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方式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芳 陈井生 刘大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39-1547,共9页
利用Illumina MiSeq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轮作及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基因组测序,初步分析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从6个土壤样本中共获得25 419个OTUs,鉴定... 利用Illumina MiSeq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轮作及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基因组测序,初步分析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从6个土壤样本中共获得25 419个OTUs,鉴定到细菌的47个门, 147个纲,709个属。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是供试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占所有细菌群落总数90%以上。连作4年总OTUs及丰富度最高,连作20年最低。不同轮作方式土壤细菌丰富度差异不显著(P> 0.05),短期连作与长期连作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差异显著(P <0.05)。不同轮作方式下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低于连作方式,芽单胞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同地区连作方式。土壤功能细菌根瘤菌(Bradyrhizob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溶杆菌属(Lysobacter)、土微菌属(Pedomicrobium)的相对丰度在不同年限连作下高于轮作。长期连作土壤优势细菌丰度与轮作土壤相似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轮作 连作 细菌多样性 ILLUMINA MiSeq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打盐碱胁迫对辐射诱变后苜蓿组培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抗性综合评价
2
作者 陈雪梅 刘畅 +1 位作者 朱琨 李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83-89,共7页
为筛选抗盐碱苜蓿种质材料,以3种组培苗为材料,对其进行苏打盐碱胁迫,分析3种组培苗对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苏打盐碱胁迫对辐射和未辐射苜蓿组培苗产生不同的生理影响,导致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这3种渗透调... 为筛选抗盐碱苜蓿种质材料,以3种组培苗为材料,对其进行苏打盐碱胁迫,分析3种组培苗对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苏打盐碱胁迫对辐射和未辐射苜蓿组培苗产生不同的生理影响,导致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这3种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及POD、CAT、SOD这3种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相对电导率(RC)均产生不同的变化规律,在150 mmol·L^(-1)苏打盐碱(NaHCO_(3)∶Na_(2)CO_(3)=9∶1)胁迫下,G3与G4的各指标比较,G3的SP含量(7.41 mg·g^(-1)),SS含量(3.38%),Pro含量(54.60μg,g^(-1)),POD活性(87277.78 U·min^(-1)·g^(-1)),CAT活性(2746.67 U·min^(-1)·g^(-1))均高于G4,而SOD活性(8.05 U·min^(-1)·g^(-1)),MDA含量(129.85μmol·g^(-1)),RC(42.07%)均低于G4;各单项指标对苏打盐碱胁迫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SP和POD的敏感程度相对较大。依据上述8项指标抗苏打盐碱胁迫系数的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苜蓿组培苗抗苏打盐碱能力表现为G3>G4>CK。^(60)Co-γ辐射可提高苜蓿组培苗对苏打盐碱抗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组培苗 ^(60)Co-γ辐射 苏打盐碱胁迫 生理特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拮抗细菌筛选
3
作者 郭絮语 康越 +2 位作者 罗春旭 张超 王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51-60,共10页
2023年7月,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葡萄园中发现葡萄叶片出现边缘黄化、黑斑等病害症状。为明确发病原因,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自然发病的叶片中分离并纯化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ITS-rR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真菌进行了... 2023年7月,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葡萄园中发现葡萄叶片出现边缘黄化、黑斑等病害症状。为明确发病原因,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自然发病的叶片中分离并纯化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ITS-rR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真菌进行了鉴定,同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验证了菌株的致病性,并筛选了对葡萄病原真菌有拮抗效果的细菌。基于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将病原真菌PT9-4鉴定为Alternaria alternata,PT10-2鉴定为Curvularia lunata,PT12-1鉴定为Diaporthe gulyae,PT12-5鉴定为Fusarium oxysporum。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这4株真菌均对葡萄叶片具有致病性,并完成了科赫法则的验证。对峙试验表明选用的3株拮抗细菌对4株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最高达到78.48%。细菌发酵液平板试验表明,3株拮抗细菌发酵液显著抑制了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病原真菌 拮抗细菌 芽孢杆菌 ITS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黑豆GmRHF1基因生物信息学及线虫诱导表达分析
