信息研究相对较少,利用遥感技术对该矿田进行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ndsat 8和GF-2遥感影像,结合“主成分分析+最佳指数因子”的方法组合,对柴胡栏子金矿田进行遥感地质解译。根据蚀变矿物的波谱特征,设计去除干扰信息-异常信息提取-异常分级-异常信息处理的蚀变信息提取方案,对Landsat 8和Sentinel-2A遥感影像进行蚀变信息提取;在前人区域地质、矿田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蚀变信息特征,结合地质解译成果圈定3个找矿靶区。研究表明,利用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对研究区进行地质解译与蚀变信息提取,基本能够满足辅助中比例尺找矿预测及地质综合调查的需要,并提升找矿效率。研究成果对柴胡栏子金矿田未来找矿勘查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栏子金矿田 多源遥感卫星影像 遥感解译 蚀变信息提取 主成分分析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pH值下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加固尾矿砂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赖永明 俞缙 +3 位作者 刘士雨 蔡燕燕 涂兵雄 刘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3-1596,共14页
开展低pH值下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简称MICP)加固尾矿砂试验,研究了菌液浓度、pH值对碳酸钙生成量和絮凝滞后期的影响。采用渗透性、保水性、抗雨滴侵蚀、抗风蚀、贯入度试验评价该方法... 开展低pH值下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简称MICP)加固尾矿砂试验,研究了菌液浓度、pH值对碳酸钙生成量和絮凝滞后期的影响。采用渗透性、保水性、抗雨滴侵蚀、抗风蚀、贯入度试验评价该方法加固尾矿砂效果。通过分析pH值对脲酶活性和碳酸盐体系平衡的影响,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试验观察尾矿砂微观结构,揭示低pH值下MICP加固尾矿砂机制。结果表明,低pH值下MICP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尾矿砂力学性能,一轮喷淋处理后尾矿砂的风蚀质量为0,渗透系数最大可降低一个数量级,pH值为4的高浓度菌液处理后的尾矿砂风雨侵蚀质量也为0。低pH值暂时抑制了脲酶活性,打破了碳酸盐体系的平衡,延缓了碳酸钙的生成,使得方解石均匀填充于粒间孔隙,将尾矿砂颗粒胶结为整体。提出的尾矿库加固及尾矿砂治理新技术及其加固机制,为低pH值下MICP加固尾矿砂应用提供了理论与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PH值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 尾矿砂 脲酶活性 碳酸盐体系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路风量法的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算法 被引量:5
7
作者 田茈文 郭玉森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113,共8页
基于当前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算法的不足,深入研究回路法、Scott-Hinsley和Seidel法,设计出一种能够快速解算复杂风网的算法,主要步骤包括确定风网结构、赋权边并选取最小生成树、圈划独立回路、进行网络解算。该方法用Kruskal法来选取最... 基于当前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算法的不足,深入研究回路法、Scott-Hinsley和Seidel法,设计出一种能够快速解算复杂风网的算法,主要步骤包括确定风网结构、赋权边并选取最小生成树、圈划独立回路、进行网络解算。该方法用Kruskal法来选取最小生成树,思路清晰、易于理解,方便计算机程序的实现;用试探回溯法来圈划独立回路,对于反复出现的子问题,无需进行二次求解;用改进Scott-Hinsley法进行风量解算,计算收敛速度更快,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将该优化算法应用于“黄坊煤矿通风智能决策系统”迭代解算模块。结果表明:风量解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均小于5%,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为矿井通风网络解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路法 网络解算算法 Scott-Hinsley Seidel 算法优化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南及邻区重力异常特征及其对地壳深部热背景的启示
8
作者 张星宇 刘复焜 +6 位作者 林明义 李汉青 刘芳 邱占林 刘明松 王东明 许福美 《地质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2-1542,共11页
