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
作者 许英一 王宇 +2 位作者 焦岩 林巍 吴红艳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7期161-163,共3页
在教学过程中,该文融合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和思政教育理念,结合构思-设计-实施-操作(CDIO)工程模型,积极开展“项目式”与“混合式”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从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思政教育融入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该文融合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和思政教育理念,结合构思-设计-实施-操作(CDIO)工程模型,积极开展“项目式”与“混合式”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从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食品分析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过程重构、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整合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分析实验 OBE-CDIO理念 交互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创”培养模式驱动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焦岩 韩赫 +3 位作者 常影 任健 邓永平 许英一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5期159-161,共3页
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行业的就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该文通过分析双创教育在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双创教育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性及不足分析,进... 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行业的就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该文通过分析双创教育在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双创教育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性及不足分析,进一步探讨双创教育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 双创模式 人才需求 前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叶黄酮提取物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刘骥 智玉洁 +5 位作者 刘玲 张红妍 马明辉 王伟 任健 姜宁宁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3-69,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辣木叶黄酮提取物(MLF)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瘤胃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9头经产奶牛,采用3×3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全混合型日粮(MLF0组),试验组分别在全混合型日粮中添加50 mg/kg BW(MLF50组)和100 mg... 试验旨在研究辣木叶黄酮提取物(MLF)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瘤胃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9头经产奶牛,采用3×3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全混合型日粮(MLF0组),试验组分别在全混合型日粮中添加50 mg/kg BW(MLF50组)和100 mg/kg BW(MLF100组)的辣木叶黄酮提取物。试验分3个阶段,每阶段持续21 d。结果表明:(1)MLF50组牛奶中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而乳脂率、乳糖率、总固形物和产奶量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2)各组间奶牛血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差异不显著(P>0.05);(3)MLF50组产甲烷菌群的丰度最少,有效降低了整体产甲烷菌群的数量。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50 mg/kg BW的辣木叶黄酮能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并改善其瘤胃产甲烷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产甲烷菌群 泌乳性能 辣木叶黄酮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没食子酸-米糠蛋白非共价复合物结构及功能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许英一 贡吉拉姆 +5 位作者 刘晓兰 王宇 姚爽 林巍 张微 于明月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8-106,共9页
以米糠蛋白(RBP)为对象,探究在pH 3和pH 7条件下,不同添加量的没食子酸(GA)对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荧光光谱分析实验验证了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是GA与RBP形成复合物(GR)的主要作用力,多酚与蛋... 以米糠蛋白(RBP)为对象,探究在pH 3和pH 7条件下,不同添加量的没食子酸(GA)对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荧光光谱分析实验验证了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是GA与RBP形成复合物(GR)的主要作用力,多酚与蛋白之间通过非共价方式结合。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了GR复合物的结构变化。GA和RBP的结合提高了复合物的抗氧化能力、乳化性能和起泡性能。GR复合物在pH 3时表现出最佳的抗氧化性能,与RBP相比,pH 3条件下质量分数0.2%GR复合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分别增加了377.92%、250.82%和7487.22%。GR复合物在pH 7时表现出最佳的乳化性和起泡性,与RBP相比,pH 7条件下质量分数0.2%GR复合物的乳化活性指数和起泡性分别增加了279.19%和32.54%。GR复合物的微观结构观察发现GA与RBP的非共价结合使原来粗糙、紧凑的结构变为疏松的棒状、针状等多样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蛋白 没食子酸 结构性质 抗氧化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麸皮膳食纤维复合酶法改性工艺优化
