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型电磁轨道发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伟东 叶文怡 +4 位作者 王炅 成文凭 赵伟康 徐蓉 严萍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1-884,共14页
电磁发射技术是将电磁能转化为动能的新型发射技术,具有初速高、初速可调、性能稳定等优点。增强型电磁轨道发射技术是电磁轨道发射技术的重要分支,具有电感梯度高的显著优点,近年来成为电磁轨道发射的研究热点之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 电磁发射技术是将电磁能转化为动能的新型发射技术,具有初速高、初速可调、性能稳定等优点。增强型电磁轨道发射技术是电磁轨道发射技术的重要分支,具有电感梯度高的显著优点,近年来成为电磁轨道发射的研究热点之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文中主要介绍增强型电磁轨道发射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近年来相关研究机构在建模、计算仿真、试验验证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并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结果表明,增强型电磁轨道发射技术具有增加装置等效电感梯度、降低驱动电流幅值、提升内膛寿命、提高有效载荷比等优点,但也带来电子器件使用限制、装置复杂性和绝缘风险增加等问题,提出了场路耦合计算仿真、一体化绝缘、长寿命、大张力成型、弹炮匹配等关键技术,进一步厘清增强型电磁轨道发射技术和装置的发展及应用方向,加快推进其工程化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发射 增强型发射装置 电感梯度 驱动电流 工程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型储能技术与应用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晓虎 张熊 +2 位作者 王凯 孙现众 马衍伟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398,共14页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储能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了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储能技术呈现百花齐放、多元化发展新态势。其中,功率型储能技术具有功率密度高、响应...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储能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了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储能技术呈现百花齐放、多元化发展新态势。其中,功率型储能技术具有功率密度高、响应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在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调频、平滑新能源波动、负荷跟踪等领域应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剖析了电化学电容器、飞轮储能、超导磁储能等功率型储能的技术原理和性能特征,梳理了各类功率型储能技术未来发展规划,总结了功率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技术研究工作,同时列举了目前国内外功率型储能的工程示范应用典型案例。最后针对各类功率型储能未来在电力系统应用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功率型储能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功率型储能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功率型储能 电化学电容器 飞轮储能 超导磁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子分段直线感应电机推进系统非线性解耦建模方法
3
作者 徐飞 史黎明 +1 位作者 李子欣 李耀华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3-1033,共11页
定子分段直线感应电机在超高速电磁推进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多相直线感应电机定子与动子耦合程度快速时变、供电切换晶闸管开关电流过零关断、供电电缆阻抗随动子位置变化等非线性特性显著,导致现有建模方法难以准确实时地模拟... 定子分段直线感应电机在超高速电磁推进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多相直线感应电机定子与动子耦合程度快速时变、供电切换晶闸管开关电流过零关断、供电电缆阻抗随动子位置变化等非线性特性显著,导致现有建模方法难以准确实时地模拟系统电磁暂态过程。该文将直线感应电机系统依据能量转换特性划分为有效转换、无效转换和电源三部分,采用多相电机定子空间矢量解耦建模和虚拟动子磁链方法,实现了晶闸管与直线电机、电机定子与动子之间的解耦,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硬件在环实验结果表明,数学模型无迭代实时运算步长低至500ns,原理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数学模型与物理实验误差小于7%,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超高速直线感应电机推进系统高性能控制提供建模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供电 多相直线感应电机 晶闸管开关 非线性特性 实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直线感应电机自学习抗扰控制策略
4
作者 徐飞 姜新宇 +2 位作者 李子欣 史黎明 李耀华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71-1783,共13页
高速直线感应电机在跨声速运行时,激波非定常特性引发的抖振现象易导致电机动子速度测量受到强烈不确定扰动,推力控制失稳、跨声速运行失败。该文首先建立了高速直线感应电机自学习数学模型,由历史实验数据学习电机模型参数,依据数学模... 高速直线感应电机在跨声速运行时,激波非定常特性引发的抖振现象易导致电机动子速度测量受到强烈不确定扰动,推力控制失稳、跨声速运行失败。该文首先建立了高速直线感应电机自学习数学模型,由历史实验数据学习电机模型参数,依据数学模型对直线感应电机动子速度进行高精度多步预测。其次由预测速度与传感器量测速度构建滚动预测矩阵,提出基于矩阵列向量变异程度的量测速度可信度计算方法。最后依据预测速度、量测数据及可信度值加权运算,提出不确定扰动下高速直线感应电机自学习抗扰控制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自学习抗扰控制策略对短时不确定扰动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在跨声速时修正速度与实际速度误差小于0.7%,有效解决了不确定扰动导致的电流分量偏离和推力失稳问题,原理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对不确定扰动抑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扰动 直线感应电机 抗扰控制 自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关电容与耦合电感倍压单元的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5
