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短绒制浆黑液的热解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裴丽华 杨桂花 +3 位作者 蒋启蒙 刘小宁 张中山 陈嘉川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33,共5页
以棉短绒制浆黑液为原料,通过有机萃取法提取碱木素和多糖。利用热重分析法,对不同升温速率下棉短绒制浆黑液固形物进行热解特性分析,并对相同升温速率下黑液固形物以及黑液主要组分碱木素和多糖的热解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黑液固... 以棉短绒制浆黑液为原料,通过有机萃取法提取碱木素和多糖。利用热重分析法,对不同升温速率下棉短绒制浆黑液固形物进行热解特性分析,并对相同升温速率下黑液固形物以及黑液主要组分碱木素和多糖的热解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黑液固形物与碱木素热解可分为4个阶段,多糖热解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热解失重的主要阶段,因黑液中含有有机酸、碱金属,黑液固形物的热解特性与碱木素和多糖的热解特性显著不同。采用Coats-Redfern法对第二阶段有机物进行的热解动力学分析表明,与多糖相比,碱木素对黑液固形物热解特性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短绒制浆黑液 黑液固形物 碱木素 多糖 热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H_(2)的纳米化改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腾予 刘美佳 +3 位作者 王璐 王守娟 孙康宁 孔凡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共7页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是解决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的关键之一。然而由于氢气的重量轻、原子半径小、稳定性差,其高密度储存是影响发展和应用的瓶颈问题。氢化镁(MgH_(2))具有高储氢容量(7.6wt%、110kg H_(2)/m^(3))、低成本...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是解决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的关键之一。然而由于氢气的重量轻、原子半径小、稳定性差,其高密度储存是影响发展和应用的瓶颈问题。氢化镁(MgH_(2))具有高储氢容量(7.6wt%、110kg H_(2)/m^(3))、低成本和高安全性,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固态储氢材料之一,但是其缓慢的动力学和高热力学稳定性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纳米化改性可以提高MgH_(2)的比表面积和晶界密度,同步改善其吸/放氢动力学与热力学性能。目前通过纳米化改性提升MgH_(2)的储氢性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以纳米MgH_(2)的制备方法、储氢性能和改性机理为重点对其进行归纳,并对纳米化MgH_(2)储氢材料的发展和挑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氢化镁 纳米化 吸放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木与非木材纤维原料混合制浆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春辉 付时雨 +2 位作者 刘玉 张凤山 詹怀宇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1,共4页
对阔叶木(杂交杨木)与非木材纤维原料(芒草、柳枝稷、玉米秸秆)的混合硫酸盐法制浆和ECF(无元素氯)漂白(漂序为OD(EP)D)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杨木木片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上述非木材纤维原料(10%~30%)时,纸浆抗张强度有所提... 对阔叶木(杂交杨木)与非木材纤维原料(芒草、柳枝稷、玉米秸秆)的混合硫酸盐法制浆和ECF(无元素氯)漂白(漂序为OD(EP)D)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杨木木片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上述非木材纤维原料(10%~30%)时,纸浆抗张强度有所提高,提高幅度在20%~25%之间。通过对纸浆碳水化合物组分进行分析发现,纸浆强度的提高与其聚木糖含量有关,即将少量聚木糖含量较高的非木材纤维原料与阔叶木一起混合蒸煮,能够获得品质优良的纸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木材 阔叶木 硫酸盐法制浆 无元素氯漂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坐标综合评定法优化相思木硫酸盐法制浆工艺 被引量:4
4