自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碰撞俯冲欧亚大陆作用下,闽东南地区的地壳结构被强烈改造,区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广泛分布,造就了该区现今丰富的地热资源。为了更好地研究闽东南地区的地壳结构和深部热背景特征,本文基于最新发布的全球高分辨率... 自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碰撞俯冲欧亚大陆作用下,闽东南地区的地壳结构被强烈改造,区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广泛分布,造就了该区现今丰富的地热资源。为了更好地研究闽东南地区的地壳结构和深部热背景特征,本文基于最新发布的全球高分辨率地球重力场模型V32.1,首先采用重力正演技术,计算得到了闽东南及邻区的布格重力异常;然后采用地震数据约束的手段,获得了适用于该区莫霍面反演所需的最佳平均深度;最后通过重力场分离和界面反演的手段,得到了研究区的莫霍面深度分布。结果显示:研究区莫霍面深度在25~32.5 km之间,大陆与海洋区域大致以28 km为界,自东南往西北方向呈增大趋势,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在一些局部地区(如漳州盆地),莫霍面显示出局部上隆的特征;布格重力异常的短波长部分(20~100 km)与区内断裂带显示出良好的对应性,在一系列NE向和NW向断裂带的控制下,显示出与“东西分带、南北分块”构造格架相一致的块状特征;对其进一步线性识别发现,在地壳深部线性特征主要以NE向为主,福安—南靖断裂带较之政和—大埔大断裂对地壳切割更深,可能到达深部中-下地壳;大地热流局部高值主要出现在莫霍面上隆和重力异常指示的深大断裂带附近,说明闽东南地区丰富的地热资源与该区的地壳结构紧密相关,相对较薄的地壳厚度(莫霍面上隆)形成了局部较高的地温场,而(莫霍面隆起)上覆的深大断裂带则为深部热源的向上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南及邻区 重力异常 莫霍面隆起 地壳结构 深部热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峰山矿区39号煤层的煤岩学与煤相特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许福美 黄文辉 +3 位作者 吴传始 郭玉森 吴志杰 敖卫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3-628,共6页
利用煤岩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煤岩学、沉积学、古植物和沼泽水介质动力条件等方面对福建龙永煤田顶峰山矿区二叠系童子岩组主采39号煤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9号煤层的煤相包括4种类型,即闭流沼泽相、障壁岛-泻湖沼泽相、... 利用煤岩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煤岩学、沉积学、古植物和沼泽水介质动力条件等方面对福建龙永煤田顶峰山矿区二叠系童子岩组主采39号煤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9号煤层的煤相包括4种类型,即闭流沼泽相、障壁岛-泻湖沼泽相、强覆水森林沼泽相和浅覆水森林沼泽相,其中强覆水森林沼泽相是该煤层煤相类型的主体,在沼泽演化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沼泽覆水深度的变化会引起煤相组合和旋回结构的相应变化。煤层从下而上由浅覆水森林沼泽相、强覆水森林沼泽相和弱覆水森林沼泽相等组合而成,韵律明显。沼泽水动力条件同样经历了由弱—强—弱的演化过程,沼泽水流具有由滞流—活动—滞流的周期性变化特点,泥炭沼泽水介质总体上处于弱—强还原环境;该煤层在其形成过程中不断受到海陆两方面的影响,泥炭沼泽发育过程呈现出波动式变化,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从而形成了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成煤沼泽环境,表现为障壁岛-泻湖沉积体系的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峰山矿区 煤岩学 煤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层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超 徐乃忠 +1 位作者 何标庆 邓伟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9-234,共6页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一次性采全高,其采放煤层厚度大,垮落带和裂隙带高度亦相应增大,使得覆岩“两带”发育直接波及到覆岩上部、对地表沉陷起重要控制的厚硬关键层,其移动变形与地表沉陷特征密切相关。为从覆岩内部岩层移动变形角度探究关...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一次性采全高,其采放煤层厚度大,垮落带和裂隙带高度亦相应增大,使得覆岩“两带”发育直接波及到覆岩上部、对地表沉陷起重要控制的厚硬关键层,其移动变形与地表沉陷特征密切相关。为从覆岩内部岩层移动变形角度探究关键层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沉陷的控制影响作用,应用工程类比法与数值模拟综合确定了东坡煤矿914工作面“两带”高度发育情况,通过关键层理论计算了各亚关键层和主关键层破断距与层位,应用3DEC模拟了关键层对地表沉陷规律的控制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工程类比法结合数值模拟塑性分区法可综合确定“两带”高度发育情况;上覆岩层及地表的移动变形受厚硬岩层的影响控制,表现为上覆岩层破断特征具有组合移动性、传播至地表呈突陷性;关键层内岩梁破断长度越短,地表沉陷盆地边缘越平缓、地表沉陷影响范围越大;受关键层破断距与破断形式差异的影响,地表下沉盆地开切眼侧较陡、终采线侧相对较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关键层 岩层移动 地表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永定矿区生态变化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72
11
作者 吴志杰 王猛猛 +1 位作者 陈绍杰 邹丹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5期200-207,共8页