作者 熊振阳 尹靖元 +2 位作者 霍群海 韩立博 韦统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52-2662,共11页
针对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低,需要高增益变换器进行升压变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开关电容与三绕组耦合电感倍压单元的新型高增益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将电荷泵电容、箝位电容、倍压电容与三绕组耦合电感各绕组相... 针对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低,需要高增益变换器进行升压变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开关电容与三绕组耦合电感倍压单元的新型高增益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将电荷泵电容、箝位电容、倍压电容与三绕组耦合电感各绕组相配合,使电压均匀分配,提高变换器电压增益的同时使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显著下降。开关电容中的箝位电容实现了对功率开关管断开瞬间耦合电感漏感能量的缓冲吸收,避免尖峰电压产生的同时,实现了功率开关管的零电流导通,有助于变换器效率的提升。通过模拟仿真和实验对所提变换器工作原理和性能进行了分析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耦合电感 开关电容 倍压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配电网柔性互联设备的电路拓扑与控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国驹 裴玮 +3 位作者 杨鹏 邓卫 朱恩泽 李倩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9,共12页
柔性互联技术可以实现配电网潮流灵活控制,是新型配电网实现坚强架构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中压配电网柔性互联设备的电路拓扑与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可应用于中压配电网柔性互联设备的系统结构,包括应用场景与设备组成部分。然... 柔性互联技术可以实现配电网潮流灵活控制,是新型配电网实现坚强架构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中压配电网柔性互联设备的电路拓扑与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可应用于中压配电网柔性互联设备的系统结构,包括应用场景与设备组成部分。然后,对中压配电网柔性互联的电路拓扑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模块化多电平高压型和变压器降压型两类,并对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最后,对中压配电网柔性互联设备的跟网型和构网型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应用于柔性互联设备时所需面对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柔性互联设备 设备系统结构 电路拓扑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式高精度时统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7
作者 张法瑞 李玉泉 +5 位作者 李步云 徐飞 范满义 王杨睿 史黎明 李子欣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90,共9页
针对高速电磁推进系统的大规模集群和高精度时统需求,提出一种集群式高精度时统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系统采用分层架构,硬件以DSP+ARM+FPGA为核心,软件实现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展示。通过同步触发、时间同步和多源数据融合,... 针对高速电磁推进系统的大规模集群和高精度时统需求,提出一种集群式高精度时统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系统采用分层架构,硬件以DSP+ARM+FPGA为核心,软件实现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展示。通过同步触发、时间同步和多源数据融合,大幅提高了时统融合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同时监测40个分布式测控装置;支持每百μs并行采集20 480路通道数据的功能;分布式装置时间同步精度达μs级。该系统为高速电磁推进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磁推进系统 集群 高精度 时统监测 时间同步 多源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技术在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晓虎 张熊 +3 位作者 张克良 孙现众 王凯 马衍伟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能源消耗量大,既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领域。轨道交通储能技术不仅能够大规模吸收再生制动能量、提高列车的能量利用率,也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拓展轨道交通多种...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能源消耗量大,既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领域。轨道交通储能技术不仅能够大规模吸收再生制动能量、提高列车的能量利用率,也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拓展轨道交通多种能源供应,是实现轨道交通节能、减排、洁净能源的有效利用等“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方式及意义,分析了逆变回馈型和储能型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及应用实例,通过梳理各类储能技术在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回收领域的应用特点,提出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寿命的储能技术是该领域应用的核心。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储能技术的交通能源互联互通基本体系架构,通过“源-网-荷-储”协同规划分析了“轨道交通-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两类能源调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 绿色低碳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金刚石热沉在GaN功率放大器中的应用
9
