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4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涉农教育、创业计划行为与涉农创业意愿关系实证研究——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1
作者 肖莉 曹庆楼 《广东蚕业》 202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文章基于国内外文献,提出了“涉农教育-创业计划行为-涉农创业意愿”的关系模型,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46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研究了涉农教育和涉农创业意愿的关系,验证了创业计划行为在涉农教育与涉农意愿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证实:涉农... 文章基于国内外文献,提出了“涉农教育-创业计划行为-涉农创业意愿”的关系模型,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46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研究了涉农教育和涉农创业意愿的关系,验证了创业计划行为在涉农教育与涉农意愿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证实:涉农教育对涉农创业意愿以及创业计划行为呈正向显著;创业计划行为对涉农教育也呈正向显著;创业计划行为在涉农教育和涉农意愿中存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教育 创业计划行为 涉农创业意愿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美术学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作品选登
2
作者 张显飞 肖升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04-I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植物配置调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裴会敏 王芬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5期201-204,共4页
对校园植物配置系统进行分析和满意度问卷调查,探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植物多样性、乔灌草配置层次性和观赏性。结果表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共有植物种类86种,分属50科58属,其中乔木和灌木分别为49种和30种。在植物规划配置上,外... 对校园植物配置系统进行分析和满意度问卷调查,探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植物多样性、乔灌草配置层次性和观赏性。结果表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共有植物种类86种,分属50科58属,其中乔木和灌木分别为49种和30种。在植物规划配置上,外在观赏性和师生内在满意度均较好,但乡土树种种类偏少,灌木树种比例过小。藉此,提出引种更多植物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特别是增加灌木树种种类,建设特色景观大道和主题植物园区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配置 植物多样性 植物观赏特性 满意度 乡土树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及其周边绿地鸟类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程 罗青青 +1 位作者 赵文秀 王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6期98-101,142,共5页
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采用样线法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及周边绿地鸟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及其周边绿地共记录到74种鸟类,隶属9目31科。其中雀形目最多(58种),占总种数的78.4%。留鸟43种,占58.1%;夏候鸟15种,占... 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采用样线法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及周边绿地鸟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及其周边绿地共记录到74种鸟类,隶属9目31科。其中雀形目最多(58种),占总种数的78.4%。留鸟43种,占58.1%;夏候鸟15种,占20.3%;冬候鸟5种,占6.76%;旅鸟11种,占14.9%。优势种有黄臀鹎、麻雀和白鹡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三有"动物50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校园及其周边绿地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生态保护 校园鸟类 生态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与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振露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1期227-229,共3页
指出了培养能够服务地方农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方向,大力发展12大特色农业产业是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应根据这一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尤其是要解决学生应对现实... 指出了培养能够服务地方农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方向,大力发展12大特色农业产业是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应根据这一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尤其是要解决学生应对现实农业问题解决能力不足这一培养难点。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该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实践平台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校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培育理论和实践兼备的高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方面提出了该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经济管理 实践教学 特色农业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策略探究——以黔东南岜沙苗寨为例
6
作者 张敏 杨淼 +1 位作者 陈芳芳 曹庆楼 《广东蚕业》 2025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文章以黔东南岜沙苗寨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分析了其文化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文章以黔东南岜沙苗寨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分析了其文化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三元”互动模型增强文化系统互动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文化保护与传承效率,以及建立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等创新策略,以期通过创新岜沙苗寨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方式,弘扬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特色 特色村寨 文化保护 岜沙苗寨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基于贵州省黔南州农民增收现状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328-15330,15336,共4页
