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门用途英语的语体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鑫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6-178,共3页
专门用途英语ESP能满足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Hutchinson&Waters把ESP的发展归纳为语域分析、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技能和策略及学习中心等五个阶段。语篇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阶段都涉及语体——言语功能变体的分析。语体一般... 专门用途英语ESP能满足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Hutchinson&Waters把ESP的发展归纳为语域分析、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技能和策略及学习中心等五个阶段。语篇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阶段都涉及语体——言语功能变体的分析。语体一般分为科学体、艺术体和谈话体,与ESP三分法(科技英语、社会科学英语、商贸英语)基本一致。以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为基础研究语言学的语体学与ESP的发展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 语体特征 交际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俊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5-27,共3页
无论是就女性主义理论发展,还是就电影的制作和研究而言,西方相对于东方都走在前列。因此,对于西方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归纳和分析,对于我国女性构建女性的独立意识,继续摆脱男权话语的束缚,抑或是对我国导演以具有艺术内涵的... 无论是就女性主义理论发展,还是就电影的制作和研究而言,西方相对于东方都走在前列。因此,对于西方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归纳和分析,对于我国女性构建女性的独立意识,继续摆脱男权话语的束缚,抑或是对我国导演以具有艺术内涵的电影来表现对女性的人文关怀,都是极有必要的。文章从打破两性刻板印象的女性形象、男权世界下自我毁灭的女性形象以及争取主导地位的女性形象三方面,对西方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电影 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动画电影对本土元素的符号化呈现 被引量:3
3
作者 董金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00-102,共3页
动画电影如今已经发展成一种民族文化产业,各国在发展动画产业时都非常注重融入本土元素。此举一方面丰富了电影的美学风格,赋予电影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这些具有鲜明标识性的元素,成为其他国家了解本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如今已经发展成一种民族文化产业,各国在发展动画产业时都非常注重融入本土元素。此举一方面丰富了电影的美学风格,赋予电影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这些具有鲜明标识性的元素,成为其他国家了解本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形式,具有其特殊的符号系统。文章旨在从电影符号学理论出发,以《帕丁顿熊》《超级无敌掌门狗》两部影片为例,探讨英国动画电影对本土元素的符号化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英国 本土元素 符号化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作品文化批评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舒婧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Z期28-29,共2页
从价值现象学的立场看《哈姆雷特》,其所体现出的是生命价值中优先原则的被毁。在整个西方现代文化的进程中,莎士比亚进行创作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从中世纪步入现代的一个过渡。从作品上来看,莎翁采用了韵散杂糅的文体和歌谣、俚语等,多种... 从价值现象学的立场看《哈姆雷特》,其所体现出的是生命价值中优先原则的被毁。在整个西方现代文化的进程中,莎士比亚进行创作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从中世纪步入现代的一个过渡。从作品上来看,莎翁采用了韵散杂糅的文体和歌谣、俚语等,多种多样,十分生动。其代表作《哈姆雷特》就是一篇悲剧形式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批评文化 社会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用的角度看《简·爱》中的人物对话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楠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6Z期38-39,共2页
自1847年《简·爱》出版之后,就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并且不断地成为中外文学批评界的宠儿。作品中的主人公罗切斯特与简·爱之间的谈话甚是玄妙,伯莎的话语相对而言比较少,但心理过程却是非常的丰富,主人公都极具狡黠、机智与魅... 自1847年《简·爱》出版之后,就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并且不断地成为中外文学批评界的宠儿。作品中的主人公罗切斯特与简·爱之间的谈话甚是玄妙,伯莎的话语相对而言比较少,但心理过程却是非常的丰富,主人公都极具狡黠、机智与魅力,本文将从简·爱与伯莎两个人物自身出发,对二者人物的话语转换及人物个性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展示作品中人物的谈话技巧及独特语言,其目的在于研究及说明这部文学作品的人物对话风格,同时也为读者提供关于小说欣赏方面的新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语用 人物对话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从语用的角度看《麦克白》中的人物对话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楠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7Z期39-40,共2页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麦克白》的语言艺术与文化内涵,我们从《麦克白》的会话含义、言语行为以及指示语几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对《麦克白》中的人物对话从语用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体味莎翁对语言的高超驾驭能力。
关键词 《麦克白》语言艺术 文化内涵 语言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奴十二年》中的美国黑人文化失语
7
作者 白茹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48-150,共3页
黑人受压迫的题材一直为好莱坞所青睐,如《云图》《被解救的姜戈》等电影都表现了对黑人苦难的同情。但是探讨美国黑人文化失语现象的电影还不多,而黑人的失语不仅是普遍的历史问题,也是文学和文化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对史蒂夫·麦... 黑人受压迫的题材一直为好莱坞所青睐,如《云图》《被解救的姜戈》等电影都表现了对黑人苦难的同情。但是探讨美国黑人文化失语现象的电影还不多,而黑人的失语不仅是普遍的历史问题,也是文学和文化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对史蒂夫·麦奎因电影《为奴十二年》进行研究,黑人文化失语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奴十二年》从种族、性别以及宗教等多角度,揭示了在蓄奴制存在的时期,美国黑人所被强加的失语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奴十二年》 史蒂夫·麦奎因 美国黑人 文化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
8
作者 王俊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31,共3页
《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改编自女作家叶豫的短篇小说《天鹅绒》。而作为影片主演的姜文在这部电影中的形象已经完全摆脱了小说原文中对于这一角色的局限。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却具有世界意义的故事。影片主要分为四个独立的... 《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改编自女作家叶豫的短篇小说《天鹅绒》。而作为影片主演的姜文在这部电影中的形象已经完全摆脱了小说原文中对于这一角色的局限。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却具有世界意义的故事。影片主要分为四个独立的故事,故事之间又互为悬念,因此,整个影片就形成了一个超越地域和时间的谜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文 现代主义色彩 李不空 碎片式 多元主义 太阳照常升起 生命形式 后现代语境 黄秋生 流氓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看其人生演变
9
作者 杨月秋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Z期44-45,共2页
在西方现代文化变革的进程中,莎士比亚文学作品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从中世纪步入现代的一个过渡。本文通过对其文学作品的解读窥视了其明朗乐观、阴郁悲愤和浪漫空幻的人生演变。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文学作品 明朗乐观 阴郁悲愤 浪漫空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理论语用学视角下对爱伦·坡小说中恐怖氛围营造艺术的赏析
10
作者 刘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6Z期40-41,共2页
美国文坛在十九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他凭借着自己一系列的关于恐怖题材的小说和作品而被世人奉为美国文坛上恐怖小说的开山始祖,他就是埃德加·爱伦·坡。也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研究这个阶段美国文学的时... 美国文坛在十九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他凭借着自己一系列的关于恐怖题材的小说和作品而被世人奉为美国文坛上恐怖小说的开山始祖,他就是埃德加·爱伦·坡。也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研究这个阶段美国文学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埃德加·爱伦·坡。那么,本文就着重从关联理论方面,从语用视觉的角度出发,来为大家分析隐藏在爱伦·坡小说中的所有恐怖氛围,进而为大家发掘他的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更深层次的艺术美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语用视觉 爱伦·坡 恐怖氛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