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4种常见虾虾头品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凤霞 张姗姗 +6 位作者 张轩铭 王利振 张梦启 李培海 李晓彬 刘可春 邢澍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8-235,共8页
为了充分利用虾头废弃物资源,本研究以山东4种常见虾——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a)、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及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mamei)鲜虾头为原料,测定了不同来源虾头的蛋白质... 为了充分利用虾头废弃物资源,本研究以山东4种常见虾——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a)、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及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mamei)鲜虾头为原料,测定了不同来源虾头的蛋白质、氨基酸、磷脂、虾青素和甲壳素含量,从而对这4种虾头品质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结果显示,4种虾头副产物所占比例较高,其中,日本对虾、中国对虾和凡纳滨对虾3种对虾虾头占比达到40%左右,克氏原鳌虾虾头占比甚至达到85.52%;4种虾头蛋白质含量丰富,约占鲜虾头质量的12.47%~14.91%;4种虾头蛋白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达到40%以上,且鲜、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日本对虾、中国对虾及凡纳滨对虾3种对虾虾头中磷脂含量远高于克氏原鳌虾,达到12.38~15.00 mg/g,而克氏原螯虾仅为3.39 mg/g;虾青素含量以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对虾虾头中含量较高,分别达到68.46和61.62μg/g,中国对虾为41.42μg/g,克氏原鳌虾则为30.71μg/g;而克氏原鳌虾虾头的甲壳素含量约为3种对虾虾头的3倍,达到4.67%左右。由此可见,4种虾头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而不同品种虾头中磷脂、虾青素及甲壳素等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可针对不同来源的虾头进行有针对性的高附加值成分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头 成分分析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光栅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秋顺 蔡雷 +4 位作者 马耀宏 杨俊慧 杨艳 孟庆军 史建国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502,共28页
长周期光纤光栅是对周围环境比较敏感的一种无源光学器件,由于其具有无后向反射、对折射率灵敏度高、体积小、易于集成化、不受电磁干扰、耐酸碱腐蚀、不需要参比电极等诸多特点,在折射率传感领域备受关注。自从2000年Bentley研究组第... 长周期光纤光栅是对周围环境比较敏感的一种无源光学器件,由于其具有无后向反射、对折射率灵敏度高、体积小、易于集成化、不受电磁干扰、耐酸碱腐蚀、不需要参比电极等诸多特点,在折射率传感领域备受关注。自从2000年Bentley研究组第一次将长周期光纤光栅用于抗原的检测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长周期光栅在生物物质的检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被用于抗原抗体、细菌病毒、蛋白质、DNA、酶及核酸等诸多生物物质的检测。本文对长周期光纤光栅近年来在生物传感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对长周期光纤光栅在生物物质检测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光栅 生物技术 检测 传感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PSS薄膜对Kretschmann型传感器光谱的调制
3
作者 杨艳 张慧敏 +4 位作者 张旭霖 闫秀晶 蔡雷 李秋顺 董文飞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为了探索二氧化钛(TiO_(2))/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纳米薄膜对Kretschmann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沉积不同厚度TiO_(2)/PSS纳米薄膜后传感器的光谱变化,并通过理论模拟分析了光谱变化的内在原因。首先,采用静电层... 为了探索二氧化钛(TiO_(2))/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纳米薄膜对Kretschmann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沉积不同厚度TiO_(2)/PSS纳米薄膜后传感器的光谱变化,并通过理论模拟分析了光谱变化的内在原因。首先,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在溅射了金膜的玻璃芯片表面原位沉积了不同层数的TiO_(2)/PSS薄膜,并实时记录了相应的反射光谱。然后,对原始反射光谱数据进行处理,使光谱曲线更加清晰可见。