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剑 袁文斌 +3 位作者 冉春风 李明 李慧明 高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探讨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并对康复组采用规范化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用Fugl Meyer法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 目的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探讨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并对康复组采用规范化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用Fugl Meyer法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Fugl 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 ,康复组Fugl meyer值、Barthel指数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残废率,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 Fusl—Meyer法 BARTHE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邓爱文 魏东 +2 位作者 张建宏 冉春风 王敏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6-707,71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影响。方法选择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92例,按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分为治疗组(2周内,48例)和对照组(6个月,44例);康复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和FIM,评定分别于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影响。方法选择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92例,按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分为治疗组(2周内,48例)和对照组(6个月,44例);康复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和FIM,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及其他物理因子治疗。康复治疗为期6个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FI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提高了39.23±8.69,FIM评分提高了44.02±9.32;而对照组则分别提高了15.59±10.75和20.88±9.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治疗 临床研究 日常生活自理 功能独立性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交变电磁场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邓爱文 袁雪光 +3 位作者 魏东 张建宏 冉春风 王敏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46-949,95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交变电磁场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脑卒中病人115例,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60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 目的探讨高压交变电磁场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脑卒中病人115例,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60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好转24例,无效2例,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血清甘油三酸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升高,Tc/HDL-c、LDL-c/HDL-c比率降低,降低了全血和血浆粘度,与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增加了(38.4±5.3),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的FI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增加了(34.7±5.3),与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组患者一年内脑卒中再发率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高压交变电磁场能改善脂蛋白代谢,改变血液流变学性质,提高脑卒中患者ADL能力及功能独立性,对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交变电磁场 脑卒中 脂蛋白 血液流变学: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何扬子 韩冰 +5 位作者 林秀华 王丽娜 陈卓铭 胡静 李静铭 彭菊秀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2-26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以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的机理。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患者34例,按轻、中和重度随机分成留针20、40和60 m in 3组。在针刺治疗的疗程前后,对患...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以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的机理。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患者34例,按轻、中和重度随机分成留针20、40和60 m in 3组。在针刺治疗的疗程前后,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针刺可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以留针60 m in作用最为明显。结论:针刺留针时间与脑血管血流速度之间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留针时间 缺血性中风 脑血管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挫裂伤失语症患者高压氧不同压力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敏 冉春风 +7 位作者 高圣海 韩冰 石小峰 庄志坚 吴洪 彭小丽 吴夏媛 尹夕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索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脑挫裂伤后失语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0例脑挫裂伤后失语症患者按入组时间顺序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外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采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1组采用0.18MPa压力,治疗2组采用0.20MPa... 目的:探索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脑挫裂伤后失语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0例脑挫裂伤后失语症患者按入组时间顺序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外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采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1组采用0.18MPa压力,治疗2组采用0.20MPa压力的高压氧治疗,高压氧1个疗程治疗10d,中间休息2d,共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每个疗程结束后3个组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BDAE)的分级变化。结果:经2和3个疗程治疗后,2个治疗组BDAE分级评价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在脑外伤失语症的治疗结果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促进脑挫裂伤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恢复,患者经2—3个疗程治疗后其言语功能改善较明显,高压氧治疗压力0.18MPA和0.2MPA对脑挫裂伤失语症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建议采用0.18MPA的压力治疗脑挫裂伤后失语症可能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 脑挫裂伤 失语症 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35
6
作者 陶艳玲 陈娟慧 +4 位作者 管玉梅 邱桂花 李新霞 林绍英 陈新茹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7期910-914,共5页
目的 :分析社区居家老年人最近一年内跌倒的危险因素,验证修订版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工具的准确性,并针对跌倒的危险因素提出跌倒的预防措施。方法 :2016年3-4月,采用社区老年人一般情况表和修订版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工具随机抽... 目的 :分析社区居家老年人最近一年内跌倒的危险因素,验证修订版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工具的准确性,并针对跌倒的危险因素提出跌倒的预防措施。方法 :2016年3-4月,采用社区老年人一般情况表和修订版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工具随机抽取龙岗区2个社区的居家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居家老年人最近一年内跌倒发生率为22.01%。跌倒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5岁、患有足部疾病、功能性行为评估不正确和居家环境不安全。同时也验证了修订版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工具临界值11.5分预测跌倒的准确性。结论 :社区老年人的跌倒预防一直是医院延续护理和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医院老年专科护士和社区工作者应合理分析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或预防对策,以防再次跌倒和跌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跌倒 危险因素 二分类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贺春雪 娄明武 +3 位作者 韩冰 龚明强 申云霞 高艺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白质微结构变化。方法:对30例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PSCIND)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神经心理评定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目的:探讨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白质微结构变化。方法:对30例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PSCIND)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神经心理评定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采用白质骨架的空间统计方法分析全脑体素、无阈值簇群增强进行组间校正(多重比较校正P<0.05),并分析两组差异脑区DTI参数与神经心理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SCIND组的神经心理测试评分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胼胝体体部、压部,双侧前、上放射冠、左丘脑后辐射、右侧外囊及双侧上纵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轴向扩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AD)、径向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R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偏相关显示PSCIND组放射冠、外囊、上纵束的FA值与连线测试A呈正相关(P<0.05),MD值与之呈负相关(P<0.05);右侧外囊、上纵束的FA值与连线测试B呈正相关(P<0.05),左上纵束MD值与之呈负相关(P<0.05)。结论:亚急性期PSCIND患者的神经心理测试得分、白质纤维束微结构均有改变,上纵束等纤维束损伤与执行功能存在相关,提示脑卒中后应尽早开展认知评定与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期脑卒中 认知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