5
作者 田英华 陈美方 +4 位作者 杨嘉琪 郭宏文 李冲 詹欣洁 杨系玲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4,共6页
作为玉米淀粉加工的副产物,玉米麸皮(CB)含有丰富的总纤维,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目前研究表明,CB作为一种生物质资源,与麦麸、米糠等其他副产物相比,其膳食纤维的含量更高。以玉米麸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为主要指标,结合吸附特性... 作为玉米淀粉加工的副产物,玉米麸皮(CB)含有丰富的总纤维,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目前研究表明,CB作为一种生物质资源,与麦麸、米糠等其他副产物相比,其膳食纤维的含量更高。以玉米麸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为主要指标,结合吸附特性,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的复合酶法改性工艺: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同步添加,添加比例为1∶1,酶用量为4 mg/mL,料液比为1∶20,在初始pH 4.5、温度45℃的条件下水解12 h。与单酶法改性相比,复合酶法改性处理后SDF得率可达8.01%,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分别为4.09 g/g、2.42 g/g、2.39 mL/g,吸附特性得到改善。该研究结果可为玉米麸皮膳食纤维的产业化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麸皮 膳食纤维 酶法改性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玉米蛋白水解物功能特性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6
作者 李冠龙 赵玉昊 +2 位作者 刘晓兰 景言 郑喜群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6,33,共8页
为了促进玉米蛋白的开发利用,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通过酶法制备玉米蛋白水解物(CPT),然后经超滤分级获得3个组分〔CPT1(分子质量>5 kDa)、CPT2(分子质量3~5 kDa)、CPT3(分子质量<3 kDa)〕,测定了各组分的粗蛋白质含量、谷氨酰胺... 为了促进玉米蛋白的开发利用,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通过酶法制备玉米蛋白水解物(CPT),然后经超滤分级获得3个组分〔CPT1(分子质量>5 kDa)、CPT2(分子质量3~5 kDa)、CPT3(分子质量<3 kDa)〕,测定了各组分的粗蛋白质含量、谷氨酰胺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研究了pH对各组分功能特性的影响以及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蛋白水解物各组分粗蛋白质含量范围为73.46%~88.51%,超滤分级后大部分含有谷氨酰胺的肽段存在于较小分子质量的组分中;CPT3中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71.83 g/100 g;在pH 2~9的范围内,CPT的溶解性最好,当pH为6时,CPT、CPT2、CPT3的溶解性最低,当pH为5时,CPT1的溶解性最低;在pH 5.0~7.0的范围内,CPT1在pH为7.0时有最大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CPT2和CPT3在pH为6.2时有最大的泡沫稳定性,CPT3在pH为5.6时有最大的起泡性。与CPT相比,超滤分级后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有所提高,CPT、CPT1、CPT2和CPT3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分别为2.14、1.47、0.98 mg/mL和0.77 mg/mL(以蛋白质计),亚铁离子螯合能力IC_(50)分别为2.05、1.01、1.33 mg/mL和1.16 mg/mL(以蛋白质计)。综上,pH对不同分子质量玉米蛋白水解物组分的功能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其功能特性和分子质量分布有密切关系,今后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组分应用于食品加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玉米蛋白水解物 超滤分级 功能特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酶法脱胶的玉米苞叶纤维的性能分析
7
作者 田英华 王男 +2 位作者 夏超越 吴红艳 陈美方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8,共5页
为了提升废弃玉米苞叶的利用率并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采用复合酶对玉米苞叶进行脱胶处理,探究酶法脱胶对玉米苞叶纤维理化特性的影响,并测试玉米苞叶的化学组分、微观结构、结晶度、红外光谱、断裂强度等。结果表明:玉米苞叶中胶质... 为了提升废弃玉米苞叶的利用率并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采用复合酶对玉米苞叶进行脱胶处理,探究酶法脱胶对玉米苞叶纤维理化特性的影响,并测试玉米苞叶的化学组分、微观结构、结晶度、红外光谱、断裂强度等。结果表明:玉米苞叶中胶质主要组分为脂蜡质、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胶质含量约为80%,大量的胶质黏附在纤维上,纤维黏结形成了片状结构;酶处理后大量胶质从纤维上脱除,纤维素含量提高至47.48%,玉米苞叶纤维表面较为光滑平整,结晶度由29.54%提升为43.17%,纤维的断裂强度可达16.46 cN/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苞叶纤维 复合酶法 脱胶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固态发酵玉米麸皮产阿魏酰低聚糖工艺优化
8
作者 邓永平 徐明婵 +2 位作者 王嘉禹 赵雨 刘晓兰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0-165,共6页
利用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混菌固态发酵玉米麸皮制备阿魏酰低聚糖(FOs)。以FOs产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 利用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混菌固态发酵玉米麸皮制备阿魏酰低聚糖(FOs)。以FOs产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玉米麸皮与干豆渣质量比4:1,料水比2:3(g:mL)、混菌(1:1:1)接种量10%、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96h。在此优化条件下,FOs产量为5.077μmol/g,较优化前提高了131.83%。经过混菌发酵显著提高了FOs产量,这为拓宽FOs制备路径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麸皮 混菌固态发酵 阿魏酰低聚糖 发酵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肽KSCAPLAS对乙醇性LO2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宁 李冠龙 +1 位作者 刘晓兰 郑喜群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84,共8页
