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偏好研究进展及地理学响应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军 徐媛媛 +4 位作者 任建兰 张捷 孙威龙 李梦羽 蒲宏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6-663,共8页
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为数据来源,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发现:2009年以来,景观偏好研究发展较快,涉及学科多、主题广泛;国际以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公众偏好、美学分析等为研究方向;国内围绕居民、游客和公共绿地等开展研究;学... 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为数据来源,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发现:2009年以来,景观偏好研究发展较快,涉及学科多、主题广泛;国际以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公众偏好、美学分析等为研究方向;国内围绕居民、游客和公共绿地等开展研究;学术共同体未形成,地理学者较少;地理学对景观偏好研究的响应国际上以技术应用为主,国内集中在旅游地理方向。景观偏好聚焦于人景互动和人的尺度,符合地理学核心主题,与人文地理学发展契合。积极响应景观偏好研究,将为地理学研究拓展小微尺度、深入揭示新时代人地关系提供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偏好 文化生态系统服务 地理学响应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分异机制 被引量:53
2
作者 韩美 孔祥伦 +3 位作者 李云龙 魏帆 孔凡彪 黄淑萍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9-1018,共10页
"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特征是指导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基于1998年、2008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构建黄河三角洲"三生"用地分类体系,通过土地利用转型图谱... "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特征是指导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基于1998年、2008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构建黄河三角洲"三生"用地分类体系,通过土地利用转型图谱、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重心转移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研究区"三生"用地转型特征、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分异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1998—2018年黄河三角洲"三生"用地转型表现为生产用地占比大幅增加(+13.50%),生态用地占比大幅减少(-17.19%),生活用地占比小幅增长(+3.69%)。1998—2008年,"三生"用地转型以生态用地向生产用地转型为主。2008—2018年,无绝对优势转型类型,转型过程复杂化。(2) 1998—2018年,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指数由0.390升至0.395,较高质量区与高质量区占主体地位。研究区中部及黄河入海口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东南及东北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降低。(3)植被覆盖度、微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是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区位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贡献率随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而降低,生态保护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土地利用主导功能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 空间分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来黄河三角洲耕地轨迹转化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云龙 韩美 +4 位作者 孔祥伦 王敏 潘彬 魏帆 黄淑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6-143,共8页
黄河三角洲是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土地增长区和耕地资源储备区,耕地是研究区最重要的景观类型之一。通过LandsatTM/OLI遥感影像解译,获取黄河三角洲1986、1992、1998、2004、2010和2016年6个时期用地类型分布,使用轨迹分析法分析耕地... 黄河三角洲是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土地增长区和耕地资源储备区,耕地是研究区最重要的景观类型之一。通过LandsatTM/OLI遥感影像解译,获取黄河三角洲1986、1992、1998、2004、2010和2016年6个时期用地类型分布,使用轨迹分析法分析耕地轨迹的时空变化。借助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指数(PLAND)、散布与并列指数(IJI)、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指数(FREAC-AM),分析不同耕地转化类型的景观格局。选择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区位因素3大类共13个影响因子,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耕地转化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①1986—2004年黄河三角洲耕地面积由1390.16km2,增长至2184km^2,2016年减少至2138.88km^2,1986—2016年间研究区耕地和耕地占三角洲总面积比例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30年间未利用地向耕地转入322.46km^2,是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耕地向建设用地输出107.82km^2,是耕地转出的主要去向。恒定非耕地主要分布在河口区和垦利区,间歇性耕地主要分布在河口区,转入耕地主要分布在垦利区,恒定耕地与转出耕地在各县区均有分布。②耕地是黄河三角洲最重要的景观类型之一,耕地轨迹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2.75%。间歇性耕地和恒定耕地的IJI指数分别为89.84%和78.20%,表明间歇性耕地和恒定耕地周边的耕地变化复杂,相邻景观类型最多。同时,间歇性耕地FREAC-AM指数为1.22,还是研究区耕地转化轨迹中形状最复杂的类型。③Logistic分析表明,地理区位是黄河三角洲耕地转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距海岸线距离(贡献率1832.730)、距黄河距离(贡献率589.109)、人口密度差(贡献率408.403)、距乡镇距离(贡献率398.933)是耕地转入的主要驱动因子。距海岸线距离(贡献率1914.205)、距乡镇距离(贡献率763.96)、距黄河距离(贡献率142.210)是耕地转出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黄河三角洲 转化轨迹 景观格局 LOGISTIC回归分析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2016年黄河三角洲地表水体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云龙 孔祥伦 +4 位作者 韩美 王敏 潘彬 魏帆 黄淑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05-113,共9页
地表水体在黄河三角洲形成、生态系统演化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以黄河三角洲地表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轨迹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区30 a内地表水体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86-2016年间黄河... 地表水体在黄河三角洲形成、生态系统演化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以黄河三角洲地表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轨迹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区30 a内地表水体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86-2016年间黄河三角洲地表水体面积增加1 161.53 km^2,其中河流呈减少状态,面积减少33.49 km^2。水库、坑塘和盐田养殖池分别增长84.88、63.82、1 046.33 km^2,呈增加趋势。未利用地向盐田养殖池转换是面积变化最大的类型。2)Logistic回归发现,地理区位因素是影响水库演化主要因素,距海岸线距离和乡镇距离是水库转入的主导驱动因子,距乡镇距离是水库转出主导驱动力。盐田养殖池的演化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综合影响。水产产量、人口密度差、距市中心距离、距黄河距离和国民生产总值是盐田养殖池转入的主要驱动力。距市中心距离成为盐田养殖池转出的主导因子。坑塘的转化受到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距乡镇距离、人口密度差、距海岸线距离为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体 生态评价 农业 黄河三角洲 变化轨迹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评《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董晓红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科技的发展对国家的进步和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工匠精神深入人心。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国家制定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相关方面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大学负责培养应用型人才,大学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一... 科技的发展对国家的进步和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工匠精神深入人心。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国家制定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相关方面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大学负责培养应用型人才,大学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研究 应用型人才 社会进步 社会关注 培养 相关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宇二内”“一堂二内”到“一明两暗”——秦汉民宅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德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110,共12页
民宅发展到秦汉,出现了"一宇二内"与"一堂二内"两种流行的样式。从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来看,"一宇二内"与"一堂二内"是两种不同的民宅。从"一堂二内"演变为"一明两暗",奠... 民宅发展到秦汉,出现了"一宇二内"与"一堂二内"两种流行的样式。从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来看,"一宇二内"与"一堂二内"是两种不同的民宅。从"一堂二内"演变为"一明两暗",奠定了我国较为典型的民宅的基本样式。"一宇二内"与"一堂二内"都是较富裕家庭的住宅,一般劳动者的住宅大多为半地穴式或"一宇一内"。入东汉后,一般劳动者也越来越多地于地面上修建房屋。"两内"分别称"大内""小内"或"东内""西内","东内"多为寝室。民宅以"西内"为上,"宅不西益"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民宅也有"门牌号"。睡虎地秦墓竹简与《史记》记载的"田舍",乃农忙时节农夫在田野中的临时居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宇二内 一堂二内 一明两暗 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