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琳琳 高兴明 +2 位作者 韦海涛 范小雪 王存芳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33,共9页
在简述固定化酶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对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食品加工贮藏、食品添加剂生产、生物活性肽制备和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将固定化酶应用于食品工业中,既可提高酶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实现酶的重复利用、增加目标... 在简述固定化酶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对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食品加工贮藏、食品添加剂生产、生物活性肽制备和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将固定化酶应用于食品工业中,既可提高酶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实现酶的重复利用、增加目标物的工业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保留产品的原有风味、增加其功能性,同时也可提高生物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缩短反应时间及简化操作步骤.未来可在寻求新的固定化技术和固定化载体、优化固定化预分离技术、制备能够进行多酶反应的新型固定化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推进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酶 食品工业 加工贮藏 食品添加剂 生物活性肽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工程“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华 邵秀芝 +1 位作者 于功明 曲静然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4期108-110,共3页
"AutoCAD"功能强、适应面广,是食品工程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对专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今的教学模式下,与专业衔接性不强、设置不合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从食品工程的专业特点出发,对"AutoCAD"的课... "AutoCAD"功能强、适应面广,是食品工程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对专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今的教学模式下,与专业衔接性不强、设置不合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从食品工程的专业特点出发,对"AutoCAD"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程 AUTOCAD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不同山楂品种果实有机酸及维生素组分和含量 被引量:1
3
作者 路洪贵 白瑞亮 +5 位作者 巩肖楠 高晴 韩冠苒 谭淑玲 孙锐 罗家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21-331,共11页
为明确山楂果实有机酸、维生素的营养质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ESI离子源)检测方法,对9个山楂品种的维生素和有机酸进行了测定,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样品经前处理及提取水溶性维生素后,经超高效液相色... 为明确山楂果实有机酸、维生素的营养质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ESI离子源)检测方法,对9个山楂品种的维生素和有机酸进行了测定,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样品经前处理及提取水溶性维生素后,经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分离,采用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进行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检出限较低,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结果表明,山楂果实维生素C含量丰富,含有丰富多样的有机酸。本试验共检测出21种有机酸,其中柠檬酸、奎宁酸、苹果酸、草酸为主要有机酸,分别占总酸含量的80.8%、9.5%、7.6%、1.0%。山楂中维生素C的含量丰富,平均含量达2394.4μg/g;山楂果实含5种B族维生素,总体含量较少,其中维生素B5平均含量最高,达2.010μg/g。经主成分分析将27个指标综合成7个主成分因子,反式乌头酸、柠檬酸、乙酸、丙酮酸、顺式乌头酸、奎宁酸对第1主成分贡献较大,琥珀酸、丙二酸、3-苯基丙酸对第2主成分贡献较大。经聚类分析,9种山楂果实可分为3个类群,Ⅰ类包括‘甜红子山楂’和‘金如意’;Ⅱ类包括‘大金星’和‘大五棱山楂’;Ⅲ类包括‘清原磨盘’‘小金星’‘莱芜黑红’等5个品种。经综合评价,‘莱芜黑红’和‘大金星’具有较大的综合得分,分别为7.0和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有机酸 维生素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液质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陶海腾 王存芳 曲静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9期223-225,共3页
在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的知识不系统不连贯,缺乏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该研究尝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教学中,选取部分章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建立营养、安全和综合3类典型案例。希望能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的知识不系统不连贯,缺乏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该研究尝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教学中,选取部分章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建立营养、安全和综合3类典型案例。希望能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营养与安全 案例教学法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在食品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以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陶海腾 崔波 +1 位作者 王存芳 曲静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6期274-276,共3页
