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YOLOv8s的甜菜破损实时检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杨世荣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6期45-48,共4页
针对机收作业中甜菜识别精度不足、实时性较差,进而影响破损率评估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轻量级实时目标检测模型LB-YOLOv8s。该模型以YOLOv8s为基础,设计轻量化主干网络BS-GhostNet,并融合递归空洞自注意力机制,增强模型在复杂... 针对机收作业中甜菜识别精度不足、实时性较差,进而影响破损率评估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轻量级实时目标检测模型LB-YOLOv8s。该模型以YOLOv8s为基础,设计轻量化主干网络BS-GhostNet,并融合递归空洞自注意力机制,增强模型在复杂背景及遮挡条件下的特征提取能力,提升完整与破损甜菜的识别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LB-YOLOv8s在构建的甜菜数据集上取得了92.6%的平均精度,模型参数量控制在9.8×106,台式计算机和嵌入式平台上分别实现了145 FPS和55 FPS的推理速度,较基准YOLOv8s提升7.0个百分点。研究结论为甜菜收获过程中破损率评估与机收效率提升提供了高精度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目标识别 甜菜 注意力机制 YOLOv8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1,2-苯并噻嗪结构的杂原子取代薁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小美 王新 +3 位作者 汲霞 张璟 张华 胡国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38,共5页
以吡罗昔康甲基物为原料,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和活性拼接等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10个结构新颖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MS等表征。通过测定对胰腺癌细胞Capan-1、白血病细胞L1210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活性,评价目标化合物... 以吡罗昔康甲基物为原料,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和活性拼接等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10个结构新颖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MS等表征。通过测定对胰腺癌细胞Capan-1、白血病细胞L1210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活性,评价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6f(IC_(50)=4.8±0.5μmol/L)对胰腺癌细胞Capan-1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b(IC_(50)=2.6±0.3μmol/L)对白血病细胞L1210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c(IC_(50)=2.1±0.2μmol/L)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薁类衍生物的引入,对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薁类衍生物 1 2-苯并噻嗪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盐酸美西律片中盐酸美西律的含量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先娟 张平平 +2 位作者 郑琪霞 王怀生 蔡青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98,共5页
利用荧光胺与盐酸美西律的芳伯胺基生成高度荧光衍生物,检测盐酸美西律片盐酸美西律的含量。实验表明荧光胺与盐酸美西律的芳伯胺基生成的荧光衍生物的最大激发波长为397nm,最大发射波长为387nm。利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衍生条件... 利用荧光胺与盐酸美西律的芳伯胺基生成高度荧光衍生物,检测盐酸美西律片盐酸美西律的含量。实验表明荧光胺与盐酸美西律的芳伯胺基生成的荧光衍生物的最大激发波长为397nm,最大发射波长为387nm。利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衍生条件: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0min,衍生剂加入量2.60 m L。盐酸美西律含量在0.0160μg·m L^(-1)~0.800μg·m L^(-1)的浓度范围内与相对荧光强度存在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809.4x+2024.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此法可用于检测盐酸美西律片盐酸美西律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光光度法 盐酸美西律 荧光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1,2-苯并噻嗪结构的咪唑并[1,2-b] [1,3,4]三氮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新 赵小美 +2 位作者 张平平 汲霞 胡国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0-543,共4页
以吡罗昔康甲基物为原料,利用生物电子等排等药物设计原理,合成8个结构新颖的三氮唑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MS表征。通过测定对胰腺癌细胞Capan-1和白血病细胞L1210的抑制活性,评价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6b(IC50... 以吡罗昔康甲基物为原料,利用生物电子等排等药物设计原理,合成8个结构新颖的三氮唑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MS表征。通过测定对胰腺癌细胞Capan-1和白血病细胞L1210的抑制活性,评价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6b(IC50=3. 6±0. 5μmol/L)对胰腺癌细胞Capan-1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a(IC50=1. 8±0. 2μmol/L)对白血病细胞L1210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咪唑并三氮唑侧链的引入,对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并[1 2-b][1 3 4]三氮唑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功能化碳点荧光探针检测槲皮素 被引量:2
5
作者 杜青青 张平平 +1 位作者 谈琼 陈月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5-839,共5页
