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芽孢杆菌加强菌对酱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聂士昊 张志伟 +5 位作者 汪俊卿 王瑞明 张子洋 申作树 王龙祥 李丕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7-142,共6页
为改善酱香型白酒酒醅的微生物菌系组成,以未加入芽孢杆菌加强菌酱香白酒酒醅样品(福瑞王1号、瑞丰1号)为对照,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加入芽孢杆菌加强菌酱香白酒酒醅样品(福瑞王2号、瑞丰2号)的微生物Alpha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并测定酸性蛋... 为改善酱香型白酒酒醅的微生物菌系组成,以未加入芽孢杆菌加强菌酱香白酒酒醅样品(福瑞王1号、瑞丰1号)为对照,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加入芽孢杆菌加强菌酱香白酒酒醅样品(福瑞王2号、瑞丰2号)的微生物Alpha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并测定酸性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福瑞王2号样品中真菌、细菌菌群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提高了45.6和12.2、0.47和1.27;瑞丰2号样品中真菌、细菌菌群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提高了7.5和51.9、0.47和1.27;福瑞王2号、瑞丰2号样品中第一优势真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第一优势真菌属分别为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romyces)、伊萨酵母菌属(Issatchenkia);第一优势细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第一优势细菌属均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福瑞王2号、瑞丰2号样品的酸性蛋白酶活力分别提高了9.6×103U/m L、3.5×103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酒醅 芽孢杆菌 加强菌 高通量测序 蛋白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转化法生产木糖醇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龙霞 王燕 +1 位作者 郭玉蓉 孙自顶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共4页
对木糖醇的性质、应用、转化菌种及代谢途径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影响生物转化法生产木糖醇的主要因素,并对木糖醇生产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木糖醇 生物转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芽孢表面稳定展示海藻糖合酶工程菌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韩登兰 王腾飞 +2 位作者 汪俊卿 韩海红 王瑞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8-143,共6页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68-Tres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得到同源臂基因sleB1和cwlJ1,重叠PCR连接sleB1与卡那霉素抗性(km^r)基因,电转获得B.subtilis 168-Tres△sleB菌株,连接cwlJ1与博来霉素抗性(zeo^r)基因,电转获得B.subti...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68-Tres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得到同源臂基因sleB1和cwlJ1,重叠PCR连接sleB1与卡那霉素抗性(km^r)基因,电转获得B.subtilis 168-Tres△sleB菌株,连接cwlJ1与博来霉素抗性(zeo^r)基因,电转获得B.subtilis 168-Tres△sleB△cwlJ菌株。结果表明,经km^r、zeo^r抗性筛选及PCR鉴定,成功获得sleB、cwlJ,基因双缺失菌株B.subtilis 168-Tres△sleB△cwlJ;发酵结果显示,B.subtilis 168-Tres△sleB△cwlJ与出发菌株的芽孢形成率一致,约为88%;在LB固体培养基和麦芽糖转化生成海藻糖体系中B.subtilis168-Tres的芽孢萌发数为4.8×10~8 CFU/mL,B.subtilis 168-Tres△sleB△cwlJ芽孢未萌发;在麦芽糖转化生成海藻糖体系中,重组菌海藻糖合酶酶活为10.42 U,比原始菌提高了78.7%。敲除sleB、cwlJ基因后,不影响枯草芽孢杆菌生成芽孢的量,但能有效控制芽孢在上述转化体系中的萌发,使芽孢表面稳定展示海藻糖合酶,提高了芽孢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sleB和cwlJ基因 基因敲除 芽孢萌发 海藻糖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对毕赤酵母产β-甘露聚糖酶发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晓龙 肖静 +3 位作者 王瑞明 汪俊卿 王兴吉 王正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3-199,共7页
为了改善高密度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过程中的溶氧限制,提高β-甘露聚糖酶产量,将VHb和β-甘露聚糖酶基因置于AOX1启动子调控之下,进行VHb和β-甘露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共表达。经密码子优化合成VHb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 PICZαA,... 为了改善高密度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过程中的溶氧限制,提高β-甘露聚糖酶产量,将VHb和β-甘露聚糖酶基因置于AOX1启动子调控之下,进行VHb和β-甘露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共表达。经密码子优化合成VHb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 PICZαA,整合到β-甘露聚糖酶工程菌中,通过G418和Zeocin抗性筛选共表达VHb基因的重组酵母工程菌。在30 L发酵罐水平上分析共表达VHb菌株(VHb+)与初始菌株(VHb-)对β-甘露聚糖酶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限氧条件下,VHb+菌株的β-甘露聚糖酶的表达量比对照菌株VH b-高90%,且透明颤菌血红蛋白提高了甲醇耐受性,缩短发酵周期约4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 Β-甘露聚糖酶 毕赤酵母 高密度发酵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晓龙 肖静 王瑞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3期5978-5983,共6页
