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成功再通后延迟性神经功能改善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蓝文雅 杜娟 +4 位作者 邱峰 姜海波 杜明洋 许丽丽 曹辉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9-71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延迟性功能改善(DFI)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急诊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延迟性功能改善(DFI)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急诊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FI)定义为对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分以上的患者在血管成功再通24 h后有4分以上的改善;或对于NIHSS评分≤4分的患者,血管再通24 h后NIHSS评分降至0或1分。DFI定义为早期神经功能无改善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DF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347例患者进入统计分析。平均年龄65岁,男性占比62%,中位NIHSS16分。在347例患者中,185例(53.3%)患者发生EFI。与非EFI组患者相比,EFI组患者年龄(P=0.028)和基线NIHSS评分(P=0.007)更低,症状性颅内出血(P<0.001)以及肺部感染(P=0.002)的发生率更低。在162例非EFI患者中,36例(22.2%)患者出现DFI。与非DFI组患者相比,DFI组患者年龄(P<0.001)和基线NIHSS评分(P<0.001)更低,房颤(P=0.008)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P=0.003)发生比例更低,而吸烟患者的构成比更高(P=0.03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95%CI=0.89~0.98]、基线NIHSS评分(OR=0.88,95%CI 0.81~0.96)、侧支循环(OR=8.33,95%CI 2.41~28.82)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OR=0.20,95%CI 0.04~0.93)是DF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成功再通的患者中,超过一半比例患者发生EFI,而在非EFI患者中也有超过20%的患者发生DFI。年龄、基线NIHSS评分、侧支循环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对于DFI发生至关重要。需关注以上因素以加强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 血管再通 延迟性功能改善 早期神经功能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改善创伤性慢性伤口愈合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7
2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3 位作者 李晓华 黄秀玲 彭青 刘玉秀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31-736,共6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改善创伤性慢性伤口愈合效果的作用,为慢性复杂伤口治疗探讨新思路和方法。方法对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局部给氧3 L/m...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改善创伤性慢性伤口愈合效果的作用,为慢性复杂伤口治疗探讨新思路和方法。方法对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局部给氧3 L/min,干预时间均为12 d,每3天更换一次敷料和管道。干预期后,采用标准湿性疗法或手术治疗至愈合或3个月为止。观察指标:2组干预0、3、6、9、12 d评估测量愈合计分与肉芽组织覆盖率,以及3个月内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12 d 2组愈合计分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说明伤口治疗有效,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芽组织覆盖率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升高,以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01)。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87.50%vs59.38%,P<0.05),愈合时间缩短14 d(P<0.001)。结论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对于复杂难愈的创伤性慢性伤口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新方法,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提高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伤口 负压封闭辅助闭合 负压伤口治疗 局部氧疗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黎明 张雪玲 +2 位作者 林晓光 陈念东 徐连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于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起病至入院时间间隔〈3 d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入院当天采...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于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起病至入院时间间隔〈3 d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入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所有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估,入院7 d内多次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复评,任意1次评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定义为END。对符合入组和排除标准的226例患者按急性脑梗死后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50例(22.1%)和非END组176例(77.9%)。采用单因素分析组间各因素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b A1c水平与END的相关性。结果与非END组相比,END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患病率、NIHS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ASPECT评分0-7分患者比例及血清Hb Alc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Hb A1c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48、1.809,95%CI分别为1.008-1.089、1.429-2.292;P值分别为0.018、0.002)。结论血清Hb A1c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END的危险因素,对END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用于创伤性慢性伤口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3 位作者 郭艳侠 黄秀玲 彭青 李晓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13-16,共4页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用于创伤性慢性伤口除菌抑菌和改善伤口微环境的效果。方法将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24h局部给氧,持续12d。12d后两组...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用于创伤性慢性伤口除菌抑菌和改善伤口微环境的效果。