分析了黔南州农民增收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民增收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民族地区农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基于贵州省黔南州农民消费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1-235,共5页
由于民族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加上消费环境差及教育和医疗支出占比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其购买力低下,制约着民族地区农民的消费发展潜力。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十分不利。为此,从农民消费现状分析... 由于民族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加上消费环境差及教育和医疗支出占比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其购买力低下,制约着民族地区农民的消费发展潜力。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十分不利。为此,从农民消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能进一步释放民族地区农民的消费潜力,扩大民族地区农民的消费,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民消费 制约因素 扩大内需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以黔南州的农业、工业、旅游业为研究方向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明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0-342,359,共4页
随着黔南州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一矛盾日益成为制约黔南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然而困难总是和解决困难的条件一同产生,人们从长期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突出重围的有效途径,这就是... 随着黔南州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一矛盾日益成为制约黔南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然而困难总是和解决困难的条件一同产生,人们从长期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突出重围的有效途径,这就是循环经济的有关理论。实践证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可以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黔南州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区发展 少数民族 旅游业 农业 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CD数据的云南高原岩溶石漠化区植被扩展研究
10
作者 丁文荣 李玉辉 +2 位作者 俞筱押 付荣 曾浚恒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目的]探究长时相、高分辨率的土地覆盖产品在中国南方岩溶区的适用性,为揭示云南高原岩溶石漠化区植被演变的特征提供新的数据支持。[方法]以云南高原中部石林县为例,采用精度检验、Sen’s斜率、转移矩阵等方法,对研究区1985—2022年3... [目的]探究长时相、高分辨率的土地覆盖产品在中国南方岩溶区的适用性,为揭示云南高原岩溶石漠化区植被演变的特征提供新的数据支持。[方法]以云南高原中部石林县为例,采用精度检验、Sen’s斜率、转移矩阵等方法,对研究区1985—2022年30 m分辨率的CLCD_v1.0.2土地覆被数据集进行精度评价,并基于该数据研究云南高原岩溶石漠化区植被扩展的时空特征。[结果]①研究区验证样本的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达87.85%,KAPPA系数为0.83,植被中林地的使用者精度(user accuracy,UA)最高,达95.24%,而草地最低,为73.76%。②耕地、林地、草地是石林县4种主要的植被类型,多年平均值为810.20,632.85,245.74 km^(2),灌丛与非植被面积相对较少,分别为14.90,15.31 km^(2)。③1985—2022年石林县耕地、林地和非植被面积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34.17,112.24,10.79 km^(2),灌丛、草地面积则呈减少趋势,分别减少15.62,141.58 km^(2),林地、非植被增加趋势显著,草地减少趋势显著。④1985—2022年期间耕地转出主要是林地和草地,林地主要转为耕地,草地主要转出为耕地和林地,灌丛主要转为林地。⑤其他植被类型转为林地集中于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缓冲区,圭山国家森林公园片区,以及石林断陷盆地边缘地带。[结论]CLCD数据满足岩溶石漠化区植被演变分析的精度要求,石林岩溶石漠化区植被空间转移格局弥补了因保护区建设导致的耕地面积减少,同时体现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政策实施的空间范围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石漠化 植被扩展 CLCDLULC数据 石林彝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黔南地区泡制酸菜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11
作者 全昌彬 刘丽萍 +2 位作者 龙应霞 莫光友 张明泽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108,共6页
从黔南地区非盐渍泡制酸菜中筛选出6株酵母菌,通过耐受试验、发酵特性分析等,分析其在黔南地区非盐渍泡制酸菜发酵及存储中的作用,并通过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SH2、SH3能耐受pH 3.0,且在白菜汁培养基... 从黔南地区非盐渍泡制酸菜中筛选出6株酵母菌,通过耐受试验、发酵特性分析等,分析其在黔南地区非盐渍泡制酸菜发酵及存储中的作用,并通过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SH2、SH3能耐受pH 3.0,且在白菜汁培养基和非盐渍泡制酸菜发酵液中形成白膜。菌株SH5、SH6还原糖消耗多,产乙醇能力强,能耐受pH 2.5和50 g/L NaCl,菌株SH6能降低白菜汁培养基的腐胺、尸胺、精胺含量。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SH1、SH2属毕赤酵母属(Pichia),SH3属地霉属酵母(Geotrichum),SH4、SH5、SH6属哈萨克斯坦酵母(Kazachstania)。结果表明,菌株SH5、SH6可适用于非盐渍泡制酸菜的发酵,菌株SH2、SH3对非盐渍泡制酸菜发酵及存储危害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盐渍泡制酸菜 酵母菌 菌株鉴定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12
作者 逢礼文 石广绣 +2 位作者 冯耘 万绪珍 陈全新 《云南林业》 2024年第9期80-87,共8页