资源过度开采对区域的负环境效应日益显著,不断造成严重的资源、环境与灾害问题。以福建省永定矿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RSEI),基于Landsat-7和Landsat-8影像数据分析永定矿区2002—2014年的生态状... 资源过度开采对区域的负环境效应日益显著,不断造成严重的资源、环境与灾害问题。以福建省永定矿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RSEI),基于Landsat-7和Landsat-8影像数据分析永定矿区2002—2014年的生态状况、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RSEI适用于煤矿区的生态环境监测;2)自2002年到2014年RSEI均值从0.705降至0.699,虽然RSEI均值降幅不大,但RSEI变化空间分异明显,盆地四周生态质量在提高,而煤矿区、石灰石矿区、工业园区和村镇建筑区生态质量在降低;3)植被覆盖度与RSEI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植被覆盖变化是影响生态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变化 矿区 永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物探技术联合探测矿井水害 被引量:20
12
作者 邱占林 陈万煌 +3 位作者 鲍道亮 刘耀华 冯金炜 黄聪明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3,67,共5页
为了获取受水害威胁较严重的闽西南地区煤矿探水效果及物探技术有效参数,采用矿井直流电法、网络并行电法和矿井瞬变电磁法,对福建某煤矿+40 m水平巷道掘进工作面前方进行了联合探测,并对含水低阻异常体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经后期... 为了获取受水害威胁较严重的闽西南地区煤矿探水效果及物探技术有效参数,采用矿井直流电法、网络并行电法和矿井瞬变电磁法,对福建某煤矿+40 m水平巷道掘进工作面前方进行了联合探测,并对含水低阻异常体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经后期掘进验证,超前探测结果较为准确。实践表明:网络并行电法比传统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效果更好;矿井瞬变电磁法对低阻含水体响应灵敏,且对高阻体(层)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多种物探技术联合探测,可以相互补充验证,探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 直流电法 网络并行电法 矿井瞬变电磁法 联合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瓦斯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1
13
作者 郭玉森 林柏泉 吴传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3-57,共5页
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分析了近期发生在一些低瓦斯矿井的瓦斯爆炸事故,结合对福建煤矿曾经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的分析和研讨,认为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对瓦斯防治重视不够、未能准确地确定瓦斯的爆炸下限浓度及瓦斯混合气体在强... 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分析了近期发生在一些低瓦斯矿井的瓦斯爆炸事故,结合对福建煤矿曾经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的分析和研讨,认为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对瓦斯防治重视不够、未能准确地确定瓦斯的爆炸下限浓度及瓦斯混合气体在强点火能下会降低瓦斯爆炸浓度下限等主观上的原因,还有因采深加大致使瓦斯涌出量增加、瓦斯监测系统不到位等客观上的原因。着重从大量的试验证明了在强点火能下瓦斯混合气体爆炸浓度下限大幅降低的事实,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对策。研究成果对瓦斯防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瓦斯 防治 事故 爆炸 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煤相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许福美 方爱民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用微观研究的方法,对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的煤相进行了研究。从煤岩学特征、沉积学特征和古植物特征等方面,系统总结了16号煤层的成因标志。在此基础上以沉积环境和古植物组成的变化为依据,对其煤相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共为13种煤相... 用微观研究的方法,对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的煤相进行了研究。从煤岩学特征、沉积学特征和古植物特征等方面,系统总结了16号煤层的成因标志。在此基础上以沉积环境和古植物组成的变化为依据,对其煤相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共为13种煤相类型,并对该煤层煤相类型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号煤层 成因类型 煤相 兖州矿区 太原组 煤层 山东 植物特征 微观研究 成因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采空区积水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吴超凡 刘盛东 +1 位作者 邱占林 杨胜伦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95,67,共4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采空区积水成为影响煤炭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其积水区边界的划定是有效防治采空区突水的关键。