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河县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赵萍 刘万勇 张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期44-44,50,共2页
根据齐河县的土壤条件、气候资源、地力水平等情况,从选用最适宜的小麦优良品种、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松免耕镇压节水、小麦宽幅精播、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等方面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小麦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关键词 冬小麦 高产 栽培 山东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河县耕地地力现状分析及培肥地力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萍 张秀云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3期186-189,共4页
根据2007年齐河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土壤养分化验结果和小麦、玉米平均单产,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得出了耕地地力变化情况以及当前耕地地力现状,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原因和当前耕地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为今后... 根据2007年齐河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土壤养分化验结果和小麦、玉米平均单产,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得出了耕地地力变化情况以及当前耕地地力现状,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原因和当前耕地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培肥地力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地力现状 培肥地力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与发展方向
3
作者 李启明 范传林 刘相民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3期15-16,共2页
概述了齐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明确了今后齐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方向。
关键词 齐河县 农产品 质量安全 现状 工作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河县粮食生产高产稳产的成功之路
4
作者 李启明 刘相民 范传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4期16-17,共2页
概述了齐河县粮食生产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成就,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 齐河县 粮食生产 措施 成绩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涝灾农业生产自救的建议与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秀云 赵其森 张宗祥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4期6-8,共3页
2010年8月份,鲁西北地区包括济南、德州、聊城等地迎来了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天气,降雨量大、雨期集中,实属罕见。德州市齐河县7.667万hm2夏玉米均不同程度受灾,由于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抗汛救灾,加之督导及时,宣传到位,措施得力,调动一切... 2010年8月份,鲁西北地区包括济南、德州、聊城等地迎来了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天气,降雨量大、雨期集中,实属罕见。德州市齐河县7.667万hm2夏玉米均不同程度受灾,由于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抗汛救灾,加之督导及时,宣传到位,措施得力,调动一切人力、物力,积极抗汛排涝,使绝产面积降至0.567万hm2。采取的农业生产自救措施主要有:疏浚河道保证泄洪畅通;打通竹节沟、开挖排水渠;田间有明显积水的地块挖排水沟排水;地势低洼不能自主排水的地块采取围堰筑坝用机器强制排水;长期连续强降雨使绝大多数农田处于泥涝状态,发动群众顺垄挖掘泥涝沟,降低地下水位,加速地表水渗透顺泥涝沟排出;及时破土晾墒,使作物根系生活在土壤中而不再生长在泥水里;采取人工辅助授粉;增施攻穗肥;适期晚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涝灾 生产自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ABA和6-BA对不同持绿型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及蛋白质含量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东清 李玉玲 +6 位作者 倪英丽 尹燕枰 杨卫兵 崔正勇 张永太 马仁元 王振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1-312,共12页
本文旨在揭示持绿型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对外源激素的响应,认识植物激素调控籽粒灌浆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机制。自盛花期开始,连续4d喷施10mgL^-1脱落酸(ABA)和6.苄基腺嘌呤(6-BA),持绿型品种汶农6号的灌浆期(t... 本文旨在揭示持绿型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对外源激素的响应,认识植物激素调控籽粒灌浆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机制。自盛花期开始,连续4d喷施10mgL^-1脱落酸(ABA)和6.苄基腺嘌呤(6-BA),持绿型品种汶农6号的灌浆期(t3)、活跃生长期(D)、平均灌浆速率(Gmean)、最大灌浆速率(Gmax)、千粒重(TGW)和产量(GY)均大于非持绿型济麦20,且强势粒的各项灌浆参数均大于弱势粒。喷施两种外源激素显著提高两品种的Gmean、Gmax、TGW和GY,对t3和D的影响存在粒位及品种效应。喷施ABA和6-BA均显著提高花后35d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汶农6号强、弱势粒的麦谷蛋白含量,但济麦20强、弱势粒的麦谷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喷施ABA后,汶农6号强势粒花后7~21d的玉米素核苷(zR)含量显著升高;喷施6-BA后,济麦20弱势粒花后14~35d的ZR含量显著升高,而汶农6号强势粒7~21d的赤霉素(GA3)含量显著降低,弱势粒花后7~28d的GA3含量显著提高。喷施外源ABA和6-BA显著提高两品种强势粒花后7~21d的生长素(IAA)和ABA含量。