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探析——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为例
1
作者 魏智远 王安琦 +2 位作者 张雨婷 田冬洋 孙菲悦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33期89-91,共3页
自媒体时代的兴起为高校学生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紧跟时代脚步,充分利用发挥自媒体其相关特性,结合医学院校特点,针对医学生需求和其专业独特性,制定特有的医学院校校园文化... 自媒体时代的兴起为高校学生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紧跟时代脚步,充分利用发挥自媒体其相关特性,结合医学院校特点,针对医学生需求和其专业独特性,制定特有的医学院校校园文化管理体系,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奠定基础。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和输出优秀医疗人才的责任,随着自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性逐步提高,衍生出一系列问题。目前如何在自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突破令二者更进一步的融合,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关键性话题。该文主要对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进一步论述了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校园文化建设 医学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院校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滕辉 何兰 +1 位作者 王岩 滕迪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期63-66,75,共5页
目的为检验在医学院校数学课程中开展思政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数学课堂教育中思政教育的质量。方法在2021年5月~6月期间,对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相关专业学生就医学数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问卷调查,共计165人参加此次调查。结... 目的为检验在医学院校数学课程中开展思政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数学课堂教育中思政教育的质量。方法在2021年5月~6月期间,对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相关专业学生就医学数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问卷调查,共计165人参加此次调查。结果学生对思政元素融入数学课程中的认可度较高,需要授课教师提高自身思政育人能力,深入学习和研究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方法。结论融入思政元素的医学数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行,实现全方位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大学数学 医学院校 三全育人 课堂教学 思政元素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兰 滕辉 +1 位作者 宋运娜 李涛 《西北医学教育》 2015年第2期322-324,共3页
通过多年来对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得出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的一些体会,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数学化思维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 医用高等数学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遗传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实践
4
作者 刘万全 刘丹 +4 位作者 张明龙 岳丽玲 李鹏辉 孟宪冬 梅庆步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4期96-99,共4页
专业课“课程思政”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医学遗传学为切入点,立足其“基础-临床”桥梁课程的学科特色,构建“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仁心仁术-医学伦理与道德... 专业课“课程思政”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医学遗传学为切入点,立足其“基础-临床”桥梁课程的学科特色,构建“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仁心仁术-医学伦理与道德法治”四维思政育人框架。通过学科发展史强化科学精神与家国担当;结合“三亲婴儿”案例解析医学伦理,“基因编辑婴儿”技术探讨生命法治;创新运用“冰墩墩”文化符号、罕见病诊疗等多元化载体,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实践显示,学生课堂整体满意度达78%以上,200余人次参与实验创新项目,产出科普作品100余份。针对思政案例主观性、大班互动不足等问题,提出“案例标准化建设-小班化教学-过程性评价”三位一体优化策略,为同类院校课程思政提供可复制范式,助力培养德术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课程思政 思政内涵 家国情怀 科学精神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中药调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俊森 李欣 +2 位作者 宋钦睿 王奕璁 赵红晔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6-19,44,共5页
细胞焦亡作为一种炎症性细胞死亡方式,在心脏炎症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发现,心肌纤维化(MF)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联系紧密。随着研究的深入,中药在改善心... 细胞焦亡作为一种炎症性细胞死亡方式,在心脏炎症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发现,心肌纤维化(MF)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联系紧密。随着研究的深入,中药在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抑制MF的作用被逐步阐明。基于上述研究,本文综述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在MF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防治MF的研究进展,以期为MF的防治及中药新药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心肌纤维化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留学生人体解剖学英文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善强 王玉春 +5 位作者 姚立杰 沈雷 邓凤春 何军 马勇 滕迪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25-627,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医学教育高速发展。目前,西医专业来华留学生在学历生人数占比中已超越各专业位列排名第一[1]。因此,在医学教育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国际高等医学教育品牌,确保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可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医学教育高速发展。目前,西医专业来华留学生在学历生人数占比中已超越各专业位列排名第一[1]。因此,在医学教育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国际高等医学教育品牌,确保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并与国际良好对接,是众多涉外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2]。齐齐哈尔医学院自2007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现生源国数量已增至13个国家,留学生入学人数也由过去平均30人/年的规模升至50人/年,现在校留学生总数达400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人体解剖学 资源共享 国际医学教育 齐齐哈尔医学院 英文 高等医学教育 临床医学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培养的解剖学教学改革 被引量:6