以表达β-甘露聚糖酶的毕赤酵母工程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摇瓶发酵确定碳源、接种量、温度、p H基础条件,通过30 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探究菌体浓度、甲醇浓度、甲醇补料方式、溶氧量等条件对目的蛋白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 以表达β-甘露聚糖酶的毕赤酵母工程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摇瓶发酵确定碳源、接种量、温度、p H基础条件,通过30 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探究菌体浓度、甲醇浓度、甲醇补料方式、溶氧量等条件对目的蛋白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产酶条件为接种量10%,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30 g/L,诱导温度28℃,p H 5.0,溶氧量10%~20%。在此发酵条件下,最终细胞干重135 g/L,目的蛋白表达量5.04 g/L,最高酶活力29 600 U/m L,较优化前提高24倍,已满足工业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巴斯德毕赤酵母 高密度培养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诱变选育木糖醇高产菌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龙霞 王燕 +3 位作者 郭玉蓉 张海涛 孙自顶 王志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10,共7页
以热带假丝酵母Y-14(Tropical candida)为出发菌株,采用等离子体对其进行诱变,得到最佳诱变条件:在功率120 W下处理150s,致死率达到96%。诱变后经过筛选得到1株高产木糖醇的菌株Y-117,与出发菌株相比,其木糖醇产量提高了30.4%。在单因... 以热带假丝酵母Y-14(Tropical candida)为出发菌株,采用等离子体对其进行诱变,得到最佳诱变条件:在功率120 W下处理150s,致死率达到96%。诱变后经过筛选得到1株高产木糖醇的菌株Y-117,与出发菌株相比,其木糖醇产量提高了30.4%。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对菌株Y-117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初始木糖添加量105g/L、温度30.5℃、摇床转速190r/min。在此条件下,Y-117的木糖醇产量为76.45g/L,比出发菌株高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醇 热带假丝酵母 等离子诱变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芽糖诱导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在B.subtilis WB800n中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强 王腾飞 +2 位作者 汪俊卿 王希晖 王瑞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运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麦芽糖诱导型启动子调控元件,构建得到麦芽糖诱导海藻糖合成酶的安全表达系统,使其制备的海藻糖能够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行业。以来源于恶臭假单胞杆菌KT2440(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的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re S为... 运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麦芽糖诱导型启动子调控元件,构建得到麦芽糖诱导海藻糖合成酶的安全表达系统,使其制备的海藻糖能够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行业。以来源于恶臭假单胞杆菌KT2440(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的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re S为报告基因,以cre序列定点突变(CG碱基突变为AT碱基)优化后的麦芽糖诱导型的枯草芽孢杆菌操纵元启动子Pglv为调控元件、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质粒PHT01为载体骨架,通过Bam H I和Aat II限制酶酶切替换,构建得到高效表达载体Pglv-PHT01-Tre S,将质粒电转化到B.subtilis WB800n并验证其表达效果。成功构建了海藻糖合成酶高效表达质粒Pglv-PHT01-Tre S,并实现了该重组质粒在B.subtilis WB800n中的表达。利用基础发酵培养基优化发酵条件验证结果表明,菌体生长到发酵液吸光值OD600达到1.2时加入终质量分数4.5%的麦芽糖,37℃诱导18 h后胞内的海藻糖合成酶的粗酶活力达到18.9 U/m L。为了提高海藻糖合成酶的表达量,还构建了通过单交叉互换方法敲除了α-淀粉酶基因amy E的重组菌株B.subtilis WB800n(Δamy E),减少了胞外α-淀粉酶对麦芽糖的降解成葡萄糖,提高了麦芽糖的诱导表达效果以及减少葡萄糖的反馈抑制,表达质粒在麦芽糖诱导条件下在该重组菌中海藻糖合成酶酶活提高到了29.2 U/m L。首次成功实现了麦芽糖诱导海藻糖合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为获得制备安全高效的海藻糖合成酶表达系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海藻糖合成酶 麦芽糖启动子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半乳糖对肠道益生菌产胞外多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辛跃强 梁荣荣 王瑞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150,共7页