ABA和6-BA处理显著提高花后7~21d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可见,喷施外源ABA和6-BA使小麦内源激素水平变化,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和产量,提高籽粒GS活性和蛋白质含量,改变蛋白质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绿型小麦 激素 灌浆特性 Richard方程 蛋白质含量 谷氨酰胺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唇壁蜂寄生螨安全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仙红 宋美佳 +7 位作者 曹衍斌 张安盛 李丽莉 门兴元 张思聪 庄乾营 翟一凡 于毅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1-418,共8页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凹唇壁蜂Osmia excavata Alfken寄生螨的安全防治药剂进行筛选。通过玻片浸渍法和浸虫法分别室内测定了12种常用杀螨剂和4种常用试剂对凹唇壁蜂蜂茧、成蜂及其寄生螨Tortonia sp.的急性毒力。结果显示,常用药剂...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凹唇壁蜂Osmia excavata Alfken寄生螨的安全防治药剂进行筛选。通过玻片浸渍法和浸虫法分别室内测定了12种常用杀螨剂和4种常用试剂对凹唇壁蜂蜂茧、成蜂及其寄生螨Tortonia sp.的急性毒力。结果显示,常用药剂中的双甲脒、乳酸、次氯酸钠、冰乙酸杀螨效果较好而对壁蜂和蜂茧的杀伤力低,其对蜂螨的LC50分别为81.81 mg/L,0.06 mg/L,0.14 mg/L,0.34 mg/L;对壁蜂成蜂的LC50分别为170.05 mg/L,0.64 mg/L,0.31 mg/L,0.47 mg/L;对蜂茧的LC50分别为5653.30 mg/L,0.47 mg/L,1.2 mg/L,0.59 mg/L。常用药剂哒螨灵杀螨效果较好,对蜂茧安全性高,对蜂茧的LC50为7441.91 mg/L,但对壁蜂成蜂不安全(LC50=648.58 mg/L)。阿维菌素对壁蜂成蜂、蜂茧和蜂螨毒力均较高,LC50分别为0.77 mg/L,122.66 mg/L,126.54 mg/L。因此,推荐使用对蜂螨药效好、对壁蜂和蜂茧安全的药剂双甲脒、乳酸、次氯酸钠和冰乙酸。建议哒螨灵、三氯杀螨醇在出蜂期间禁止使用,可以在茧期使用。常用药剂中唑螨酯、甲维盐及常用试剂中的甲酸等对蜂螨的效果相对较差而对蜂茧的影响较高,因而不建议使用。阿维菌素可用于预先处理蜂巢和蜂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螨 浸渍法 双甲脒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RAPD双引物与单引物PCR扩增多态性效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延坤 陶爱芬 +6 位作者 祁建民 周东新 王涛 张广庆 危成林 兰涛 陈顺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7-262,共6页
以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烟草(Nicotiana tabacum)品种台烟7号和白肋21为材料(GS=0.58),研究了单引物扩增和双引物聚合扩增对RAPD-PCR分子标记多态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双引物反应能够比单引物反应扩增出更多的多态性片段,双引物在白肋21和... 以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烟草(Nicotiana tabacum)品种台烟7号和白肋21为材料(GS=0.58),研究了单引物扩增和双引物聚合扩增对RAPD-PCR分子标记多态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双引物反应能够比单引物反应扩增出更多的多态性片段,双引物在白肋21和台烟7号中扩增出的多态性片段总数是单引物反应扩增出的多态性片段总数的6.6倍。因此,双引物RAPD的运用有助于提高烟草多态性分子标记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RAPD 双引物RAPD PCR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籽粒硬度puroindoline基因在混合麦中变异类型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洁 郭凤芝 +3 位作者 郭钢 李玉莲 樊庆琦 孟庆升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6-8,共3页
为了解混合麦中puroindoline基因的变异类型,利用18份混合麦对puroindoline基因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puroindoline基因类型均为野生型(Pina-D1a/Pinb-D1a)。推测混合麦的形成可能是其它微效基因或者是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为了解混合麦中puroindoline基因的变异类型,利用18份混合麦对puroindoline基因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puroindoline基因类型均为野生型(Pina-D1a/Pinb-D1a)。推测混合麦的形成可能是其它微效基因或者是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造成的,对控制籽粒硬度微效基因的QTL分析和某些生理指标的测定,有助于混合麦籽粒硬度形成机制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硬度 PUROINDOLINE基因 混合麦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力玉米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永慧 杨殿林 +6 位作者 红雨 赵建宁 轩青霞 霍莉莉 谭炳昌 修伟明 王丽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0-599,共10页
为探讨不同地力玉米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通过为期196 d的土壤有机碳矿化培养试验,对高、中、低3种不同地力玉米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力玉米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为探讨不同地力玉米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通过为期196 d的土壤有机碳矿化培养试验,对高、中、低3种不同地力玉米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力玉米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随培养时间延长,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最后趋于平稳;但随地力等级的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逐渐减小。培养结束时,不同地力玉米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地力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最差,固存量最小。同一地力,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较0~20 cm显著降低(P<0.05),表层土壤稳定性较差,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定。伴随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均较初始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有机碳潜在矿化势(Cp)与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MBC和DO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矿化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过程,且当地力等级变化时,各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力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矿化 活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微生物及线虫群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1