以本项目组前期从玉米蛋白水解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玉米蛋白单肽KSCAPLAS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乙醇诱导LO2细胞损伤模型,探究玉米肽KSCAPLAS的拮抗乙醇性损伤作用。结果表明,KSCAPLAS能够显著降低乙醇诱导损伤的LO2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 以本项目组前期从玉米蛋白水解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玉米蛋白单肽KSCAPLAS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乙醇诱导LO2细胞损伤模型,探究玉米肽KSCAPLAS的拮抗乙醇性损伤作用。结果表明,KSCAPLAS能够显著降低乙醇诱导损伤的LO2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P<0.05),对乙醇性损伤的LO2细胞具有拮抗作用。此外,KSCAPLAS通过上调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的含量进而上调细胞内AT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在肽质量浓度为100μg/mL条件下,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和ATP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63.11%和31.65%。玉米肽KSCAPLAS通过促进乙醇性损伤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进而缓解乙醇诱导LO2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肽 抗氧化 LO2细胞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米糠蛋白抗氧化活性和溶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捧 刘晓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216,共10页
为了改善米糠蛋白的水溶性差的缺点,使其具有的生物活性能够充分表现出来,扩大其在食品等行业的应用。本文以米糠蛋白粉为原料,先用蛋白酶水解米糠蛋白,然后用乳酸菌发酵米糠蛋白水解物制备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产物。结果表明,最佳酶... 为了改善米糠蛋白的水溶性差的缺点,使其具有的生物活性能够充分表现出来,扩大其在食品等行业的应用。本文以米糠蛋白粉为原料,先用蛋白酶水解米糠蛋白,然后用乳酸菌发酵米糠蛋白水解物制备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产物。结果表明,最佳酶水解条件为碱性蛋白酶加酶量700 U/g、底物浓度13%(w/v,按蛋白基计)、水解时间3 h、水解pH8.5、水解温度60℃;最佳发酵条件为植物乳杆菌13110接种量2%(v/v,接种液菌体浓度10^(8)CFU/mL)、发酵培养基初始pH5.5、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36 h。与米糠蛋白的酶水解液相比,经乳酸菌发酵后,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由36.12%升高至57.42%(样品蛋白浓度1 mg/mL),ABTS^(+)自由基清除率由76.27%升高至90.35%(样品蛋白浓度0.5 mg/mL),小于1.0 kDa分子量的肽组分由0.67%提高至6.84%。在pH为7时,未经酶解和发酵的米糠蛋白溶解性仅为13.43%,酶解和发酵后其溶解性分别为72.12%和85.38%。综上所述,酶菌协同发酵可有效提高米糠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和溶解性,为米糠蛋白作为功能食品基料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蛋白 米糠肽 乳酸菌 发酵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淀粉结构变化对其粉体冲调性的影响
11
作者 孙孝威 宋春丽 任健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29,共7页
[目的]探究油莎豆淀粉结构变化对其表观黏度、吸水性指数和稳定性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微粉碎、微波处理、酶法处理3种改性方式处理油莎豆粉,分析不同改性方式所引起的淀粉结构变化对粉体冲调性的影响。[结果]与未改性油莎豆粉相... [目的]探究油莎豆淀粉结构变化对其表观黏度、吸水性指数和稳定性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微粉碎、微波处理、酶法处理3种改性方式处理油莎豆粉,分析不同改性方式所引起的淀粉结构变化对粉体冲调性的影响。[结果]与未改性油莎豆粉相比,酶法改性后油莎豆相对结晶度由43.49%降低至20.69%,淀粉结构破裂程度最为显著,冲调性显著改善。粉体分散液的表观黏度、稳定性显著提高,吸水性指数与水溶性指数分别提高了34.39%和100.03%。微波处理引起油莎豆淀粉分子聚集,淀粉相对结晶度降低至30.55%,冲调性略有改善,表现为粉体分散液表观黏度、稳定性提高,离心沉淀率与吸水性指数分别提高了1.30%和12.10%。超微粉碎对油莎豆粉淀粉结构影响最小,相对结晶度降低至37.41%,但是粉体表观黏度、稳定性、吸水性指数均下降,不利于冲调性的改善。[结论]超微粉碎、微波处理、酶法处理都会引起油莎豆淀粉结构变化,进而影响其粉体冲调性,其中酶法改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淀粉结构 超微粉碎 微波处理 酶法处理 冲调性 表观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酶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田英华 刘晓兰 +1 位作者 郑喜群 杜国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3,共4页
果胶酶(pectinase)是指能够催化果胶质分解的多种酶的总称,其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中。微生物中的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都能代谢合成果胶酶。该文综述了果胶酶的分类、产果胶酶菌种的选育、发酵工艺及其果蔬汁澄清、改善果酒品质、... 果胶酶(pectinase)是指能够催化果胶质分解的多种酶的总称,其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中。微生物中的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都能代谢合成果胶酶。该文综述了果胶酶的分类、产果胶酶菌种的选育、发酵工艺及其果蔬汁澄清、改善果酒品质、提取生物活性成分等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并对果胶酶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果胶酶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酶 食品加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改性玉米全粉面糊流变学特性及对戚风蛋糕品质影响