作者 黄鑫 梁宇 +3 位作者 刘佳奇 丁发柱 古宏伟 谢波玮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2-618,共7页
GaN大功率器件高功率密度和不匹配的散热能力引起结温过高,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发展受限。采用硅基金刚石基板代替常规的钼铜基板作为热沉基板,研究其在器件热管理中的应用。通过COMSOL热场有限元仿真证明硅基金刚石热沉在金刚石薄... GaN大功率器件高功率密度和不匹配的散热能力引起结温过高,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发展受限。采用硅基金刚石基板代替常规的钼铜基板作为热沉基板,研究其在器件热管理中的应用。通过COMSOL热场有限元仿真证明硅基金刚石热沉在金刚石薄膜厚度为0.08 mm厚时,其散热效果与纯金刚石热沉相近。在相同小信号测试条件下,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温度探测。结果显示钼铜热沉器件的最高分布温度为83.8℃,硅基金刚石热沉器件的最高分布温度为73.1℃,比钼铜热沉低10.7℃。随着功率器件热耗增加,硅基金刚石热沉散热能力更加突出,可代替钼铜基板,散热效果与价格昂贵的纯金刚石热沉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金刚石 热沉 GAN 功率放大器 温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靠性分析的模块化微型能量路由器组合策略
10
作者 曹增新 张国驹 +3 位作者 何彦彬 余谦 刘旭 裴玮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6,共10页
为保障野外作业的顺利进行,本文基于模块化微型能量路由器可靠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子模块矩阵连接的组合策略。首先,根据野外保障条件的差异,以便携子模块为基础,提出了模块化微型能量路由器方案,可同时满足团队作业和个人作业的电能需要;... 为保障野外作业的顺利进行,本文基于模块化微型能量路由器可靠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子模块矩阵连接的组合策略。首先,根据野外保障条件的差异,以便携子模块为基础,提出了模块化微型能量路由器方案,可同时满足团队作业和个人作业的电能需要;然后,针对野外作业的高可靠性要求,建立了子模块的可靠性数学模型,并结合产品设计经验,分析影响子模块失效的关键因素;接着,建立了矩阵连接的微型能量路由器的可靠性模型,设计了综合考虑可靠性评估和满足负荷需要的组合控制策略,保障供电可靠性;最后,通过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研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能量路由器 矩阵连接 组合控制策略 模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谐波特征的车用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数字孪生建模方法
11
作者 沈琳 张剑 +2 位作者 温旭辉 魏嘉麟 陈凯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9-228,共10页
针对传统HPMSM模型难以精确描述电机谐波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谐波特征的HPMSM数字孪生建模方法。通过绕组函数和磁场分析得到带有谐波特性的HPMSM参数模型,并基于d-q旋转坐标系建立了HPMSM运行状态模型,推导出各电气量的表达式。... 针对传统HPMSM模型难以精确描述电机谐波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谐波特征的HPMSM数字孪生建模方法。通过绕组函数和磁场分析得到带有谐波特性的HPMSM参数模型,并基于d-q旋转坐标系建立了HPMSM运行状态模型,推导出各电气量的表达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数字孪生仿真平台能够有效揭示HPMSM的空间谐波特性,为精确分析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 数字孪生建模 谐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能源动力系统建模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剑 沈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01-2113,共13页
为解决航行器能源动力系统(EEPS)各组件间存在复杂电磁耦合和机电耦合关系,无法用解析法研究系统动态过程的问题,以采用“交-直-交”级联型拓扑的水下航行器EEPS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较为实用的航行器EEPS各组件建模及参数抽取方法,在保... 为解决航行器能源动力系统(EEPS)各组件间存在复杂电磁耦合和机电耦合关系,无法用解析法研究系统动态过程的问题,以采用“交-直-交”级联型拓扑的水下航行器EEPS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较为实用的航行器EEPS各组件建模及参数抽取方法,在保证所建模型与实物系统输入输出特性一致的前提下,降低模型复杂度,减轻运算负担,满足实时仿真的要求。搭建了包括柴油机、永磁同步电机、三相电压源变流器和螺旋桨的航行器EEPS一体化仿真平台,分别进行典型工况的仿真研究,并与实物系统地面实验及搭载航行器进行实航海试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所建仿真平台与实物系统动静态性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所搭建的仿真平台开展相关控制策略的研究工作,可以缩短台架试验及实航验证时间,进而有效降低系统的研发周期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器 能源动力系统 机电一体化仿真平台 参数抽取 实航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n electrospun carbon-based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capacitors
13
作者 ZHANG Qian YAO Shu-yu +5 位作者 LI Chen AN Ya-bin SUN Xian-zhong WANG Kai ZHANG Xiong MA Yan-wei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2-821,共40页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energy solutions has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Lithium-ion capacitors(LICs),which integrate the high energy densit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with ...