作者 沈晓琳 王丽丽 +6 位作者 汪洋 王明亮 杨殿林 赵建宁 李刚 轩清霞 王亮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1-370,共10页
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线虫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降... 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线虫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降低团聚体周转速率,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保护性耕作提高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耕层微生物生物量,尤其对真菌生物量影响显著;保护性耕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团聚体中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但并未改变微生物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线虫多度,提高原状土壤和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线虫群落的成熟度指数和结构指数,但并未改变线虫总数、营养类群、功能团及生态指数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保护性耕作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因地制宜选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团聚体 有机碳 微生物 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不同宽幅间作对大豆光合特性及群体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2
作者 王雅梅 许彦骁 +5 位作者 王亚露 李静 张海芳 杨殿林 赵建宁 轩清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87-2595,共9页
为探究不同农机作业宽幅条件下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光合特性及群体产量的影响,于2018—2019年采用大田试验,以单作玉米(SM)和单作大豆(SSB)为对照,在玉米-大豆2∶1播幅(I21)、2∶2播幅(I22)、2∶3播幅(I23)间作模式下,测定大豆光合指标... 为探究不同农机作业宽幅条件下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光合特性及群体产量的影响,于2018—2019年采用大田试验,以单作玉米(SM)和单作大豆(SSB)为对照,在玉米-大豆2∶1播幅(I21)、2∶2播幅(I22)、2∶3播幅(I23)间作模式下,测定大豆光合指标、生理生长指标以及群体产量。2年的结果表明:各处理大豆冠层上方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日变化呈现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随着大豆宽幅的增加,各间作处理大豆冠层上方的光合有效辐射逐渐增加,但均小于单作。相较于单作,间作处理降低了大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以及地上部生物量,各指标均随着大豆播幅的增加而增加,其中I21处理显著低于I23和SSB处理,I22处理与I2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增加了大豆植株的胞间CO_2浓度(Ci)、叶绿素含量以及株高,各指标均随着大豆播幅的增加而减小,其中I21处理显著高于I23和SSB处理。与单作相比,基于处理总面积的间作玉米产量显著增加,大豆产量显著降低,3种间作处理以籽粒产量为基础的LER(土地当量比)随着大豆播幅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玉米-大豆2∶2、2∶3播幅种植具有间作生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幅间作 大豆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逆境胁迫下施钾对降低小麦盐害的生理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吕金岭 董永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9-40,共2页
在盐逆境下施用钾肥可以增加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提高植株叶片的K+及K+/Na+,增强叶片的保水能力,提高旗叶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用K2O 90kg/hm2处理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再增加施钾量则效果... 在盐逆境下施用钾肥可以增加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提高植株叶片的K+及K+/Na+,增强叶片的保水能力,提高旗叶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用K2O 90kg/hm2处理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再增加施钾量则效果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逆境 盐胁迫 小麦 盐害 生理效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平 马兴亮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8期42-43,53,共3页
