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大戟内酯B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凋亡机制研究
1
作者 马玉坤 汤拓 +6 位作者 张鲁平 孙珈 郑皑雪 洪鲜 李静辉 王涛 洪瑜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5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岩大戟内酯B(JB)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e L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JB组(0.05、0.1、0.2、0.4 mmol/L),通过显微镜观察法、CCK-8实验法对经过JB处理的He La细胞的形态以及增殖能力进... 目的研究岩大戟内酯B(JB)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e L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JB组(0.05、0.1、0.2、0.4 mmol/L),通过显微镜观察法、CCK-8实验法对经过JB处理的He La细胞的形态以及增殖能力进行检测,同时使用流式细胞技术荧光素5-异硫氰酸酯(FITC)、碘化丙啶双标法、蛋白质免疫印记法等方法对的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关键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JB在0.05~0.2 mmol/L范围内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增高(P<0.05),且随JB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升;JB 0.05~0.2 mmol/L组的相关蛋白表达量Caspase-3、Bax显著上调(P<0.05)而PCNA、Bcl-2显著下调(P<0.05)。结论JB能有效抑制He La细胞增殖,实现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该机制可能和参与调控He 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相关蛋白表达密切相关,JB刺激He La细胞能够通过加重炎症反应从而促进癌症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进而抑制He La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大戟内酯B HELA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6551328位点多态性与黑龙江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吴桐 刘吉成 +4 位作者 邱永强 李美谦 何宁 李鸿梅 李喜春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19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6551328多态性与黑龙江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性,及其基因型分布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策略,采用PCR-Sequencing研究方法对150例黑龙江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及3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6551328多态性与黑龙江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性,及其基因型分布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策略,采用PCR-Sequencing研究方法对150例黑龙江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及3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对照进行分析,分析rs6551328等位基因在病例-对照中的分布差异,并比较基因型分布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s6551328 C/T两个等位基因分布在两组中未检测到差异,而CC,CT,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基因型相对于CC基因型,风险度OR=1.776,95%CI为1.155-2.728;CT杂合基因型相对于纯合基因型(CC+TT),风险度OR=1.883,95%CI为1.195-2.281。根据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携带CT基因型乳腺癌转移风险增加。结论 rs6551328多态性位点与黑龙江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其中基因型CT是乳腺癌发病易感基因型,且该基因型与乳腺癌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易感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汤及加减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
3
作者 宋伟鹏 刘萱 +5 位作者 侯惠玲 李晓明 刘洋 张微 张喜武 赵炜明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1期85-89,共5页
消化系统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给患者带来深重负担。近年来,中国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显著增长,探索传统中药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近十年来,小柴胡汤在消化系统领域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可通过... 消化系统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给患者带来深重负担。近年来,中国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显著增长,探索传统中药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近十年来,小柴胡汤在消化系统领域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可通过调控炎症因子、抗氧化、抗肝纤维化、调脂保肝降酶、抗病毒、抗肿瘤等多途径、多靶点发挥作用,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系统归纳和总结这些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小柴胡汤及加减方在消化系统疾病的现代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也为深入探究其作用机制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消化系统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毒粉、狼毒大枣汤的单次给药毒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立威 樊丽 +4 位作者 倪世宇 于虹 周丽 陈哲 刘吉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期4-8,18,共6页