作者 熊学东 石海强 +5 位作者 曹楠 朱宁 张健 李娜 牛梅红 平清伟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在正交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抄纸实验,运用坐标综合评定法确定了相思木硫酸盐法制浆的最佳蒸煮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用碱量15%(以Na2O计)、硫化度30%、液比1∶4、蒸煮最高温度165℃、升温时间60 min、保温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进行硫酸盐... 在正交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抄纸实验,运用坐标综合评定法确定了相思木硫酸盐法制浆的最佳蒸煮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用碱量15%(以Na2O计)、硫化度30%、液比1∶4、蒸煮最高温度165℃、升温时间60 min、保温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进行硫酸盐法蒸煮,所得纸浆得率52.25%,卡伯值17.9,黏度987.3 m L/g,裂断长9.32 km,抗张指数93.6 N·m/g,撕裂指数10.0 m N·m2/g,耐破指数5.34 k Pa·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标综合评定法 相思木 硫酸盐法制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促进Fenton氧化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达 张浩 +3 位作者 蓝惠霞 齐有啸 王玮 张恒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以制浆中段废水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石墨烯促进Fenton氧化的各影响因素间的显著程度,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废水pH值、石墨烯加入量以及H_2O_2加入量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促进Fenton氧化的各影响因... 以制浆中段废水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石墨烯促进Fenton氧化的各影响因素间的显著程度,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废水pH值、石墨烯加入量以及H_2O_2加入量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促进Fenton氧化的各影响因素间的显著程度为废水pH值>石墨烯加入量> H_2O_2加入量> n(Fe2+)∶n(H_2O_2);加入石墨烯后,Fenton反应的最佳pH值由4提高至6;石墨烯最佳加入量为3 mg/L;随着H_2O_2的不断加入,制浆中段废水降解效果先不断升高而后趋于平稳,H_2O_2的最佳加入量为7 mL/L。Fenton反应体系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加入石墨烯的Fenton反应速率常数k为0.0632 min-1,比传统Fenton反应速率常数大,表明制浆中段废水的降解速率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FENTON反应 制浆中段废水 CODCR去除率 UV254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填料生物膜-MBR系统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管鑫 蓝惠霞 +2 位作者 兰善红 武秀文 王传路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采用悬浮填料生物膜-MBR系统处理制浆中段废水,并与好氧活性污泥系统进行了对比。驯化过程中,尤其是制浆中段废水所占比例较高时,悬浮填料生物膜-MBR的处理效果和污泥理化特性均明显优于好氧活性污泥系统。驯化结束时悬浮填料生物膜-MB... 采用悬浮填料生物膜-MBR系统处理制浆中段废水,并与好氧活性污泥系统进行了对比。驯化过程中,尤其是制浆中段废水所占比例较高时,悬浮填料生物膜-MBR的处理效果和污泥理化特性均明显优于好氧活性污泥系统。驯化结束时悬浮填料生物膜-MBR系统COD_(Cr)去除率高达90.6%,悬浮液固形物浓度(MLSS)达到3876 mg/L,污泥体积指数(SVI)为60.3 m L/g,而好氧活性污泥系统COD_(Cr)去除率为82.4%,MLSS为3135 mg/L,SVI为70.3 m L/g。对出水的紫外扫描结果表明,悬浮填料生物膜-MBR系统对200~300 nm波长处特征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好氧活性污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填料 生物膜 MBR 制浆中段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木APMP制浆化学预处理废液中有机物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鑫宇 陈嘉川 +2 位作者 吴芹 王双飞 杨桂花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共6页
研究了不同化学预处理条件对APMP废液中木素和糖类物质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预处理过程中化学药剂Na OH用量、H2O2用量和Na2Si O3用量对化学预处理废液中木素和糖类物质浓度的变化有不同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Na OH用量>H... 研究了不同化学预处理条件对APMP废液中木素和糖类物质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预处理过程中化学药剂Na OH用量、H2O2用量和Na2Si O3用量对化学预处理废液中木素和糖类物质浓度的变化有不同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Na OH用量>H2O2用量>Na2Si O3用量,其中Na OH用量和H2O2用量对木素和糖类物质浓度的变化有重要影响,Na2Si O3用量无明显影响。化学预处理温度对化学预处理废液中木素和糖类物质浓度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化学预处理时间。在化学预处理过程中,Na OH用量、H2O2用量和化学预处理温度是影响杨木APMP制浆化学预处理废液中木素和糖类物质浓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APMP 化学预处理废液 木素 糖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的改性及气体扩散层碳纸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胡志军 林江 +1 位作者 张妍 胡桂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12-9116,共5页
