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西南州林下菌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开松 李文清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5期75-77,共3页
林下菌药产业是最具有林业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发展林下菌药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林下资源节约土地,还能提升森林管护水平和维护森林生态多样性,同时额外增加林农收入。近年来,黔西南州凭借... 林下菌药产业是最具有林业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发展林下菌药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林下资源节约土地,还能提升森林管护水平和维护森林生态多样性,同时额外增加林农收入。近年来,黔西南州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森林资源和土壤环境等优势,大力推动林下菌药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的林下菌药产业发展格局。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分析了黔西南州林下菌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所暴露出的问题,推出具体改善措施以及应对策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州 林下经济 菌药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黔西南州野生石斛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邓朝义 黎剑 +3 位作者 黄凌昌 许俊波 廖德胜 王国虎 《河南农业》 2020年第26期30-31,共2页
黔西南州兰科石斛属植物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计有23种野生分布种,多数种类处于濒危状态,野外资源急剧减少,急需采取原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回归工程。
关键词 石斛属 野生资源 黔西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芭蕉芋主产区芭蕉芋品种栽培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2
3
作者 唐虎 彭富海 张滔 《耕作与栽培》 2020年第4期63-64,共2页
1998年以来,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注重芭蕉芋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选育工作,已收集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芭蕉芋种质资源21份,2020年在兴仁县雨樟镇雨樟村黄家洞芭蕉芋主产区建立芭蕉芋种质资源圃1670 m^2,筛选出优良芭蕉芋... 1998年以来,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注重芭蕉芋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选育工作,已收集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芭蕉芋种质资源21份,2020年在兴仁县雨樟镇雨樟村黄家洞芭蕉芋主产区建立芭蕉芋种质资源圃1670 m^2,筛选出优良芭蕉芋种质“兴芋3号”,将“兴芋3号”与当地栽培品种“兴芋1号、兴芋2号”、地方老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性进行鉴定,筛选出适应性强和丰产性好的优良芭蕉芋种质,解决芭蕉芋品种单一的矛盾,为当地种植芭蕉芋提供优质高产品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蕉芋 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铁皮石斛种子快繁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金忠 王秋 +2 位作者 唐德娟 张滔 韦元生 《耕作与栽培》 2018年第5期36-37,35,共3页
以贵州省黔西南州的野生铁皮石斛为材料,在已有快速繁殖的基础上,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胚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0. 1mg/L+6-BA0. 2mg/L;原球茎增殖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NAA0. 5mg/L+6-BA... 以贵州省黔西南州的野生铁皮石斛为材料,在已有快速繁殖的基础上,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胚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0. 1mg/L+6-BA0. 2mg/L;原球茎增殖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NAA0. 5mg/L+6-BA0. 2mg/L;组培瓶苗壮苗的培养基1/2MS+NAA0. 1mg/L+6-BA0. 5mg/L;在保护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组织培养 增殖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西甜瓜产业分析及发展对策
5
作者 张华峰 黄芸萍 +4 位作者 应泉盛 彭富海 陈珺 江河 王毓洪 《长江蔬菜》 2020年第22期76-79,共4页
阐述了黔西南州西甜瓜产业的现状,总结了黔西南州西甜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科学提出了黔西南州西甜瓜产业的六大优势,并提出7条促进黔西南州西甜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黔西南州 西甜瓜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肥施用时期对喀斯特区域杂交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敏 何志旺 +1 位作者 张恒栋 张发丽 《中国稻米》 2018年第4期132-134,共3页
为探讨喀斯特区域杂交水稻穗肥施用时期,进一步稳定水稻产量,于2015年以Y两优1号、渝优7109、江优919为材料,开展了不同穗肥施用时期对杂交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杂交水稻品种均以倒3叶期施穗肥的处理水稻产量最高,... 为探讨喀斯特区域杂交水稻穗肥施用时期,进一步稳定水稻产量,于2015年以Y两优1号、渝优7109、江优919为材料,开展了不同穗肥施用时期对杂交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杂交水稻品种均以倒3叶期施穗肥的处理水稻产量最高,比其他处理分别高4.26%~9.01%、2.12%~19.22%、3.43%~9.93%,差异显著;倒3叶期施穗肥的处理水稻千粒重、穗长都最大,分别比其他处理高0.20%~6.42%和0.85%-11.77%;水稻的株高、上3叶长和叶宽,均表现为随着穗肥施用时期的推迟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肥 施肥时期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5