4
作者 王芳 吴鹏 +2 位作者 张珍珠 刘林馨 段玉玺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80,共7页
为研究E3泛素连接酶基因在大豆抗线虫病害中的功能,利用RT-PCR方法从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侵染的小粒黑豆(Glycine max)根部组织中克隆到1个E3泛素连接酶RING家族基因GmRHF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位于大豆基因组3号染... 为研究E3泛素连接酶基因在大豆抗线虫病害中的功能,利用RT-PCR方法从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侵染的小粒黑豆(Glycine max)根部组织中克隆到1个E3泛素连接酶RING家族基因GmRHF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位于大豆基因组3号染色体上,具有一个完整的外显子,编码区长度783 bp,编码260个氨基酸,含有1个RING-H2模体和1个跨膜结构域。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7 880.43 u,理论等电点为5.59。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质与ATL3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属于RING-H2 zinc finger ATL3类。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GmRHF1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接种后48 h内该基因的表达量较未接种的样品显著增加,推测该基因介导小粒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RING-H2zincfinger蛋白 生物信息学 表达模式 大豆胞囊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Dof4和GmDof11基因的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及启动子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军 尹珺伊 +5 位作者 何佳琦 田秋丰 刘秋瑾 王岩 史同瑞 翟莹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5-200,共6页
Dof家族是典型的植物特异性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中可以对非生物胁迫产生应答。为初步研究大豆Dof家族主要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mDof4和GmDof11在大豆抗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原理,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豆幼苗中GmDof... Dof家族是典型的植物特异性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中可以对非生物胁迫产生应答。为初步研究大豆Dof家族主要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mDof4和GmDof11在大豆抗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原理,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豆幼苗中GmDof4和GmDof11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并使用PlantCARE在线数据库分析两个基因上游启动子的作用元件。结果显示:GmDof4在干旱、高盐、高温和低温胁迫下表达量升高;GmDof11在干旱、高盐和低温胁迫下表达量升高,在高温胁迫下表达量下降。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显示,GmDof4启动子中含有1个厌氧诱导元件、1个低温响应元件和1个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GmDof11启动子中含有3个厌氧诱导元件、2个低温响应元件、1个防御和胁迫响应元件和1个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此外,它们的启动子序列中还含有脱落酸响应元件、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赤霉素响应元件以及生长素响应元件。结果说明GmDof4和GmDof11的启动子区域含有逆境相关顺式作用元件,能够参与大豆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Dof转录因子 非生物胁迫 启动子 顺式作用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性状的影响及耐盐碱性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雪梅 刘骅峻 +2 位作者 杨曌 朱琨 李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64-70,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苜蓿品种在硫酸钠盐碱胁迫下的耐受性,筛选抗性强的苜蓿品种,以4种紫花苜蓿品种为试材,研究50,100,150,200和250 mmol·L^(-1)硫酸钠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耐盐碱性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种子萌发期的耐盐碱能力进行... 为了研究不同苜蓿品种在硫酸钠盐碱胁迫下的耐受性,筛选抗性强的苜蓿品种,以4种紫花苜蓿品种为试材,研究50,100,150,200和250 mmol·L^(-1)硫酸钠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耐盐碱性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种子萌发期的耐盐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苜蓿品种种子在不同浓度硫酸钠胁迫下种子萌发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芽苗生长指标(胚根长度、胚轴长度、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100 mmol·L^(-1)的盐碱浓度能较好地反映苜蓿品种间的耐盐碱性差异,其中WL343HQ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耐盐碱系数最高,分别为44.08,20.00,20.73和20.55,WL343HQ苜蓿芽苗胚根长度、胚轴长度和龙牧806苜蓿芽苗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的耐盐碱系数最高,分别为49.93,29.38,48.55和69.23。对种子萌发期各指标耐盐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和综合评价D值分析可知,4种苜蓿品种的耐盐碱性依次为WL343HQ>WL525HQ>龙牧806>龙牧807,本研究选择的4个苜蓿品种对硫酸钠的抗性有较大差异,其中WL343HQ抗盐碱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盐碱胁迫 种子萌发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低温玉米自交系的筛选及其叶片生理特性和细胞结构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波 方志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37,共7页