研究了氧化-偶联改性处理对碳纤维的表面形貌、电荷特性、分散性和成纸导电性的影响,并考察了碳纤维配比、碳纤维长度和炭黑加填对碳纸的透气性和孔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KClO_3/H_2SO_4预氧化处理对纤维表面产生了刻蚀作用,在结晶缺... 研究了氧化-偶联改性处理对碳纤维的表面形貌、电荷特性、分散性和成纸导电性的影响,并考察了碳纤维配比、碳纤维长度和炭黑加填对碳纸的透气性和孔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KClO_3/H_2SO_4预氧化处理对纤维表面产生了刻蚀作用,在结晶缺陷部位产生凹坑,形成轴向沟槽。KH-550偶联剂以微粒形态粘附于沟槽中,碳纤维浆料的zeta绝对值明显增加,碳纤维间的静电斥力加强,分散性得到改善,碳纸的导电性也得到提高。碳纤维长度和炭黑加填能有效调节碳纸的透气性和孔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改性 碳纸 孔径分布 透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菌草纤维特性分析及其木素结构表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沈锋 陈嘉川 +3 位作者 杨桂花 王强 刘姗姗 胡长青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0,共8页
对巨菌草纤维形态、化学成分组成、木素结构及其微区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纤维质量分析仪(FQA)测得纤维平均长度为0.95 mm,宽度为23.1μm,长宽比为41.1。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碱性硝基苯氧化产物确定巨菌草木素结构为典型的GSH型... 对巨菌草纤维形态、化学成分组成、木素结构及其微区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纤维质量分析仪(FQA)测得纤维平均长度为0.95 mm,宽度为23.1μm,长宽比为41.1。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碱性硝基苯氧化产物确定巨菌草木素结构为典型的GSH型。利用核磁共振磷谱(31P-NMR)定量分析木素各酚羟基功能基团,结果显示脂肪族羟基含量最高,为3.96 mmol/g,其中非缩合型羟基占总酚羟基的比例较大,为96.3%;二维核磁共振(2D-HSQC NMR)波谱分析表明,β-O-4'芳基醚键结构比例最高,为84.4%;其次为β-β'树脂醇结构和β-5'苯基香豆满结构,所占比例分别为9.9%和5.7%;在芳香区含有大量的紫丁香基和愈创木基结构单元,其中S/G比例为1.25。共聚焦拉曼光谱(CRM)分析表明,木素在细胞不同区域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细胞角隅CC>复合胞间层CML>次生细胞壁SW;羟基肉桂酸的浓度分布规律与木素的分布变化相似,但其浓度低于木素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木素结构 核磁共振磷谱 二维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谱定量测定木质纤维预水解液中溶解性木素和糠醛含量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旭红 石海强 +3 位作者 张健 李娜 牛梅红 平清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95-2302,共8页
采用紫外光谱探讨了低分子有机酸、糠醛和木质纤维高温预水解液(PHL)的紫外吸收谱图特征。甲酸和乙酸在近205 nm处有显著吸收,而糠醛在近280 nm处有显著吸收,以205 nm或280 nm为木素特征吸收位置的传统木素测定方法不适于高温预水解... 采用紫外光谱探讨了低分子有机酸、糠醛和木质纤维高温预水解液(PHL)的紫外吸收谱图特征。甲酸和乙酸在近205 nm处有显著吸收,而糠醛在近280 nm处有显著吸收,以205 nm或280 nm为木素特征吸收位置的传统木素测定方法不适于高温预水解液的溶解性木素测定。研究提出碱性硼氢化钠还原处理预水解液,消除糠醛的紫外吸收,进而定量测定溶解性木素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硼氢化钠可显著降低近280 nm处吸收值,预水解条件越高,还原前后吸收差值降低越多,说明糠醛类物质含量高。以提取相思木和芦苇木素为标样,280 nm处吸光度与浓度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满足定量测定的需要。充分还原前后280 nm吸收差值可用于糠醛的定量,糠醛标样280 nm处吸光度与浓度线性相关性为0.998,糠醛测定回收率为98.14%~99.88%,相对标准偏差为0.17%~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谱 生物质 水解 木素 降解 糠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墨污泥催化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圆圆 陈嘉川 +3 位作者 杨桂花 张凤山 吕高金 王雪娇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4,共5页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不同升温速率和催化剂条件下脱墨污泥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Coats-Redfem法对得到的热失重曲线进行模拟并建立动力学模型,计算了脱墨污泥热解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脱墨污泥的热解反应为一级三段反应;在脱墨污泥...