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电光材料钽铌酸钾系列晶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旭平 王继扬 +1 位作者 刘冰 杨玉国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59-1168,共10页
电光晶体材料是全固态激光器的基础材料之一,可实现激光传播特性的调制,电光调制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好、响应快及无惯性等优势。新型高效电光晶体的发展,对于全固态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多功能晶体材料... 电光晶体材料是全固态激光器的基础材料之一,可实现激光传播特性的调制,电光调制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好、响应快及无惯性等优势。新型高效电光晶体的发展,对于全固态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多功能晶体材料,钽铌酸钾晶体具有显著的电光效应和光折变效应,其发现和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以激光调制技术需求和电光晶体发展为背景,从电光晶体材料理论出发,系统回顾和介绍了钽铌酸钾系列晶体作为一种可实用化的二次电光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光效应 克尔效应 电光晶体 晶体生长 钽铌酸钾晶体 激光调制 偏转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改性对γ-Fe2O3选择催化还原脱硝性能强化机制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文波 牛胜利 +4 位作者 王栋 路春美 韩奎华 李英杰 朱英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4-1235,I0005,共13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典型过渡金属Ti掺杂改性对γ-Fe2O3选择催化还原(NH3-SCR)脱硝性能强化影响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单Ti和双Ti在γ-Fe2O3(001)表面的不同Fe位置的掺杂模型,计算了表面掺杂形成能,探讨了O2、NO和NH3分子在Ti掺杂...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典型过渡金属Ti掺杂改性对γ-Fe2O3选择催化还原(NH3-SCR)脱硝性能强化影响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单Ti和双Ti在γ-Fe2O3(001)表面的不同Fe位置的掺杂模型,计算了表面掺杂形成能,探讨了O2、NO和NH3分子在Ti掺杂前后的γ-Fe2O3(001)表面的吸附特性,并进行了反应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单Ti倾向于掺杂在八面体Feoct位,双Ti倾向于两个Feoct位。Ti的掺杂增强了催化剂表面对O2的吸附能力,吸附性能随Ti掺杂量增加而增强。单Ti和双Ti的掺杂都抑制了NO以N端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Ti能够强化NH3的吸附,增强了Lewis酸位,有利于SCR反应。Ti的掺杂增大了NO2生成的反应能垒,降低了γ-Fe2O3低温区的SCR反应。Ti的掺杂抑制了NH和N的形成,避免了NH3的过度氧化,提高NH3的利用率,有利于SCR反应,并且抑制了通过E-R机理产生的N2O,具有良好的N2选择性。Ti的掺杂能够改善γ-Fe2O3在NH3-SCR中还原NO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SCR Γ-FE2O3 钛掺杂 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Fe_(2)O_(3)表面HCl对汞的吸附和氧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文波 牛胜利 +5 位作者 王俊 李颖 韩奎华 王永征 路春美 朱英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16-1723,共8页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在γ-Fe_(2)O_(3)表面HCl对Hg^(0)的吸附和催化氧化的作用机制。构建了Hg^(0)、HCl、HgCl和HgCl_(2)在γ-Fe_(2)O_(3)(001)表面的吸附模型,分析了HCl对γ-Fe_(2)O_(3)表面催化氧化Hg^(0)的作用机理,...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在γ-Fe_(2)O_(3)表面HCl对Hg^(0)的吸附和催化氧化的作用机制。构建了Hg^(0)、HCl、HgCl和HgCl_(2)在γ-Fe_(2)O_(3)(001)表面的吸附模型,分析了HCl对γ-Fe_(2)O_(3)表面催化氧化Hg^(0)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反应路径的能量分布测定,研究了γ-Fe_(2)O_(3)表面Hg^(0)的氧化过程。结果表明,Hg^(0)倾向于化学吸附在γ-Fe_(2)O_(3)(001)表面Fe_(oct)位。HCl在催化剂表面进行解离吸附,形成吸附态Cl和羟基,从而促进Hg^(0)的吸附。HgCl以分子形式化学吸附在γ-Fe_(2)O_(3)(001)上,并作为Hg^(0)氧化过程的中间体。HgCl_(2)倾向在γ-Fe_(2)O_(3)表面上的平行吸附。同时,HCl在γ-Fe_(2)O_(3)(001)上氧化Hg^(0)遵循L-H机理,即化学吸附的Hg^(0)与解离吸附的HCl反应,且HCl对Hg^(0)的非均相氧化通过两步反应途径进行,即Hg^(0)(ads)→HgCl(ads)→HgCl_(2)(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0) γ-Fe_(2)O_(3) HCL 催化氧化机理 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湿凝胶中乙酰丙酮配体的脱除机理及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占峰 刘本学 +6 位作者 刘晓婵 王新强 张晶 于诗摩 赵新富 张新恩 伊希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04-2910,共7页