最后,用MATLAB软件编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450~900 nm的波长范围内,随着TiO_(2)/PSS层数的增加,传感器光谱中先后出现了4种不同类型的反射峰,这4类反射峰分别对应了传感器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横磁模的一阶模式、二阶模式和三阶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TiO_(2)/PSS薄膜的厚度能调制Kretschmann型传感器的感应模式和反射光谱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etschmann 传感器 层层自组装 传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网络药理学整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人参抗心力衰竭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昊楠 孔浩天 +6 位作者 李晓彬 张姗姗 张轩铭 韩利文 许海玉 刘可春 屠鹏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83-4093,共11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整合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人参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及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TCMSP数据库和文献收集人参的有效成分,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建立"成分-靶点"网络;在DISGENET数据库和...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整合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人参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及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TCMSP数据库和文献收集人参的有效成分,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建立"成分-靶点"网络;在DISGENET数据库和Genecard数据库收集心力衰竭的疾病靶点,建立心力衰竭疾病靶点库和"成分-心衰疾病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对人参治疗心衰的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生物通路(KEGG)富集分析,通过Ledock软件对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涵盖33个人参成分,发现其中山柰酚、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o、Fumarine、参皂苷RG、β-谷甾醇均涉及到7个以上靶点,可能是人参发挥抗心衰作用的关键成分;PPI网络拓扑学特征显示STAT3、JUN、IL1B、TNF、MAPK8、VEGFA、PTGS2、NOS2、MMP9等靶点是人参治疗心衰涉及的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的结果也显示了主要的7种活性成分与5种代表性关键靶点的结合性较好。另外人参治疗心衰涉及到了cAMP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Insulin resistance、Thyroid hormone signaling pathway等55条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解析并发现了人参治疗心衰作用的潜在的药效物质,并其对抗心衰作用的分子网络和靶点网络进行了整体解析,揭示了传统中药人参从整体水平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人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心力衰竭 网路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模型的中药药效物质筛选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韩利文 孔浩天 +5 位作者 史永平 张轩铭 张姗姗 李晓彬 刘可春 刘昌孝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08-708,共1页
目的作为一个复杂成分体系,中药药效物质的精准辨识和筛选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瓶颈问题,探索新的实验技术十分重要。方法斑马鱼是新兴的模式生物,具有体外受精、胚胎透明,不需要解剖可方便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器官的发育等生物学优势... 目的作为一个复杂成分体系,中药药效物质的精准辨识和筛选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瓶颈问题,探索新的实验技术十分重要。方法斑马鱼是新兴的模式生物,具有体外受精、胚胎透明,不需要解剖可方便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器官的发育等生物学优势,可在细胞板中完成实验,需要样品量少,已被欧洲替代法验证中心推荐为新的替代动物。斑马鱼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斑马鱼与人的基因组相似性达87%,大量的研究表明斑马鱼对药物反应与临床反应也高度相似,为斑马鱼应用于研究人类疾病与药物筛选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本实验室利用斑马鱼模型构建了较为齐全的中药药效物质筛选的技术体系,并对甘草、阿胶、栀子、乳香等传统中药进行药效或毒性成分的筛选辨识研究。结果本实验室利用斑马鱼模型建立了可涵盖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骨骼、皮肤、重要器官等的活性/毒性筛选技术平台。从前期大规模的筛选中,发现甘草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进一步利用斑马鱼活性跟踪技术和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发现了2个未报道的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成分。新阿胶是山东福胶集团的独家品种,是以猪皮为来源,作为阿胶的替代品,但是现代药理学数据缺乏导致市场认可度低,因此我们利用斑马鱼模型系统开展了新阿胶的化疗损伤后的“扶正”与“生血”的作用机制。中药栀子临床发现具有防治血栓的功效,但是抗血栓的药效标志物并不清楚,作者采用斑马鱼模型整合代谢组学技术,发现3个代表性的抗血栓成分。乳香在历代典籍中具有“孕妇慎服”记载,但是原因不明,我们利用斑马鱼模型构建发育毒性模型,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证明乳香具有一定的发育毒性,并发现了潜在的毒性靶器官,并发现了主要的毒性效应成分。