以柠檬酸为碳源,硅烷偶联剂为表面包覆剂,一步水热法合成了高效发光硅烷功能化碳点。所得碳点在360nm激发后在450nm处有强荧光发射峰,荧光量子产率最高可达69.2%。基于槲皮素对该碳点荧光的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以硅烷碳点为荧光探针的... 以柠檬酸为碳源,硅烷偶联剂为表面包覆剂,一步水热法合成了高效发光硅烷功能化碳点。所得碳点在360nm激发后在450nm处有强荧光发射峰,荧光量子产率最高可达69.2%。基于槲皮素对该碳点荧光的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以硅烷碳点为荧光探针的简便、灵敏检测槲皮素的分析方法。考察了作用时间、pH值、碳点用量对槲皮素检测的影响,并探讨了荧光猝灭机制。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槲皮素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40.0μmol/L,相关系数(r)为0.9967,检出限为3.8nmol/L。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中槲皮素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功能化碳点(SiCDs) 荧光猝灭 纳米探针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1,2-苯并噻嗪结构的[1,3,4]噻二唑并[3,2-a][1,3,5]三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6
作者 赵小美 王新 +3 位作者 汲霞 张华 张平平 胡国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28,共5页
以吡罗昔康合成中间体(CAS:35511-15-0)为原料,利用活性拼接等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了9个结构新颖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MS等表征。通过测定对胰腺癌细胞Capan-1、白血病细胞L1210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活性,评价目标... 以吡罗昔康合成中间体(CAS:35511-15-0)为原料,利用活性拼接等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了9个结构新颖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MS等表征。通过测定对胰腺癌细胞Capan-1、白血病细胞L1210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活性,评价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6f(IC50=2.4±0.5μmol/L)对胰腺癌细胞Capan-1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h(IC50=5.4±0.2μmol/L)对白血病细胞L1210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g(IC50=3.8±0.2μmol/L)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将吡罗昔康3位的侧链替代为噻二唑并三嗪侧链,对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4]噻二唑并[3 2-a][1 3 5]三嗪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群地平分子印迹聚合微粒的制备及释药研究
7
作者 邢占芬 成洪达 +1 位作者 任粹菊 张平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085-11088,11095,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MAA)、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制备了抗高血压药物尼群地平分子印迹聚合(MIPs),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MIPs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MIPs吸附性能,在模拟体液中研究了MIPs对尼... 以甲基丙烯酸(MAA)、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制备了抗高血压药物尼群地平分子印迹聚合(MIPs),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MIPs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MIPs吸附性能,在模拟体液中研究了MIPs对尼群地平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印迹聚合物为粒径1μm左右微粒,对尼群地平有较好的分子识别性能和特异性吸附,印迹聚合物吸附量远大于非印迹聚合物吸附量;在pH值7.4缓冲溶液中NIPs释药率与时间几乎呈线性关系,释药较快,而MIPs释药平稳,15h释药率达到62%,15~35h时释药率缓慢增长,35h达到83%,表现出明显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尼群地平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钙钛矿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杜淼 郑霄 +3 位作者 胡明悦 马元 杜青青 段悦娜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20,共7页
钙钛矿因具有可调性结构、低缺陷密度、高载流子迁移率以及带隙可调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等光电器件领域。二维钙钛矿材料由于维度和厚度尺寸减小,引起量子限域效应,使得电子-空穴相互作用增强,... 钙钛矿因具有可调性结构、低缺陷密度、高载流子迁移率以及带隙可调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等光电器件领域。二维钙钛矿材料由于维度和厚度尺寸减小,引起量子限域效应,使得电子-空穴相互作用增强,激子结合能增大。因此,二维钙钛矿材料与其块体材料相比表现出了更优异的光电特性,并且稳定性增强,迅速成为二维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剥离法、液相法和气相法等3种二维钙钛矿材料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二维钙钛矿材料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开发一种简单可行的大规模生产大尺寸、高质量、环境友好以及高稳定性的二维钙钛矿材料的制备方法仍然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3种制备方法中气相法是非常有可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大尺寸、高质量二维钙钛矿材料的有效途径,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降低设备成本以及通过改进工艺条件来提高二维钙钛矿材料的生长速度;2)二维钙钛矿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LED等光电器件领域已经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精确调控材料形貌与发光性能等这些基础研究仍然需要更深入的探讨,也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二维材料 太阳能电池 光电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