旨在研究低聚半乳糖对肠道益生菌产胞外多糖的作用。以低聚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和乳糖4种碳源作比较,分别从碳源的利用、胞外多糖的产量和种类及其对有害菌的黏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低聚半乳糖不仅能促进长双歧杆菌和植物乳杆... 旨在研究低聚半乳糖对肠道益生菌产胞外多糖的作用。以低聚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和乳糖4种碳源作比较,分别从碳源的利用、胞外多糖的产量和种类及其对有害菌的黏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低聚半乳糖不仅能促进长双歧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增殖,而且有利于胞外多糖的产生,其含量分别为208.78μg/m L和192.78μg/m L,产生的胞外多糖种类较其他3种碳源更多,对肠道有害菌大肠杆菌具有明显黏附作用。结果证明,与其他3种碳源相比,低聚半乳糖能促进植物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生成更多的胞外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半乳糖 胞外多糖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ctfat1p基因在吸收脂肪族化合物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石莹 杨晓慧 +4 位作者 马春玲 王腾飞 肖静 王瑞明 汪俊卿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137,共6页
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1798中的ctfat1p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叠PCR将ctfat1p基因内约500 bp片段与G418抗性基因(kan^r)相连接,经末端单酶切后电转化至C.tropicalis 1798感受态细胞中,通过一次同源单交换,将抗性基因kan^r... 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1798中的ctfat1p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叠PCR将ctfat1p基因内约500 bp片段与G418抗性基因(kan^r)相连接,经末端单酶切后电转化至C.tropicalis 1798感受态细胞中,通过一次同源单交换,将抗性基因kan^r插入至ctfat1p基因内部,实现目的基因的敲除,并通过发酵实验分析Ctfat1p在热带假丝酵母脂肪酸跨膜转运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经过G418抗性筛选和基因组PCR鉴定,成功获得ctfat1p基因缺失菌株C.tropicalis 1798△ctfat1p;分析发现ctfat1p基因敲除对C.tropicalis 1798以油脂为底物培养12h后重组菌OD_(600nm)值仅为野生型菌株的47.9%,表明ctfat1p基因敲除后影响C.tropicalis 1798对油脂吸收利用。通过基因敲除手段构建ctfat1p基因缺失菌株,可以减弱细胞对长链脂肪酸的摄取,验证了ctfat1p基因为热带假丝酵母油脂吸收和利用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fat1p基因 热带假丝酵母 基因敲除 同源单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株非酿酒酵母的耐受性及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灿珍 董书甲 +2 位作者 姜凯凯 赵新节 孙玉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2-46,共5页
以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浅白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albidus)、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为试材,分析了5株非... 以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浅白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albidus)、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为试材,分析了5株非酿酒酵母的生长特性、耐受性和碳源氮源同化能力及发酵速率。结果表明,戴尔有孢圆酵母的生长量较大,耐受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为500 g/L、酒精体积分数为18%、SO2质量分数为420 mg/L,可同化氮源3种、碳源11种;陆生伊萨酵母的生长量较小,耐受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为350 g/L、酒精体积分数为6%、SO2质量分数为120 mg/L,可同化氮源4种、碳源10种;其余3株非酿酒酵母的耐受及发酵特性优于陆生伊萨酵母低于戴尔有孢圆酵母;陆生伊萨酵母发酵速率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其余4株酵母均在第3天达到发酵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耐受性 碳源、氮源同化 发酵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单萜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伏贝贝 赵建志 +3 位作者 李琛 刘新利 鲍晓明 侯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69,共10页
萜类化合物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元的一大类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及昆虫中。其中,单萜类化合物主要用于高级香料及化妆品、食品添加剂、杀虫剂、除草剂和新型燃料等的生产,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近年来,研究人员已构建出多... 萜类化合物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元的一大类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及昆虫中。其中,单萜类化合物主要用于高级香料及化妆品、食品添加剂、杀虫剂、除草剂和新型燃料等的生产,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近年来,研究人员已构建出多种萜类化合物的酿酒酵母工程菌株,且通过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方法有效提高了产品的产量。但是单萜的微生物合成却相对落后,其中前体供给不足及单萜对微生物毒性强等因素限制了其高效合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利用酿酒酵母合成单萜类化合物的目前研究进展:包括单萜合成酶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利用动态调控、蛋白质工程等策略增强酿酒酵母中前体香叶基焦磷酸的合成通量,减少单萜的内源性转化,提高酿酒酵母菌株对单萜的耐受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组的前期工作,针对微生物合成单萜过程中依然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策略,旨在为进一步优化酿酒酵母单萜合成细胞工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萜 酿酒酵母 香叶基焦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中常见异味成分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崔云前 苏文超 +1 位作者 吴梓萌 张海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2,共4页