结论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生物,在中药药效物质筛选、活性评价、毒性预警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中药 药效物质 药物筛选 实验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产品加工副产物中磷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昊楠 朱永强 +6 位作者 张轩铭 张姗姗 王利振 王凤霞 邢澍 刘可春 李晓彬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4-50,共7页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鱼、虾、贝类等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许多海产品加工副产物中含有丰富的磷脂,海洋磷脂由于含有丰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等...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鱼、虾、贝类等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许多海产品加工副产物中含有丰富的磷脂,海洋磷脂由于含有丰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侧链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将这些磷脂成分进行高值化利用对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海产品加工副产物来源磷脂的提取制备、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海产品进一步的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品副产物 海洋磷脂 制备 分析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竹柳皮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姗姗 韩利文 +4 位作者 何秋霞 李晓彬 张轩铭 侯海荣 刘可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709-1713,I0001,共6页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竹柳皮总黄酮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醇提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竹柳皮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及还原力试验,研究其体外抗...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竹柳皮总黄酮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醇提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竹柳皮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及还原力试验,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优选的竹柳皮总黄酮提取工艺为:100倍量40%乙醇溶液,超声提取50min,温度为70℃,功率为40 W,该工艺条件下所得竹柳皮总黄酮含量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相近。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23.26μg·m L-1,还原力IC50值为252.20μg·m L-1。结论:响应面法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操作简便,试验周期短,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竹柳皮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本实验可为竹柳皮的深入开发,产业附加值的提高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柳 总黄酮 响应面法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虾头中磷脂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晓彬 孙世康 +7 位作者 韩利文 吕宪峰 何秋霞 张姗姗 张轩铭 侯海荣 于涛 刘可春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为充分利用对虾加工副产物资源,采用溶剂提取法,探讨以对虾虾头为原料提取磷脂的最佳工艺和影响因素。以磷脂纯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考察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磷脂提取的影响,制定出虾头磷脂的最... 为充分利用对虾加工副产物资源,采用溶剂提取法,探讨以对虾虾头为原料提取磷脂的最佳工艺和影响因素。以磷脂纯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考察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磷脂提取的影响,制定出虾头磷脂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虾头磷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采用90%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液提取虾头2次,每次提取6 h。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虾头提取物中磷脂纯度为45.81%。该提取工艺简单、污染少、提取效率高,为低附加值海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虾头 磷脂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嗪酰胺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氧化应激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娟娟 韩利文 +5 位作者 邱昌辉 刘可春 孙桂金 何秋霞 田青平 张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419-1425,共7页
