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薛万清 董雁 +1 位作者 张夏红 赵萍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8-1465,共8页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石墨烯,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印迹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电聚合,构建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法研究其性能,优化了聚合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洗脱液种类、富集时间...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石墨烯,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印迹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电聚合,构建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法研究其性能,优化了聚合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洗脱液种类、富集时间及洗脱时间。结果表明,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峰电流与对羟基苯甲酸溶液浓度在1.00×10^(-9)~1.00×10^(-2)mol·L^(-1)范围的内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6,检出限为2.013×10^(-10)mol·L^(-1)(S/N=3),回收率在98.7%~106%,相对标准偏差在2.5%~3.5%之间。制备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作复杂样品的检测,能满足快速现场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化学传感器 循环伏安法(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负离子化学电离质谱法分析测定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竹光 范玉兰 +6 位作者 马玉 金珍 谭君 陈美瑜 陈招斌 涂逢樟 刘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1-227,共7页
将气相色谱-负离子化学电离质谱法(GC—NCI—MS)应用于蔬菜水果中9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分析测定,初步解析了这些农药的NCI—MS特征阴离子结构和断裂机理,并初步探讨了GC—NCI—MS分析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时基体效应的影响。采... 将气相色谱-负离子化学电离质谱法(GC—NCI—MS)应用于蔬菜水果中9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分析测定,初步解析了这些农药的NCI—MS特征阴离子结构和断裂机理,并初步探讨了GC—NCI—MS分析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时基体效应的影响。采用空白样品基体匹配校准曲线法(MC)进行定量分析,有效地降低了基体效应的影响。蔬菜水果样品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以乙硫磷为内标物,采用GC—NCI—MS的选择离子监测方式(SIM)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9种有机磷农药的方法检测限为0.12~1.0μg/kg。在方法的检测限与1000μg/kg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都大于0.9993。当空白蔬菜水果(西红柿)样品的加标水平为100,400,800μg/kg时,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8%~126%,相对标准偏差为0.58%~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负离子化学电离质谱法 有机磷农药 农药残留 基体效应 蔬菜 水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志彪 周云龙 +3 位作者 张巧玲 童长青 陈武华 丁马太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24-5026,共3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ZnO/高岭土复合材料,用XRD、SEM、EDX 等对其表征,并研究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最佳煅烧温度为500℃.其中的ZnO 为纤锌矿型结构,晶粒尺寸为31~58 nm.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动...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ZnO/高岭土复合材料,用XRD、SEM、EDX 等对其表征,并研究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最佳煅烧温度为500℃.其中的ZnO 为纤锌矿型结构,晶粒尺寸为31~58 nm.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且可多次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甲基橙 ZNO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竹炭复合材料研究(Ⅰ)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云龙 胡志彪 +2 位作者 陈武华 丁马太 刘德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95,99,共3页
以60目竹炭为载体、钛酸四正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竹炭复合材料。用XRD、SEM、EDX等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就其对罗丹明B的光降解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竹炭复合材料经过500℃绝氧烧结后,... 以60目竹炭为载体、钛酸四正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竹炭复合材料。用XRD、SEM、EDX等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就其对罗丹明B的光降解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竹炭复合材料经过500℃绝氧烧结后,其负载的TiO2主要呈锐钛矿型结构,具有较好的紫外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竹炭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竹炭复合材料研究(Ⅱ)光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周云龙 胡志彪 +2 位作者 陈武华 丁马太 刘德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199,共3页
