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基磁性复合材料对染料吸附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芳 张顺宝 +2 位作者 董旭 郑顺姬 赵红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4-217,228,共5页
植物基磁性复合材料是将磁性纳米粒子与植物基原料相结合的复合材料,具有可持续性、经济性、环境友好性、能够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表面活性位点的多功能性,以及易于从水介质中磁分离的优势。综述了植物基磁性复合材料的种类、制备方法及... 植物基磁性复合材料是将磁性纳米粒子与植物基原料相结合的复合材料,具有可持续性、经济性、环境友好性、能够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表面活性位点的多功能性,以及易于从水介质中磁分离的优势。综述了植物基磁性复合材料的种类、制备方法及对染料的吸附性能;概述了植物基磁性复合材料对于染料的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分析结果;阐述了植物基磁性复合材料对染料的吸附机理。在合成工艺、系统评估环境风险和工业化应用需解决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磁性复合材料 磁性纳米粒子 吸附剂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革屑负载壳聚糖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2
作者 郑顺姬 胡芳 曹向禹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9-223,共5页
以废革屑作为载体,通过戊二醛交联剂将壳聚糖嫁接于革屑上,制备胶原纤维基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酸性红A-2BF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染料废水的pH、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该吸附过程建立了适当的模型,描述了... 以废革屑作为载体,通过戊二醛交联剂将壳聚糖嫁接于革屑上,制备胶原纤维基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酸性红A-2BF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染料废水的pH、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该吸附过程建立了适当的模型,描述了其吸附行为,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改性前后废革屑的结构。结果表明,在废液初始浓度为100mg/L,pH=4.0,吸附剂添加量为0.05g/100mL条件下吸附2.0h,吸附剂对溶液中染料的吸附率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96.7%和188.2mg/g。该吸附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且为自发的吸热过。FT-IR分析表明,壳聚糖成功接枝到性废铬革屑,可为吸附染料提供吸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革屑 壳聚糖 废水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麻秆芯隔热保温包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杨青峰 赵红 +4 位作者 马涣佳 张括 李明东 周天 郑永杰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共8页
目的为提高汉麻秆芯的利用率,减少生物质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汉麻秆芯为原材料,玻化微珠复配做保温填充物,水泥充当胶凝剂,制备一种环保抗压的包装保温材料。方法分析汉麻秆芯和玻化微珠的不同复配掺量,对复合材料保温性能、抗压... 目的为提高汉麻秆芯的利用率,减少生物质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汉麻秆芯为原材料,玻化微珠复配做保温填充物,水泥充当胶凝剂,制备一种环保抗压的包装保温材料。方法分析汉麻秆芯和玻化微珠的不同复配掺量,对复合材料保温性能、抗压性能、吸水性能和干密度的影响,在最优配比下对比未掺入秆芯的复合材料。结果保温性能提高60.6%,干密度降低52%,吸水率提高18.4%,同时满足抗压强度等级MU3.5。在此最优配比基础上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汉麻秆芯进行处理,并分析微观结构的SEM图。用NaOH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处理汉麻秆芯,掺入质量分数为20%的汉麻秆芯与7%的玻化微珠复配,抗压能力提升至5.9 MPa,导热系数下降至0.1243 W/(m·K),在满足抗压的基础上保温性能最优。结论汉麻复合材料可为包装防护提供一种新型生物质保温填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秆芯 包装填充材料 轻质保温 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纱线的漆酶催化多巴胺聚合染色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宇 亢福行 +1 位作者 艾显超 杨允浩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5,共5页
为开发一种温和环保的亚麻纱线染色方法,以漆酶为催化氧化剂制备聚多巴胺黑色素,并采用一浴法对亚麻纱线进行染色,探讨了多巴胺在漆酶催化氧化作用下的聚合进程和产物结构,以及聚多巴胺染色亚麻纱线的机理。结果表明,漆酶催化多巴胺聚... 为开发一种温和环保的亚麻纱线染色方法,以漆酶为催化氧化剂制备聚多巴胺黑色素,并采用一浴法对亚麻纱线进行染色,探讨了多巴胺在漆酶催化氧化作用下的聚合进程和产物结构,以及聚多巴胺染色亚麻纱线的机理。结果表明,漆酶催化多巴胺聚合形成聚多巴胺黑色素的过程中,伴有中间产物橙色多巴胺色素,使染色亚麻纱线呈现出黑棕色的外观。聚多巴胺黑色素一方面通过氢键吸附于亚麻纱线表面,另一方面以多巴胺单体为偶联剂与亚麻纱线的木质素侧基共价接枝,在亚麻纱线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均匀的薄膜涂层,染色纱线耐皂洗色牢度可达到3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纱线 多巴胺 漆酶 催化氧化 生物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聚丙烯腈复合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染料吸附应用