方法将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24h局部给氧,持续12d。12d后两组继续按湿性疗法处理伤口或手术治疗,直至愈合或3个月止。两组干预3、6、9、12d评估测量伤口渗液pH、伤口温度,干预前和12d分泌液细菌培养监测伤口细菌阳性率;3个月内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12d观察组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渗液pH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伤口温度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治疗优化了伤口微环境,强化了除菌抑菌作用,有助于提高伤口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慢性伤口 负压封闭辅助闭合 负压伤口治疗 局部氧疗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极电刀凝切术与传统剥离切除术在儿童扁桃体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剑伟 徐金 +2 位作者 张其昌 韩磊 倪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 比较儿童双侧扁桃体手术中单极电刀凝切与传统剥离切除的优劣。方法选择需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2014年1~7月24例行传统剥离加双极电凝止血,2015年6~8月24例行单极电刀凝切术,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 比较儿童双侧扁桃体手术中单极电刀凝切与传统剥离切除的优劣。方法选择需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2014年1~7月24例行传统剥离加双极电凝止血,2015年6~8月24例行单极电刀凝切术,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贫血、自膜完全脱落时间。结果与剥离绀相比,凝切组手术时问短[(13.4±7.8)minVS.(27.9±11.0)min,t=-5.254,P=0.000],出血量少[(8.7±9.0)ml VS.(70.2±21.0)ml,t=-13.174,P=0.000],术后3天贫血少[0例VS.20例(83%),P=0.000],但白膜脱落时间长[(18.4±1.5)dVS.(15.5±1.5)d,t=6.511,P=0.000]。结论单极电刀凝切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无贫血,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切除术 凝切术 剥离法 贫血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6
作者 刘伟 饶丽华 +2 位作者 郭淑静 陈斌 马正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30例,ASAⅠ~Ⅲ级,年龄60-75周岁,随机均分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全凭静脉组(P组)。分别于手术前...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30例,ASAⅠ~Ⅲ级,年龄60-75周岁,随机均分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全凭静脉组(P组)。分别于手术前1天、术后第3天和第7天测定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和术后第3天检测血清S100β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结果与手术前1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MMSE评分均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恢复正常。S组术后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4例(27%),P组为2例(13%)。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术毕及术后第3天NSE的含量显著增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相比,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并不增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七氟醚 丙泊酚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面CT重建下个体化改良寰椎椎弓根进钉路径的测量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涛 朱裕成 +2 位作者 马军 王德广 王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通过对寰椎椎弓根轴位、矢状位多平面CT重建,测量个体化改良椎弓根进钉路径数据,以期提高寰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方法:20具成人颈椎标本,男11具,女9具,年龄不详。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在寰椎椎弓根轴位像上建立... 目的:通过对寰椎椎弓根轴位、矢状位多平面CT重建,测量个体化改良椎弓根进钉路径数据,以期提高寰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方法:20具成人颈椎标本,男11具,女9具,年龄不详。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在寰椎椎弓根轴位像上建立改良的椎弓根进钉路径,即经椎管外缘和齿突孔外缘划切线L1线,经椎动脉孔内缘画L2线平行于L1线,经L1、L2线之间中点画A线平行于L1、L2线,A线即为改良的寰椎椎弓根进钉路径。根据A线确定并测量椎弓根进钉点、进钉方向等个体化置钉参数,根据测量的置钉参数在标本的寰椎椎弓根置人直径3.5mm皮质骨螺钉。置钉后行螺旋CT扫描,按Ludwing椎弓根置钉安全标准统计椎弓根螺钉误置率。结果:多平面CT重建后影像学测量表明,改良寰椎椎弓根进钉路径的进钉点距寰椎后结节:右侧25.8±1.9mm,左侧25.7±1.8mm,比传统的进钉点(距寰椎后结节18-20mm)更偏外;进钉内倾角度:右侧21.1°±4.6°,左侧20.0°±4.9°,比传统的内倾角(0-10°)更大。20具颈椎标本共置钉40枚,按照Ludwing椎弓根置钉安全标准:0级36枚(90%),1级4枚(10%)。结论:寰椎椎弓根多平面CT重建下建立的改良椎弓根进钉路径,能够获取进钉点、进钉角度的个体化置钉参数。该路径比传统的方法进钉点更偏外,内倾角更大,能够提高寰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螺钉 改良 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后导尿减轻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导尿管刺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沈兴模 饶丽华 +2 位作者 苏小虎 胡北 陈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34-1135,共2页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麻醉复苏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各种不良刺激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最常见原因,如术后疼痛、低氧血症、导尿管刺激引起尿急、尿道痛、气管插管刺激、体位不当、催醒药物的影响等等。本研究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麻醉复苏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各种不良刺激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最常见原因,如术后疼痛、低氧血症、导尿管刺激引起尿急、尿道痛、气管插管刺激、体位不当、催醒药物的影响等等。