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涵盖营养健康学与质量安全学2门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学科,由于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在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环境下,容易出现碎片化现象,难以达到课程培养目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涵盖营养健康学与质量安全学2门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学科,由于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在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环境下,容易出现碎片化现象,难以达到课程培养目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该课程部分内容,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尝试设计让学生亲自分析课程的部分关键知识点,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将知识融会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食品营养与安全 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期间食品专业课程线上教学探索与创新——以《食品营养与安全》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陶海腾 崔波 +1 位作者 王存芳 曲静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2-317,共6页
在疫情危机下,根据食品专业基础课程《食品营养与安全》特点,结合授课学生情况,利用QQ群、智慧树、课堂派、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通过直播授课、案例分析、网络学习、综合评价等多元化方法,开展线上教学探索与创新。经过师生共同努力,线... 在疫情危机下,根据食品专业基础课程《食品营养与安全》特点,结合授课学生情况,利用QQ群、智慧树、课堂派、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通过直播授课、案例分析、网络学习、综合评价等多元化方法,开展线上教学探索与创新。经过师生共同努力,线上教学基本上达到了目标,学生考核成绩优良,但在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营养与安全 网络平台 多元化方法 线上教学 探索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融合传统教学提升“食品工艺综合实验”教学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孙华 曲静然 +1 位作者 邵秀芝 于功明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2期118-120,共3页
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食品工艺综合实验”普遍存在实验场地不足、大型设备短缺、投入资金较少等问题,与现实中的规模化食品生产有所差异。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实验教学过程... 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食品工艺综合实验”普遍存在实验场地不足、大型设备短缺、投入资金较少等问题,与现实中的规模化食品生产有所差异。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直观、生动等优势,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食品工艺综合实验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花生过敏原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玉霞 梁金玲 +1 位作者 Lisa Wang 何金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14-318,327,共6页
花生是常见的过敏原之一,能够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由于缺乏明确的治疗花生过敏的方法,只能让花生过敏患者尽量避免食入含有花生的食物。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食品加工往往需要经过复杂的生产工艺,会造成食品之间的交叉污染,部分食品... 花生是常见的过敏原之一,能够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由于缺乏明确的治疗花生过敏的方法,只能让花生过敏患者尽量避免食入含有花生的食物。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食品加工往往需要经过复杂的生产工艺,会造成食品之间的交叉污染,部分食品难以准确判断是否含有花生过敏原。因此对于食品中花生过敏原的检测方法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花生中过敏原的种类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对以下几种方法做了介绍,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印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以及新兴的生物传感器和质谱法,并对检测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过敏原 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 生物传感器法 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巴胺功能化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路悦 吕蕾 +1 位作者 何金兴 李迎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44-348,共5页