基于SWOT分析法,对西江干户苗寨古村落的历史、经济、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其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对西江千户苗寨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核心对策包括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措施,... 基于SWOT分析法,对西江干户苗寨古村落的历史、经济、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其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对西江千户苗寨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核心对策包括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措施,加强文化传承与保护,鼓励社区参与治理,协调政府、社区、企业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干户苗寨 古村落 旅游资源 SWOT分析法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山地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探析——以黔南州斗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洪升 许玉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5期147-148,共2页
山地森林是优良的天然氧吧,建立森林康养基地成为一种新型的森林旅游形式。斗篷山原始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原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具有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通过分析斗篷山发展森林康养基地的基本条件,论述了其发展优势及不足,... 山地森林是优良的天然氧吧,建立森林康养基地成为一种新型的森林旅游形式。斗篷山原始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原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具有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通过分析斗篷山发展森林康养基地的基本条件,论述了其发展优势及不足,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其由观光旅游向康养旅游的跨越式提升,促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森林 康养旅游 生态环境 民族地区 黔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烹调方式对南美白对虾营养价值及感官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欢 张雯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2,共4页
以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利用5种不同的烹调方式(水煮、烧烤、微波、油炸和蒸制)处理后,考察不同烹调方式下南美白对虾的品质指标(水分含量、失水率、质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色差)及感官评分。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后虾体失水较多,肉质... 以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利用5种不同的烹调方式(水煮、烧烤、微波、油炸和蒸制)处理后,考察不同烹调方式下南美白对虾的品质指标(水分含量、失水率、质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色差)及感官评分。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后虾体失水较多,肉质弹性不足,肉质较柴,食用感较差;油炸和烤制过程中有油脂参与,发生美拉德反应后产生香气物质,但也会造成水分流失,肉质弹性较弱;水煮和蒸制过程中,虾体肉质弹性较好,水分含量高,食用口感好。但由于水煮过程中虾肉中的水溶性蛋白质会流失在水中,因此,虾肉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其他烹调方式低。综合评价可以得出,在南美白对虾的烹调方式选择上可以选择蒸制方式,在该方式下南美白对虾的营养成分保留、感官评价、品质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调方式 南美白对虾 营养 感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匀毛尖茶产业振兴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耦合机制研究
15
作者 王婵 杨勇 +1 位作者 詹婕 陈菊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0期149-151,共3页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产业振兴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是推动国家繁荣、民族团结的关键。二者在国家政策体系下紧密关联,为民族地区及国家发展赋能。本研究通过构建“经济共生-文化互鉴-治理协同”三维模型,揭示都匀...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产业振兴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是推动国家繁荣、民族团结的关键。二者在国家政策体系下紧密关联,为民族地区及国家发展赋能。本研究通过构建“经济共生-文化互鉴-治理协同”三维模型,揭示都匀毛尖茶产业振兴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都匀毛尖茶产业经产业链重构,借利益联结(经济维度)实现经济共生,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文化符号再造(文化维度)促进文化互鉴,丰富民族文化;凭社会组织创新(治理维度)达成治理协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实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治理双提升,助力在产业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经济、文化、社会治理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都匀毛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少数民族人民抗日斗争述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林 韦孟 《福建茶叶》 2019年第9期189-190,共2页
1944年初冬,侵略成性的日本军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黔南事变”,给黔南各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在外敌入侵、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坚贞不屈的黔南少数民族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英勇杀敌,为保卫国家领土、维护民族尊严与日军展开了殊... 1944年初冬,侵略成性的日本军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黔南事变”,给黔南各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在外敌入侵、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坚贞不屈的黔南少数民族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英勇杀敌,为保卫国家领土、维护民族尊严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斗争,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 少数民族 黔南事变 抗日斗争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如何走出困境
17
作者 马香品 杨秀花 杨舒 《村委主任》 2025年第2期208-210,共3页
