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蓝光照射及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西黄胶囊治疗中重度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马月仙 王永琴 +4 位作者 杨惠芳 孙晶 刘微 邢海宁 李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611-2615,共5页
目的探讨红蓝光照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西黄胶囊治疗中重度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中重度面部痤疮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红蓝光照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西黄胶囊治疗中重度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中重度面部痤疮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100例。C组患者采用传统红蓝光照射治疗,B组患者在C组基础上加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A组患者在红蓝光照射及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西黄胶囊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数目,Ig G、Ig A、Ig M,补体C3、C4,白介素(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 IL-2R)水平,性激素[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结果 A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B、C组(P<0.05)。治疗后A组患者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数目少于B、C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数目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后A组Ig G、C3、C4、IL-2水平低于B、C组(P<0.05)。治疗后A组Ig G、C3、C4、IL-2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3组男性和女性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B、C组,B组SF-36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红蓝光照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西黄胶囊治疗中重度面部痤疮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并且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物理治疗技术 药物疗法 联合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建方 曹志翔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85-187,I003,共4页
分析了9例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ALHE)的临床病理改变,其中男3例,女6例,平均发病年龄47岁,平均病程5年。所有皮损均发生于头皮,为暗红或紫红色多发性圆顶状丘疹及结节,所有标本的组织病理检查均显示真皮内大量血管增... 分析了9例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ALHE)的临床病理改变,其中男3例,女6例,平均发病年龄47岁,平均病程5年。所有皮损均发生于头皮,为暗红或紫红色多发性圆顶状丘疹及结节,所有标本的组织病理检查均显示真皮内大量血管增生、内皮细胞增生肥大,增生的内皮细胞胞浆内可见小空泡,血管周围有程度不同的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对ALHE与木村氏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讨论,认为他们可能是同一种疾病的两种不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临床表现 病理改变 分类 AL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3
3
作者 张伟 姜锐 王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血清指标、疗效、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指标[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比值(Pepsinogen ratio,PGR)及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PG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17、PGR及PG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0%(42/46)及根除率95.65%(44/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及80.43%(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行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G-17、PGR及PGⅠ水平,提高根除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半夏泻心汤 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