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10S和800H不锈钢的微观结构及其在天然海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1
作者 刘畅 蒋全通 +1 位作者 段继周 侯保荣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在天然海水介质中,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对310S不锈钢和800H不锈钢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对比,并通过浸泡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这两种不锈钢在天然海水环境中的腐蚀规律。结果表明:310S不锈钢... 在天然海水介质中,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对310S不锈钢和800H不锈钢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对比,并通过浸泡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这两种不锈钢在天然海水环境中的腐蚀规律。结果表明:310S不锈钢和800H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均为奥氏体,且均有一定量的第二相析出,310S不锈钢的析出相主要为富Cr碳化物以及碳氮化合物,800H不锈钢的析出相主要为富Cr碳化物和Al、Ti的碳氮化合物。在天然海水介质中进行电化学测试后,310S不锈钢和800H不锈钢表面均有明显的腐蚀痕迹。由于800H不锈钢中加入了合金元素Al、Cu、Ti,800H不锈钢的耐蚀性优于310S不锈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显微组织 天然海水腐蚀 腐蚀行为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石中硼受主电荷转移引发磷光的直接证据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建军 范澄兴 +3 位作者 程佑法 陈淑祥 李桂华 田闵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14-1717,共4页
受主元素硼与不带电荷的替位硼进行电荷重组会导致钻石发出磷光,但Ⅱb型钻石硼含量较高,难以为电荷重组与磷光的相关性提供直接证据。作者针对一粒在常光环境下近无色的钻石,利用DiamondViewTM的深紫外强光源照射样品,使之产生蓝绿色磷... 受主元素硼与不带电荷的替位硼进行电荷重组会导致钻石发出磷光,但Ⅱb型钻石硼含量较高,难以为电荷重组与磷光的相关性提供直接证据。作者针对一粒在常光环境下近无色的钻石,利用DiamondViewTM的深紫外强光源照射样品,使之产生蓝绿色磷光,结合前人研究,推断该类型磷光与含硼元素有关。采集样品红外光谱,在磷光消退前,谱图呈现2 803cm^(-1)吸收峰,磷光消失后采集的红外谱图不显示2 803cm^(-1)峰。这一实验中受主硼在紫外光激发下失去电子,成为不带电荷的替位硼原子(B0),B0浓度升高超过红外光谱检测限,红外光谱识别到B0的存在,即引发2 803cm^(-1)吸收峰。处于激发态的电子返回基态与亚稳态的B0结合过程释放出光子产生磷光。该实验首次直接证实了硼受主与无电荷替位硼之间的电荷重组转移会引发钻石磷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石 硼电荷转移 磷光 直接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掺杂介孔TiO_2纳米粉末的水热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徐东芝 王美婷 李战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27,31,共5页
我们采用碱液水热法制备了介孔Ti O2纳米粉末,并通过掺杂稀土元素Ce对其进行了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EDS能谱分析﹑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UV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表征了所制备样品的晶型﹑元素含量﹑形貌及光催化性能。结... 我们采用碱液水热法制备了介孔Ti O2纳米粉末,并通过掺杂稀土元素Ce对其进行了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EDS能谱分析﹑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UV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表征了所制备样品的晶型﹑元素含量﹑形貌及光催化性能。结果发现,水热法制备的介孔纳米粉末颗粒均一,介孔分布较均匀,掺铈后可以提高介孔Ti O2纳米粉末的降解率;实验中,在一定的掺铈浓度范围内,最佳掺铈浓度为0.01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制备 介孔TiO2纳米粉末 铈掺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棒的电致发光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翟影 阮永丰 +2 位作者 张灵翠 刘雅丽 邱春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9-1036,共8页
采用化学浴沉积法在ITO导电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O纳米棒膜层,构建了无绝缘层和添加Alq3为绝缘层的两类ZnO发光器件,测试和比较了两类器件的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在ZnO和Alq3混合体系的PL谱中,观察到ZnO的380 nm发光减弱而A... 采用化学浴沉积法在ITO导电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O纳米棒膜层,构建了无绝缘层和添加Alq3为绝缘层的两类ZnO发光器件,测试和比较了两类器件的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在ZnO和Alq3混合体系的PL谱中,观察到ZnO的380 nm发光减弱而Alq3的520 nm发光增强,这表明在ZnO的激子态和Alq3分子之间发生了能量转移。ZnO纳米棒的EL谱表现为随机激光,这主要是由于光在纳米棒内谐振,及纳米棒长短不一、阵列不整齐所致。加入Alq3后,器件的I-V曲线上出现了约为1.6 V的阈值电压,工作电压由30 V降为18 V,且器件的发光颜色由黄绿区移到蓝紫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棒 电致发光 随机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Cr掺杂ZnO薄膜的微结构与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马媛媛 方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4,共7页