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并向民族地区倾斜教育资源,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贵州偏远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仍面临发... 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并向民族地区倾斜教育资源,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贵州偏远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仍面临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文章聚焦贵州省民族地区S县(水族自治县)的农村基础教育,通过实地访谈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及家长,结合问卷调查,分析该县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路径和对策,旨在找到贵州偏远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乡村教育共同体,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分配不公 贵州 农村基础教育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MP理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发展研究——以姑挂村为例
18
作者 张婕 杨婷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29-133,136,共6页
引入教育相关理论及昂普分析模式,基于E-RMP(教育、资源、市场、产品)理论对贵州姑挂村水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进行探讨。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文献收集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姑挂村的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在进一步... 引入教育相关理论及昂普分析模式,基于E-RMP(教育、资源、市场、产品)理论对贵州姑挂村水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进行探讨。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文献收集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姑挂村的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在进一步分析旅游市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建构姑挂村人为保护和旅游发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挂村 E-RMP理论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60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张明泽 姚玉仙 陈世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7-1124,共8页
为探索黔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黔南60份茶树资源进行了DNA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5对引物均显示多态性,基因多态性百分率为98.64%。1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7个观测等位基因和73.778 6个有效等位基... 为探索黔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黔南60份茶树资源进行了DNA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5对引物均显示多态性,基因多态性百分率为98.64%。1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7个观测等位基因和73.778 6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引物扩增9.8个观测等位基因,4.918 6个有效等位基因。15个通用位点共产生280种基因型,平均每个位点18.7种基因型。遗传多态信息量变异范围为0.123 9~0.926 8,平均0.572 5,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470 0、0.602 3、1.464 4。经聚类分析后,60份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205 1~0.863 6之间,以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477 5为阈值,可将60份种质资源聚为8个类群,其在分子遗传水平上的分类结果与其材料来源分类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而且材料来源地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有少部分同一来源的材料分散在各个类群中。研究认为,黔南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基础较宽,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黔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与世界遗产价值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晓娜 熊康宁 +4 位作者 陈浒 容丽 向刚 郭治友 周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13-18,共6页
通过对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批提名预选地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28 295 ha范围内的生物物种进行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物种资源丰富,共有高等植物1 352种。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高等植物有70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16种,列入濒... 通过对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批提名预选地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28 295 ha范围内的生物物种进行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物种资源丰富,共有高等植物1 352种。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高等植物有70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1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26种。共有脊椎动物298种,还有丰富的昆虫和洞穴动物。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脊椎动物有243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2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41种。该研究区的区系具有古老残遗的特性,植物区系是温带与热带亚热带区系并重,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系则表现了亚热带特点。据初步统计,研究区的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等8个森林植被型组、61个群系;根据动物适应白云岩喀斯特环境的特点,大致将研究区内的动物群落划分为溪河动物群、河谷芦竹与河滩灌丛动物群、森林动物群、竹林动物群、岩岸动物群、灌丛灌草丛动物群、农田村寨动物群和洞穴动物群等群落类型。施秉喀斯特提名预选地初步反映了陆地白云岩喀斯特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正在进行的重要的生态和生物演化过程,包含了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和显著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的角度看具突出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基本满足世界自然遗产(ix)和(x)条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喀斯特 生物多样性 生态过程 世界遗产价值 黔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