在建立采空区积水区边界模型基础上,运用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对7130工作面采空区放水前及放水过程进行连续动态监测...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采空区积水成为影响煤炭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其积水区边界的划定是有效防治采空区突水的关键。在建立采空区积水区边界模型基础上,运用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对7130工作面采空区放水前及放水过程进行连续动态监测,获取含水异常体与渗流场、地电场之间的响应特征,以此建立积水区边界与视电阻率之间变化关系,可圈定矿井采空区积水范围。结果表明:有效富水系数为0.1226的积水区边界与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测量得到的电阻率参数所划定的积水区边界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可在动态监测中形成不同时段的电阻率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积水 电阻率 网络并行电法 积水区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技术在大弯煤矿巷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6
作者 吴超凡 邱占林 +1 位作者 路拓 梁文全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47,共5页
隐伏地质构造的超前预报是预防煤矿突水事故的关键。为查明龙岩市大弯煤矿+10巷道迎头前方构造的发育分布状况及富水性,在分析断层构造的弹性、电性等地球物理特征前提下,结合井下巷道现场实际生产环境,采用震波超前探和瞬变电磁法对+1... 隐伏地质构造的超前预报是预防煤矿突水事故的关键。为查明龙岩市大弯煤矿+10巷道迎头前方构造的发育分布状况及富水性,在分析断层构造的弹性、电性等地球物理特征前提下,结合井下巷道现场实际生产环境,采用震波超前探和瞬变电磁法对+10巷道前方导水地质构造实施综合探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与瞬变电磁综合物探方法较单一方法具有较大的成果解释精度优势,其现场观测可充分利用先实施的震波超前探测技术定位断层等构造位置,进而实施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技术予以补充验证,并根据电阻率异常判别其富水情况,能够为巷道施工和防治水措施的实施提供更准确的地质和水文地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 地震波法 瞬变电磁法 导水构造 超前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火山灰活性煅烧煤矸石添加量对水泥抗压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谦 郭玉森 +1 位作者 仲涛 黄清云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6-942,共7页
为研究高火山灰活性下煤矸石添加量对水泥抗压强度影响,以龙岩翠屏山煤矿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温度对煤矸石活性的影响以及煤矸石添加量对水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大,煤矸石烧失量在逐渐增大,烧失量与煅烧温度呈... 为研究高火山灰活性下煤矸石添加量对水泥抗压强度影响,以龙岩翠屏山煤矿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温度对煤矸石活性的影响以及煤矸石添加量对水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大,煤矸石烧失量在逐渐增大,烧失量与煅烧温度呈幂函数关系;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大,煤矸石活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煅烧煤矸石吸钙量与温度成二次多项式关系,推断实验煤矸石的煅烧最佳温度为750℃;随着煤矸石添加量的增加,水泥单轴抗压强度呈下降趋势,试件的抗压强度与煤矸石添加量成指数关系;随着龄期的增大,添加煤矸石的试件强度具有增长的趋势。研究结果对确定煤矸石添加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指导煤矸石在凝胶材料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水泥 煅烧活化 火山灰活性 烧失量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南龙永煤田童子岩组沉积地层精细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化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福美 吴传始 +1 位作者 郭玉森 吴志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0-584,共15页