5
作者 孔伟帅 孙颖 +1 位作者 王佳怡 李端鑫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3,共10页
为了探究制备大麻复合纤维膜的工艺及性能,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大麻/聚丙烯腈复合纤维膜,以纤维素溶液比例、接收距离、电压和推液速度为评价指标对静电纺丝工艺进行优化,利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复合纤维膜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作用。结果表... 为了探究制备大麻复合纤维膜的工艺及性能,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大麻/聚丙烯腈复合纤维膜,以纤维素溶液比例、接收距离、电压和推液速度为评价指标对静电纺丝工艺进行优化,利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复合纤维膜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制备大麻/聚丙烯腈复合纤维膜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溶液比例10%、接收距离20 cm、纺丝电压20 kV及推液速度1.5 mL/h,制备得到的纤维膜表面平整,孔隙率为80.8%,断裂强力为(12.36±2.31)cN,断裂伸长率为(23.65±3.26)%;纤维膜对染料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40℃、亚甲基蓝质量浓度20 mg/L、pH值9、加热时间为9 h,对应纤维膜对染料的吸附率为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聚丙烯腈 静电纺丝 复合纤维膜 染料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大麻/聚乳酸纤维复合材料的湿法制备及其吸声性能研究
6
作者 马涣佳 徐铭健 +3 位作者 杨青峰 李明东 郑永杰 赵红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4,共6页
目的以工业大麻纤维和聚乳酸纤维为原料,通过湿法制备工业大麻/聚乳酸纤维复合材料,并探究其力学性能和吸声性能。方法利用非织造和热压工艺湿法制备得到不同质量比(8∶2、7∶3、6∶4、5∶5)的工业大麻纤维/聚乳酸纤维复合材料,对材料... 目的以工业大麻纤维和聚乳酸纤维为原料,通过湿法制备工业大麻/聚乳酸纤维复合材料,并探究其力学性能和吸声性能。方法利用非织造和热压工艺湿法制备得到不同质量比(8∶2、7∶3、6∶4、5∶5)的工业大麻纤维/聚乳酸纤维复合材料,对材料进行结构及性能测试,探究聚乳酸纤维对工业大麻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随着聚乳酸纤维比例的增加,材料力学性能逐渐增强。其中,质量比为5∶5的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聚乳酸纤维越多,材料的吸声系数越低,质量比为8∶2的材料的吸声性能最好。结论工业大麻/聚乳酸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聚乳酸纤维 吸声 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在LiCl/DMAc中溶解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孔伟帅 孙颖 +1 位作者 王佳怡 李端鑫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79,共5页
介绍了纤维素的结构与特性,详细阐述了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溶剂体系的溶解机理,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纤维素在LiCl/DMAc溶剂体系中溶解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应用领域;总结了现阶段LiCl/DMAc溶剂体系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未... 介绍了纤维素的结构与特性,详细阐述了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溶剂体系的溶解机理,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纤维素在LiCl/DMAc溶剂体系中溶解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应用领域;总结了现阶段LiCl/DMAc溶剂体系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溶解机理 LiCl/DMAc溶剂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虫驱蚊纺织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孙颖 林芳兵 +1 位作者 王曰转 王淑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71,共6页
文章对防虫驱蚊纺织品的研究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主要研究螨虫的种类及其危害、防螨原理、防螨整理剂、防螨纺织品的开发。对于蚊虫类害虫的预防和杀灭方法,主要从蚊虫的种类及其危害、防蚊虫原理、防蚊虫整理剂、防蚊虫... 文章对防虫驱蚊纺织品的研究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主要研究螨虫的种类及其危害、防螨原理、防螨整理剂、防螨纺织品的开发。对于蚊虫类害虫的预防和杀灭方法,主要从蚊虫的种类及其危害、防蚊虫原理、防蚊虫整理剂、防蚊虫纺织品的开发、杀虫剂的微胶囊技术、防蚊整理工艺等多个方面对防蚊虫纺织品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虫驱蚊纺织品 驱避剂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双向调温纺织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制安 隋智慧 +3 位作者 李亚萍 徐逸坤 孙芳 赵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648-3659,共12页