为探究低温对玉米自交系存活率、叶片生理特性和细胞结构的影响,以91份玉米自交系幼苗为材料进行3℃低温胁迫,统计幼苗相对存活率并据此划分耐低温等级,测定并分析6份不同耐低温等级自交系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 为探究低温对玉米自交系存活率、叶片生理特性和细胞结构的影响,以91份玉米自交系幼苗为材料进行3℃低温胁迫,统计幼苗相对存活率并据此划分耐低温等级,测定并分析6份不同耐低温等级自交系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POD、CAT、SOD活性,并对耐低温能力强弱不同的自交系叶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相对存活率的影响显著,91份自交系的耐低温等级可分为6级,其中耐低温能力强的自交系为农M6、WM40-2、C11-3、A15、A44、吉846/KL4-5、03-391,幼苗相对存活率为62. 96%~83. 33%。耐低温能力强的玉米自交系幼苗在低温下可积累较多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且POD、CAT、SOD活性提高,以降低对细胞膜的伤害,依据叶片8项生理生化指标的隶属值综合进行评判,6份自交系的耐低温能力强弱为:农M6> A15> A46> C3-3>南引37>泽玉119-1,与根据相对存活率的评判结果一致。叶片超微结构分析表明,耐低温能力强的自交系在低温条件下叶片细胞结构变化较小,叶绿体结构比较完整,外膜清晰,基粒片层排列整齐并含有大量淀粉粒;耐低温能力弱的自交系叶片细胞结构变化较大,细胞变形和质壁分离严重,叶绿体结构中膜遭到破坏、局部破裂、基质外渗、淀粉粒数量增加,基粒片层排列紊乱、膨胀和发生扭曲。综上,低温胁迫影响了91份玉米自交系幼苗的存活率,耐低温等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在生理和细胞结构上均产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低温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隶属函数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根腐病病原鉴定及植物源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8
作者 康越 刘秉熹 +3 位作者 林德源 郭絮语 罗春旭 王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63-71,共9页
为明确齐齐哈尔市草莓种植基地草莓根腐病的发病原因,初步筛选对病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植物源杀菌剂,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植株根部分离病原菌,通过柯赫式法则检测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特征、ITS-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引起齐... 为明确齐齐哈尔市草莓种植基地草莓根腐病的发病原因,初步筛选对病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植物源杀菌剂,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植株根部分离病原菌,通过柯赫式法则检测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特征、ITS-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引起齐齐哈尔市草莓根腐病的4株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厚垣镰刀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及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致病性检测表明不同菌株致病能力不同,接种茄腐镰刀菌植株发病快且严重,而厚垣镰刀菌发病慢效果较轻。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植物源杀菌剂对4株镰刀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蛇床子素对4株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EC50分别为4.545,9.435,24.490和35.840μg·mL^(-1),其次为苦参碱和乙蒜素。在孢子萌发试验中,不同杀菌剂均可抑制病原孢子萌发和生长,抑制效果差异显著,蛇床子素仍然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浓度为80.0μg·mL^(-1)时层出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茄腐镰刀菌的孢子出现自溶现象,其次为小檗碱,浓度70.0μg·mL^(-1)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都达到80%以上。说明为有效抑制草莓镰刀菌的生长可优先选择蛇床子素,其次苦参碱、乙蒜素和小檗碱,而丁子·香芹酚和丁子香酚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根腐病 镰刀菌 植物源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诱导基因GmNF-YA7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4
9
作者 殷书欣 计俊杰 +4 位作者 肖情 李铭杨 何佳琦 张军 翟莹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48,共6页
为了鉴定大豆核因子YA(Nuclear Factor YA,NF-YA)与非生物胁迫的关系,本研究检测大豆干旱胁迫下GmNF-YA7和GmNF-YA8的表达量情况,克隆GmNF-YA7基因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同时获得其转基因工程菌株。qRT-PCR结果显示,GmNF-YA7和GmNF-YA8均... 为了鉴定大豆核因子YA(Nuclear Factor YA,NF-YA)与非生物胁迫的关系,本研究检测大豆干旱胁迫下GmNF-YA7和GmNF-YA8的表达量情况,克隆GmNF-YA7基因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同时获得其转基因工程菌株。qRT-PCR结果显示,GmNF-YA7和GmNF-YA8均可以被干旱胁迫诱导表达,且GmNF-YA7对干旱胁迫的应答更明显。从大豆中克隆出GmNF-YA7基因,其位于大豆8号染色体上,编码含有33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37.06 kDa,pI6.11。GmNF-YA7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个CBF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GmNF-YA7定位于细胞核中。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mNF-YA7蛋白与拟南芥AtNF-YA1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限制性内切酶Nde I和Sal I将GmNF-YA7与植物表达载体pRI101连接并转化农杆菌EHA105,获得转基因工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NF-YA7 干旱响应 植物表达载体 转基因工程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以齐扎公路沿线湿地观光绿道景观设计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婷 张东向 +5 位作者 田勇 阎爽 李伟 吕晴 袁梦瑶 赵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4期120-123,191,共5页