本研究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男性食管癌患者全麻苏醒期由于导尿管刺激引起的躁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全麻苏醒期 男性患者 导尿管 临床观察 减轻 苏醒期躁动 麻醉复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谵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建军 蔡维奇 +4 位作者 方先林 董洁 嵇福荣 张绍奇 殷中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病情况及其围术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412例行TU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吸烟史、饮酒史(≥3次/周)、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病情况及其围术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412例行TU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吸烟史、饮酒史(≥3次/周)、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既往手术史、服用安眠药史、术前焦虑、术后镇痛、术后膀胱痉挛、术后睡眠障碍和术后缺氧的发生情况。将可能与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发生术后谵妄,发生率为6.6%(27/412)。经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有无饮酒史、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术前焦虑、有无术后镇痛、有无术后膀胱痉挛、有无术后睡眠障碍及有无术后缺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20);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854,95%CI(1.601,9.279),P=0.003〕、高血压病史〔OR=3.732,95%CI(1.448,9.622),P=0.006〕、术后膀胱痉挛〔OR=4.450,95%CI(1.693,11.700),P=0.002〕、术后睡眠障碍〔OR=3.122,95%CI(1.283,7.594),P=0.012〕、术后缺氧〔OR=4.196,95%CI(1.330,13.237),P=0.014〕进入回归方程。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史、术后膀胱痉挛、术后睡眠障碍、术后缺氧是TURP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谵妄 前列腺增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用药预防芬太尼术后镇痛期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饶丽华 胡北 +5 位作者 苏小虎 陈斌 刘伟 池安勤 刘尚荣 纪玮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925-926,共2页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芬太尼 疗效观察 术后镇痛 复合用药 预防 静脉自控镇痛 术后切口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前部与载距突关系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11
作者 王冰 李涛 +5 位作者 朱裕成 王德广 马军 邱勇 杨春 高殿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研究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解剖关系,探讨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向载距突置钉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观察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解剖形态。用解剖测量法、数字化X线摄影法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法,测量36只跟骨标本的前部和载距突数据,确定自... 目的研究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解剖关系,探讨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向载距突置钉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观察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解剖形态。用解剖测量法、数字化X线摄影法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法,测量36只跟骨标本的前部和载距突数据,确定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向载距突进钉点和方向。在标本上模拟置钉,评价置钉的安全性。结果跟骨前部与载距突具有密切的解剖关系。跟骨前部长(22.27±2.96)mm,宽(23.60±1.99)mm,高(25.25±3.03)mm。载距突长(24.24±2.27)mm,宽(15.44±1.41)mm,高(10.96±1.25)mm,前倾角(39.13±5.28)°,外倾角(27.78±4.36)°。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取两点向载距突置钉,前点进钉方向为上斜角(21.37±3.35)°,后斜角(22.39±3.13)°,有效固定长度(43.16±2.12)mm;后点进钉方向为上斜角(33.60±4.15)°,后斜角(10.09±1.03)°,有效固定长度(44.69±2.32)mm。模拟置钉,无螺钉穿透跟骨前部上面的骨皮质。结论载距突是跟骨骨折螺钉置入的理想位置,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可以向载距突安全地置钉,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相互关系决定螺钉进钉方向和长度。这些数据为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载距突 解剖学 测量 骨折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加宁 冯伟 +1 位作者 朱美玲 林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23-724,共2页
随着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以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和发展,双镜联合(腹腔镜+胆道镜)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胆总管结石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围术期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0
13
作者 汪惠 陈元杰 +1 位作者 陈玲 张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527,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与围术期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在全麻下接受择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75岁,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根据...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与围术期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在全麻下接受择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75岁,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检测患者术前2d、术后2、7d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7dPOCD发生率为37.8%;与术前2d比较,POCD组患者术后2、7d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与非POCD组比较,POCD组患者术后2、7d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2、7d血浆皮质醇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POCD发生率较高,术后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可能与POCD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皮质醇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斌 刘伟 +1 位作者 胡北 饶丽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19-1120,共2页