13
作者 武思奇 原玉雪 +1 位作者 宋春丽 任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99-306,共8页
该文研究了复合改性玉米全粉面糊流变学特性并对其所制得的戚风蛋糕烘焙特性、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经乳酸菌发酵与纤维素酶解复合改性后的玉米全粉面糊的弹性模量、黏性模量、表观黏度均显著提高。相较于未改... 该文研究了复合改性玉米全粉面糊流变学特性并对其所制得的戚风蛋糕烘焙特性、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经乳酸菌发酵与纤维素酶解复合改性后的玉米全粉面糊的弹性模量、黏性模量、表观黏度均显著提高。相较于未改性玉米全粉,复合改性玉米全粉所制得的戚风蛋糕烘焙损失率降低;蛋糕的黏附性、胶黏性、硬度、咀嚼性分别下降了30.77%、57.42%、58.82%、60.88%;感官评分提高了33.3分;内聚性未发生显著性变化。此外,复合改性玉米全粉所制得的戚风蛋糕弹性可达到市售小麦粉戚风蛋糕弹性的95.05%。复合改性玉米全粉所制得的戚风蛋糕品质特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该研究结果为改性玉米全粉在戚风蛋糕中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 玉米全粉 戚风蛋糕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纤溶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艾瑞波 刘晓兰 +4 位作者 邓永平 李琰 何宁 王晓杰 袁欣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7-230,共4页
血栓类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溶栓疗法是目前治疗该类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段,传统的溶栓药物疗效显著,但是还存在一定缺陷。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纤溶酶制备溶栓药物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对不同微生物来源的纤溶酶的发酵、分... 血栓类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溶栓疗法是目前治疗该类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段,传统的溶栓药物疗效显著,但是还存在一定缺陷。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纤溶酶制备溶栓药物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对不同微生物来源的纤溶酶的发酵、分离纯化及性质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总结,并对纤溶酶研发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发酵 纤溶酶 纯化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株发酵米糠玉米蛋白粉混合物制备多肽饲料的工艺优化
15
作者 文亚平 邓永平 +1 位作者 刘晓兰 赵得鑫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1-118,共8页
试验以米糠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株混合固态发酵的方法生产多肽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和多肽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由米糠、玉米蛋白粉、麦麸按6∶3∶1(W/W/W)组成,含水量35%... 试验以米糠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株混合固态发酵的方法生产多肽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和多肽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由米糠、玉米蛋白粉、麦麸按6∶3∶1(W/W/W)组成,含水量35%(V/W),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607、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13109、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3110种子液按4∶2∶1(V/V/V)组成复合种子液,接种量6%(V/W),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在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下,产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83.94 mg/g,多肽含量为61.63 mg/g,粗脂肪含量为18.60%(W/W),粗纤维含量为4.19%(W/W)。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饲料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42.34%,多肽含量提高了30.57%,粗脂肪含量增加了20.00%,粗纤维含量降低了39.97%,总还原力提高了68.57%。优化后发酵饲料营养价值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混菌发酵 饲料 可溶性蛋白 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提高玉米秸秆营养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燕 文奇男 +3 位作者 刘晓兰 孟祥伟 张永根 郑喜群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42-48,共7页