齐扎公路沿线湿地观光绿道规划设计依托扎龙湿地的优势资源,坚持系统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生态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及经济性原则,从绿道景观规划与植物配置两方面入手,结合区域内的风景资源、居民区和旅游资源,突出地域性的... 齐扎公路沿线湿地观光绿道规划设计依托扎龙湿地的优势资源,坚持系统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生态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及经济性原则,从绿道景观规划与植物配置两方面入手,结合区域内的风景资源、居民区和旅游资源,突出地域性的景观风格表达,旨在丰富扎龙景区交通多样性,带动途经村镇发展,构建特色,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风景旅游绿道,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服务和促进旅游发展,为自然保护区绿道规划设计探索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自然保护区 绿道 景观规划设计 植物配置 旅游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lyma03g263000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纯化
11
作者 刘鑫 李文辰 +3 位作者 康越 齐泽铮 于璐 王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4-309,共6页
大豆Glyma03g263000基因编码1个RING-H2 zinc finger蛋白,其表达水平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影响。为促进该基因在抗线虫研究中的应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和PCR方法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从抗病大豆品种中克隆基因CDS区。构建pET30a-Glyma03g2... 大豆Glyma03g263000基因编码1个RING-H2 zinc finger蛋白,其表达水平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影响。为促进该基因在抗线虫研究中的应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和PCR方法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从抗病大豆品种中克隆基因CDS区。构建pET30a-Glyma03g263000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DE3)菌株中,并诱导Glyma03g263000蛋白表达,设置不同菌液浓度、IPTG浓度、温度及诱导时间,并采用SDS-PAGE电泳方法进行检测,分析诱导该蛋白表达的较好条件。结果显示:Glyma03g263000基因编码26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27.88 kDa,在102~145个氨基酸区间具有1个RING保守结构域。温度是影响该蛋白表达的主要因素。该蛋白是不溶于水的包涵体蛋白,经变性裂解等试剂处理后可获得纯化蛋白。研究结果为Glyma03g263000蛋白的功能分析奠定了理论及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lyma03g263000 原核表达 纯化蛋白 RING型E3泛素连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植物源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12
作者 齐泽铮 于璐 +4 位作者 郭旭语 康越 张超 刘秀杰 王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33-38,共6页
为明确2023年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甜瓜栽培基地的甜瓜幼苗茎基腐病的发病原因,筛选出对其具有高毒力的植物源杀菌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发病茎基部的甜瓜幼苗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得到两株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及ITS-rDNA分子鉴定,分别... 为明确2023年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甜瓜栽培基地的甜瓜幼苗茎基腐病的发病原因,筛选出对其具有高毒力的植物源杀菌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发病茎基部的甜瓜幼苗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得到两株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及ITS-rDNA分子鉴定,分别为Fusarium oxysporum和Fusarium nirenbergiae。致病性试验表明两株镰孢菌都能够侵染甜瓜幼苗茎部,导致茎基腐病的发生。5种植物源杀菌剂对两株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和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0%丁子香酚、0.5%苦参碱和2.1%丁子·香芹酚的所有有效浓度对两种致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能达到30%以上。20%丁子香酚、0.5%苦参碱、0.5%小檗碱、2.1%丁子·香芹酚、80%乙蒜素对F.oxysporum的EC 50值分别为9.413,21.497,36.670,48.342和48.575 mg·L^(-1);对F.nirenbergiae的EC 50值分别为13.768,14.697,43.260,32.475和34.158 mg·L^(-1)。综合分析表明,5种植物源杀菌剂中,20%丁子香酚对甜瓜茎基腐病致病菌的毒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镰孢菌 茎基腐病 植物源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草地野大麦对混合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宋士伟 焦德志 杨允菲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379-1388,共10页