对于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剖宫产手术,选择全身麻醉,但全身麻醉的方式及麻醉药物对产妇和胎儿可能有影响,因此在麻醉过程中,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对麻醉的质量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低浓度七氟醚复合瑞... 对于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剖宫产手术,选择全身麻醉,但全身麻醉的方式及麻醉药物对产妇和胎儿可能有影响,因此在麻醉过程中,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对麻醉的质量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低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过程中对产妇生命体征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手术 瑞芬太尼 七氟醚 低浓度 复合 手术中 椎管内麻醉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春 朱裕成 +5 位作者 王冰 马军 李涛 杨光辉 孔祥如 史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152,148,共5页
目的比较邻近双椎联合内固定椎体内植骨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邻近双椎联合内固定椎体内植骨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各18例,比较手术后椎体高度变化,病椎愈合情况,... 目的比较邻近双椎联合内固定椎体内植骨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邻近双椎联合内固定椎体内植骨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各18例,比较手术后椎体高度变化,病椎愈合情况,并随访观察。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影像学改变和患者自觉症状改变。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是8~2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术后1w及末次随访,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椎体均示愈合良好,无蛋壳现象发生。脊柱畸形得到矫正。结论邻近双椎联合内固定椎体内植骨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有各自适应症、禁忌症和优缺点,在各自手术适应症下安全手术,其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脑小血管病负荷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杜娟 陈念东 +1 位作者 张雪玲 肖露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与脑小血管病(CSVD)负荷轻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1例,根据脑卒中后3个月PSD发生情况分为PSD组86例,非PSD组215例。所有患者根据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美国国立卫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与脑小血管病(CSVD)负荷轻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1例,根据脑卒中后3个月PSD发生情况分为PSD组86例,非PSD组215例。所有患者根据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于入院当日完善患者人口学和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等资料。结果 PSD组年龄、高血压、入院NIHSS评分、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加和重度CSVD负荷评分明显高于非PSD组,轻度CSVD负荷评分和中度CSVD负荷评分明显低于非PSD组(P<0.05)。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中,首先矫正人口学因素(年龄和性别),以轻度CSVD负荷评分为参照,中度CSVD负荷评分(OR=1.32,95%CI:1.29~4.56,P=0.04)和重度CSVD负荷评分(OR=3.02,95%CI:1.35~7.07,P=0.01)与PSD的发生独立相关。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变量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中,矫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NIHSS评分、收缩压,仍以轻度CSVD负荷评分为参照,中度CSVD负荷评分对PSD失去了预测价值(OR=1.26,95%CI:0.96~4.16,P=0.65),重度CSVD负荷评分(OR=2.65,95%CI:1.11~6.92,P=0.04)与PSD联系依然存在。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SVD负荷严重程度与患者3个月后PSD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脑梗死 认知障碍 脑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同期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前列腺增生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建军 蔡维奇 +4 位作者 董洁 方先林 嵇福荣 张绍奇 殷中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483-3485,共3页
目的评价腔内同期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月—2010年6月收治的17例行腔内同期手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 目的评价腔内同期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月—2010年6月收治的17例行腔内同期手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6.4 min,未出现大出血、输尿管穿孔、电切综合征等严重术中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其中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滑入肾盂,二期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成功。术后2个月复查B超未见结石残留。术后6个月随访未出现永久性尿失禁、尿道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最大尿流率较术前明显升高,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同期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前列腺增生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前列腺增生 输尿管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置钉角度参考标志的可靠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裕成 马军 +2 位作者 李涛 王冰 杨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置钉角度参考标志的可靠性。方法:完整成人颈椎骨性标本10具,男、女各5具,模拟施行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术前对C3~C7进行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确定椎弓根进钉轴,并以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 目的:探讨下颈椎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置钉角度参考标志的可靠性。方法:完整成人颈椎骨性标本10具,男、女各5具,模拟施行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术前对C3~C7进行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确定椎弓根进钉轴,并以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内倾角和上倾角的参考标志,测量椎弓根进钉轴与同侧椎板的夹角(PL角)及与侧块后表面的夹角(PLM角),术中以相同参考标志和置钉角度置入 椎弓根螺钉。