利用正硅酸四甲酯、正硅酸四乙酯、硼酸三乙酯浸泡聚乙酰丙酮合锆湿凝胶,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E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证实了有机硅(硼)烷浸泡湿凝胶可加速乙酰丙酮配体的脱除,并推断了相关反应... 利用正硅酸四甲酯、正硅酸四乙酯、硼酸三乙酯浸泡聚乙酰丙酮合锆湿凝胶,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E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证实了有机硅(硼)烷浸泡湿凝胶可加速乙酰丙酮配体的脱除,并推断了相关反应机理.利用正硅酸四甲酯浸泡聚乙酰丙酮合锆湿凝胶显著强化了凝胶骨架,通过低成本干燥技术可以获得纳米多孔、高比表面积的ZrO2气凝胶.在石英纤维增强的ZrO2气凝胶复合材料中,纤维骨架进一步阻止了干燥收缩,微波干燥即可获得超轻质石英纤维/二氧化锆气凝胶复合材料(SFZA),稳态平板测试结果表明,其在1000℃下的导热系数最低可至0.042 W∙m^(−1)∙K^(−1),1200℃下导热系数最低可至0.063 W∙m^(−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气凝胶 复合材料 聚乙酰丙酮合锆 隔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改性石英纤维增强有机硅透波复合材料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孔国强 王康 +7 位作者 于秋兵 李莹 魏化震 邵蒙 毕卫东 刘本学 尹磊 孙晓冬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2-450,共9页
以SiO_(2)气凝胶、Al_(2)O_(3)气凝胶、ZrO_(2)气凝胶为改性剂、甲基苯基有机硅树脂为基体,石英纤维布为增强材料,制备了气凝胶改性石英/有机硅复合材料。开展热重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力学性能测试、介电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 以SiO_(2)气凝胶、Al_(2)O_(3)气凝胶、ZrO_(2)气凝胶为改性剂、甲基苯基有机硅树脂为基体,石英纤维布为增强材料,制备了气凝胶改性石英/有机硅复合材料。开展热重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力学性能测试、介电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实验,研究不同气凝胶改性对石英/有机硅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凝胶的加入提升了石英/有机硅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其中Al_(2)O_(3)气凝胶使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提高最多,其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145 MPa和192 MPa,较未改性时分别提高了122%和81%;气凝胶的加入使石英/有机硅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增大,但仍均低于3.5,介电损耗角正切值均小于0.01,保持了较好的介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波复合材料 气凝胶 有机硅树脂 力学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8-14)Zn-3Al合金显微组织与凝固行为的研究
6
作者 王杰 周吉学 唐守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39,44,共6页
利用OM、XRD、DSC和SEM等方法研究了Zn含量对铸态Mg-(8-14)Zn-3Al镁合金显微组织与凝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Mg-(8-14)Zn-3Al合金的铸态组织由α-Mg相、颗粒状或骨骼状的ε-Mg Zn相以及狭长块状的τ-Mg_(32)(Al,Zn)_(49)相组成。随着Z... 利用OM、XRD、DSC和SEM等方法研究了Zn含量对铸态Mg-(8-14)Zn-3Al镁合金显微组织与凝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Mg-(8-14)Zn-3Al合金的铸态组织由α-Mg相、颗粒状或骨骼状的ε-Mg Zn相以及狭长块状的τ-Mg_(32)(Al,Zn)_(49)相组成。随着Zn含量的增加,合金中ε-Mg Zn相和τ-Mg_(32)(Al,Zn)_(49)相增多,沿晶界呈连续网状分布,且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呈减小趋势。与此同时,Zn含量的增加使得Mg-(8-14)Zn-3Al合金中α-Mg相和第二相析出温度降低、合金的凝固温度区间减小。Mg-(8-14)Zn-3Al合金凝固路径相同。Zn含量的增加使得合金中显微疏松由分散状态转变为条形的聚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AL合金 显微组织 凝固行为 显微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Ⅲ)催化硫醇对邻亚甲基苯醌的亲核加成反应合成邻羟基苄硫醚衍生物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硕 于一涛 +8 位作者 李庆刚 赵宁 侯梓桐 刘一帆 李冰 牟秋红 李金辉 王峰 彭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5-732,共8页
以2-[羟基(苯基)甲基]苯酚类化合物和简单的硫醇为原料,1,2-二氯乙烷为溶剂,在Sc(Ⅲ)促进下原位生成邻亚甲基苯醌,并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构建邻羟基苄硫醚.该反应在50℃下搅拌2 h即可完成,目标产物产率82%~95%.反应可放大至克级规模.