随着啤酒市场的逐渐壮大,消费者对啤酒的品质、口感和风味愈加注重,拥有协调香气、醇厚口感和丰富层次的啤酒将更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啤酒的发酵过程中,啤酒酵母代谢产生多种副产物,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决定啤酒香味的芳香物质;另一类... 随着啤酒市场的逐渐壮大,消费者对啤酒的品质、口感和风味愈加注重,拥有协调香气、醇厚口感和丰富层次的啤酒将更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啤酒的发酵过程中,啤酒酵母代谢产生多种副产物,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决定啤酒香味的芳香物质;另一类是给啤酒带来不纯正、不成熟、不协调的口味和香气的生青味物质。在这众多生青味物质中,双乙酰、二甲基硫及乙醛对啤酒风味影响最大。该文通过对双乙酰、二甲基硫及乙醛这三种不良风味物质的控制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多种控制方法,旨在改善啤酒风味,提高啤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不良风味 双乙酰 二甲基硫 乙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果汁起泡酒酿造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晓勇 李丹 +1 位作者 赵萍 董小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7-190,共4页
以苹果汁、葡萄汁、哈密瓜汁作为原料,对酿造复合型起泡酒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正规的"留糖法"进行发酵生产,酒中的CO2、酒精、酸糖皆来自于果汁。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葡萄苹果起泡酒最佳工艺条件为德国酵母3#,接种量0... 以苹果汁、葡萄汁、哈密瓜汁作为原料,对酿造复合型起泡酒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正规的"留糖法"进行发酵生产,酒中的CO2、酒精、酸糖皆来自于果汁。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葡萄苹果起泡酒最佳工艺条件为德国酵母3#,接种量0.8 g/L,葡萄汁与苹果汁质量比3∶2,发酵醪糖度16%,采用罐内发酵方式对起泡酒进行充气,CO2含量0.15 MPa。哈密瓜苹果起泡酒最佳工艺条件为德国酵母3#,接种量0.8 g/L,哈密瓜汁与苹果汁质量比1∶1,发酵醪糖度14%,采用罐内发酵方式对起泡酒进行充气,CO2含量0.13 MPa。由此最佳工艺条件得到的葡萄苹果起泡酒和哈密瓜苹果起泡酒,酒香和果香协调浓郁,口感酸甜均衡,酒体丰满,杀口力强,后味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 起泡酒 工艺 留糖法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环境变化对酵母生长和成品啤酒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云前 吴梓萌 +1 位作者 苏文超 张海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19,共4页
啤酒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和物质转化过程,在整个酿造过程中,从原料粉碎到开始发酵直至发酵结束降温冷贮,环境变量因素很多,会影响啤酒酵母生长,从而影响成品啤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啤酒品质。该文重点总结介绍麦汁浓度、接种率、发... 啤酒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和物质转化过程,在整个酿造过程中,从原料粉碎到开始发酵直至发酵结束降温冷贮,环境变量因素很多,会影响啤酒酵母生长,从而影响成品啤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啤酒品质。该文重点总结介绍麦汁浓度、接种率、发酵温度、压力变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旨在为解决啤酒酿造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从而提高啤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麦汁浓度 接种率 发酵温度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mU基因单功能敲除对大肠杆菌生产氨基葡萄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瑞真 李丕武 +2 位作者 石凤 李康 汪俊卿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27,共5页
大肠杆菌中的glmU是葡糖胺-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葡糖胺-1-磷酸乙酰转移酶双功能基因。同源单交换方法敲除大肠杆菌中葡糖胺-1-磷酸乙酰转移酶单结构域基因glmU,即利用重叠PCR将葡糖胺-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结构域内603bp序列与抗性基因amp... 大肠杆菌中的glmU是葡糖胺-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葡糖胺-1-磷酸乙酰转移酶双功能基因。同源单交换方法敲除大肠杆菌中葡糖胺-1-磷酸乙酰转移酶单结构域基因glmU,即利用重叠PCR将葡糖胺-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结构域内603bp序列与抗性基因ampR连接,经过末端单酶切(HindⅢ)后电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BL21感受态细胞中,经同源臂单交换,将抗性基因ampR整合至glmU基因内部,实现该结构域功能失活的同时,保留葡糖胺-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功能域活性。通过发酵实验分析glmU单结构域缺失在大肠杆菌中对氨基葡萄糖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20h后重组菌的氨基葡萄糖产量为1 049.6mg/L,为原始菌E.coliBL21氨基葡萄糖产量103.34mg/L的10.2倍。表明glmU是影响大肠杆菌产生氨基葡萄糖的关键基因,敲除glmU基因可增加氨基葡萄糖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葡萄糖 glmU基因 大肠杆菌 单功能基因敲除 同源单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