相变双向调温纺织材料是能源领域与纺织行业结合的产物,具有自动双向调温的优点。本文从制备技术的角度出发,分别介绍了相变纤维制备法和后整理法两大途径。围绕相变纤维制备法,详细阐述了微胶囊熔融纺丝法、微胶囊溶液纺丝法、静电纺... 相变双向调温纺织材料是能源领域与纺织行业结合的产物,具有自动双向调温的优点。本文从制备技术的角度出发,分别介绍了相变纤维制备法和后整理法两大途径。围绕相变纤维制备法,详细阐述了微胶囊熔融纺丝法、微胶囊溶液纺丝法、静电纺丝法、PCMs复合纺丝法和纤维中空填充法的原理及应用。针对后整理法,详细介绍了填充法、涂层法、印花法、浸轧法和接枝法的原理及应用。分析了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从制备技术上加深对相变双向调温纺织材料的认知和理解。制备技术的进步可提高相变双向调温纺织材料的综合性能,如何制备出满足服用要求、综合性能优异的相变双向调温纺织材料是其实现应用的关键。最后,对相变双向调温纺织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为相变双向调温纺织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微胶囊 调温纺织 纺丝法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淀粉晶体/非晶体结构耐热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维 杜林楠 +1 位作者 徐元媛 于宏伟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5,共7页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及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分别开展大米结构及其淀粉晶体/非晶体结构热变性研究。实验发现:大米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OH-大米、νas CH2-大米、νs CH2-大米、νamide-Ⅰ-大米、νamide-Ⅱ-大米和νC-O-大米。...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及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分别开展大米结构及其淀粉晶体/非晶体结构热变性研究。实验发现:大米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OH-大米、νas CH2-大米、νs CH2-大米、νamide-Ⅰ-大米、νamide-Ⅱ-大米和νC-O-大米。随着测定温度升高(303~393 K),不同产地的大米淀粉晶体/非晶体结构对于热的敏感程度及变化快慢顺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一步探究相关机理,认为不同大米淀粉晶体/非晶体结构耐热性存在一定差异性,因而进一步影响其口感。并拓展了MIR光谱及2D-MIR光谱技术在大米结构及其淀粉晶体/非晶体结构热变性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淀粉 晶体/非晶体结构 耐热性 中红外光谱 二维中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催化没食子酸染色阳离子改性棉织物的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雪 韩冬 +2 位作者 于乐 董爱学 王润博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3,共4页
利用漆酶催化没食子酸,并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结果表明:漆酶可催化没食子酸聚合,采用一浴一步法和一浴二步法工艺对改性棉织物染色,二者的染色特征值相接近,染色改性棉织物的UPF≥40,亲水性能明显提升,力学性... 利用漆酶催化没食子酸,并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结果表明:漆酶可催化没食子酸聚合,采用一浴一步法和一浴二步法工艺对改性棉织物染色,二者的染色特征值相接近,染色改性棉织物的UPF≥40,亲水性能明显提升,力学性能也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漆酶 没食子酸 阳离子改性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茶渣的制备及其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芳 张顺宝 +2 位作者 谭嘉琪 史长伟 郑顺姬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59,共5页
采用化学交联法在废茶渣(TW)上负载Fe_(3)O_(4)磁性粒子,制备了新型生物质基磁性吸附剂-磁性茶渣(MTW),利用SEM和FTIR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TW对于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在30℃、pH为2、吸附剂用量1 g/L、吸附时间120 min时,MTW对... 采用化学交联法在废茶渣(TW)上负载Fe_(3)O_(4)磁性粒子,制备了新型生物质基磁性吸附剂-磁性茶渣(MTW),利用SEM和FTIR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TW对于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在30℃、pH为2、吸附剂用量1 g/L、吸附时间120 min时,MTW对初始浓度为20 mg/L的Cr(Ⅵ)的吸附率为91%。Cr(Ⅵ)在MTW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40℃下,最大吸附容量为33.847 mg/g。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是自发和吸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茶渣 Fe_(3)O_(4) CR(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图案的透孔织物的设计和开发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丹 周蕙 +2 位作者 于颖 李广莹 张明月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0,共3页
为了丰富花式透孔织物的花纹种类,利用平纹和透孔组织的特点,采用分形图案设计,将平纹和简单透孔组织结合,形成有规律的花式透孔组织图案,以谢尔宾斯基地毯图案作为花式透孔组织的分形图案纹样,进行花式透孔织物的组织设计、上机设计及... 为了丰富花式透孔织物的花纹种类,利用平纹和透孔组织的特点,采用分形图案设计,将平纹和简单透孔组织结合,形成有规律的花式透孔组织图案,以谢尔宾斯基地毯图案作为花式透孔组织的分形图案纹样,进行花式透孔织物的组织设计、上机设计及工艺参数设计等,并进行试织。结果得出:采用谢尔宾斯基地毯图案作为分形图案进行纹样设计,使平纹和透孔组织形成的花式透孔组织图案更有规律性,同时纹样新颖,具有装饰性,分形图案的使用也为多组织组合形成多种类的透孔花纹图案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图案 平纹组织 透孔组织 组织设计 谢尔宾斯基地毯图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革屑负载壳聚(CF-CS)复合吸附剂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14