玉米秸秆是秸秆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其特点是粗蛋白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和适口性差,因此营养价值低。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玉米秸秆的纤维利用率,从而提高玉米秸秆的饲用价值,这不仅可减少畜牧养殖业对优质牧草的过分依赖,而... 玉米秸秆是秸秆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其特点是粗蛋白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和适口性差,因此营养价值低。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玉米秸秆的纤维利用率,从而提高玉米秸秆的饲用价值,这不仅可减少畜牧养殖业对优质牧草的过分依赖,而且还可使玉米秸秆这一宝贵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减少了秸秆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本试验首先对黑曲霉、米曲霉、好食性脉孢霉、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进行初筛和复筛,再进行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单因素培养条件优化,混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玉米秸秆粉麸皮=5.62.4,氮源含量为7%,培养基含水量为11.7,钙离子含量为0.1%,黑曲霉乳酸菌=32,接种量8%(v/w),p H值自然,33℃培养60 h,半纤维素降解率为109.48%,可溶性蛋白增加率为175.54%,发酵后的玉米秸秆中高分子量蛋白含量降低了65.92%,低分子量蛋白提高了172.70%。综上所述,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乳酸菌 玉米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豆皮乙醇提取物/玉米淀粉/卡拉胶复合膜的物化性质及生物活性表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丽 李子钰 +3 位作者 张福娟 杜国军 孙敬明 王存堂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4-171,共8页
该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基材,卡拉胶作为增强剂,甘油作为增塑剂,制备复合膜,并探讨了不同添加量的黑豆皮乙醇提取物对复合膜的物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物的加入使得复合膜的颜色加深,不透明度增大,并且影响了复合膜的微观结... 该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基材,卡拉胶作为增强剂,甘油作为增塑剂,制备复合膜,并探讨了不同添加量的黑豆皮乙醇提取物对复合膜的物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物的加入使得复合膜的颜色加深,不透明度增大,并且影响了复合膜的微观结构;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提取物的加入可抑制淀粉分子的重结晶现象,影响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水蒸气透过率,并降低复合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改善复合膜的生物活性,提高复合膜的抗氧化性能和抑菌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黑豆皮乙醇提取物/玉米淀粉/卡拉胶复合膜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卡拉胶 黑豆皮乙醇提取物 活性薄膜 物化性质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蛋白质的糖基化反应:美拉德反应或转谷氨酰胺酶途径 被引量:30
18
作者 宋春丽 赵新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69-374,共6页
糖蛋白具有独特的功能性质。本文综述食品蛋白质的2种不同糖基化反应途径:广泛采用的美拉德反应途径和最近开发的转谷氨酰胺酶催化途径,简述美拉德反应蛋白质糖基化的化学机制、产物结构与重要功能性质变化;同时,介绍转谷氨酰胺酶催化... 糖蛋白具有独特的功能性质。本文综述食品蛋白质的2种不同糖基化反应途径:广泛采用的美拉德反应途径和最近开发的转谷氨酰胺酶催化途径,简述美拉德反应蛋白质糖基化的化学机制、产物结构与重要功能性质变化;同时,介绍转谷氨酰胺酶催化的蛋白质糖基化的优点,及其对一些蛋白质功能性质的影响和该途径未来的研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蛋白质 糖基化 美拉德反应 转谷氨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纯化功能性大豆低聚糖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文侠 刘晓艳 +1 位作者 宋春丽 薛小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1,共5页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具有双歧杆菌增殖的作用。文章对微生物发酵法纯化功能性大豆低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不额外添加氮源的情况下,讨论了酵母属中不同的菌株、发酵时间、乳清浓度对纯化大豆低聚糖的影响,并采用HPLC法...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具有双歧杆菌增殖的作用。文章对微生物发酵法纯化功能性大豆低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不额外添加氮源的情况下,讨论了酵母属中不同的菌株、发酵时间、乳清浓度对纯化大豆低聚糖的影响,并采用HPLC法测定发酵液的糖组分。通过乳清浓度、发酵时间、接种量、转速的L9(34)的正交实验,确定了微生物发酵法纯化大豆低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清浓度6%、发酵时间5 h、接种量6%、转速150 r/min,在此条件下,蔗糖和葡萄糖已全部被消耗,而棉子糖和水苏糖几乎没有被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大豆低聚糖 纯化 微生物发酵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级水包油型月见草油微乳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红艳 孙长豹 +2 位作者 刘宁 刘军 宫春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以月见草油为油相,吐温80、月桂酸为表面活性剂制备水包油型的食品级微乳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微乳形态,动态光散射仪测定微乳的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苏丹Ⅱ含量,考察pH、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稳定性的影响。... 以月见草油为油相,吐温80、月桂酸为表面活性剂制备水包油型的食品级微乳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微乳形态,动态光散射仪测定微乳的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苏丹Ⅱ含量,考察pH、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外观澄清透明,透射电镜观察为均匀球状液滴。微乳液在pH5~7时稳定性较好。在4℃和20℃贮藏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好,放置30d微乳液的粒径变化较小,微乳的包封率可达92.21%、91.89%,放置期间未出现分层、破乳现象。而在60℃下放置30d后微乳出现浑浊,包封率下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级微乳 月见草油 稳定性 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