本研究利用射频磁控溅镀法在玻璃基板上制备3 at.%的Cr掺杂ZnO薄膜,再以300℃~500℃温度退火处理25 mins,并探讨了退火温度对Al掺杂ZnO薄膜的微观结构与机械性能的影响.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Cr掺杂ZnO薄膜的结晶方向为(002),且沿(002)... 本研究利用射频磁控溅镀法在玻璃基板上制备3 at.%的Cr掺杂ZnO薄膜,再以300℃~500℃温度退火处理25 mins,并探讨了退火温度对Al掺杂ZnO薄膜的微观结构与机械性能的影响.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Cr掺杂ZnO薄膜的结晶方向为(002),且沿(002)方向的成长随退火温度升高而越加明显,但薄膜的表面却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变得越来越粗糙.机械性能分析结果揭示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增大,导致差排原子的动能随之降低,致使Cr掺杂ZnO薄膜的硬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对其对杨氏模量却没有太大的影响;此外,Cr掺杂ZnO薄膜的耐磨性与韧性均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增强,表明退火处理对该薄膜的抗塑性形变能力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薄膜 铬掺杂 射频磁控溅镀 退火 微结构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雪运动雪上摩擦学与雪蜡研究现状 被引量:4
6
作者 郝晓晴 刘钰博 +3 位作者 吴杨 刘钦泽 王道爱 周峰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3-608,共16页
冬奥冰雪运动摩擦阻力影响运动健儿成绩,减少滑雪板与雪面之间摩擦阻力,有助于提升滑雪时的行进速度,提高运动员成绩排名.研究冰雪表面摩擦学,有助于认识冰雪表面水润滑机理,为设计高性能滑雪板和雪蜡材料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因此,本文... 冬奥冰雪运动摩擦阻力影响运动健儿成绩,减少滑雪板与雪面之间摩擦阻力,有助于提升滑雪时的行进速度,提高运动员成绩排名.研究冰雪表面摩擦学,有助于认识冰雪表面水润滑机理,为设计高性能滑雪板和雪蜡材料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因此,本文作者从冰雪表面摩擦学开始,简要介绍冰雪表面水润滑机理及影响冰雪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如环境参数(运动环境的温度/湿度)、雪基参数(雪面硬度、密度,雪面温度/湿度、冰晶大小、雪面污染物)、滑雪板基底参数及雪蜡的使用等;着重介绍了滑雪运动必备的材料-滑雪板减阻蜡的作用和分类,含氟雪蜡对人员环境的危害,雪蜡的选择与打蜡方式对雪板减阻性能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现有的冰雪摩擦测试装置.最后,对我国现有冰雪摩擦学基础研究,冰雪运动摩擦学及雪蜡材料的应用开发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表面 准液态水层 冰雪运动 雪蜡 疏水性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检测铁(Ⅲ)离子的新型共轭聚合物荧光探针 被引量:7
7
作者 秦元安 张献 +1 位作者 刘叔尧 孙明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58-1162,共5页
以1,10-邻菲咯啉为原料合成了1,10-菲咯啉-5,6-二酮,并进一步与对苯二胺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共轭聚合物荧光探针。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黏度等对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吸收与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此聚合物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和敏感... 以1,10-邻菲咯啉为原料合成了1,10-菲咯啉-5,6-二酮,并进一步与对苯二胺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共轭聚合物荧光探针。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黏度等对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吸收与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此聚合物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和敏感性。对1,10-邻菲咯啉与聚合物探针配位Fe3+前后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红外光谱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溶液中,加入Fe3+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棕色,可实现肉眼识别检测Fe3+,而紫外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变化表明此聚合物荧光探针对Fe3+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其对加入的Fe3+能瞬间响应(〈1 s),完全响应时间为30 min,对Fe3+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12.5μmol/L,检出限为2.72μmol/L。Fe3+对探针的猝灭常数为1.52×104L/mol。通过分析聚合物荧光探针与Fe3+的作用机理,绘制出聚合物荧光探针与Fe3+作用后的结构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聚合物 荧光探针 识别 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甲苯酚-AOT双组份超分子凝胶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嘉莹 于强亮 +3 位作者 刘钦泽 蔡美荣 周峰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6-377,共12页