目的研究狼毒粉(EFSP)、狼毒大枣汤(DEFSJ)的单次给药毒性反应,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制备EFSP、DEFSJ,采用改良寇式法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_(50))及其95%可信度;并通过检测小鼠血液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其对小鼠肝、肾功... 目的研究狼毒粉(EFSP)、狼毒大枣汤(DEFSJ)的单次给药毒性反应,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制备EFSP、DEFSJ,采用改良寇式法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_(50))及其95%可信度;并通过检测小鼠血液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其对小鼠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EFSP的LD_(50)为2.12 g/kg,95%可信限为1.61~2.78 g/kg,DEFSJ的LD_(50)为12.60 g/kg,95%可信限为9.65~16.48 g/kg。EFSP、DEFSJ给药组与枣汤组比较,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体重呈显著降低趋势,但脏器系数变化不明显;小鼠血液生化学结果显示,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升高(P<0.05),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有升高的趋势;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两药对小鼠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损伤。结论 EFSP、DEFSJ均有一定的肝、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粉 狼毒大枣汤 改良寇式法 单次给药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的药理活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姿宇 朱文斌 +3 位作者 冯博 王文豹 蔡德富 岳丽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34-37,共4页
薯蓣皂苷元作为一种特别重要的天然甾体皂苷元,是目前合成各种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基础原料,具有抗肿瘤、抗炎、降低血糖、抗焦虑、抗抑郁、改善心血管功能、调节免疫、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其来源较为广泛,主要来源... 薯蓣皂苷元作为一种特别重要的天然甾体皂苷元,是目前合成各种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基础原料,具有抗肿瘤、抗炎、降低血糖、抗焦虑、抗抑郁、改善心血管功能、调节免疫、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其来源较为广泛,主要来源于薯蓣科、豆科、姜科、蒟蒻薯科等植物中,具有很高的药用以及临床使用价值,因此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重点综述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薯蓣皂苷元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抗肿瘤、抗炎、降血脂等药理作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元 药理活性 抗肿瘤 抗炎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泡腾片的理论与实际发泡量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朱文全 董岩 +4 位作者 王宇 徐涛 简白羽 蔡德富 刘雪莹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9期77-78,共2页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泡腾片的理论与实际发泡量的相关性。方法以崩解时限、酸度(即pH值)、发泡量为指标,考察酸碱源的比例变化以及酸碱占总重量的比重对理论与实际发泡量相关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酸碱比例制备的泡腾片所产生的实际发泡量...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泡腾片的理论与实际发泡量的相关性。方法以崩解时限、酸度(即pH值)、发泡量为指标,考察酸碱源的比例变化以及酸碱占总重量的比重对理论与实际发泡量相关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酸碱比例制备的泡腾片所产生的实际发泡量不呈规律性变化。不同酸碱占总片重的比例制备的泡腾片所产生的实际发泡量均低于理论发泡量。结论泡腾片受到酸碱比例以及酸碱占总片剂的比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理论发泡量与实际发泡量不能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泡腾片 理论发泡量 实际发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须水提物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价值和风味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振艳 杨文钦 +4 位作者 钞虹 齐磊 关宏 程宇 刘吉成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为开发玉米须资源,了解玉米须水提物中氨基酸的组成与营养价值,以玉米须为原料,经水提、浓缩、冷冻干燥来制备玉米须水提物。提取物用盐酸水解,采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分析,采用氨基酸比例因子法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玉米须水提物中... 为开发玉米须资源,了解玉米须水提物中氨基酸的组成与营养价值,以玉米须为原料,经水提、浓缩、冷冻干燥来制备玉米须水提物。提取物用盐酸水解,采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分析,采用氨基酸比例因子法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玉米须水提物中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为69.11±2.51mg/g,必需氨基酸(8种)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2.95%;药用氨基酸(8种)含量为42.78±1.57mg/g,占总氨基酸含量的61.90%;玉米须水提物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比例均衡,其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66.6。在不同风味的氨基酸中,鲜味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3.16±2.51mg/g和25.60±0.48mg/g,占呈味氨基酸总含量的33.51%和37.04%。鲜味氨基酸中Asp和芳香族氨基酸中Cys的RCT值分别为354.33和56.00,对风味的贡献度最大。综合分析表明,玉米须水提物中氨基酸种类齐全,药用氨基酸含量比例高,呈味氨基酸含量较为丰富,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水提物 氨基酸组成 营养价值 呈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水热法制备氮掺杂碳点用于Fe^(3+)检测及细胞成像 被引量:4