7
作者 苏荣荣 周佳佳 +3 位作者 刘洪亮 刘波 唐德娟 张泽志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7期96-99,共4页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作为一种食(药)用菌,其品质与生长环境有直接关系。通过对黔西南州地区黑木耳的栽培季节、栽培配方、场地选择、田间栽培准备、刺孔管理、水分管理、采收及晾晒等多个环节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黑木耳高产高...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作为一种食(药)用菌,其品质与生长环境有直接关系。通过对黔西南州地区黑木耳的栽培季节、栽培配方、场地选择、田间栽培准备、刺孔管理、水分管理、采收及晾晒等多个环节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黑木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栽培技术 黔西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引进绿叶蔬菜品种试验初报
8
作者 王秋 周佳佳 +1 位作者 张发丽 罗国兵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503-504,508,共3页
对8个宁波蔬菜新品种在黔西南州种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总体评价进行了统计和测定。结果表明:甬青8号(青梗菜)、沙拉55号(生菜)、初绿江南(青梗菜)、初绿翡翠(青梗菜)、初绿速成(鸡毛菜)5个品种抗逆性、抗病性强,商品性良好,适... 对8个宁波蔬菜新品种在黔西南州种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总体评价进行了统计和测定。结果表明:甬青8号(青梗菜)、沙拉55号(生菜)、初绿江南(青梗菜)、初绿翡翠(青梗菜)、初绿速成(鸡毛菜)5个品种抗逆性、抗病性强,商品性良好,适宜黔西南州当地种植,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叶蔬菜 新品种 试验 黔西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氮肥运筹对大穗型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黄婷婷 张发丽 +3 位作者 石明 张恒栋 杨敏 张春林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期12-14,共3页
氮肥运筹方式是水稻栽培的一项重要环节,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两个大穗型水稻品种Q优5号和内5优H25为材料,氮肥总量设3个处理,分别为纯氮240 kg/hm^2、285 kg/hm^2和330kg/hm^2,在氮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设置两个... 氮肥运筹方式是水稻栽培的一项重要环节,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两个大穗型水稻品种Q优5号和内5优H25为材料,氮肥总量设3个处理,分别为纯氮240 kg/hm^2、285 kg/hm^2和330kg/hm^2,在氮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设置两个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7:3和8:2。结果表明:总氮量的大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穗肥调控,可以改变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在较低氮素水平下也能得到较高产量。两个大穗型水稻品种最佳总氮水平是285 kg/hm^2,最佳穗粒肥施用比例为S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运筹 大穗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属种质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8
10
作者 李祥栋 潘虹 +4 位作者 陆秀娟 魏心元 陆平 石明 练启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9-238,共10页
对108份薏苡属种质资源的2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和分类。结果表明,全部材料涵盖了薏苡属的2个种和4个变种,除了花药色表现一致外,其他9个描述型性状(芽鞘色、叶鞘色、幼苗叶色、柱头色、幼果颜色、果壳色、喙的有无、总苞形状、... 对108份薏苡属种质资源的2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和分类。结果表明,全部材料涵盖了薏苡属的2个种和4个变种,除了花药色表现一致外,其他9个描述型性状(芽鞘色、叶鞘色、幼苗叶色、柱头色、幼果颜色、果壳色、喙的有无、总苞形状、总苞质地)的多样性指数在0.5519~1.6475之间,12个数值型性状(株高、着粒层、主茎粗、叶长、叶宽、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主茎节数、分枝节位、百粒重、粒长、粒宽)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3.01%~60.09%。相关分析发现,大部分数值型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主成分分析将表型性状分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7.363%。聚类分析将108份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小、节数少和分枝节位低等特点;类群Ⅱ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西南和南方地区及东南亚的较低纬度地区,表现为植株高度、茎粗、节数及叶片大小等表现中等、分蘖数偏低等特点;类群Ⅲ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主要表现为植株茎秆高大粗壮、叶片大、节数多和分枝节位高、分蘖多、生物量大等特征。