目的本文研究吡嗪酰胺(PZA)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及其产生机制。方法采用受精后4h的斑马鱼胚胎进行吡嗪酰胺不同浓度的暴露,分别于暴露后24、48、72和96h进行死亡率、孵化率的统计。给药96h后进行斑马鱼幼鱼形态评分、行为学分析、活... 目的本文研究吡嗪酰胺(PZA)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及其产生机制。方法采用受精后4h的斑马鱼胚胎进行吡嗪酰胺不同浓度的暴露,分别于暴露后24、48、72和96h进行死亡率、孵化率的统计。给药96h后进行斑马鱼幼鱼形态评分、行为学分析、活性氧簇(ROS)和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吡嗪酰胺显著抑制斑马鱼胚胎孵化,导致斑马鱼幼鱼发育畸形(如卵黄囊吸收迟滞、鱼鳔缺失、心包水肿和体节模糊等),同时吡嗪酰胺的暴露造成斑马鱼幼鱼运动行为能力的降低。吡嗪酰胺的暴露能够引起斑马鱼体内RO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论吡嗪酰胺对斑马鱼胚胎有明显的发育毒性,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氧化应激在吡嗪酰胺发育毒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嗪酰胺 斑马鱼胚胎 发育毒性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智消渴颗粒对MPTP诱导斑马鱼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荣春 程丽芳 +6 位作者 韩利文 何秋霞 陈锡强 侯海荣 张新军 李莹 刘可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3-878,共6页
目的 利用斑马鱼和细胞模型探讨芪智消渴颗粒(QZXK)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受精后72h的野生型斑马鱼AB品系幼鱼,建立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斑马鱼神经损伤模型,用QZXK 5、10、25、50 mg·L^(-1)处理72h后... 目的 利用斑马鱼和细胞模型探讨芪智消渴颗粒(QZXK)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受精后72h的野生型斑马鱼AB品系幼鱼,建立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斑马鱼神经损伤模型,用QZXK 5、10、25、50 mg·L^(-1)处理72h后,记录分析斑马鱼的运动轨迹和运动距离;利用MPTP处理PC12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的QZXK,MTT法测定神经瘤细胞的细胞活力,并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和caspase-3蛋白的活性。结果 实验表明MPTP造模组,斑马鱼运动行为受到抑制,QZXK能明显逆转MPTP造成的游泳行为异常,提高斑马鱼的运动距离;细胞实验结果显示,QZXK能抑制MPTP引起的神经瘤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降低caspase-3的表达。结论 QZXK对MPTP诱导的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本实验为QZXK改善认知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智消渴颗粒 斑马鱼 MPTP PC12细胞 神经保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脑电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的设计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广恒 蔡雷 +6 位作者 张晓 张利群 赵晓华 张金玲 杜祎 王敏 文阳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24,共4页
文中设计一套应用于自由活动动物脑电信号采集与分析的便携式装置,这种体积小、重量轻、实时检测的装置可以采集与分析自由活动大鼠运动行为的脑电信号,进而研究特定动物的运动行为与脑部电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首先将微电极植入大鼠特... 文中设计一套应用于自由活动动物脑电信号采集与分析的便携式装置,这种体积小、重量轻、实时检测的装置可以采集与分析自由活动大鼠运动行为的脑电信号,进而研究特定动物的运动行为与脑部电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首先将微电极植入大鼠特定大脑皮层,通过模拟电路采集来自微电极的脑电信号,经过滤波、放大,调理后进入片上可编程系统PSoC并进行数据的模拟转换和处理,再通过无线USB模块进行实时传输数据至PC端,最后在LabVIEW界面下实现实时分析并显示动物脑区局部场电位。该研究为多方面、多角度和多层次的研究大脑复杂性和未知性提供小型化设备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便携式装置 数据处理 信号采集 信号分析 微电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助剂对石榴酒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亚萍 王莹 +4 位作者 赵博 张洪亚 楚杰 刘可春 吴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11-114,119,共5页
以枣庄青皮石榴为原料,选用三株不同酵母菌进行石榴酒发酵,期间加入发酵助剂,通过分析石榴酒发酵过程中还原糖、酒精度、总酸、挥发酸和色度的理化指标,探究发酵助剂对石榴酒精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酵母菌株发酵条件下,石榴酒最... 以枣庄青皮石榴为原料,选用三株不同酵母菌进行石榴酒发酵,期间加入发酵助剂,通过分析石榴酒发酵过程中还原糖、酒精度、总酸、挥发酸和色度的理化指标,探究发酵助剂对石榴酒精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酵母菌株发酵条件下,石榴酒最终还原糖降低82%~88%,酒精度升高6%~24%,总酸升高17%~37%,挥发酸降低18%~25%,色度降低15%~32%。结论:添加发酵助剂可加快糖的转化率,降低挥发酸含量,增加酒精度含量,但同时会导致总酸含量稍许增加以及色度值小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酒 发酵助剂 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栖菜褐藻糖胶寡糖组分分析及抗凝血活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雪 任晨瑜 +7 位作者 刘新 张绵松 白新峰 王令书 崔婷婷 史亚萍 刘昌衡 贾爱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0-266,共7页