为了研究盐碱胁迫下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的生理响应及耐盐碱基因的发掘,采用不同浓度NaCl与NaHCO3混合液胁迫处理45日龄幼苗,通过理化分析方法确定野大麦盐碱逆境胁迫临界值,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基因表达情况。... 为了研究盐碱胁迫下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的生理响应及耐盐碱基因的发掘,采用不同浓度NaCl与NaHCO3混合液胁迫处理45日龄幼苗,通过理化分析方法确定野大麦盐碱逆境胁迫临界值,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00、200、300、400、500 mmol·L^(–1))混合盐碱胁迫2 d后,野大麦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300 mmol·L^(–1)达到最大值,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呈连续上升趋势。选取300 mmol·L^(–1)处理组的野大麦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与对照组(无盐碱处理)相比有4 163个基因上调,1 936个基因下调;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类,可分为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主类52个小类;4 405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132个通路中,主要涉及蔗糖合成、脯氨酸合成、过氧化物酶体等代谢途径,蔗糖合成酶(SuS)、鸟氨酸转氨酶(OAT)、谷氨酸激酶(ProB)、谷氨酸-5-半醛脱氢酶(Pro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编码基因上调表达。野大麦可以通过提高某些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适应盐碱逆境胁迫,这种代谢过程调节蕴涵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麦 盐碱胁迫 生理响应 转录组测序 GO功能分类 KEGG注释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植物形态和生理生化影响及植物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4
作者 焦德志 赵泽龙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0期1-4,共4页
耕地和草原的盐碱化已经成为世界环境问题之一,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了严重威胁。盐碱胁迫直接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长过程,植物会通过调节自身生理生化过程增加对逆境的忍耐度和适应性,宏观的表现特征蕴涵着微观的基因调控... 耕地和草原的盐碱化已经成为世界环境问题之一,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了严重威胁。盐碱胁迫直接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长过程,植物会通过调节自身生理生化过程增加对逆境的忍耐度和适应性,宏观的表现特征蕴涵着微观的基因调控机制。本文综述国内外对植物抗盐碱的研究,包括盐碱逆境对植物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影响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细胞膜透性增大等;植物对盐碱逆境的响应,主要表现为合成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诱导相关基因表达,最后对转录组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发展及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基因表达调控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茜茜 吴鹏 +2 位作者 付学鹏 李洪影 黄思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22-129,共8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创新的思考。观光农业是将农业特色与旅游资源整合发展形成的交叉产业。本文通过回顾观光农业的发展简史,分析了我国观光农业与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历程的不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创新的思考。观光农业是将农业特色与旅游资源整合发展形成的交叉产业。本文通过回顾观光农业的发展简史,分析了我国观光农业与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历程的不同。通过观光农业园区规划布局的原则和思路、设计内容和园区类型,分析了不同地域的农业特色与旅游资源和文化现象的整合过程。旅游活动为观光农业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新的消费者;观光农业为旅游活动提供了新的亮点;此种交叉产业为社会提供了更多投资和就业的机会。观光农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如观光农业园区重复资源利用率低、园区营销具有淡旺季和农业特色不突出等。进一步综述了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并提出了建议,以便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下观光农业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观光农业 园区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付丽 张东向 +3 位作者 刘丽杰 刘安奇 吕晴 李伟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9-143,148,共6页
为探寻甘草资源保护新途径优化甘草愈伤组织的形成条件。以甘草无菌苗取其幼茎和子叶为外植体材料,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甘草愈伤组织形成条件,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甘草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 为探寻甘草资源保护新途径优化甘草愈伤组织的形成条件。以甘草无菌苗取其幼茎和子叶为外植体材料,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甘草愈伤组织形成条件,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甘草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1.44 mg·L^(-1)+6-BA 1.18 mg·L^(-1)+NAA 1.44 mg·L^(-1),经验证,诱导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外植体 愈伤组织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对甘草带芽茎段诱导丛生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丽 张东向 +2 位作者 刘安奇 吕晴 李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3期138-142,共5页