选用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连续2a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DH605的农艺性状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株高、穗位高均增加;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率和倒折率显著增加;夏... 选用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连续2a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DH605的农艺性状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株高、穗位高均增加;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率和倒折率显著增加;夏玉米的产量随密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确定了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推广种植DH605最佳密度为67 500株/hm2,为夏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技术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霞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24期147-147,共1页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愈加规模化、产业化,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粮食农作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是现代化种植业生产的重要要求,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多年的玉米绿色增产...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愈加规模化、产业化,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粮食农作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是现代化种植业生产的重要要求,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多年的玉米绿色增产种植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技术,以供参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绿色 增产模式 攻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山东省小麦种植技术应用及推广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孝峰 王亮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22期103-103,共1页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小麦种植技术在使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与传统的小麦种植技术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小麦的产量。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小麦种植业的发展,需要对这一技术进行推广。而本文就主要对山东...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小麦种植技术在使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与传统的小麦种植技术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小麦的产量。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小麦种植业的发展,需要对这一技术进行推广。而本文就主要对山东地区的小麦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推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植技术 应用 推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包衣尿素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宗祥 孙明英 +2 位作者 吕富华 张秀云 李玉玲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2期55-57,共3页
硫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国外硫肥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1]。为研究硫肥在小麦生产上的作用及对小麦产量、产值的影响,进行了"鲁岳"硫包衣尿素与对照普通尿素肥效对比示范试验,结果表明... 硫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国外硫肥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1]。为研究硫肥在小麦生产上的作用及对小麦产量、产值的影响,进行了"鲁岳"硫包衣尿素与对照普通尿素肥效对比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起身期每亩追施13.5 kg硫包衣尿素,与等量普通尿素比较,增加了株高、穗长及有效小穗数,减少了不孕小穗数,促进了小麦个体的生长发育;同时,提高了亩穗数,使小麦群体特征更趋于合理,每亩增产33.15 kg,增幅为6.46%,节本增效61.98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硫包衣尿素 节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力培肥综合配套技术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萍 张秀云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2期52-54,共3页
为进一步探讨秸秆腐熟剂和有机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加快秸秆还田及腐熟剂的推广应用,采用秸秆还田和增施商品有机肥相结合的地力培肥综合配套技术对土壤理化性质、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秸秆腐熟剂和... 为进一步探讨秸秆腐熟剂和有机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加快秸秆还田及腐熟剂的推广应用,采用秸秆还田和增施商品有机肥相结合的地力培肥综合配套技术对土壤理化性质、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秸秆腐熟剂和增施有机肥都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腐熟剂 有机肥 小麦 应用效果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微量元素肥料肥效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平 张立 +1 位作者 曹慧英 马兴亮 《青海农林科技》 2016年第2期81-84,共4页
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为了解增施微量元素肥料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微量元素肥料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锌肥和铁肥均可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增施铜肥和锰肥对产量影响不大。
关键词 冬小麦 微量元素肥料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吨半粮高效生产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平 李延坤 +3 位作者 曹慧英 靖彦 曹衍斌 张莹莹 《青海农林科技》 2016年第1期32-34,共3页
2014年齐河县在粮食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的基础上,集成推广农业新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努力提高单产水平,率先实现吨半粮,并总结出了一套吨半粮高效生产技术。
关键词 齐河县 高产 高效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