大部分材料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性和不同的表型特征,可以作为薏苡新品种选育和改良的优异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 种质资源 多样性 薏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糯高粱品种(系)产量稳定性和区域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谢嵘 任明见 +2 位作者 李祥栋 彭义 涂有能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利用AMMI对8个贵州糯高粱品种(系)在6个试点的区试产量数据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糯高粱产量性状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8个糯高粱品种(系)平均产量顺序为红茅糯1号>红台粱>赤水红粱2号>茅红糯2号&... 利用AMMI对8个贵州糯高粱品种(系)在6个试点的区试产量数据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糯高粱产量性状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8个糯高粱品种(系)平均产量顺序为红茅糯1号>红台粱>赤水红粱2号>茅红糯2号>赤水红粱1号>遵红1301>黔高8号>红茅糯2号,而且基因型、环境和G×E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环境>G×E>基因型;与线性回归模型相比,AMMI模型能够更好地分析基因型和环境之间的互作效应;IPCA 1、IPCA 2分别解释了G×E效应的56.41%和36.30%,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遵红1301、赤水红粱2号、红茅糯1号、红台粱和茅红糯2号与试点贵阳、平塘、安顺之间表现出正的互作效应,与金沙、黔东南和黔西南试点的互作效应为负;红茅糯2号、黔高8号、赤水红粱1号与试点金沙、黔东南和黔西南的互作效应为正,与试点贵阳、平塘、安顺间的互作效应为负。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分析显示,遵红1301和茅红糯2号的稳定性较好,赤水红粱2号和红茅糯1号的适应性强,但是稳定性较差;黔西南、平塘和金沙的地点鉴别力强,安顺的鉴别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稳定性 基因型 环境 地点鉴别力 AMM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薏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滔 耿红 《农技服务》 2019年第12期80-82,共3页
为贵州省薏苡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总结了贵州薏苡产业在种植、产品加工、科研开发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栽培技术落后、品种更新慢、精深加工能力缺乏和科技支撑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加强产业发展规划... 为贵州省薏苡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总结了贵州薏苡产业在种植、产品加工、科研开发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栽培技术落后、品种更新慢、精深加工能力缺乏和科技支撑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种植加工技术水平和加强品牌建设等促进贵州薏苡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产业发展 现状 对策措施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种质资源及其遗传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波 李祥栋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53,共5页
总结了薏苡在种质资源收集、分类及分子标记的应用现状,综述了薏苡在细胞遗传学、远缘杂交、遗传改良和基因发掘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薏苡在种质资源和遗传特性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种质资源 遗传学 薏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祥栋 陆秀娟 +3 位作者 潘虹 魏心元 石明 苏跃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8-15,共8页
薏苡营养价值高且是中药配方的重要组分,为典型的药(医)食同源作物,已经发展为极具区域性的特色杂粮作物。薏苡是C_(4)高光效作物,但籽粒单产相对较低,有效提升育种水平已成为提高薏苡产量的关键因素。为薏苡高产品种的选育提供思路,从... 薏苡营养价值高且是中药配方的重要组分,为典型的药(医)食同源作物,已经发展为极具区域性的特色杂粮作物。薏苡是C_(4)高光效作物,但籽粒单产相对较低,有效提升育种水平已成为提高薏苡产量的关键因素。为薏苡高产品种的选育提供思路,从薏苡属作物科学本源出发,阐述当前薏苡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品种选育与利用的研究现状,并提出薏苡属作物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遗传基础 遗传育种 薏苡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秸秆与杂交狼尾草混合青贮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龙兴 龚正发 +4 位作者 周佳佳 朱欣 陈秀华 付浩 王松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146,共4页
为充分利用薏苡秸秆资源,增加饲料来源,本文研究了薏苡秸秆与杂交狼尾草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对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处理:薏苡秸秆单独青贮(Y_(100))、10%薏苡秸秆和90%杂交狼尾草(Y_(10)Z_(90))、20%薏苡秸秆和80%杂交狼尾草(Y_(20... 为充分利用薏苡秸秆资源,增加饲料来源,本文研究了薏苡秸秆与杂交狼尾草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对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处理:薏苡秸秆单独青贮(Y_(100))、10%薏苡秸秆和90%杂交狼尾草(Y_(10)Z_(90))、20%薏苡秸秆和80%杂交狼尾草(Y_(20)Z_(80))、30%薏苡秸秆和70%杂交狼尾草(Y_(30)Z_(70))、40%薏苡秸秆和60%杂交狼尾草(Y_(40)Z_(60))、50%薏苡秸秆和50%杂交狼尾草(Y_(50)Z_(50)),青贮60 d后测定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Y_(20)Z_(80)组的粗蛋白质、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含量最高,但是pH、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表明Y_(20)Z_(80)混合比例青贮饲料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相对较好。因此,从秸秆最大化利用和饲料营养价值的角度考虑,以添加20%薏苡秸秆和杂交狼尾草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秸秆 杂交狼尾草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册亨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11