7
作者 姚立杰 姜杨 +2 位作者 刘富 高音 李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1期131-134,共4页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近两年齐齐哈尔医学院解剖学教学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开辟互动课堂,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消费者。
关键词 能力 实验教学 理论教学 考核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细辛醚通过PKA/CREB信号通路对快速老化痴呆小鼠脑组织凋亡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睿 费洪新 +5 位作者 李晓明 王伟 刘韩 牛英才 刘向民 周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8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β-细辛醚对快速老化痴呆小鼠大脑组织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昆明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30只快速老化小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实验组(10只)、治疗组(10只)。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 目的研究β-细辛醚对快速老化痴呆小鼠大脑组织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昆明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30只快速老化小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实验组(10只)、治疗组(10只)。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2 mL/次;实验组采用β-细辛醚混浊液灌胃,2 mL/次;治疗组采用脑复康水溶液5 mg/mL灌胃,2 mL/次;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2 mL/次。所有小鼠均每天灌胃1次,持续3周。3周后进行小鼠行为学测试,检测脑组织PKA、CREB酶改变及光镜和电镜下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实验组和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潜伏期明显缩短、在原平台停留时间延长,PKA、CREB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实验组海马神经元损伤较轻,大部分细胞核清楚完整,电镜下核周隙清晰,细胞器清晰,神经纤维较丰富。结论β-细辛醚能提高快速老化痴呆小鼠知识记忆能力,影响PKA/CREB传导路径和突触结构,减少快速老化痴呆小鼠大脑组织神经元损伤,对快速老化痴呆小鼠有明显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细辛醚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纳米微粒对体外胃癌MGC803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潘洪明 费洪新 +2 位作者 卢长方 陈刚 张可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9期16-18,21,共4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纳米微粒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方法 MTT法建立细胞剂量效应曲线,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MGC803细胞周期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Bcl-2蛋白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姜黄素纳米微粒... 目的观察姜黄素纳米微粒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方法 MTT法建立细胞剂量效应曲线,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MGC803细胞周期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Bcl-2蛋白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姜黄素纳米微粒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光镜观察姜黄素纳米微粒组细胞损伤较轻,电镜下核周隙清晰,突触小泡较多;流式细胞仪法显示,姜黄素纳米微粒使胃癌MGC803细胞阻滞于G2/M期;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姜黄素纳米微粒使凋亡相关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姜黄素纳米微粒诱导人胃癌细胞MGC803凋亡并且延长药物对胃癌MGC803细胞作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胃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对在体和离体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机制的探索 被引量:3
10
作者 梅庆步 费洪新 +1 位作者 蔡朋朋 李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8期20-22,共3页
目的探索多西紫杉醇对在体和离体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人胃癌细胞种植于培养皿贴壁,用集落形成实验法观察其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学改变,并通过流式细... 目的探索多西紫杉醇对在体和离体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人胃癌细胞种植于培养皿贴壁,用集落形成实验法观察其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学改变,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多西紫杉醇可以抑制SGC7901细胞于S期,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能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胃癌 生长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对缺氧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有恒 费洪新 +1 位作者 吕艳欣 金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2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多西紫杉醇缺氧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多西紫杉醇加入化疗药物干预过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培养2 d后,MTT法检测SMMC7721中多西紫杉醇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流式... 