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energy solutions has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Lithium-ion capacitors(LICs),which integrate the high energy densit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with the high power density of supercapacitors,have emerged as promising candidates.However,challenges such as poor capacity matching and limited energy density still hinder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Carbon nanofibers(CNFs),with their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mechanical flexibility,and strong compatibility with active materials,are regarded as ideal electrode frameworks for LICs.This review summarizes key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CNF-based LICs,includi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heteroatom doping,and hybridization with transition metal oxides.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each approach are discussed in detail,with a focus on their roles in improving capacitance,energy density,and cycling stability.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material design and guide future research toward high-performance LICs for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capacitors Carbon nanofibers ELECTROSPINNING Energy density Power d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子无铁心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拓扑设计方案及对比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昊岩 许海平 陈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6619-6631,共13页
单级三相全桥驱动拓扑无法保证力矩控制模式的定子无铁心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在全电流指令范围内电枢电流连续。采用增加电枢回路等效电气时间常数的思路,选取Buck+半桥、全桥串联电感、Buck+全桥三种驱动拓扑,对三种驱动拓扑保证电机正常... 单级三相全桥驱动拓扑无法保证力矩控制模式的定子无铁心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在全电流指令范围内电枢电流连续。采用增加电枢回路等效电气时间常数的思路,选取Buck+半桥、全桥串联电感、Buck+全桥三种驱动拓扑,对三种驱动拓扑保证电机正常运行的条件以及不同驱动拓扑的固有属性进行理论分析、说明和对比。在基于数字控制器的三种驱动平台上,使用同一台电机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驱动拓扑均能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实测电流波形证明了关于拓扑特点的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对三种驱动拓扑实测稳态运行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数学分析,为小功率无铁心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子无铁心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Buck+半桥 全桥串联电感 Buck+全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长分段直线感应电机数学建模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飞 李子欣 +2 位作者 孔甘霖 史黎明 李耀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338-5347,I0027,共11页
变长分段直线感应电机参数具有不连续、快速时变及强耦合特性,这给电磁暂态建模带来挑战。该文引入3种时变因子推导出具有参数时变特性的变长分段直线感应电机数学表达式。通过分析变长分段直线感应电机定子与动子的电磁耦合特性及时变... 变长分段直线感应电机参数具有不连续、快速时变及强耦合特性,这给电磁暂态建模带来挑战。该文引入3种时变因子推导出具有参数时变特性的变长分段直线感应电机数学表达式。通过分析变长分段直线感应电机定子与动子的电磁耦合特性及时变因子与状态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定子、动子及时变因子相互解耦的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计算的电压、电流和速度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差别小于6%,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硬件在环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速工况下数学模型可以准确模拟系统的电磁暂态特性,验证了数学模型的解耦能力及数值运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长分段 直线电机 时变因子 解耦 数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飞行器用300 kW高速永磁同步电机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嘉麟 王又珑 +2 位作者 温旭辉 陈晨 李文善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3-1373,共11页
航空飞行器用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损耗密度高、散热条件差,脉宽调制电压供电产生的损耗可能会导致显著的温升,加剧Halbach磁体的退磁风险,影响电机的安全运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Nelder-Mead法的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航空飞行器用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损耗密度高、散热条件差,脉宽调制电压供电产生的损耗可能会导致显著的温升,加剧Halbach磁体的退磁风险,影响电机的安全运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Nelder-Mead法的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以电机损耗和温升为优化目标,使用场路耦合有限元分析法和解析法计算电机在T型三电平变流器供电下的损耗,进而计算电机温升。根据寻优算法搜索最优设计区域,获得优化设计方案。分析Halbach磁体内的磁密分布和涡流损耗,对磁体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抑制退磁和损耗。设计并制造一台300 kW、30000 r/min高速永磁同步电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新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够快速实现多目标寻优,并有效抑制退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飞行器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 HALBACH磁体 Nelder-Mead法 多目标优化 场路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变流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旭 张国驹 +3 位作者 裴玮 朱恩泽 张学 赵军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11,共11页