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不同升温速率和催化剂条件下脱墨污泥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Coats-Redfem法对得到的热失重曲线进行模拟并建立动力学模型,计算了脱墨污泥热解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脱墨污泥的热解反应为一级三段反应;在脱墨污泥催化热解的低温段(220~ 370℃),催化剂的催化作用由大到小的次序为:MgCl2> CaCl2> ZnCl2> NaCl,MgCl2、CaCl2和ZnCl2的添加降低了低温段的活化能和最大失重速率;在高温段(600 ~ 750℃),4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差别不大,均可使脱墨污泥热解曲线向低温区域移动,且最大失重速率明显降低.与未加催化剂的脱墨污泥相比,添加催化剂后脱墨污泥的低温段和高温段热解的活化能均有所降低,其中高温段的活化能降低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墨污泥 热重分析 催化热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木半纤维素在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预水解过程中的溶出规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永超 傅英娟 +1 位作者 王兆江 秦梦华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研究了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对杨木木片进行预水解过程中半纤维素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缓冲溶液浓度(50-150 mmol/L)对半纤维素溶出的影响较小,而体系p H值(3.0-4.2)影响显著。随着预水解体系p H值的降低,水解液中总糖和单糖含量逐... 研究了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对杨木木片进行预水解过程中半纤维素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缓冲溶液浓度(50-150 mmol/L)对半纤维素溶出的影响较小,而体系p H值(3.0-4.2)影响显著。随着预水解体系p H值的降低,水解液中总糖和单糖含量逐渐增加,p H值为3.4时低聚糖含量达最大值。与以水为介质的热水预水解相比,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可促进半纤维素溶出,抑制糖类物质(尤其是单糖)的进一步降解,可获得更多的低聚糖和单糖。在缓冲溶液浓度100 mmol/L、p H值3.4的优化条件下,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预水解液中低聚糖和单糖含量分别为6.47 g/L和2.47 g/L,降解产物乙酸和糠醛的含量分别比热水预水解减少了46%和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预水解 单糖 低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木粉在EmimAC离子液体中溶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凤凤 陈嘉川 +2 位作者 张志礼 杨桂花 庞志强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28,共7页
采用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 AC)溶解杨木木粉,研究杨木粉在Emim AC中的溶解性能。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溶解最佳条件为:溶解温度160℃,溶解时间16 h,木粉含水量7.5%,超声波预处理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杨木粉... 采用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 AC)溶解杨木木粉,研究杨木粉在Emim AC中的溶解性能。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溶解最佳条件为:溶解温度160℃,溶解时间16 h,木粉含水量7.5%,超声波预处理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杨木粉溶解率为48.30%。在溶解过程中,未溶部分的总木质素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溶解时间为6 h时总木质素由原料的26.29%增至最大29.43%。通过SEM、XRD、FT-IR对溶解前后木粉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解过程中Emim AC对杨木粉结构造成了一定破坏,在溶解时间为16 h时,结晶度由原来的45.43%降至29.03%,但此过程中并没有相应衍生物的产生,Emim AC是杨木粉的强而有效的直接性溶剂,为生物质的高效利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im AC 杨木粉 溶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溶解机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12
14