目的研究多西紫杉醇缺氧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多西紫杉醇加入化疗药物干预过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培养2 d后,MTT法检测SMMC7721中多西紫杉醇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情况,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缺氧对多西紫杉醇对化疗药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200μmol/L多西紫杉醇增敏指数为2.58。多西紫杉醇诱导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增加,且表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效应。此外随着多西紫杉醇用药剂量增加,能显著降低HIF-1α的表达。200μmol/L多西紫杉醇组与对照组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对多西紫杉醇可以通过某种机制下调核转录因子HIF-1α表达,提高缺氧环境中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SMMC77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在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2
作者 姚宏波 廉洁 +3 位作者 郎尉雅 孙丽慧 张海燕 李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7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BMSCs移植对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对照组,每组10只。双侧海马区注射Aβ23-35建立AD大鼠模型后,治疗组进行BMSCs的移植治疗。治疗对照组用氢溴酸加兰他敏进行... 目的探讨BMSCs移植对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对照组,每组10只。双侧海马区注射Aβ23-35建立AD大鼠模型后,治疗组进行BMSCs的移植治疗。治疗对照组用氢溴酸加兰他敏进行灌胃治疗。结果行为学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及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P<0.01),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形态学实验HE染色显示模型组颗粒细胞及锥体细胞有破坏现象,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明显恢复。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可见海马区阳性蛋白表达较多而模型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多。结论 BMSCs移植治疗A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Wnt信号转导通路,影响了学习记忆相关酶及蛋白在海马区的表达而发挥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 骨髓基质干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纪慧 刘富 田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8期43-44,共2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正常昆明小鼠随机分组进行急性、慢性试验,每组20只。观察小鼠在急性、慢性试验中对常压低张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耐受性的影响。结果:急性、慢性试验中葛根素注射液均可明...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正常昆明小鼠随机分组进行急性、慢性试验,每组20只。观察小鼠在急性、慢性试验中对常压低张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耐受性的影响。结果:急性、慢性试验中葛根素注射液均可明显延长小鼠在常压低张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环境下的存活时间。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具有明显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 刺五加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Aβ1-42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帅智峰 费洪新 +2 位作者 王绍清 柏青杨 张晓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6期29-31,34,共4页
目的研究Aβ1-42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机制。方法应用Aβ1-42处理小鼠海马神经元后,采用MTT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形态学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特征,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给予Aβ1-42处理... 目的研究Aβ1-42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机制。方法应用Aβ1-42处理小鼠海马神经元后,采用MTT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形态学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特征,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给予Aβ1-42处理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雌二醇保护作用后,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海马神经元染色质浓缩、核碎裂,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上升,小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表达增强,提示雌二醇可明显改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各种变化。结论 Aβ1-42通过caspase-3途径引起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雌二醇可抑制Aβ1-42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来保护小鼠海马神经元避免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神经元 凋亡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分离大鼠皮层神经元的方法与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壮 刘富 +1 位作者 纪慧 田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8期41-43,共3页