16
作者 邓可 许俊波 +2 位作者 廖德胜 卢永成 邓忠治 《贵州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51-55,共5页
通过梳理册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找到了册亨县油茶种植面积经历起伏的原因,并提出了转变产业发展的理念。从良种引用、地方种质利用、苗木生产、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对应的建议。... 通过梳理册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找到了册亨县油茶种植面积经历起伏的原因,并提出了转变产业发展的理念。从良种引用、地方种质利用、苗木生产、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对应的建议。以期为册亨县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产业发展 良种 册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托竹荪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秋 王汝成 贺尔闪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2期62-63,共2页
红托竹荪属于鬼笔科竹荪属,是目前已知的竹笋品种中品质最好的一种,在食用菌中备受世界各国青睐,市场发展空间广阔。20世纪红托竹荪已被人工驯化成功,目前在全国各地都可进行人工栽培。本文主要研究红托竹荪的栽培方式,为红托竹荪栽培... 红托竹荪属于鬼笔科竹荪属,是目前已知的竹笋品种中品质最好的一种,在食用菌中备受世界各国青睐,市场发展空间广阔。20世纪红托竹荪已被人工驯化成功,目前在全国各地都可进行人工栽培。本文主要研究红托竹荪的栽培方式,为红托竹荪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 价值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石漠化地区山豆根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富海 赵伟 +3 位作者 支永明 唐虎 许燕 刘波 《耕作与栽培》 2019年第3期24-26,共3页
山豆根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治疗湿热黄疸、心率失常等功效,其根部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具有抗癌和抗霉菌作用。研究山豆根高产栽培技术,既满足临床医药的需求,又可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 山豆根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治疗湿热黄疸、心率失常等功效,其根部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具有抗癌和抗霉菌作用。研究山豆根高产栽培技术,既满足临床医药的需求,又可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和农民就地就业问题,实现增产增收,为老百姓提供一条发展致富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高产栽培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本油料植物油茶的品质研究展望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德胜 许俊波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6期11-13,共3页
植物食用油因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受到人们的青睐,与草本油料植物相比,木本油料植物营养价值高,且不占用大量耕地。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或者灌木,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发展油茶种植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和生态... 植物食用油因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受到人们的青睐,与草本油料植物相比,木本油料植物营养价值高,且不占用大量耕地。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或者灌木,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发展油茶种植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和生态效益。品质评价是油茶良种、适种选择的基础。本文从发展木本油料植物的意义、油茶品质研究的现状及展望出发,以期为油茶种植、良种、适种选择及品质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油料 油茶 品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厂茶研究进展及保护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苇 陈兴 +3 位作者 邓朝义 赵章林 廖德胜 卢永成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4期10-15,共6页
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是茶组植物中较原始的种之一,在系统进化上处于较原始的位置,对于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化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系统阐述了大厂茶在茶组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位置、演化、形态学、生理学、地理分布、分子生... 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是茶组植物中较原始的种之一,在系统进化上处于较原始的位置,对于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化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系统阐述了大厂茶在茶组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位置、演化、形态学、生理学、地理分布、分子生物学、化学成分等研究,分析了大厂茶的保护现状,并对大厂茶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厂茶 种质资源 研究 保护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