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评估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庄仲 彭晓刚 赵锡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研究显示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和成分特征,并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监测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效果的临床试验中。本文将从高分辨率磁共振的成像方法、可重复性以... 研究显示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和成分特征,并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监测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效果的临床试验中。本文将从高分辨率磁共振的成像方法、可重复性以及观察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该技术在评估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狭窄与无狭窄颈动脉斑块高分辨率MRI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庄仲 刘舰 +2 位作者 李飞宇 彭晓刚 赵锡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轻度狭窄或无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高分辨率MRI(HRMRI)特征。方法对103例近期出现脑血管病症状且伴颈动脉AS斑块的患者行颈动脉HRMRI。排除图像质量差或颈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程度≥50%)者。对颈动脉斑块进...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轻度狭窄或无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高分辨率MRI(HRMRI)特征。方法对103例近期出现脑血管病症状且伴颈动脉AS斑块的患者行颈动脉HRMRI。排除图像质量差或颈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程度≥50%)者。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无狭窄(无狭窄组)与轻度狭窄(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1%~49%)颈动脉AS斑块的负荷及成分特征差异。结果最终86例患者共155支颈动脉血管纳入研究,轻度狭窄组24支,无狭窄组131支。无狭窄与轻度狭窄组颈动脉管腔面积[(53.40±15.29)mm^2 vs(41.30±11.57)mm^2,P<0.001]和最大管壁厚度[(2.16±0.90)mm vs(3.30±1.25)mm,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管壁面积[(31.69±6.80)mm^2 vs(32.80±9.33)mm^2,P=0.5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存在中度风险斑块、高风险斑块者分别占10.69%(14/131)、6.11%(8/131)和20.83%(5/24)、20.83%(5/24)。颈动脉最大管壁厚度与管腔狭窄程度之间呈正相关(r=0.430,P<0.001)。结论无狭窄或轻度狭窄的颈动脉血管仍存在发生不稳定斑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与脑缺血事件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潇祎 庄仲 赵锡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6期538-543,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斑块进展可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脂质核增大、斑块内出血、纤维帽破裂等特征。随着血管影像技术的发展,以评价斑块进展为目的的前瞻性研究越来越广泛。...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斑块进展可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脂质核增大、斑块内出血、纤维帽破裂等特征。随着血管影像技术的发展,以评价斑块进展为目的的前瞻性研究越来越广泛。大量研究表明,斑块进展与未来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本文将对评价斑块的影像学方法的可重复性以及斑块进展与未来脑血管事件相关性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理解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并为疾病的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进展 影像学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