采用单因素变量和不同激素组合设计,观察不同激素配比对甘草(Glycurrihiza uralensis Fisch.)带芽茎段诱导丛生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丛生芽的最佳激素组合为MS+0.5 mg/L 6-BA+0.5 mg/L KT,其丛生芽的平均增值倍数达到(5.00±1.61... 采用单因素变量和不同激素组合设计,观察不同激素配比对甘草(Glycurrihiza uralensis Fisch.)带芽茎段诱导丛生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丛生芽的最佳激素组合为MS+0.5 mg/L 6-BA+0.5 mg/L KT,其丛生芽的平均增值倍数达到(5.00±1.61)倍。适宜的激素配比有利于甘草带芽茎段诱导丛生芽,为甘草快速繁殖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Glycurrihiza uralensis Fisch.) 带芽茎段 丛生芽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叶稠李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立新 冯华健 +3 位作者 李鑫 刘敏 梁艳 徐洪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5-17,共3页
为建立紫叶稠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对紫叶稠李重要种质材料的保存扩繁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紫叶稠李为材料,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通过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试验,筛选紫叶稠李快速繁殖与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成。结... 为建立紫叶稠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对紫叶稠李重要种质材料的保存扩繁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紫叶稠李为材料,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通过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试验,筛选紫叶稠李快速繁殖与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紫叶稠李试管苗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2~3 mg·L^-1 6-BA+0.1 mg·L^-1 NAA+30 g·L^-1蔗糖+8 g·L^-1琼脂,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1 IBA+30 g·L^-1蔗糖+8 g·L^-1琼脂,生根诱导20 d,生根率达90%。将生根的试管苗在室外进行炼苗后,移栽到营养钵中,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稠李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防风愈伤组织诱导及再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梦瑶 张东向 +1 位作者 赵越 李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178-181,共4页
以防风的有活力的种子为材料,通过栽种土培苗,比较不同来源外植体愈伤组织的形成能力,并通过不同激素配比调整,研究愈伤组织分化生根、生芽的适宜条件,进而建立防风组培苗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幼叶为外植体所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分化情况... 以防风的有活力的种子为材料,通过栽种土培苗,比较不同来源外植体愈伤组织的形成能力,并通过不同激素配比调整,研究愈伤组织分化生根、生芽的适宜条件,进而建立防风组培苗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幼叶为外植体所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分化情况最佳,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5 mg/L 2,4-D+0.5 mg/L 6-BA,诱导率达86.6%;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6 mg/L NAA,增殖倍数为3.2;最佳诱导丛生芽培养基为MS+0.3 mg/L 6-BA,生芽率为100%;最佳诱导不定根最佳培养基为MS+0.2 mg/L 6-BA+0.4 mg/L IAA,生根率为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丛生芽 不定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肉植物大和锦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振杰 金一锋 +3 位作者 陈阳 汪迅 程美玲 孙华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39-42,共4页
以大和锦叶片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不同消毒措施、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大和锦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新芽的影响,以期为大和锦快速再生体系的建立,改良大和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佳的消毒方式为健康的大和锦叶片用无菌水冲洗1h,75%... 以大和锦叶片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不同消毒措施、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大和锦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新芽的影响,以期为大和锦快速再生体系的建立,改良大和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佳的消毒方式为健康的大和锦叶片用无菌水冲洗1h,75%乙醇浸泡30s,1%次氯酸钠浸泡17min,污染率低至10.00%;诱导大和锦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mg·L^(-1)6-BA+0.1mg·L^(-1) NAA+1.0mg·L^(-1) KT;大和锦愈伤组织分化新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mg·L^(-1)6-BA+0.2mg·L^(-1) N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和锦 愈伤组织 消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