就前文[1]所制备的TiO2/竹炭复合材料对于罗丹明B光降解反应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紫外灯光照射下,以0.5~1.1g的该复合材料处理25ml的3~10mg/L罗丹明B溶液,均可使其有效降解;最佳降解温度、时间和pH分别为70℃,60min和4.... 就前文[1]所制备的TiO2/竹炭复合材料对于罗丹明B光降解反应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紫外灯光照射下,以0.5~1.1g的该复合材料处理25ml的3~10mg/L罗丹明B溶液,均可使其有效降解;最佳降解温度、时间和pH分别为70℃,60min和4.22;该光催化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竹炭 罗丹明B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料浸渍结合反应熔渗法制备2D C/SiC-Zr B_2复合材料 被引量:8
6
作者 童长青 成来飞 +2 位作者 殷小玮 刘永胜 张立同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80,共4页
利用XRD,SEM,EDS研究浆料浸渍结合反应熔渗法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并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结果表明:采用单向加压依次渗入ZrB2微粉和酚醛树脂,能很好地将ZrB2微粉和树脂渗入到纤维束间,但熔融Si难以渗入到试样... 利用XRD,SEM,EDS研究浆料浸渍结合反应熔渗法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并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结果表明:采用单向加压依次渗入ZrB2微粉和酚醛树脂,能很好地将ZrB2微粉和树脂渗入到纤维束间,但熔融Si难以渗入到试样内部,复合材料的开气孔率和室温弯曲强度分别为18.3%和110MPa。采用ZrB2浆料真空浸渍,沉积碳基体后进行熔融渗Si,复合材料的开气孔率和室温弯曲强度分别为5.5%和23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ZrB2复合材料 浆料浸渍 反应熔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 C/SiC-ZrB_2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童长青 成来飞 +1 位作者 刘永胜 张立同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4,共6页
用ZrB2微粉对2D C/SiC基体进行改性,研究了化学气相渗透结合浆料浸渍及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2DC/SiC-ZrB2复合材料在氧-乙炔焰和1800℃甲烷风洞环境中的烧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氧-乙炔环境中,2D C/SiC-ZrB2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 用ZrB2微粉对2D C/SiC基体进行改性,研究了化学气相渗透结合浆料浸渍及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2DC/SiC-ZrB2复合材料在氧-乙炔焰和1800℃甲烷风洞环境中的烧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氧-乙炔环境中,2D C/SiC-ZrB2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6.1×10-2mm/s和1.0×10-2g/s,相对2D C/SiC复合材料而言,ZrB2微粉并没有提高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在1800℃甲烷风洞环境中,涂层致密度起主要作用,涂层致密度相同时,复合材料的开气孔率越大,质量烧蚀率越大,ZrB2微粉的渗入对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ZrB2复合材料 氧-乙炔焰 甲烷风洞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ES/MC尼龙6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姚辉梅 林志勇 +2 位作者 肖凤英 李宝熺 童长青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利用己内酰胺(CL)单体,采用阴离子原位聚合方法制得了聚芳醚砜(PPES)/MC尼龙6复合材料。FTIR分析结果表明,PPES与己内酰胺之间存在一定的氢键相互作用,使得PPES在己内酰胺熔体中能够很好地溶解。SEM结果表明PPES在MC尼龙6基体中能够较... 利用己内酰胺(CL)单体,采用阴离子原位聚合方法制得了聚芳醚砜(PPES)/MC尼龙6复合材料。FTIR分析结果表明,PPES与己内酰胺之间存在一定的氢键相互作用,使得PPES在己内酰胺熔体中能够很好地溶解。SEM结果表明PPES在MC尼龙6基体中能够较好地分散。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PPES对MC尼龙6的结晶起异相成核作用,提高了MC尼龙6的结晶温度,但不改变MC尼龙6的α晶型结构。TG结果表明PPES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醚砜(PPES) 铸型尼龙6(MC尼龙6) 复合材料 阴离子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I结合浆料浸渍法制备2D 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童长青 成来飞 +1 位作者 刘永胜 张立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322,361,共7页
采用CVI结合浆料浸渍工艺制备2D 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SiC微粉对复合材料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纤维预制沉积SiC80h后,微粉主要渗入到纤维束间。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随着渗微粉前CVI时间的增加及渗入浆料浓度的降低而... 采用CVI结合浆料浸渍工艺制备2D 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SiC微粉对复合材料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纤维预制沉积SiC80h后,微粉主要渗入到纤维束间。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随着渗微粉前CVI时间的增加及渗入浆料浓度的降低而增加。微粉的渗入大大降低了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而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SIC 微结构 力学性能 CVI 浆料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布芬电化学行为的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天阳 拓宏桂 丁马太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215,共4页