作者 许凤 陈阳雷 +2 位作者 游婷婷 毛健贞 张逊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分之一,是由葡萄糖通过1,4-β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均一聚糖,广泛应用于生产酯类、醚类等纤维素基化工产品。纤维素基产品的制备及应用与其溶解程度密切相关,探究纤维素溶解机理,寻找一种绿色高效的纤维素溶剂至...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分之一,是由葡萄糖通过1,4-β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均一聚糖,广泛应用于生产酯类、醚类等纤维素基化工产品。纤维素基产品的制备及应用与其溶解程度密切相关,探究纤维素溶解机理,寻找一种绿色高效的纤维素溶剂至关重要。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学者们对纤维素溶解机理的解释(氢键破坏理论)以及可能影响溶解的因素(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结晶度、纤维素两亲性、电荷数和温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导致纤维素水溶性差的原因,提出了在复杂体系中除了氢键作用以外,还需要综合考虑范德华力、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影响。同时,总结了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溶解机理方面存在的争议,其中关于氢键理论还存在一定问题,动力学控制理论尚不明确,阳离子在溶解过程所起的作用被忽视,指出离子液体阳离子的两亲性是纤维素溶解的关键因素。基于纤维素的两亲性及两亲性溶剂促进纤维素溶解的重要理论,提出了应重点寻找新型两亲性溶剂的观点,为未来寻求高效、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的纤维素溶剂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溶解机理 溶剂 两亲性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草热水预水解过程产物分析及木糖生成模型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浩 吉兴香 +2 位作者 田中建 房桂干 陈嘉川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探究麦草热水预水解过程中产物的生成变化规律,分别采用离子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预水解液中糖类(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和发酵抑制物(甲酸、乙酸、5-羟甲基糠醛和糠醛)的含量,分析了单因素实验中糖类和发酵抑制物的生... 为了探究麦草热水预水解过程中产物的生成变化规律,分别采用离子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预水解液中糖类(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和发酵抑制物(甲酸、乙酸、5-羟甲基糠醛和糠醛)的含量,分析了单因素实验中糖类和发酵抑制物的生成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麦草热水预水解液中木糖生成的固液比、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了木糖生成量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固液比1∶11.67、水解时间57.76 min和水解温度173.96℃的条件下,木糖的生成量达到最高,为83.91 mg/g麦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预水解 麦草秸秆 木糖 响应面 发酵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llulose-g-PCL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自组装行为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延柱 张丽 +2 位作者 王兴 韩颖 周景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21,共6页
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 Cl)中,通过羟基与单体ε-己内酯之间的开环接枝聚合反应(ROP),制备Cellulose-g-PCL两亲性衍生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技术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通过改变催化... 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 Cl)中,通过羟基与单体ε-己内酯之间的开环接枝聚合反应(ROP),制备Cellulose-g-PCL两亲性衍生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技术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通过改变催化剂种类和单体用量调节聚合物分子内疏水/疏水基团比例。荧光探针、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分析结果表明,Cellulose-g-PCL聚合物在水相中可自组装形成均一球形胶束,粒径位于纳米尺度范围内(30-130 nm),聚合物临界胶束浓度(CMC)较低(9.42-83.43μg/m L)。胶束粒径和CMC值均随聚己内酯的接枝率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两亲性 聚己内酯 自组装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菌草的木素及半纤维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鲁南 沈锋 +2 位作者 王胜丹 杨桂花 陈嘉川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共6页