随着新能源和电力电子的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呈现典型的“双高”特征,但同时也带来低惯性、弱稳定性等问题。构网型(GFM)控制技术可实现变流器自主地建立频率和控制电压,改善对外部电压源的依赖性,提高系统稳定性。对构网型变流器的现状... 随着新能源和电力电子的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呈现典型的“双高”特征,但同时也带来低惯性、弱稳定性等问题。构网型(GFM)控制技术可实现变流器自主地建立频率和控制电压,改善对外部电压源的依赖性,提高系统稳定性。对构网型变流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首先,对跟网型(GFL)控制技术与构网型控制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构网型控制技术是解决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有效途径;然后介绍现有的构网型控制技术,分析构网型控制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构网型控制技术应用于变流器时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力电子 控制系统 变流器 构网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端电压的定子无铁心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换相误差识别与校正
18
作者 李昊岩 许珂豪 +1 位作者 陈曦 许海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642-8652,I0026,共12页
定子无铁心永磁无刷直流电机(ironless-stator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IPMBLDCM)的换相误差问题会导致电机性能下降。已有BLDCM驱动主要使用单级全桥或后级全桥的双级拓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换相误差引起的电路状态变化。... 定子无铁心永磁无刷直流电机(ironless-stator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IPMBLDCM)的换相误差问题会导致电机性能下降。已有BLDCM驱动主要使用单级全桥或后级全桥的双级拓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换相误差引起的电路状态变化。同时,已有换相误差校正控制器主要使用PI控制器,但是PI控制器在处理非线性时变系统时性能下降。针对Buck级联三相半桥双级式拓扑驱动的换相误差问题,详细分析了在电动状态和能耗制动状态,换相时刻前、后电机端电压在多种换相误差情况下的变化,并给出能够在四象限运行状态使用的换相误差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的控制器,并针对研究对象设计换相误差的一步估计方法,加快控制器收敛速度,实现对换相误差的快速识别和校正。最后,在基于数字平台的电机控制系统上对所提理论和设计的控制器进行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子无铁心电机 双级式驱动 换相误差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三电平低调制比区窄脉冲抑制混合调制策略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文善 温旭辉 +1 位作者 张剑 王又珑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6-126,共11页
针对高频三电平变流器运行于低调制比区存在窄脉冲问题,提出开关序列空间平面限制区的概念,并设计一种混合调制策略。建立了基本矢量作用时间和功率器件开关时间的差值函数,在空间矢量平面内分析了该差值函数的图像。以此为依据分析了... 针对高频三电平变流器运行于低调制比区存在窄脉冲问题,提出开关序列空间平面限制区的概念,并设计一种混合调制策略。建立了基本矢量作用时间和功率器件开关时间的差值函数,在空间矢量平面内分析了该差值函数的图像。以此为依据分析了三电平虚拟空间矢量调制产生窄脉冲的区域,提出差值函数值小于零的区域为基本电压矢量序列的限制区,在限制区内无法实现传统虚拟空间矢量所需的基本电压矢量序列。通过限制区面积大小评估调制策略与开关频率的关系,给出不同调制策略下最高开关频率的选定方法。并给出低调制比区新型扇区划分方法,设计混合调制策略。利用三电平基本矢量的冗余性,在不同的区域设计电压矢量序列,进而实现窄脉冲的抑制。仿真及实验结果均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 虚拟空间矢量调制 混合调制 低调制比区 窄脉冲 基本电压矢量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双层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承旭 李琦 +4 位作者 范涛 温旭辉 李晔 王艳艳 谭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51-2259,共9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常规转子分段斜极后转矩脉动仍有较大残余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转矩波形对称性优化的转子两段斜极转矩脉动抑制方法。采用磁路解析模型,对一台电传动用双层内嵌式永磁电机转矩谐波主要特征阶次进行系统分析。电磁有限...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常规转子分段斜极后转矩脉动仍有较大残余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转矩波形对称性优化的转子两段斜极转矩脉动抑制方法。采用磁路解析模型,对一台电传动用双层内嵌式永磁电机转矩谐波主要特征阶次进行系统分析。电磁有限元分析结果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正确性。在磁路解析模型基础上,保持电机电磁性能不变,优化双层内嵌式永磁电机转子磁极参数以抑制转矩特定次谐波,转矩波形对称性明显改善。结合转子两段斜极的措施,对造成转矩脉动的转矩谐波进一步削弱。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转子分段斜极,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基准电机的转矩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双层内嵌 转矩脉动抑制 空载气隙磁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