多巴胺分子在弱碱性条件下容易自聚,并能在各种材料表面沉积形成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涂层。PDA能够优化基体材料性能并赋予其亲水性、抗污性能、抗菌性能、生物相容性等,为材料表面的进一步功能化修饰提供了理想的平台。本文对... 多巴胺分子在弱碱性条件下容易自聚,并能在各种材料表面沉积形成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涂层。PDA能够优化基体材料性能并赋予其亲水性、抗污性能、抗菌性能、生物相容性等,为材料表面的进一步功能化修饰提供了理想的平台。本文对近年来多种PDA功能化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聚多巴胺功能化金属纳米粒子、聚多巴胺功能化碳基纳米材料、聚多巴胺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聚多巴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等,并突出介绍了其在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及其它痕量有机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为食品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金属纳米粒子 碳基纳米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 分子印迹聚合物 农兽药 重金属 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他霉素和乳酸链球菌素复配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冯林慧 李迎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0-192,共3页
防腐剂在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化学合成防腐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安全无毒、抗菌谱广的天然防腐剂。文章对天然防腐剂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其复配在... 防腐剂在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化学合成防腐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安全无毒、抗菌谱广的天然防腐剂。文章对天然防腐剂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其复配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为更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乳酸链球菌素 性质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1
作者 卢艳慧 李迎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1-174,共4页
文章介绍了微胶囊的基本组成,总结了得到微胶囊的方式,并且对微胶囊技术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做了阐述,提出微胶囊技术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并展望了微胶囊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胶囊 微胶囊技术 食品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引种蓝莓品质指标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江伟 孔悦 +2 位作者 孙锐 程安玮 韩燕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56-63,共8页
为探究山东引种蓝莓的综合品质,对13种蓝莓进行形态指标、理化指标、质构指标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得出排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各项指标存在差异,大粒蓝金综合品质最优。该果外形圆润、色泽明... 为探究山东引种蓝莓的综合品质,对13种蓝莓进行形态指标、理化指标、质构指标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得出排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各项指标存在差异,大粒蓝金综合品质最优。该果外形圆润、色泽明亮,总糖含量17.07 g/kg,维生素C含量1.35 mg/g,SOD含量1156.11 U/g,各项质构指标优异,口感较佳。从17项指标中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前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260%。将主成分分析数据建立蓝莓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得分表明:大粒蓝金、布莱登、赫伯特、日出等综合品质较高。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5时,将蓝莓分为了五大类,并结合感官评价分析结果发现,大粒蓝金为最优品种。蓝莓酸甜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对山东引种蓝莓进行综合品质评价,为山东地区蓝莓综合利用和发展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 蓝莓 活性成分 花青素 品质指标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味蛋白Monellin及其基因工程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萌 蔡成固 刘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8-181,共4页
甜味蛋白monellin是一种高甜度、低热量的天然植物甜味蛋白,因其本身不含糖分,未来有望成为肥胖症、糖尿病和龋齿病等与糖的摄入有关的流行病患者的甜味替代品。但由于其生产成本高、热稳定性低等原因限制了其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 甜味蛋白monellin是一种高甜度、低热量的天然植物甜味蛋白,因其本身不含糖分,未来有望成为肥胖症、糖尿病和龋齿病等与糖的摄入有关的流行病患者的甜味替代品。但由于其生产成本高、热稳定性低等原因限制了其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现阶段研究以实验室研究为主。文章综述了其来源特性、影响蛋白稳定性因素、甜味决定因素,并对其在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ELLIN 甜味蛋白 生化特性 基因工程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都炳强 张志毅 +2 位作者 赵晓磊 李迎秋 何金兴 《轻工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6-26,共11页