8
作者 齐海燕 黄德敏 +2 位作者 衣同辉 刘立琨 刘春彤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4-212,共9页
以生物相容性优异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子色氨酸和苏氨酸为前驱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蓝色荧光氮掺杂碳点(N-CDs)。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 以生物相容性优异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子色氨酸和苏氨酸为前驱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蓝色荧光氮掺杂碳点(N-CDs)。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其结构、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CDs尺寸均一,平均粒径为4.1 nm,具有与石墨相似的结构;表面含有羟基、羧基、氨基等官能团,亲水基团的存在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碳、氮、氧元素的含量分别为70.8%、8.4%和20.8%;该碳点具有良好的耐盐性和光稳定性,在pH值为弱酸和中性时荧光稳定,荧光量子产率高达87.09%。由于碳点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可与Fe^(3+)发生络合反应使其荧光猝灭,基于该反应建立了检测生活饮用水中Fe^(3+)的分析方法。方法在1~20μmol/L和20~50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36μmol/L。用于瓶装饮用矿泉水中Fe^(3+)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7.3%~107%,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采用HL-7702细胞进行细胞毒性研究,该碳点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成功用于HL-7702细胞体外成像,实现了细胞中Fe^(3+)的可视化。该碳点优异的光学性能使其在分析检测及细胞成像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水热合成 荧光猝灭 细胞成像 FE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HA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乳腺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7
9
作者 朱文斌 温宪春 +5 位作者 于海涛 葛斌 刘军 曹维海 刘雷 岳丽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26-1032,共7页
目的目前关于PCDHA13启动子甲基化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文中探讨PCDHA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assARRAY质谱甲基化测序检测人乳腺癌组织PCDHA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培养基配置100μmol/L的5... 目的目前关于PCDHA13启动子甲基化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文中探讨PCDHA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assARRAY质谱甲基化测序检测人乳腺癌组织PCDHA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培养基配置100μmol/L的5-氮杂胞苷储存液,取融合度60%的ZR-75-1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μmol/L(低浓度组)和10μmol/L(高浓度组)的5-氮杂胞苷储存液,对照组仅加入未经处理的培养基,重亚硫酸盐测序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中PCDHA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结合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PCDHA13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表达的关系。Western blot、MTT以及DAPI染色检测5-Aza处理对乳腺癌ZR-7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CDHA13基因启动子在第1,4-6,9,10,11个Cp G位点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0.263 9±0.157 5) vs (0.161 2±0.170 6)、(0.250 9±0.137 7) vs (0.168 8±0.099 2)、(0.420 4±0.208 7) vs (0.262 1±0.173 1)、(0. 376 1±0.140 7) vs (0.282 4±0.148 6)、(0.392 2±0.129 4) vs (0.307 2±0.149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DA-MB-231细胞和Bcap-37细胞中PCDHA13基因启动子CG位点甲基化率在40%~100%; MCF-7细胞中PCDHA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10%~50%之间,呈现低甲基化状态,ZR-75-1细胞中PCDHA13基因启动子表现为高甲基化状态,第4个CG位点甲基化率为60%,第1、8、12个CG位点甲基化率为90%,其余CG位点甲基化率全部为100%,PCDHA13基因在MDA-MB-231和Bcap-37细胞系中低表达,MCF-7细胞系中高表达,而在ZR-75-1中表达缺失;对照组ZR-75-1细胞仅扩增出甲基化PCR产物,而经5-Aza处理的ZR-75-1细胞甲基化和非甲基化引物均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并且高浓度组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5)。