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岩石粒度分析等方法,从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沉积体系等方面对研究区童子岩组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其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童子岩组地层主要由较细粒的陆... 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岩石粒度分析等方法,从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沉积体系等方面对研究区童子岩组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其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童子岩组地层主要由较细粒的陆源碎屑物质组成,在整个童子岩组第一段发育过程中,障壁岛及其背后的整个环境组合随着区域海平面的升降而前后移动,反映了高级别的海水进退过程。童子岩组第三段的下亚段主要为障壁岛—潟湖环境,煤层具有厚薄相间分布的特点,反映了障壁岛后沉积地形的复杂性,为海退过程;中亚段为障壁岛后潟湖环境,含煤性好,随后潮汐作用成为主要控制因素,广泛发育了潮坪、潮道沉积;上亚段由于进一步的海退,演变为滨岸湖泊环境。将童子岩组地层主要海侵事件的初始面作为成因地层单元的划分界线,把本区童子岩组划分为3个沉积旋回,11个成因地层单元(相序),沉积体系可划分为障壁岛—潟湖沉积组合、潮坪—潮道沉积组合和滨岸湖泊沉积组合,每一组合由若干沉积相组成;其沉积环境演化可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3个阶段,与童子岩组第一段、第二段和三段地层形成时期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永煤田 童子岩组 岩矿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岩巷道中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水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吴超凡 邱占林 金其中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70,共4页
查明掘进巷道前方含水体的具体位置及其赋水性,可以指导煤矿的安全生产与建设。矿井瞬变电磁法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探测技术在水害探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瞬变电磁场响应特征,阐述了全空间视电阻率计算以及时深转换等处理方法,并... 查明掘进巷道前方含水体的具体位置及其赋水性,可以指导煤矿的安全生产与建设。矿井瞬变电磁法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探测技术在水害探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瞬变电磁场响应特征,阐述了全空间视电阻率计算以及时深转换等处理方法,并在河南某矿灰岩巷道跟踪超前探测试验中得到应用,2次探测均采用半圆形观测系统,分别探测巷道顶板上方45毅、顺巷道掘进、巷道底板下方45毅共3个方向的视电阻率,经后期钻探验证,探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巷道 矿井瞬变电磁法 水害 视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煤级煤液相侵入效应低场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谦 黄建滨 +2 位作者 倪冠华 郭玉森 仲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8-1115,共8页
我国煤层普遍具有低透气性、高瓦斯含量的特性,在低透气性煤层增透方面,煤层注水、水力压裂、水力割缝等水力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瓦斯治理效果。然而水作为外侵液进入煤体,堵塞了瓦斯流动通道,降低了瓦斯解吸量,产生了... 我国煤层普遍具有低透气性、高瓦斯含量的特性,在低透气性煤层增透方面,煤层注水、水力压裂、水力割缝等水力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瓦斯治理效果。然而水作为外侵液进入煤体,堵塞了瓦斯流动通道,降低了瓦斯解吸量,产生了水锁效应。为分析水力化技术造成水锁效应的内在机理,利用压汞实验分析了煤样孔容分布规律,以及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原始、饱水、饱CMC溶液煤样的微观结构,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煤样在饱水状态以及饱CMC溶液状态下的液相滞留效应,并根据曲线相似度法分析了孔径与束缚流体饱和度的相似度。研究结果表明:CMC溶液可以溶解煤中的矿物质增加煤孔隙裂隙以及降低水在煤体表面的表面张力,从而达到解除水锁效应的目的;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大,T 2截止值在逐渐减小,T 2截止值的数值与煤样孔径大小呈负相关;煤样的束缚流体饱和度远大于自由流体饱和度,煤样在饱水状态下的束缚流体饱和度比饱CMC溶液状态下高;高变质程度的煤大孔孔容少、微孔孔容多,使得水在煤孔隙中的毛细管力大,最终造成高阶煤的水锁效应严重;大孔孔容是影响束缚流体饱和度的主控因素,微孔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得到束缚流体饱和度S与大孔孔容V A、微孔孔容V D的耦合关系式:S=94.86-1078.96 V A+261.24 V D。滞留在煤体内的束缚水阻塞了瓦斯流动通道,是造成水锁效应的根本原因,增加煤层的孔隙裂隙以及选用合适的表面活性是减缓煤层水锁效应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化技术 水锁效应 核磁共振 束缚流体 液相滞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