为研究褐藻糖胶中具有抗凝血活性的寡糖组分,从羊栖菜中分离纯化得到褐藻糖胶(命名为SFF),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化学法测定SFF的单糖组成、分子质量、理化性质。采用盐酸降解法降解SFF,并通过Bio-gel P4凝胶色谱柱... 为研究褐藻糖胶中具有抗凝血活性的寡糖组分,从羊栖菜中分离纯化得到褐藻糖胶(命名为SFF),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化学法测定SFF的单糖组成、分子质量、理化性质。采用盐酸降解法降解SFF,并通过Bio-gel P4凝胶色谱柱对寡糖组分进行有效分离。采用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评价寡糖组分的抗凝血活性,筛选高活性且低分子质量的寡糖组分,通过质谱法解析其结构,探究抗凝血SFF寡糖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SFF主要由岩藻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67.11∶26.69∶2.54∶3.66。SFF分子质量较大为708 kDa,总糖、蛋白、硫酸基质量分数分别为56.44%、1.14%和26.22%。盐酸降解产物经凝胶色谱柱分离得到5种寡糖组分P1~P5,这5种寡糖组分均可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其中P1、P2、P3对APTT的延长作用高于P4、P5,P3的延长作用尤为明显;对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无延长作用。高抗凝血、低分子质量寡糖组分P3的质谱分析表明,P3是一种高纯度寡糖组分,主要由二硫酸化岩藻三糖组成。本实验筛选出一种具有良好抗凝血活性的高纯度寡糖组分,丰富了抗凝血褐藻糖胶寡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褐藻糖胶 寡糖 抗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栖菜褐藻糖胶的结构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雪 王桂宏 +3 位作者 赵福江 周鑫 Mikhail Kusaikin 刘昌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9-84,共6页
为研究羊栖菜褐藻糖胶的结构及其抗氧化活性,以羊栖菜为原料,经CaCl_2溶液提取、DEAE-Sepharose fast flow分离纯化得到褐藻糖胶组分SFP-2。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化学法、高效液相法(HPLC)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IR)对多... 为研究羊栖菜褐藻糖胶的结构及其抗氧化活性,以羊栖菜为原料,经CaCl_2溶液提取、DEAE-Sepharose fast flow分离纯化得到褐藻糖胶组分SFP-2。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化学法、高效液相法(HPLC)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IR)对多糖的纯度、分子量、理化性质、单糖组成以及官能团进行测定,并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亚硝酸盐清除活性和还原力,对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SFP-2分子量均一,为707.0 kDa;总糖含量为66.9%,蛋白含量为3.1%,硫酸基含量为21.2%,不含糖醛酸; SFP-2主要由岩藻糖和半乳糖构成,还含有少量的甘露糖和氨基葡萄糖;红外光谱显示,SFP-2具有硫酸化多糖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上述结果表明SFP-2是一种不含糖醛酸的硫酸化岩藻聚糖。SFP-2具有良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ABTS+自由基、亚硝酸盐活性,其EC50分别为8.94、8.30、16.04、9.87 mg/mL,且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因此,SFP-2是一种不含糖醛酸的,抗氧化活性良好的羊栖菜褐藻糖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硫酸化多糖 褐藻糖胶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巴菌菌丝体多糖的制备及其水解特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岚 马耀宏 +5 位作者 孟庆军 王丙莲 杨俊慧 刘庆艾 彭耀 韩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12-322,共11页
培养基优化实验表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是干巴菌的最适产糖培养基,菌丝体产量和菌丝体多糖产量分别可达7.56 g/L和0.42 g/L。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干巴菌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极显著影响因素及其最优条件为超... 培养基优化实验表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是干巴菌的最适产糖培养基,菌丝体产量和菌丝体多糖产量分别可达7.56 g/L和0.42 g/L。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干巴菌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极显著影响因素及其最优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10 min、醇沉倍数3倍,优化后多糖得率可达6.98%。体外抗氧化实验证明,干巴菌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并且酶水解(纤维素酶、蜗牛酶)和酸水解(硫酸)均可使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采用逐级酸水解结合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多糖结构,其单糖残基分布规律为:支链末端残基由半乳糖和少量甘露糖构成;半乳糖大多分布于支链外侧及支链末端;葡萄糖是主要单糖组分,主要分布于主链及支链内侧;甘露糖主要分布于支链内侧。本研究为酶水解及酸水解方法在多糖领域中的应用及干巴菌多糖的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巴菌 菌丝体多糖 提取工艺 酸解 酶解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皮肤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锡强 王荣春 +4 位作者 王希敏 刘可春 萧崇德 韩利文 侯海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3-437,共5页