关键词 邻亚甲基苯醌 钪(Ⅲ) 硫醇 亲核加成反应 邻羟基苄硫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n相在AZ系镁合金中的分布和形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杰 童文辉 +1 位作者 高恩志 周吉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0-321,共12页
以AZ系镁合金(AZ31、AZ80和AZ91)中的Al-Mn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OM、SEM和EPMA等方法研究Al-Mn相在AZ系镁合金中的分布和形成,讨论Al-Mn相在晶内、晶界及氧化物夹杂处的组成,及Al-Mn相在氧化物夹杂处析出机理。结果表明:AZ系镁合金中的Al... 以AZ系镁合金(AZ31、AZ80和AZ91)中的Al-Mn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OM、SEM和EPMA等方法研究Al-Mn相在AZ系镁合金中的分布和形成,讨论Al-Mn相在晶内、晶界及氧化物夹杂处的组成,及Al-Mn相在氧化物夹杂处析出机理。结果表明:AZ系镁合金中的Al-Mn相主要为颗粒状、棒状和不规则块状,尺寸均小于30μm,主要分布在初生α-Mg、β-Mg_(l7)Al_(12)相和晶界处,呈弥散分布形态;Al-Mn相为Al_8Mn_5或Al_8(Mn,Fe)_5。AZ系合金中的氧化物夹杂MgO能够诱发Al8Mn5相在其周围以聚集分布的形式析出;通过分析Al_8Mn_5相在MgO夹杂处形成、富集机理,获得Al_8Mn_5相在AZ系镁合金中MgO夹杂处形核长大的析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系镁合金 Al-Mn相 氧化物夹杂 分布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B镁合金/6061铝合金异质金属连接件整体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及其结构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吉学 陈燕飞 +2 位作者 宋晓村 刘洪涛 杨院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6,31,共8页
对AZ31B镁合金和6061铝合金异质金属铆接件进行了微弧氧化,研究了不同时间微弧氧化膜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电化学性能、硬度等,对比分析了微弧氧化过程中镁合金、铝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经过10min的微弧氧化后,该连接... 对AZ31B镁合金和6061铝合金异质金属铆接件进行了微弧氧化,研究了不同时间微弧氧化膜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电化学性能、硬度等,对比分析了微弧氧化过程中镁合金、铝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经过10min的微弧氧化后,该连接件整体被氧化膜包裹,氧化膜与2种合金基体均紧密连接,且均由致密层和疏松层组成;镁合金表面氧化膜主要由MgO、少量硅酸盐和氟化物组成,而铝合金表面氧化膜主要由Al_2O_3及少量硅酸盐组成;微弧氧化提高了连接件中镁合金、铝合金的腐蚀电位,降低了二者的腐蚀电位差,有效缓解了电偶腐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异质金属连接件 镁合金 铝合金 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_(2)O_(3)(001)及其掺杂表面吸附As_(2)O_(3)机制的密度泛函理论
10
作者 刘思彤 牛胜利 +5 位作者 韩奎华 李英杰 王永征 路春美 王栋 朱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28,共9页
为提高催化剂抗砷能力,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As_(2)O_(3)在α-Fe_(2)O_(3)(001)表面的吸附行为以及掺杂Mo、Mn、Ni对α-Fe_(2)O_(3)(001)表面As_(2)O_(3)吸附行为的影响。建立As_(2)O_(3)在α-Fe_(2)O_(3)(001)表面吸附模型和M... 为提高催化剂抗砷能力,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As_(2)O_(3)在α-Fe_(2)O_(3)(001)表面的吸附行为以及掺杂Mo、Mn、Ni对α-Fe_(2)O_(3)(001)表面As_(2)O_(3)吸附行为的影响。建立As_(2)O_(3)在α-Fe_(2)O_(3)(001)表面吸附模型和Mo、Mn、Ni掺杂的吸附模型,计算As_(2)O_(3)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分析成键态密度以及掺杂前后的As_(2)O_(3)在α-Fe_(2)O_(3)(001)表面的电荷布局。