对照组ZR-75-1细胞PCHDA13基因mRNA表达缺失,经5-Aza处理后,ZR-75-1细胞PCDHA13基因mRNA重新恢复表达,高浓度组PCDHA13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5)。对照组ZR-75-1细胞PCHDA13蛋白表达缺失,经5-Aza处理后,ZR-75-1细胞PCDHA13蛋白重新恢复表达,而且高浓度组PCDHA1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5)。经5-Aza处理后24、48和72 h后,低浓度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较高浓度组降低(P<0.05)。未经药物处理的ZR-75-1细胞核形态基本正常,未出现细胞凋亡。经5-Aza处理后,部分ZR-75-1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集、着色较重的现象。结论乳腺癌中PCDHA13启动子高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低表达或缺失有关,ZR-75-1细胞PCDHA13表达可被5-Aza逆转,PCHAD13基因重新表达后不仅抑制细胞增殖,而且促进细胞凋亡。PCDHA13基因异常甲基化有望成为乳腺癌潜在的肿瘤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HA13 基因启动子 甲基化 乳腺癌 5-氮杂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毒乙素分子印迹膜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在中药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玉坤 王海君 郭梦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81-1389,共9页
以狼毒大戟根部提取的狼毒乙素(ECB)为模板分子,7-二乙氨基香豆素-3-羧酸与3-溴丙烯缩合生成的烯丙端基香豆素类化合物(DCAC)为荧光单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 以狼毒大戟根部提取的狼毒乙素(ECB)为模板分子,7-二乙氨基香豆素-3-羧酸与3-溴丙烯缩合生成的烯丙端基香豆素类化合物(DCAC)为荧光单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具有强烈青色荧光,并且可以选择性富集狼毒乙素的分子印迹膜荧光传感器(FL-MIF).研究结果表明,FL-MIF吸附ECB的线性范围为1.00~50.00μmol/L,在线性范围内,随着ECB浓度递增,青色荧光(489 nm)呈现出明显的荧光猝灭响应,狼毒乙素的检测限为0.29μmol/L FL-MIF对ECB具有良好的特异选择性识别性能,印迹因子为3.58,明显高于类似结构的2-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MHBA)、没食子酸(GA)和3,3′-二乙酰基-4,4′-二甲氧基-2,2′,6,6′-四羟基二苯基甲烷(DDTPM).重复再生性能优异的FL-MIF可应用于实际样品中药材狼毒大戟ECB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乙素 分子印迹膜 香豆素 荧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微小染色体维持基因表达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才平 张强 +4 位作者 韩婷婷 洪瑜 洪鲜 孙贺 邓志会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4-27,37,共5页
目的观察干扰微小染色体维持(MCM)基因表达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胰腺癌PANC-1细胞进行培养,将细胞分为shMCM2、shMCM6组和对照组。shMCM2、shMCM6组分别加入shMCM2、shMCM6慢病毒溶液进... 目的观察干扰微小染色体维持(MCM)基因表达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胰腺癌PANC-1细胞进行培养,将细胞分为shMCM2、shMCM6组和对照组。shMCM2、shMCM6组分别加入shMCM2、shMCM6慢病毒溶液进行转染,构建MCM2和MCM6基因沉默稳定细胞;对照加入含对照shRNA慢病毒溶液。采用CCK-8法检测三组24、48、72 h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横向和纵向迁移能力,RT-q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A1、B1、D1、E1 mRNA表达。结果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三组细胞活性均不断增加,shMCM2和shMCM6组在72 h的增殖率低于对照组。shMCM2组细胞横向迁移的划痕面积比和纵向迁移率较对照组降低,shMCM6组细胞纵向迁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与对照组相比,shMCM2组Cyclin A1、B1、D1、E1 mRNA表达水平降低,shMCM6组Cyclin A1、B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0.01)。结论MCM2、MCM6表达缺失可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染色体维持复合物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_circ_0007534/miR-498对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及侵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漆毅 姚檬娜 +2 位作者 隋洪婷 林志国 岳丽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5-611,共7页
目的环状RNA(circRNA)是人类癌症的关键调节因子,circ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价值和功能研究非常有限。文章旨在评估hsa_circ_0007534对NSCL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接种于12孔板中(1×... 目的环状RNA(circRNA)是人类癌症的关键调节因子,circ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价值和功能研究非常有限。文章旨在评估hsa_circ_0007534对NSCL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接种于12孔板中(1×105个/孔),待细胞生长融合度约70%时,将细胞依次分为:NC组(不做任何处理)、NC-siRNA组(转染NC-siRNA)、hsa_circ_0007534-siRNA-3组(转染hsa_circ_0007534-siRNA-3)、hsa_circ_0007534-siRNA-3+NC-inhibitor组(转染hsa_circ_0007534-siRNA-3和NC-inhibitor)及hsa_circ_0007534-siRNA-3+miR-498-inhibitor组(转染hsa_circ_0007534-siRNA-3和miR-498-inhibitor)。