目的以皮肤荧光转基因斑马鱼(ktr4:NTR-h Kik GR)为实验动物,研究长春新碱对皮肤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建立皮肤损伤模型。方法取受精后24 h皮肤荧光斑马鱼胚胎,将脱膜后的胚胎分别置于0.01~0.04 mmol·L^(-1)不同浓度的长春... 目的以皮肤荧光转基因斑马鱼(ktr4:NTR-h Kik GR)为实验动物,研究长春新碱对皮肤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建立皮肤损伤模型。方法取受精后24 h皮肤荧光斑马鱼胚胎,将脱膜后的胚胎分别置于0.01~0.04 mmol·L^(-1)不同浓度的长春新碱中,24 h后采用荧光显像的方法对斑马鱼皮肤荧光斑点进行计数和统计处理;同时对鱼体细胞死亡情况进行TUNEL试剂盒检测,确定其皮肤细胞死亡的水平;利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对各组斑马鱼胚胎的caspase-3、KRT4及p5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长春新碱与斑马鱼胚胎共同孵育24 h后,0.02、0.04 mmol·L^(-1)长春新碱明显引起斑马鱼荧光皮肤细胞减少(P<0.01);TUNEL检测表明,长春新碱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引起斑马鱼皮肤细胞凋亡;Western bolt分析显示,0.02、0.04 mmol·L^(-1)长春新碱能诱导斑马鱼胚胎caspase-3和p53表达增加(P<0.01),同时高浓度的长春新碱可使皮肤角蛋白KRT4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利用长春新碱引起斑马鱼皮肤损伤,该局部毒性作用可作为皮肤损伤的造模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新碱 斑马鱼 细胞凋亡 CASPASE-3 P53 KRT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鳕鱼卵中磷脂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晓彬 杨书庆 +6 位作者 吕宪峰 张姗姗 张轩铭 何秋霞 侯海荣 刘可春 韩利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9-182,186,共5页
为了充分利用鳕鱼资源,提高海产品附加值,采用溶剂提取法,以乙醇液为提取溶剂,以磷脂得率及纯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探讨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等四个因素对磷脂提取的影响,并制定出最优鳕鱼卵中磷脂... 为了充分利用鳕鱼资源,提高海产品附加值,采用溶剂提取法,以乙醇液为提取溶剂,以磷脂得率及纯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探讨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等四个因素对磷脂提取的影响,并制定出最优鳕鱼卵中磷脂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鳕鱼卵中磷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1∶10(g/m L)的料液比比例,采用乙醇浓度为90%的乙醇溶剂搅拌提取鳕鱼卵3次,每次提取6 h。该工艺成本低、方法简单、污染少、易于实现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鳕鱼卵 正交实验 磷脂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复合菌饲料添加剂对肉鸡肠道酶活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莹 王婧臻 楚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4-47,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新型双糖酶活性饲料添加剂对肉鸡生长状态的影响。通过在基础日粮中加入活性复合菌制剂(布拉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分别为2×10^8、5×10^8、3×10^9 CFU/g),与对照组(生理盐水)分别对肉鸡进行喂养,... 试验旨在研究新型双糖酶活性饲料添加剂对肉鸡生长状态的影响。通过在基础日粮中加入活性复合菌制剂(布拉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分别为2×10^8、5×10^8、3×10^9 CFU/g),与对照组(生理盐水)分别对肉鸡进行喂养,试验周期为43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加入活性复合菌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强肠黏膜双糖酶(麦芽糖酶、蔗糖酶)活性,促进肠道吸收,其中,十二指肠麦芽糖酶活性在15日龄中最高,可提高52.7%(P<0.05),蔗糖酶活性在25日龄时比对照提高79.3%(P<0.05)。同时,加入活性复合菌饲料添加剂能够降低肉鸡盲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最高可降低85.1%。并且,加入活性复合菌饲料添加剂能够改善肉鸡生产性能,出栏重提高5.73%(P<0.05),料肉比降低1.64%(P<0.05),死淘率降低2.05%(P<0.05)。综上所述,活性复合菌饲料添加剂可增强肠内双糖酶活性,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改善肉鸡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复合菌 饲料添加剂 生长性能 双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