本文中报道了一类制备方法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双组份超分子凝胶,其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双组份凝胶的两种凝胶因子选择的是对甲苯酚(p-cresol)和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它们在基础油中共同作用形成凝胶,将该双组份凝胶因... 本文中报道了一类制备方法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双组份超分子凝胶,其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双组份凝胶的两种凝胶因子选择的是对甲苯酚(p-cresol)和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它们在基础油中共同作用形成凝胶,将该双组份凝胶因子简称为p-cresol-AOT.该双组份凝胶因子具有很强的自组装能力,可以凝胶化多种润滑油,包括矿物润滑油、合成润滑油和全配方商品润滑油等.本文中通过氢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RS6000旋转流变仪对凝胶的自组装机理和流变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凝胶因子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发生超分子自组装.采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SRV-IV)对超分子凝胶润滑剂进行摩擦学评价,结果显示,p-cresol-AOT在不同的基础润滑油中形成的凝胶均能提高该基础油的耐极压,减摩和抗磨性能.该凝胶润滑剂之所以具备良好的润滑性能主要归结于凝胶因子起到了润滑添加剂的作用,在摩擦过程中形成有效的边界保护膜从而减少了摩擦副的直接接触,起到了良好的润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份超分子凝胶润滑剂 超分子自组装 蠕变恢复 摩擦学性能 减摩抗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金属夹芯板的三维建模方法及力学性能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曲祥生 王立华 +4 位作者 鞠燕 刘大伟 张华林 朱正江 胡曰博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96,共6页
详细描述了基于MATLAB软件建立泡沫金属夹芯板三维随机模型的过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泡沫金属夹芯板的准静态压缩性能进行了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采用所建立的三维随机模型研究了泡沫铝夹芯板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力学性... 详细描述了基于MATLAB软件建立泡沫金属夹芯板三维随机模型的过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泡沫金属夹芯板的准静态压缩性能进行了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采用所建立的三维随机模型研究了泡沫铝夹芯板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三维随机模型模拟得到的准静态压缩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整体上与试验结果吻合,均包括弹性阶段、屈服阶段与致密阶段,相对误差小于10%,这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在相同初始速度(80,100,200m·s^(-1))下冲击后,孔隙率60%的泡沫铝夹芯板的应力峰值与吸收能量均比孔隙率50%的低;相同孔隙率泡沫铝夹芯板的初始应力峰值、平台应力和吸收能量均随着初始冲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方法 三维模型 泡沫金属夹芯板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橡胶混炼胶的四辊压延粘辊问题分析
10
作者 张梦洁 智杰颖 +3 位作者 林文俊 乔从德 王海庆 贾玉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9-123,130,共6页
天然橡胶(NR)混炼胶的流变性能影响后续的挤出、压延等工艺过程。文中分析了轮胎带束层的四辊压延行为,介绍了压延粘辊问题,使用门尼黏度仪和RPA2000橡胶加工分析仪分别测试了由不同产地、不同批次天然生胶所制混炼胶的门尼黏度和动态... 天然橡胶(NR)混炼胶的流变性能影响后续的挤出、压延等工艺过程。文中分析了轮胎带束层的四辊压延行为,介绍了压延粘辊问题,使用门尼黏度仪和RPA2000橡胶加工分析仪分别测试了由不同产地、不同批次天然生胶所制混炼胶的门尼黏度和动态黏弹性能。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批次天然生胶所制混炼胶的门尼黏度接近,难以分辨辊筒操作性能的差异;而损耗模量可以作为关键指标衡量NR混炼胶的辊筒操作性能,在条件相同时易粘辊的混炼胶表现出更高的损耗模量。此外,RPA2000橡胶加工分析仪测得的复数黏度可以用于分辨不同产地、不同批次天然生胶所制混炼胶的辊筒操作性能。降低压延速度能有效改善粘辊问题,这是因为NR混炼胶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随加工频率的降低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混炼胶 粘辊 损耗模量 门尼黏度 动态黏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fmeister效应改性明胶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凯 袁文博 +1 位作者 王旭杰 乔从德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0,16,共5页
基于Hofmeister效应通过静电纺丝法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膜上复合了明胶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与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明胶与柠檬酸钾的质量浓度对明胶纤维膜的形貌、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热性能的影响。结... 基于Hofmeister效应通过静电纺丝法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膜上复合了明胶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与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明胶与柠檬酸钾的质量浓度对明胶纤维膜的形貌、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明胶水溶液质量浓度为140 g/L时,通过静电纺丝能够得到表面光滑、直径均一的明胶纤维膜。随着柠檬酸钾质量浓度的增加,明胶纤维的直径显著增加,当柠檬酸钾的质量浓度增加到40 g/L时,明胶的纤维结构消失,形成了均一致密的薄膜结构。柠檬酸根是一种强kosmotropic离子,能够促进明胶分子链脱水,增强蛋白质分子间的氢键作用,破坏明胶分子的有序结构,降低蛋白质的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Hofmeister效应 静电纺丝 薄膜 柠檬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