在简述分子印迹技术、光子晶体技术和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技术的基础上,对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技术在食品有毒有害物质(兽药残留、农药残留、生物毒素、内分泌干扰物、非法添加物)和营养物质检测中的相关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分子印迹光子... 在简述分子印迹技术、光子晶体技术和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技术的基础上,对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技术在食品有毒有害物质(兽药残留、农药残留、生物毒素、内分泌干扰物、非法添加物)和营养物质检测中的相关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技术结合了分子印迹技术对目标物的高选择性和光子晶体独特的光学性质,作为新型光学传感器适用于食品检测领域;与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相比,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技术在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可视化检测程度和检测效率,缩短了检测时间,更有利于现场检测的发展;然而,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技术也存在合成过程较复杂、需要使用大量有机试剂、检测范围较窄、重复性较差等缺点.未来可就开发环境友好的绿色制备方法、增强光子晶体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降低分子印迹光子晶体的非特异性吸附、开发适用于同时检测多种目标物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拓展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以优化和发展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光子晶体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香酵母的筛选及其在液态食醋酿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琳琳 于鑫 +5 位作者 刘丽萍 朱立磊 赵祥颖 张颖超 韩墨 刘建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9-175,共7页
从传统食醋酿造酒曲中分离获得一株产香酵母HQ9,摇甁培养总酯产量达(7.46±0.87)g/L,鉴定为光滑假丝酵母(Candida glabrata)。研究发现,菌株HQ9具有乙醇发酵能力,并且能够在300 g/L葡萄糖、200 g/L乙醇环境中正常生长代谢。以酿酒酵... 从传统食醋酿造酒曲中分离获得一株产香酵母HQ9,摇甁培养总酯产量达(7.46±0.87)g/L,鉴定为光滑假丝酵母(Candida glabrata)。研究发现,菌株HQ9具有乙醇发酵能力,并且能够在300 g/L葡萄糖、200 g/L乙醇环境中正常生长代谢。以酿酒酵母JM12为对照,考察了菌株HQ9应用于米醋酿造对米醋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两菌株酒精发酵制得米醋样品中有机酸、挥发物组成及含量差异明显。菌株HQ9发酵米醋中酯类和醇类等香气物质更加丰富,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等含量较高;米醋样品总酸达到(42.6±0.3)g/L,总酸中柠檬酸[(1.65±0.05)g/L]、苹果酸[(0.43±0.08)g/L]和琥珀酸[(0.78±0.06)g/L]等非挥发性酸比例显著增加。感官品评结果显示,米醋刺激性减弱,口感更加柔和,表明菌株HQ9应用于液态食醋酿造能够改善提升产品风味品质,是一株具有工业应用潜力的生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发酵食醋 产香酵母 光滑假丝酵母 感官品评 挥发物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豌豆分离蛋白和小麦面筋蛋白相互作用对高水分植物蛋白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俎新宇 赵亚男 +5 位作者 陈星烁 王新新 张树成 赵秀兰 赵祥忠 梁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2,共7页
混合多种蛋白原料以创造具有所有原料特征的人造肉产品已经在食品领域得到研究。然而,在高水分植物蛋白肉生产领域暂未得到研究,目前也没有对使用大豆分离蛋白(SPI)、豌豆分离蛋白(PPI)和小麦面筋蛋白(WGP)的混合原料开发植物蛋白肉的... 混合多种蛋白原料以创造具有所有原料特征的人造肉产品已经在食品领域得到研究。然而,在高水分植物蛋白肉生产领域暂未得到研究,目前也没有对使用大豆分离蛋白(SPI)、豌豆分离蛋白(PPI)和小麦面筋蛋白(WGP)的混合原料开发植物蛋白肉的研究。该研究的目的是减少植物蛋白肉生产的经济成本,考察由SPI、PPI和WGP共混制备的植物蛋白肉是否比仅用SPI和PPI、SPI和WGP制备的植物蛋白肉具有更好的品质特性以及考察SPI、PPI和WGP以不同比例混合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高水分植物蛋白肉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WGP占比的增加增大了产品的硬度和咀嚼性,所有的混合原料基样品均呈现很好的组织化结构,当样品配比为P20W30时达到了最高的组织化度(2.14±0.07),混合蛋白原料也使产品的持水率增加,表观观察和SEM也显示3种混合蛋白原料产品有着更好的拉丝效果和纤维化结构,此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混合蛋白原料产品主要以稳定的β结构存在,WGP占比的增加降低了产品的流变性能。总的来说,该研究表明混合3种蛋白制备的植物蛋白肉有着更好的品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蛋白 高水分植物蛋白肉 双螺杆挤压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菌的筛选及其在液态食醋酿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杜琳琳 赵祥颖 +4 位作者 刘丽萍 黄艳红 王新文 李梦真 刘建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以大米糖化能力为指标,从红曲米醋传统发酵剂乌衣红曲中分离获得一株红曲霉ZSM1,研究优化了其液态培养产酶条件和酶特性。以大米为主要原料,酒精发酵采用酿酒酵母SFH-JM12,研究了以红曲霉ZSM1发酵液作为糖化剂对液态米醋风味品质的影响... 