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汁乳菇菌丝体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洪 邓功成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0,共2页
对红汁乳菇其菌丝的营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红汁乳菇菌丝生长所需的碳源以玉米粉、葡萄糖、马铃薯淀粉为好;氮源可选择蛋白胨、酵母膏;适宜的C/N比为20∶1~25∶1;最适生长温度为25℃;培养基最适生长的pH为6.0~7.0;培养基中加入生长... 对红汁乳菇其菌丝的营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红汁乳菇菌丝生长所需的碳源以玉米粉、葡萄糖、马铃薯淀粉为好;氮源可选择蛋白胨、酵母膏;适宜的C/N比为20∶1~25∶1;最适生长温度为25℃;培养基最适生长的pH为6.0~7.0;培养基中加入生长因子对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无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汁松乳菇 菌丝体 营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生料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邓功成 陈江涛 高礼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8-179,共2页
关键词 鸡腿菇 秸秆 生料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泽陆蛙繁殖生态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熊洪林 刘燕 +1 位作者 覃龙江 熊志斌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539,F0002,共6页
采用野外定点观测、室内解剖观测和调查访问等方法,于2007年4月~2009年7月观察贵州茂兰地区泽陆蛙的繁殖生态。结果表明,泽陆蛙体色多样,常态型(Ⅰ型)和背纵线型(Ⅱ型)为主要类型。泽陆蛙具有迁移繁殖习性,刚栽上秧苗的稻田为理想求偶... 采用野外定点观测、室内解剖观测和调查访问等方法,于2007年4月~2009年7月观察贵州茂兰地区泽陆蛙的繁殖生态。结果表明,泽陆蛙体色多样,常态型(Ⅰ型)和背纵线型(Ⅱ型)为主要类型。泽陆蛙具有迁移繁殖习性,刚栽上秧苗的稻田为理想求偶场和繁殖场;繁殖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下旬。泽陆蛙具有明显性二型现象,雌雄之比为1∶1.46(n=257);解剖怀卵量1245.4±480.8枚(n=17),单粒卵重0.837mg±0.192mg(n=14),Ⅰ型和Ⅱ型怀卵量及单粒卵重无显著性差异;为分批次产卵种类,每次产卵量约78枚,每批产卵量约469枚;卵产出后有胶质相连,聚集成一个平面内的卵群,漂浮于水面,动物极灰黑色,植物极灰白色。繁殖行为包括鸣叫求偶、抱对和产卵3个过程;雄蛙集体鸣叫,强制性抱对;鸣叫是雄体相互识别和吸引雌体的关键因素。野外条件下,受精卵孵化期为4~7d,温度为制约因素;幼体至少需要1周年以上的生长期才能加入繁殖群体。体色多样、体形相对较小、怀卵量大、产卵期长,可能是泽陆蛙成为该地区优势两栖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陆蛙 繁殖生态 茂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环境条件下泽陆蛙的色斑多样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熊洪林 蔡仁莲 陈嶙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0-223,共4页
2010年5~6月,采用随机捕捉方法,对贵州茂兰地区必佐的泽陆蛙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泽陆蛙具有丰富的体色多样性。根据是否具有背纵线可分为常态型(Ⅰ型)和背纵线型(Ⅱ型)两大类型,二者比值为1.028∶1(n=365)... 2010年5~6月,采用随机捕捉方法,对贵州茂兰地区必佐的泽陆蛙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泽陆蛙具有丰富的体色多样性。根据是否具有背纵线可分为常态型(Ⅰ型)和背纵线型(Ⅱ型)两大类型,二者比值为1.028∶1(n=365);根据皮肤上有无色斑、色斑数量及颜色、两眼间V字形斑等特征,又可以将Ⅰ型分为4个亚型,Ⅱ型分为5个亚型,某些亚型之间还具有中间类型。分布于茂兰地区必佐的泽陆蛙色斑多样,在自然条件下的体色与栖息环境能够较好协调,可能是成为该地区优势种群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陆蛙 色斑多样性 茂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