结果表明:这4种体系均发生电子转移,Mo掺杂活化了As_(2)O_(3)分子,使得As_(2)O_(3)倾向于吸附在Mo活性位点上,保护了Fe活性位点,增强α-Fe_(2)O_(3)抗砷中毒能力;Mn、Ni掺杂后As_(2)O_(3)反应活性低于掺杂前,抑制了As与掺杂剂的吸附,导致Fe位点更易中毒,不利于之后的NH 3-SCR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 氧化铁 掺杂 氧化砷吸附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污泥基高强陶粒的制备及性能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晓伟 张爱生 +3 位作者 曲俊蓉 杨柯 许建华 朱英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5-222,共8页
为了解决危废油田污泥的堆存处置问题,研制了一种以油田污泥(简称油泥)为原料,以黄土、黄沙和黏土为添加剂的油泥烧结陶粒。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油泥最大掺量及最佳烧制工艺条件,并利用电子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 为了解决危废油田污泥的堆存处置问题,研制了一种以油田污泥(简称油泥)为原料,以黄土、黄沙和黏土为添加剂的油泥烧结陶粒。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油泥最大掺量及最佳烧制工艺条件,并利用电子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探究陶粒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内外层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油泥掺量为60%(质量分数),烧结温度为1140℃,烧结时间为20 min时可以得到低吸水率、高抗压强度的目标陶粒。在最佳条件下,参照GB/T 17431.1—2010《轻集料及其试验标准》烧结的油泥陶粒1 h吸水率为0.32%,堆积密度为1020.3 kg/m 3,筒压强度为40.99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泥 高强陶粒 危废 资源化利用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工艺对K4169高温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妍佳 柳瑞 +4 位作者 何金珊 胡聘聘 汤鑫 王西涛 肖程波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9-127,共9页
对比研究标准热处理(SHT)、热等静压+标准热处理(HIP+SHT)以及热等静压+无均匀化热处理(HIP+HTWH)后K4169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K4169合金HIP后进行无均匀化热处理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热等静压K4169合金的热处理制度。组织研... 对比研究标准热处理(SHT)、热等静压+标准热处理(HIP+SHT)以及热等静压+无均匀化热处理(HIP+HTWH)后K4169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K4169合金HIP后进行无均匀化热处理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热等静压K4169合金的热处理制度。组织研究表明:热等静压处理(1170℃/140 MPa/4 h)可以基本消除枝晶间Laves相和δ相;而与HIP+SHT试样相比,无均匀化热处理的试样(HIP+HTWH)晶界上析出了不连续短棒状δ相,但没有对组织的均匀性产生实质影响。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相比SHT态,HIP+SHT与HIP+HTWH态合金的室温屈服强度分别提升了73 MPa和91 MPa,持久寿命(704℃/448 MPa)分别提升了35%和32%;虽HIP+HTWH态合金的持久寿命和塑性分散度大于HIP+SHT态,但仍能满足AMS5383对K4169合金力学性能的要求。综合考虑工艺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力学性能的改善等多种因素,可以确定对于K4169合金结构件而言,HIP+HTWH热处理工艺具有实际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4169 热等静压 无均匀化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