应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芬布芬的电化学行为.在0.2mol.L-1Na2HPO4-KH2PO4缓冲溶液(pH6.86)中,芬布芬于-1.38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其一次微分线性扫描峰电流与芬布芬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浓度范围1.6~200.0mg.L-1,相关系数r=... 应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芬布芬的电化学行为.在0.2mol.L-1Na2HPO4-KH2PO4缓冲溶液(pH6.86)中,芬布芬于-1.38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其一次微分线性扫描峰电流与芬布芬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浓度范围1.6~200.0mg.L-1,相关系数r=0.9958(n=10),检出限为0.8mg.L-1.以80.0mg.L-1芬布芬溶液作6次平行试验,RSD为0.73%,回收率在97.7%~109.2%之间.芬布芬的此一电化学特性可用于其片剂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分析 芬布芬 线性扫描极谱法 吸附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SiB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氧化行为 被引量:3
11
作者 童长青 成来飞 +3 位作者 殷小玮 刘永胜 张立同 鲁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82-1984,1988,共4页
在多孔C/SiC中渗入SiB4微粉后,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结合化学气相渗透(CVI)法进行致密化制备C/SiC—SiB4复合材料。利用XRD、EDS、SEM分析了材料的组分及微结构。研究了材料在500~1000℃静态空气的氧化行为,并与致密C/SiC... 在多孔C/SiC中渗入SiB4微粉后,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结合化学气相渗透(CVI)法进行致密化制备C/SiC—SiB4复合材料。利用XRD、EDS、SEM分析了材料的组分及微结构。研究了材料在500~1000℃静态空气的氧化行为,并与致密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iB4主要渗入到纤维柬间,它与随后PIP及CVI法引入的SiC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在氧化过程中,SiB。起自愈合作用,它能减缓碳纤维和界面的氧化。在600~900℃氧化10h后,C/SiC—SiB4的失重率均比致密C/SiC小,抗弯强度没有明显降低,且均比致密C/SiC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SiB4 复合材料 PIP CVI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水杨酸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雁 张夏红 +2 位作者 林水东 卢晓春 李锦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5-370,共6页
以水杨酸(SA)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PD)及吡咯(Py)为复合功能单体,在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IP/GO/GCE),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印迹膜的表面形貌,方波伏安法(SWV)和循环伏安法(CV)对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性能... 以水杨酸(SA)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PD)及吡咯(Py)为复合功能单体,在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IP/GO/GCE),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印迹膜的表面形貌,方波伏安法(SWV)和循环伏安法(CV)对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表征。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显示SA浓度在1.0×10-8~1.0×10-2 mol/L范围内,分子印迹传感器峰电流与SA浓度负对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6×10-9 mol/L。该传感器对S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样品回收率为101%~1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SA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简单、抗干扰性好、灵敏度高、成本低廉,具有较好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分子印迹 电化学传感器 电化学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根电致化学发光及用于抗坏血酸的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瑞娟 钟坚海 +2 位作者 郎小玲 陈燕红 陈小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05-1409,共5页