作者 郑顺姬 胡芳 +1 位作者 曹向禹 王文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6-200,206,共6页
以废革屑作为载体,将壳聚糖(CS)通过戊二醛交联剂负载于革屑(CF)上制成废革屑负载壳聚(CF-CS)复合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模拟含铬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模拟废水的pH、吸附剂用量、Cr(Ⅵ)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Cr(Ⅵ)吸附性能的影... 以废革屑作为载体,将壳聚糖(CS)通过戊二醛交联剂负载于革屑(CF)上制成废革屑负载壳聚(CF-CS)复合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模拟含铬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模拟废水的pH、吸附剂用量、Cr(Ⅵ)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改性前后废革屑的结构,对该吸附过程建立了适当的模型,描述了其吸附行为,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废液初始浓度为100mg/L,pH=2.0,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4.0h,吸附剂添加量为0.15g条件下,吸附剂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容量、吸附率分别为60.4mg/g、90.6%;该吸附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且该吸附反应是自发的吸热过程。FT-IR分析表明,CS接枝到性废铬革屑,可为吸附Cr(Ⅵ)提供吸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革屑 壳聚糖 废水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石墨烯的制备及在聚合物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李玉峰 刘丽爽 +3 位作者 赵阳 冯峰 肖添远 景峰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4,110,共6页
近年来,石墨烯由于具有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载流子迁移率高等较好的性能而备受关注。杂原子掺杂可以调整石墨烯的结构,提高其性能。其中,氮原子(N)掺杂可以诱导碳原子产生带正电荷的位点,提高石墨烯的电导率;磷原子(P)掺杂能够使石... 近年来,石墨烯由于具有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载流子迁移率高等较好的性能而备受关注。杂原子掺杂可以调整石墨烯的结构,提高其性能。其中,氮原子(N)掺杂可以诱导碳原子产生带正电荷的位点,提高石墨烯的电导率;磷原子(P)掺杂能够使石墨烯片层高度扭曲褶皱,有效地增大石墨烯的比表面积。将氮掺杂石墨烯(NGO)或磷掺杂石墨烯(PGO)引入到聚合物中,能有效地提高聚合物的综合性能,拓宽聚合物的应用领域。综述了制备NGO和PGO的主要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及缺陷;总结了其聚合物复合材料在传感器、电池和电容器、阻燃、防腐蚀及分离膜等领域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其在提升聚合物导电性、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及防腐蚀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 磷掺杂 石墨烯 聚合物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丽桦 隋智慧 +2 位作者 赵文菁 胡芳 曹向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0,共5页
综述了近几年水性聚氨酯改性的研究状况,主要介绍了以有机硅/氟、丙烯酸酯、生物质材料、纳米材料、环氧树脂等为原料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水性聚氨酯改性后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改性 性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糖基化产物对DHA微胶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雪晗 张慧君 +4 位作者 李萍 宋君宇 王屈园 王若懿 宋秘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77,共10页
为探究糖基化改性玉米醇溶蛋白作为壁材的抗氧化能力,提高藻油在贮藏期间的抗氧化性,利用改性玉米醇溶蛋白作为壁材包埋藻油,对包埋后藻油的储藏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其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性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蛋... 为探究糖基化改性玉米醇溶蛋白作为壁材的抗氧化能力,提高藻油在贮藏期间的抗氧化性,利用改性玉米醇溶蛋白作为壁材包埋藻油,对包埋后藻油的储藏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其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性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蛋白质量比1∶12、反应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glu-zein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达到最高,为72.31%。改性后的玉米醇溶蛋白抗脂质过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均有显著提高(P<0.05)。将藻油包埋在改性玉米醇溶蛋白中考察藻油的储藏稳定性,在加速氧化期间,其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均低于裸藻油及未改性玉米醇溶蛋白包埋的藻油。