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述论 被引量:10
1
作者 蒋伯英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8,共15页
1933年11月,毛泽东到上杭县才溪乡作调查,随后写出《才溪乡调查》。毛泽东是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发展到全盛时期,但王明"左"倾错误严重的形势下,为即将召开的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作准备,总结苏维... 1933年11月,毛泽东到上杭县才溪乡作调查,随后写出《才溪乡调查》。毛泽东是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发展到全盛时期,但王明"左"倾错误严重的形势下,为即将召开的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作准备,总结苏维埃建设的经验做调查研究。《才溪乡调查》从民主建政、经济建设、扩大红军等多方面总结了才溪乡的光荣业绩,以大量事实与数据回击了关于把反"围剿"战争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树立了苏维埃革命的光荣典范。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折射了其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行为准则,堪为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才溪乡调查》 中央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次反“围剿”松毛岭战役述评 被引量:2
2
作者 蒋伯英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8,共9页
1934年8月至9月的松毛岭战役,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在东线战场为抗击国民党军"六路进攻"而进行的唯一、也是最后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在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顶点,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进攻十分严酷的情... 1934年8月至9月的松毛岭战役,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在东线战场为抗击国民党军"六路进攻"而进行的唯一、也是最后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在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顶点,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进攻十分严酷的情况下,在朱德直接指挥下取得了胜利,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敌人在东线的进攻,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准备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第一阶段的温坊战斗,抵制了"左"倾错误的单纯防御路线和"短促突击"战术,大胆实施在运动中打击敌人,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难得的一次胜利,受到遵义会议的肯定。虽然这个别战斗的胜利,补救不了整个战略指导方针的错误,但是并不影响历史对于这次战役的评价和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次反“围剿” 朱德 松毛岭战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评价下属应有的新理念新办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强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16,共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以往领导干部评价下属时常见的看重履历、资历、学历以及殷勤度、忍耐度和关系度等要素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下要求。身处新时代,领导干部在评价下属时应秉持"四面八方""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等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以往领导干部评价下属时常见的看重履历、资历、学历以及殷勤度、忍耐度和关系度等要素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下要求。身处新时代,领导干部在评价下属时应秉持"四面八方""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等理念,转变自身心态,发扬民主作风,尊重行业内部规律,留有充分余地,使下属能有充分空间和充分话语,各尽其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领导干部 下属 评价 新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之汶农业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强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2-77,共6页
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农业教育家,章之汶认为农业教育亦可称作农业职业教育,也就是普通职业教育的一种,可分为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农民补习教育三类。农业教育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但其现状并不乐观。章之汶主政金大农学院期间,... 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农业教育家,章之汶认为农业教育亦可称作农业职业教育,也就是普通职业教育的一种,可分为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农民补习教育三类。农业教育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但其现状并不乐观。章之汶主政金大农学院期间,不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之于学院内部的农业教育工作,推行教学——研究——推广"三体系",而且还从全国高度出发,谋划如何改进中国农业教育这一大问题,并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之汶 农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金陵大学农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邹秉文的中国农业发展方略述评
5
作者 吴强 《农业考古》 2017年第4期100-105,共6页
作为民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农学家和农业教育家,邹秉文先生中西汇通,不仅强调中国农业必须兼顾本土特色和欧美经验这两者之间的融合,而且基于彼时农业的现状,从政府制定相应政策,通过农业教育增强农民能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培育新品种、改... 作为民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农学家和农业教育家,邹秉文先生中西汇通,不仅强调中国农业必须兼顾本土特色和欧美经验这两者之间的融合,而且基于彼时农业的现状,从政府制定相应政策,通过农业教育增强农民能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培育新品种、改善耕种条件等方面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业发展方略,切实优化农业发展所需的内外部客观环境,推动中国农业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型。他的这些系统性思考对于当下中国农业来说仍然有着极其宝贵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秉文 农业发展 农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