目的:建立急性分离大鼠皮层神经元的方法。方法:切取活脑组织切片,经Protease酶解消化、孵育后,采用酶加机械分离法制备10~16 d鼠龄的大鼠皮层神经元。作形态学观察,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其电生理学特性。结果:分离出的神经元倒置... 目的:建立急性分离大鼠皮层神经元的方法。方法:切取活脑组织切片,经Protease酶解消化、孵育后,采用酶加机械分离法制备10~16 d鼠龄的大鼠皮层神经元。作形态学观察,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其电生理学特性。结果:分离出的神经元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形态保持良好,有较长的轴突;用膜片钳技术证实,80%以上细胞可以记录出电活动,其保存了主要的离子通道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经济、简便的适用于膜片钳技术的大鼠皮层神经元急性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神经元 急性分离 膜片钳 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SW480细胞上清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6
作者 刘丹阳 刘娜 +3 位作者 李永涛 金海峰 姜杨 沈雷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92-192,共1页
结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还不清楚。结肠组织周围含丰富的脂肪组织,人体脂肪组织中含有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是间充质干细胞(MSC)的重要类型。hAdMSC具有多分化特性,并能够趋化至病变组织,参与组织损伤修复。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在肿... 结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还不清楚。结肠组织周围含丰富的脂肪组织,人体脂肪组织中含有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是间充质干细胞(MSC)的重要类型。hAdMSC具有多分化特性,并能够趋化至病变组织,参与组织损伤修复。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在肿瘤发生转移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肠癌与其周围hAdMSC的科学问题还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480细胞 人体脂肪 结肠组织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结肠癌 脂肪组织 趋化因子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HA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乳腺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文斌 温宪春 +5 位作者 于海涛 葛斌 刘军 曹维海 刘雷 岳丽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26-1032,共7页
目的目前关于PCDHA13启动子甲基化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文中探讨PCDHA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assARRAY质谱甲基化测序检测人乳腺癌组织PCDHA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培养基配置100μmol/L的5... 目的目前关于PCDHA13启动子甲基化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文中探讨PCDHA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assARRAY质谱甲基化测序检测人乳腺癌组织PCDHA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培养基配置100μmol/L的5-氮杂胞苷储存液,取融合度60%的ZR-75-1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μmol/L(低浓度组)和10μmol/L(高浓度组)的5-氮杂胞苷储存液,对照组仅加入未经处理的培养基,重亚硫酸盐测序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中PCDHA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结合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PCDHA13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表达的关系。Western blot、MTT以及DAPI染色检测5-Aza处理对乳腺癌ZR-7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CDHA13基因启动子在第1,4-6,9,10,11个Cp G位点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0.263 9±0.157 5) vs (0.161 2±0.170 6)、(0.250 9±0.137 7) vs (0.168 8±0.099 2)、(0.420 4±0.208 7) vs (0.262 1±0.173 1)、(0. 376 1±0.140 7) vs (0.282 4±0.148 6)、(0.392 2±0.129 4) vs (0.307 2±0.149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DA-MB-231细胞和Bcap-37细胞中PCDHA13基因启动子CG位点甲基化率在40%~100%; MCF-7细胞中PCDHA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10%~50%之间,呈现低甲基化状态,ZR-75-1细胞中PCDHA13基因启动子表现为高甲基化状态,第4个CG位点甲基化率为60%,第1、8、12个CG位点甲基化率为90%,其余CG位点甲基化率全部为100%,PCDHA13基因在MDA-MB-231和Bcap-37细胞系中低表达,MCF-7细胞系中高表达,而在ZR-75-1中表达缺失;对照组ZR-75-1细胞仅扩增出甲基化PCR产物,而经5-Aza处理的ZR-75-1细胞甲基化和非甲基化引物均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并且高浓度组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5)。对照组ZR-75-1细胞PCHDA13基因mRNA表达缺失,经5-Aza处理后,ZR-75-1细胞PCDHA13基因mRNA重新恢复表达,高浓度组PCDHA13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5)。对照组ZR-75-1细胞PCHDA13蛋白表达缺失,经5-Aza处理后,ZR-75-1细胞PCDHA13蛋白重新恢复表达,而且高浓度组PCDHA1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5)。经5-Aza处理后24、48和72 h后,低浓度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较高浓度组降低(P<0.05)。未经药物处理的ZR-75-1细胞核形态基本正常,未出现细胞凋亡。经5-Aza处理后,部分ZR-75-1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集、着色较重的现象。结论乳腺癌中PCDHA13启动子高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低表达或缺失有关,ZR-75-1细胞PCDHA13表达可被5-Aza逆转,PCHAD13基因重新表达后不仅抑制细胞增殖,而且促进细胞凋亡。PCDHA13基因异常甲基化有望成为乳腺癌潜在的肿瘤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HA13 基因启动子 甲基化 乳腺癌 5-氮杂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JNK通路对染料木黄酮诱导肝癌MHCC97-L细胞凋亡及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晟男 钱甜甜 +5 位作者 郎慧玲 于佳琪 熊梦琦 赵忠新 梅庆步 刘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6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抑制JNK通路对染料木黄酮(Genistein)诱导肝癌MHCC97-L细胞凋亡及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SP600125(SP)10、20、30μmol/L组。