通过碱性硝基苯氧化法测定巨菌草原料中木素结构单元的比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巨菌草纤维的超微结构和木素分布情况;采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巨菌草原料中木素的结构,并与常规的硫酸盐浆和烧碱-蒽醌浆中残余木素结构进行了对比;... 通过碱性硝基苯氧化法测定巨菌草原料中木素结构单元的比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巨菌草纤维的超微结构和木素分布情况;采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巨菌草原料中木素的结构,并与常规的硫酸盐浆和烧碱-蒽醌浆中残余木素结构进行了对比;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巨菌草原料半纤维素的组成。结果显示,巨菌草原料中愈创木酚基木素结构单元含量较高,达75.63%,对羟苯基木素结构单元和紫丁香基木素结构单元含量较少,分别为10.52%和13.85%。通过TEM观察巨菌草纤维超微切片,巨菌草纤维次生壁外层(S1)较薄;纤维细胞次生壁中层(S2)较厚,占据了细胞壁厚度的大部分,约为S1层的4倍左右,占细胞壁的80%以上;而次生壁内层(S3)最薄。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木糖是巨菌草原料半纤维素中最主要的单糖,其含量为56.84%,其次为葡萄糖,其含量为42.48%,阿拉伯糖极少,仅为0.66%;未检测到甘露糖和半乳糖,说明巨菌草原料半纤维素中含痕量或不含甘露糖和半乳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超微结构 木素分布 半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的形貌及快速表征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钱钱 朱倩倩 +2 位作者 孙建中 刘玉 詹怀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5,共7页
以商品南方松溶解浆、漂白桉木浆为原料,采用硫酸水解法、纤维素酶预处理法、2,2,6,6-四甲基哌啶氧自由基( TEMPO )氧化法以及机械法分别制备了纳米纤维素,利用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详细表征了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微... 以商品南方松溶解浆、漂白桉木浆为原料,采用硫酸水解法、纤维素酶预处理法、2,2,6,6-四甲基哌啶氧自由基( TEMPO )氧化法以及机械法分别制备了纳米纤维素,利用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详细表征了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微晶纤维素(CNC)和纳米纤丝纤维素(CNF)。采用了多种商品粒度仪快速定性表征了纳米纤维素的大小,CNC为棒状纳米晶须结构,直径约为20 nm,长度为10^-200 nm;CNF一般为网状结构,尺寸较大且分布较宽,单根CNF直径从几纳米到几百纳米不等。依据离心分离以及布朗运动制备的2种仪器非常适合半定量快速表征非网状结构的纳米微晶纤维素,实验重复性也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晶纤维素 纳米纤丝纤维素 形貌特征 快速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控层层自组装法提高纤维素膜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光华 张丹 +3 位作者 石贺丹 龙柱 董翠华 王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1,共5页
通过水溶性耦合试剂N-(3-二甲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将小分子4-羧基苯硼酸(PBA)与壳聚糖以形成酰胺键的方式结合起来,成功制备了苯硼酸官能团接枝的改性壳聚糖,随后将其与聚乙烯醇(PVA)通过pH值... 通过水溶性耦合试剂N-(3-二甲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将小分子4-羧基苯硼酸(PBA)与壳聚糖以形成酰胺键的方式结合起来,成功制备了苯硼酸官能团接枝的改性壳聚糖,随后将其与聚乙烯醇(PVA)通过pH值可控的层层自组装方法处理再生纤维素膜表面,得到力学强度明显改善的纤维素膜材料。结果表明:在pH为9.5,自组装30层高分子膜时,再生纤维素膜的拉伸强度与伸长率可提高38%和43%。处理后的再生纤维素膜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力学性能增强效果,本方法对于纤维制品的性能改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纤维素膜 力学性能 硼酸酯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酶解/温和酸水解木质素的快速热解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娄瑞 武书彬 +1 位作者 董浩亮 吕高金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7,共6页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研究毛竹酶解/温和酸水解木质素(简称EMAL)的热解特性和热解产物的分布与形成规律。以温度为重要因素,研究其对木质素快速热裂解产物的影响,并通过主要的热解产物推断热解反应途径。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研究毛竹酶解/温和酸水解木质素(简称EMAL)的热解特性和热解产物的分布与形成规律。以温度为重要因素,研究其对木质素快速热裂解产物的影响,并通过主要的热解产物推断热解反应途径。研究结果表明,EMAL的热解产物主要是2,3-二氢苯并呋喃、酚类、脂类和少量乙酸。热解温度对热解产物组分的相对含量有显著影响,250-400℃时,产物主要是2,3-二氢苯并呋喃,320℃时其相对含量最高,达到66.26%;400-800℃时,热解产物主要是酚类,600℃时其相对含量最高,达到62.58%;800℃时出现了少量的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热裂解 酚类化合物 毛竹 热解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