60℃条件下储藏18 d后,glu-zein包埋的藻油POV较未改性玉米醇溶蛋白低3.68 mmol/kg,较裸藻油低39.14 mmol/kg;室温条件下与未包埋藻油货架期相比延长240 d;同时,改性后的玉米醇溶蛋白包埋的藻油二十二碳六烯酸保留率为96.95%。研究结果可为扩大改性玉米醇溶蛋白作为壁材的抗氧化性及递送易受氧气影响的生物活性物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糖基化改性 藻油二十二碳六烯酸 抗氧化性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皮胶原蛋白-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延梁 宋秘钊 +2 位作者 李家鑫 姚丹丹 韩洪帅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为了研究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医用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羊皮胶原蛋白-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探讨了纺丝速度、纺丝距离和纺丝电压对纺丝效果的影响,并对制备的纳米纤维进行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X射线光电子能... 为了研究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医用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羊皮胶原蛋白-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探讨了纺丝速度、纺丝距离和纺丝电压对纺丝效果的影响,并对制备的纳米纤维进行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体外降解、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羊皮胶原蛋白与聚乳酸的质量比为2∶8、纺丝速度为1.0 mL/h、纺丝距离为15 cm、纺丝电压为15 kV时,羊皮胶原蛋白-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质量最佳,羊皮胶原蛋白与聚乳酸(PLA)有较好的结合;30 d之内复合纳米纤维的降解性优于纯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平均横截面为0.076 mm^( 2)时,拉伸强度为3.549 MPa,断裂伸长率为8.69%;所制备的羊皮胶原蛋白-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可以拓展应用到医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羊皮胶原蛋白 聚乳酸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基氧化物光催化剂在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国煜 曹向禹 郑建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34,共8页
光催化技术具有催化效应强,反应速率快,不易产生二次污染以及成本低等优势,在水污染控制方面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钴基氧化物具有价格低廉、储量丰富、耐腐蚀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光催化剂材料。综述了单一钴金属氧化物、钴基双... 光催化技术具有催化效应强,反应速率快,不易产生二次污染以及成本低等优势,在水污染控制方面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钴基氧化物具有价格低廉、储量丰富、耐腐蚀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光催化剂材料。综述了单一钴金属氧化物、钴基双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形貌结构及催化性能,总结了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机理。针对钴基氧化物存在的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利用率低且稳定性较差等问题,阐述了对钴基氧化物进行改性构建多元异质结复合催化剂的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转移,抑制光催化反应中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同时还可以有效控制钴离子浸出,提升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最后对钴基氧化物光催化剂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基氧化物 光催化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纤维电化学联合生物酶脱胶工艺分析
20
作者 王佳怡 孙颖 +3 位作者 孔伟帅 李端鑫 张立君 王大伟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48,共7页
为克服工业大麻脱胶过程中生物酶向麻内部渗透困难的问题,同时减少酶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研究更加高效环保的前处理方法,采用高效低污染的电化学手段联合生物酶处理对大麻纤维进行脱胶处理。以大麻纤维的残胶率、白度、断裂强度、细度为... 为克服工业大麻脱胶过程中生物酶向麻内部渗透困难的问题,同时减少酶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研究更加高效环保的前处理方法,采用高效低污染的电化学手段联合生物酶处理对大麻纤维进行脱胶处理。以大麻纤维的残胶率、白度、断裂强度、细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分析法探究脱胶工艺参数对大麻纤维脱胶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水浸泡浴比为1∶60,亚硫酸氢钠质量浓度为50 g/L,浸泡时间为6 h,果胶酶、漆酶和木聚糖酶的质量比为1∶2∶1,过碳酸钠质量浓度为9 g/L条件下,大麻纤维的残胶率为12.7%,断裂强度为4.32 cN,线密度为2.8 dtex,白度为73.42%,脱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电化学 脱胶工艺参数 残胶率 生物酶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