本文报道了玻碳电极上过硫酸根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考察。在0^-1.8 V电位范围内采用循环伏安法探究溶液pH值对该体系电致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发现,在pH 6.0时发光强度最大且最稳定。基于抗... 本文报道了玻碳电极上过硫酸根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考察。在0^-1.8 V电位范围内采用循环伏安法探究溶液pH值对该体系电致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发现,在pH 6.0时发光强度最大且最稳定。基于抗坏血酸对该体系的发光有一定的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测定抗坏血酸的方法,发光强度与抗坏血酸浓度的对数在2×10^(-10)~8×10^(-8)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10^(-10)mol·L^(-1)。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市售Vc片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7.5%~105.0%之间。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根 电致化学发光 玻碳电极 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P工艺对2DC/SiC-ZrB2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童长青 成来飞 +2 位作者 刘永胜 殷小玮 张立同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45,64,共5页
采用CVI结合SI及PIP工艺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研究了PIP工艺中循环浸渍次数及热处理对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多孔C/SiC浸渍浆料后用PIP结合CVI致密化和仅用CVI致密化的效果。结果表明:浸渍裂解后,热处理温度相同... 采用CVI结合SI及PIP工艺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研究了PIP工艺中循环浸渍次数及热处理对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多孔C/SiC浸渍浆料后用PIP结合CVI致密化和仅用CVI致密化的效果。结果表明:浸渍裂解后,热处理温度相同,热处理次数对复合材料的开孔率和弯曲强度影响不大。2D C/SiC-ZrB2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不随PIP次数的增多而增加,PIP处理二次后,复合材料的强度逐渐增加,PIP处理五次,强度达到最大值,制备的复合材料开孔率为8.0%、弯曲强度为423 MPa。SI后用PIP结合CVI致密化比仅用CVI致密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ZrB2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浆料浸渍 先驱体浸渍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修饰铅笔芯电极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瑞娟 汪豪阳 +1 位作者 苏慧婷 陈延兴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35,共4页
采用滴涂法将氧化锌纳米颗粒滴涂在自制铅笔芯电极上制成氧化锌修饰铅笔芯电极,当以过硫酸根为共反应剂时,该修饰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致化学发光(ECL)行为,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考察。基于苯酚对该修饰电极的ECL具有抑制作用... 采用滴涂法将氧化锌纳米颗粒滴涂在自制铅笔芯电极上制成氧化锌修饰铅笔芯电极,当以过硫酸根为共反应剂时,该修饰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致化学发光(ECL)行为,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考察。基于苯酚对该修饰电极的ECL具有抑制作用,建立了一种测量苯酚的新方法,当苯酚浓度为2×10^(-8)~2×10^(-6)mol/L时,发光强度与苯酚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8)mol/L。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方法简单、快速、稳定性好等优点,将其应用于工业废水中苯酚浓度的检测,回收率为96.5%~1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苯酚 电致化学发光 铅笔芯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龙岩段地表水中多环芳烃分布与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章汝平 陈克华 何立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1,共5页
用竹炭固相萃取恒波长同步荧光法测定了九龙江龙岩段水体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 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龙岩市省控断面河水中2010年11月(冬季)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为58.3×10-9~1328.5×10-9 g/L,平均为387.72×10-9 ... 用竹炭固相萃取恒波长同步荧光法测定了九龙江龙岩段水体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 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龙岩市省控断面河水中2010年11月(冬季)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为58.3×10-9~1328.5×10-9 g/L,平均为387.72×10-9 g/L;2011年9月(秋季)水中总多环芳烃质量浓度为5.9×10-9~188.4×10-9 g/L,平均为77.46×10-9 g/L;7月(夏季)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为16.7×10-9~1203.3×10-9 g/L,平均为475.05×10-9 g /L,同国内外河流相比,九龙江龙岩段水体中PAHs污染较严重,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夏、秋、冬季九龙江龙岩段水体水中均以3~4环PAHs为主。污染来源分析表明,河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分布 源解析 九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碳电极电致化学发光法对多巴胺的测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瑞娟 钟坚海 +2 位作者 丘则海 凌宝龙 张文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1-1446,共6页