术后复查CT并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的7停确率:0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级,穿破柞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25%;2级,螺钉直径的25%.50%穿破椎弓根:3级,螺钉直径〉50%穿破椎弓根;2级和3级螺钉为误置。对颈椎标本各节段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分级与椎弓根的宽度与高度进行相关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2月,用同样方法对6例患者进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手术,评估置钉准确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0具颈椎标本的下颈椎椎弓根的PL角,C3、C4〉C5、C6〉C7:PLM角,C3、C4〈C5〈C6〈C7。10具颈椎标本C3~C7共置入椎弓根螺钥‘100枚,术后CT判断螺钉位置,0级65枚,1级26枚,2级6枚,3级3枚,误置率为9%。误置节段分布:C34枚,C43枚,C51枚.C61枚。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分级与椎弓根的宽度呈负相关(r=-0.356,P=0.000),与椎弓根的高度无显著相关性(r=-0.187,P=O.058)。6例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34枚,其中0级21枚,1级9枚,2级3枚,3级1枚,椎弓根螺钉误置率11.7%。术后随访14~19个月(平均16.5个月),无椎动脉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仅1例患者术后遗留上肢神经根性疼痛。结论:下颈椎椎板、侧块可以作为相应椎弓根螺钉置入角度的可靠参考标志:下颈椎椎弓根的置钉角度并不都垂直于同侧柞板和侧块,不同节段椎弓根的置钉角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椎板 侧块 置钉角度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马军 朱裕成 李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7-893,共7页
目的:观察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分析螺钉误置的临床特征。方法:32例施行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25-74岁(51.5±13.6岁)。颈椎骨折/脱位1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8例,颈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1例,颈椎管内肿瘤7... 目的:观察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分析螺钉误置的临床特征。方法:32例施行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25-74岁(51.5±13.6岁)。颈椎骨折/脱位1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8例,颈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1例,颈椎管内肿瘤7例(神经鞘瘤3例,脊膜瘤3例,室管膜瘤1例)。术前进行颈椎CT三维重建,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并测量椎弓根的内倾角、矢状面角度及直径、长度等参数;术中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复查颈椎CT观察椎弓根螺钉位置,按照Lee等的方法判断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性:0级,螺钉未穿破椎弓根;1级,螺钉穿破椎弓根〈25%的螺钉直径;2级,螺钉穿破椎弓根〉25%,但〈50%的螺钉直径;3级,螺钉穿破椎弓根〉50%的螺钉直径。2级和3级判为螺钉误置,分析椎弓根螺钉误置的特点;观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因术中置钉困难更改为侧块螺钉3枚,改为寰椎椎板钩1枚,共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147枚(上颈椎40枚,中下颈椎107枚),椎弓根螺钉位置0级53枚,1级67枚,2级17枚(上颈椎2枚,下颈椎15枚),3级10枚(上颈椎1枚,下颈椎9枚)。椎弓根螺钉总误置率为18.3%(2级+3级);外侧壁穿破17枚,下壁5枚,上壁4枚,内侧壁1枚。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7.5%)显著低于中下颈椎(22.4%)(P〈0.05);椎弓根外侧壁穿破率(11.5%)高于上壁(2.7%)、下壁(3.4%,)及内侧壁(0.7%)(P均〈0.01)。5例患者6枚螺钉术中椎弓根钉道攻丝后活动性出血,予骨蜡封堵及置入螺钉后即止血,无血肿或脑缺血梗死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肢神经根刺激症状,予颈椎制动、神经营养治疗,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4个月好转。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率较高,但相关并发症较少;穿破椎弓根外侧壁多于内侧壁、上壁或下壁;中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高于上颈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弓根螺钉 误置 并发症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20
作者 王万虹 张荣林 +3 位作者 丁浩 陈军 周浩 常慧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前瞻、对照研究,将行急诊PCI治疗的207例STEMI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前瞻、对照研究,将行急诊PCI治疗的207例STEMI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106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观察组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对照组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600 mg。同时两组均给予静脉内注射2 000-10 000 IU普通肝素进行抗凝处理。行PCI术后观察组患者予替格瑞洛90 mg,2次/d;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有3例患者因血栓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 3级且无明显狭窄无需支架置入而排除,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1年随访期间失访5例,其中观察组2例,对照组3例。最终符合入选条件并完成随访的患者共199例,观察组98例,对照组101例。治疗后观察组TIMI 3级患者85例(86.7%),对照组78例(7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校正的TIMI帧数、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半径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较为明显,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后1年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4和0.03);用药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高,用药后24 h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治疗后1年,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5.3%,对照组为28.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治疗后1年,观察组出现鼻黏膜出血3例,牙龈出血1例,尿路出血2例,出血发生率6.1%;对照组出现鼻黏膜出血3例,出血发生率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STEMI患者行PCI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主要致命性及其他主要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