qRT-PCR检测中hsa_circ_0007534、miR-498的相对表达水平,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Ki-67、E-cadherin及N-cadherin蛋白水平。裸鼠异种移植肿瘤记录肿瘤组织的重量和体积,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E-cadherin及N-cadherin的表达。结果hsa_circ_0007534与miR-498存在靶向结合位点。与hsa_circ_0007534-WT+NC-mimics组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1.02±0.10)相比,hsa_circ_0007534-WT+miR-498-mimics组(0.46±0.08)显著降低(P<0.01)。与NC-siRNA组相比,hsa_circ_0007534-siRNA-3组A549细胞中miR-498相对表达水平、E-cadherin阳性细胞率增高(P<0.05),细胞增殖活力及集落形成数量、迁移及侵袭数量、Ki-67和N-Cadherin蛋白水平、肿瘤组织重量和体积、Ki-67与N-Cadherin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hsa_circ_0007534-siRNA-3+NC-inhibitor组相比,hsa_circ_0007534-siRNA-3+miR-498-inhibitor组A549细胞中miR-498相对表达水平、E-cadherin阳性细胞率降低(P<0.05),细胞增殖活力及集落形成数量、迁移及侵袭数量、Ki-67和N-Cadherin蛋白水平、肿瘤组织重量和体积、Ki-67与N-Cadherin阳性细胞率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下调hsa_circ_0007534通过靶向上调miR-498抑制NSCL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_0007534 非小细胞肺癌 微小RNA-498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计数农家干酪中动物双歧杆菌乳酸亚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雪 刘韩 +8 位作者 裴芳艺 刘振艳 侯惠玲 郭皓 丁琳 杨文钦 臧传刚 刘宇超 关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7-123,共7页
分别利用荧光定量PCR及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农家干酪中双歧杆菌的菌体数,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建立一种适用于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干酪中双歧杆菌活菌数的方法。利用传统工艺制备双歧杆菌农家干酪,在其贮存期间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 分别利用荧光定量PCR及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农家干酪中双歧杆菌的菌体数,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建立一种适用于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干酪中双歧杆菌活菌数的方法。利用传统工艺制备双歧杆菌农家干酪,在其贮存期间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及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干酪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其中,在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时,对影响PCR定量准确的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包括设计双歧杆菌引物,并对引物特异性进行评价、考察,从干酪基质中提取DNA的数量和质量,建立标准曲线。引物特异性验证结果表明,引物专一性强。采用试剂盒法从干酪样品中提取DNA的纯度较好,OD_(260)/OD_(280)均在1.75~1.82之间。除贮存第1天外,荧光定量PCR法计数结果比平板计数法高0.39%~2.25%,未见显著差异。荧光定量PCR具有灵敏、特异、简便和快速的特点,可用于干酪中双歧杆菌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干酪 双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比司他对人未分化甲状腺癌ARO细胞增殖、凋亡及转移的影响
14
作者 樊丽 李洋 +2 位作者 周建文 陈宏月 许景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4期4-7,38,共5页
目的 探讨帕比司他对人未分化甲状腺癌ARO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ARO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帕比司他低、中、高剂量(2、4、8μmol/L)组进行实验,采用MTT法检测帕比司他对ARO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划痕实验... 目的 探讨帕比司他对人未分化甲状腺癌ARO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ARO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帕比司他低、中、高剂量(2、4、8μmol/L)组进行实验,采用MTT法检测帕比司他对ARO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帕比司他对ARO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帕比司他对ARO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P <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ARO细胞迁移能力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ARO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4、8μmol/L组BAX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 <0.05)、BCL-2和MMP9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 <0.05);与2、4μmol/L组比较,8μmol/L组BAX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 <0.05)、BCL-2和MMP9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 <0.05)。结论 帕比司他可促进ARO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比司他 人未分化甲状腺癌 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 B淋巴细胞瘤-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