蛋白质印迹法筛选SP的最适工作浓度。实验分对照组、Gen组、SP组和联... 目的探讨抑制JNK通路对染料木黄酮(Genistein)诱导肝癌MHCC97-L细胞凋亡及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SP600125(SP)10、20、30μmol/L组。蛋白质印迹法筛选SP的最适工作浓度。实验分对照组、Gen组、SP组和联用组,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形态、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和caspase-9活化水平。结果SP能明显阻断P-JNK蛋白表达(P<0.01),其最小工作浓度为20μmol/L。倒置显微镜下,各药物组细胞均出现染色质着色变深或局部凝集的凋亡特征性改变,以联用组细胞变化最为明显。荧光显微镜下,各药物组均可观察到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所有药物组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且联用组高于Gen组和SP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所有药物组的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Gen组、SP组比较,联用组caspase-3活性最高(P<0.01),SP组caspase-3活性高于Gen组(P<0.01);联用组caspase-9活性高于Gen组(P<0.01),SP组与Gen组、联用组与SP组caspase-9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JNK通路可通过激活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途径来促进Genistein诱导MHCC97-L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JNK通路 肝癌MHCC97-L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对酒精戒断大鼠焦虑样行为、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小龙 武爽 +4 位作者 吴琦 王今 赵正林 张春晶 李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8-387,共10页
目的:以长期低剂量饮酒后戒断构建酒精戒断大鼠模型,探讨芍药苷给药治疗对大鼠焦虑样行为、炎症因子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200±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NCG)外,其余两组均以酒精浓度5 g/kg, 25%v/... 目的:以长期低剂量饮酒后戒断构建酒精戒断大鼠模型,探讨芍药苷给药治疗对大鼠焦虑样行为、炎症因子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200±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NCG)外,其余两组均以酒精浓度5 g/kg, 25%v/v进行灌胃,1次/d,均连续灌胃28 d后,戒断3 d,戒断期芍药苷治疗组(PAG)以50 mg/(kg·BW)给药剂量进行灌胃,模型组与对照组(MCG)以等量的蒸馏水灌胃,于实验末进行行为学测试,采集大鼠血清用于测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集粪便样品用于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变化。结果:高架十字迷宫(EPM)和旷场实验(OF)中,EPM实验开臂时间百分比(PTO)和OF自发移动总距离(TD)MCG组最低,芍药苷给药能够显著缓解大鼠酒精戒断焦虑样行为(P<0.05),同时芍药苷给药能够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水平(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鼠焦样行为与炎症因子显著正相关(P<0.05);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芍药苷给药对酒精戒断大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影响不显著(P>0.05),但可以显著改变β多样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P<0.05),芍药苷可以显著增加属水平肠道瘤胃菌属(Ruminococcaccae UCG-005)和霍尔德曼氏菌(Holdemanella)相对丰度(P<0.05),并且显著降低罗姆布茨菌(Romboutsia)、Candidatus Saccharimonas相对丰度。霍尔德曼氏菌(Holdemanella)与血清炎症因子IL-6显著负相关(P<0.05),Candidatus Saccharimonas与IL-6、IL-1β和TNF-α均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芍药苷可以有效缓解酒精戒断大鼠焦虑样行为,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变大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抗炎相关菌属相对丰度,降低致病菌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酒精戒断 肠道菌群 炎症 焦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A-1通过ErK信号通路促进高糖环境下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石柱 王璐璐 +5 位作者 姚立杰 张善强 王冠 李永涛 刘丹阳 沈雷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9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B淋巴细胞化学引诱物(BCA-1)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细胞高糖模型下,设立高糖对照组、高糖BCA-1组、高糖Erk抑制剂组;正常环境下为正常对照组。CCK8实验检测各组hAdMSCs...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B淋巴细胞化学引诱物(BCA-1)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细胞高糖模型下,设立高糖对照组、高糖BCA-1组、高糖Erk抑制剂组;正常环境下为正常对照组。CCK8实验检测各组hAdMSCs增殖的吸光度值(A值),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各组hAdMSCs的迁移率,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各组hAdMSCs中PI3K、MAPK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高糖环境下,高糖BCA-1组hAdMSCs的A值、迁移率均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糖BCA-1组hAdMSCs的PI3K、MAPK、VEGF蛋白含量高表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糖BCA-1组hAdMSCs比较,高糖Erk抑制剂组hAdMSCs的A值和迁移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糖Erk抑制剂组hAdMSCs的PI3K、MAPK和VEGF蛋白表达均分别低于高糖BC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环境下,高糖BCA-1通过PI3KErk-MAPK信号通路,上调hAdMSCs旁分泌VEGF蛋白,促进hAdMSCs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化学引诱物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高糖环境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