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碳印刷电极,采用浓NaOH溶液对该电极进行活化处理,处理后的印刷电极电荷传递阻抗明显降低,对铁氰化钾响应的峰电位差由400 mV降低至84 mV,峰电流逐渐增大,氧化与还原峰电流值之比接近1∶1,说明电极基本达到可逆.... 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碳印刷电极,采用浓NaOH溶液对该电极进行活化处理,处理后的印刷电极电荷传递阻抗明显降低,对铁氰化钾响应的峰电位差由400 mV降低至84 mV,峰电流逐渐增大,氧化与还原峰电流值之比接近1∶1,说明电极基本达到可逆.考察了电极处理前后[Ru(bpy)3]2+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其发光强度增大至原来的3.6倍.研究发现,在不加入共反应剂的硼酸盐-联吡啶钌缓冲体系中,多巴胺对该体系的发光行为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从而构建了多巴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考察了pH值对该体系电致发光行为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体系的电致发光强度与多巴胺浓度的对数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线性范围为1.0×10-10~5.0×10-7 mol/L,检出限为5.0×10-11 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多巴胺注射液样品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 ~ 102%.该方法具有电极制备简单、成本低、可批量生产、方法的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碳印刷电极 多巴胺 硼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胶乳/碳酸钙晶须医用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晰 吴杰 +2 位作者 汪志芬 胡志彪 欧阳清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9-453,510,共6页
本文将超声分散后的改性碳酸钙晶须分散液加入天然胶乳,对其进行补强,制得绿色环保高性能的改性碳酸钙晶须/天然胶乳医用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该医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及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使用硬脂酸改性后的碳酸钙晶须... 本文将超声分散后的改性碳酸钙晶须分散液加入天然胶乳,对其进行补强,制得绿色环保高性能的改性碳酸钙晶须/天然胶乳医用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该医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及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使用硬脂酸改性后的碳酸钙晶须与天然胶乳基体材料有极佳的相容性。医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及热稳定性能均比纯胶有所提高。当改性碳酸钙晶须用量为4%时,医用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胶乳 碳酸钙晶须 医用复合材料 硬脂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P-g-MMA/M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水东 丁马太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03-1306,共4页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聚丙烯(PP)、聚丙烯/云母(PP/M)和聚丙烯/聚(丙烯-g-甲基丙烯酸甲酯)/云母复合材料(PP/PP-g-MMA/M)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用Avrami方程和Ozawa方程对上述过程进行分析,n、t1/2、F(T)、Tp等参数表明,M和PP-g-MMA...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聚丙烯(PP)、聚丙烯/云母(PP/M)和聚丙烯/聚(丙烯-g-甲基丙烯酸甲酯)/云母复合材料(PP/PP-g-MMA/M)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用Avrami方程和Ozawa方程对上述过程进行分析,n、t1/2、F(T)、Tp等参数表明,M和PP-g-MMA,特别是PP-g-MMA的掺入改变了PP的结晶成核和生长机理。用Dobreva方法分析填料的成核活性,ε数值表明,M有较强的成核活性,PP-g-MMA的掺入又进一步增强其成核活性,从而使结晶温度明显提高。Kissinger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添加M可使PP的结晶活化能减小,再添加PP-g-MMA又使PP/M复合体系的结晶活化能进一步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丙烯-g-甲基丙烯酸甲酯) 云母 复合材料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岩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源识别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立芳 章汝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2,共6页
采用恒能量同步荧光法,研究了龙岩市区不同功能区冬、春季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来源,并对不同功能区的PAHs含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龙岩市区各功能区大气颗粒物中ρ(PAHs)为278.95~718.25 ng/m^3,且冬季... 采用恒能量同步荧光法,研究了龙岩市区不同功能区冬、春季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来源,并对不同功能区的PAHs含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龙岩市区各功能区大气颗粒物中ρ(PAHs)为278.95~718.25 ng/m^3,且冬季高于春季.根据PAHs中一些特征标志物的比值,可判断冬、春季市区内PAHs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燃煤污染.采用苯并[a]芘(BaP)及苯并[a]芘等效致癌浓度(BaPE)来评价3个功能区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污染状况显示,冬季3个功能区苯并[a]芘含量(ρ(BaP))均超过国家标准(10 ng/m^3),且ρ(PAHs)均严重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恒能量同步荧光 大气颗粒物 污染来源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