以大米糖化能力为指标,从红曲米醋传统发酵剂乌衣红曲中分离获得一株红曲霉ZSM1,研究优化了其液态培养产酶条件和酶特性。以大米为主要原料,酒精发酵采用酿酒酵母SFH-JM12,研究了以红曲霉ZSM1发酵液作为糖化剂对液态米醋风味品质的影响,以传统液态米醋酿造糖化剂为对照组,研究比较了发酵米醋中游离氨基酸、有机酸、风味化合物等组成与含量,并进行了感官品评。结果表明,以红曲霉ZSM1作为糖化剂,提高了产品中有机酸含量,乳酸含量达到1.11 g/dL,琥珀酸含量达到1.81 g/dL;具有鲜味的谷氨酸含量显著提高,浓度最高达115.97 mg/g,比对照组提高了16.45倍。甜味氨基酸如丝氨酸含量由4.23 mg/g增加到140.17 mg/g,苏氨酸含量由37.98 mg/g增加到382.34 mg/g;显著提高了产品中甲酸-2-甲基丁酯、乙酸丙酯、2,3-戊二酮等芳香化合物的含量,且产品酸而不涩,刺激性气味显著减弱,香气浓郁,具有典型的醋香,红曲霉ZSM1菌株的应用改善提升了液态米醋的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乌衣红曲 米醋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愈创木酚菌株筛选及其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颖超 于鑫 +4 位作者 赵祥颖 刘丽萍 王新文 黄艳红 刘建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8,61,共8页
从日式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酱醪中分离获得一株能转化阿魏酸(ferulic acid,FA)生成4-乙烯基愈创木酚(4-vinylguaiacol,4-VG)和4-乙基愈创木酚(4-ethylguaiacol,4-EG)的酵母菌株JLY60-1,通过ITS rDNA测序和同源序列检索分析鉴定为Wickerhami... 从日式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酱醪中分离获得一株能转化阿魏酸(ferulic acid,FA)生成4-乙烯基愈创木酚(4-vinylguaiacol,4-VG)和4-乙基愈创木酚(4-ethylguaiacol,4-EG)的酵母菌株JLY60-1,通过ITS rDNA测序和同源序列检索分析鉴定为Wickerhamiella versatilis,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20%盐浓度下培养15 d,发酵液中的4-EG浓度最高,达13.6 mg/L。在传统酱油酿造过程中强化菌株JLY60-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离子迁移色谱法测定不同发酵酱醪中酚酸及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菌株JLY60-1可以高效转化酱醪中的FA生成4-VG和4-EG,发酵30 d的酱油中4-VG和4-EG含量分别达到16.5,30.5 mg/L,对照组含量分别为1.83,3.03 mg/L。同时,强化菌株JLY60-1还提高了酱油中醛类、酮类芳香化合物的含量,丰富了酱油香气,对改善和提升酱油品质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阿魏酸 4-乙基愈创木酚 4-乙烯基愈创木酚 Wickerhamiella versatil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添加对植物蛋白肉感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彦丽 刘萌 +1 位作者 朱来景 赵祥忠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共5页
以大豆蛋白和谷朊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双螺杆挤压机挤出高水分植物蛋白肉。植物蛋白肉具有与动物肉相似的质地,但是其豆腥味严重影响了公众接受度。该研究通过添加调味料和不同质量的辣椒来掩盖豆腥味,以此制作即食植物蛋白肉,并对样品的... 以大豆蛋白和谷朊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双螺杆挤压机挤出高水分植物蛋白肉。植物蛋白肉具有与动物肉相似的质地,但是其豆腥味严重影响了公众接受度。该研究通过添加调味料和不同质量的辣椒来掩盖豆腥味,以此制作即食植物蛋白肉,并对样品的质构、流变、微观结构等进行分析,通过电子舌检测样品之间的滋味差异。结果表明,调味料的添加对豆腥味的掩盖有明显的作用,添加7%辣椒的样品硬度最小,为(11236.81±199.20)gf,咀嚼度最大,为(8051.66±153.75)gf,组织化度最大,为2.48±0.18。辣椒的添加对植物蛋白肉的表观黏度没有明显的影响。通过电子舌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图能够很好地反映样品的实际情况,样品区分指数达到96,说明基于味觉上的差异能有效区分5个样品。添加7%辣椒的配方样品对于豆腥味的掩味效果最好,添加8%辣椒的配方样品对于豆腥味的掩味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肉 高水分挤压 调味料 豆腥味 掩味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螺杆挤压温度对玉米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鑫 高伟 +1 位作者 康雪敏 崔波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6,共7页
淀粉在挤压机内的熔融行为变化影响着挤出物的物理性质,探究淀粉挤压过程中熔融行为对于生产理想的热塑性淀粉基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究不同挤压温度(60、70、80、90和100℃)对玉米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和机... 淀粉在挤压机内的熔融行为变化影响着挤出物的物理性质,探究淀粉挤压过程中熔融行为对于生产理想的热塑性淀粉基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究不同挤压温度(60、70、80、90和100℃)对玉米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和机械剪切作用下,淀粉颗粒发生破碎,颗粒尺寸减小。淀粉分子内氢键被破坏,使淀粉更易与水分子结合,从而提高了热塑性淀粉(TPS)的水合特性。随着温度升高,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相对结晶度(RC)和双螺旋有序度(DO)减小,表明玉米淀粉在受热过程中长程和短程有序结构被破坏。挤压机的高温处理降低了TPS的焓值,破坏了淀粉糊形成凝胶网络的能力,样品存在弱凝胶行为,但刚性和弹性减弱。综上所述,双螺杆挤压温度使淀粉颗粒结构、晶体结构、水合特性和流变特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挤压优质热塑性淀粉材料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挤压 热塑性淀粉 结构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